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2014-06-11 09:20周学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研修智慧资源

周学东

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自主能力。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个改革教学结构,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效果的过程。面对深度融合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借助开发资源、创新教学模式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 依托360云盘,开发微课资源,变教学资源为学习资源

在以往的资源建设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这些资源的局限性愈加明显:一是不能满足不同教师对资源的个性化需求;二是这些资源大多属于课件资源,主要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服务,难以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微课的兴起,为信息化教学打开了新的视野。微课资源容量小,便于在不同的终端上使用,且开发的门槛低,方便教师掌握。

因此,我们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修团队的教师先行先试,尝试开发微课资源,通过他们吸引全校教师参与这项工作。开发的微课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视频和自主学习检测单三个部分。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认为开发微课是一种较好的校本研修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新的资源观倡导智慧拥有云资源,因此我们利用360云盘的文件共享群功能,建立全校资源共享群;利用360云盘的文件分享功能,轻松实现了从“云端”为学生提供微课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灵活方便地将微课资源从云端下载、保存到自己的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学习。

● 借助为知笔记,实践智慧课堂,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导

微课程开启了“融合”新时代。受翻转课堂的启发,我们积极尝试智慧课堂的实践探索,规定各教研组每月必须开出一节智慧课堂研究课,并向全校展示。我们的智慧课堂借助为知笔记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网上协作,具体包括四个基本环节:

第一,网络观课,自主学习。课前利用为知笔记的群组功能为学生提供微课程资源,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和自主学习检测单。学生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在家自主学习,不懂之处可通过网络请教同学和教师。

第二,预习检测,提出疑问。利用VBA开发的自主学习检测单的即时反馈功能,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可以在家中进行学习效果检测。我们设计了三种梯度的检测单,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果存在疑问,可以将问题发布到讨论群组中,并由教师精选汇总后上传到为知笔记,供课堂上讨论解决。

第三,小组合作,研究解决。主要包括两次小组合作。第一次是3人小组,合作解决经教师精选后的学习疑问,在合作过程中可由学生扮演小教师角色帮助解决,也可将问题提交到讨论群组由其他小组或教师帮助解决。第二次是6人小组,合作解决由教师布置的课堂探究任务,该合作探究任务更具挑战性,需要组内合作交流或组际协作交流。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学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第四,巩固练习,小结提升。学生可以利用测试平台自主完成巩固练习,并能得到及时反馈,同时教师也能利用测试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并作出必要的指导。此外,学生还可利用为知笔记进行课堂小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智慧课堂的实践有利于培养教师新的教学素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的转型,使其职能重心从讲课向设计、组织、帮助与指导转变。

● 建设研修平台,实践网络教研,变封闭研修为开放研修

我们通过建设教师专业成长研修网(http://msgzs.hssyxxedu.com),开展课例研修活动。课例研修特色体现在四个方面:以数字校园为支撑;与智慧课堂、微课程等探索相融合;根据教与学中所反映的实际问题确定研修主题;采用团队研修形式。具体操作步骤为:①预案上传。开课团队由三人组成,其中开课者、同学科协作者和信息技术教师各一人;接到开课任务后,通过网络协作或面对面的形式,共同完成教学设计;提前一周在研修网“教学设计”上传信息化教学设计。②团队磨课。研修团队各成员针对开课教师上传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建议,并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上传研修网,开课团队汲取同伴建议后完善教学设计,并将信息化教学设计修改稿上传研修网“教学设计”栏目。③观课评课。开课一般在信息化专用教室进行,要求研修团队各成员到现场听课,其他教师可以采用网上听课的形式。听课教师可现场通过手机等无线终端上网即时发表评论,或课后到研修网上发表评论。④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要求开课者认真参考各位同伴的评课建议,两天内写出教学反思、一周内整理出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并上传研修网,供同伴参考,各同伴也可再次提出修改建议,提升教研深度。⑤视频上传。视频内容包括开课者说课、课堂实况、协作同伴点评三个部分,要求在三天内上传视频,让开课者自观课堂,引发反思;同时也让其他教师网上观课,发表评论。

实践证明,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例研修有利于教师不断学习,有效实现知识管理,促进其专业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我们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点燃了“星星之火”,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实现了“优质轻负”。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修智慧资源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资源回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