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医院“曼唐”古树发新枝

2014-06-12 22:39索穷郑立
西藏人文地理 2014年3期
关键词:医典多吉洛桑

索穷 郑立

藏医药作为西藏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已初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科研开发为依托、传统产品和新产品为支撑、资源保护利用为基础的藏药产品群体,并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西藏藏医院成了中国藏医药研发最重要的单位和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聚集地。

三位一体的西藏藏医院以医院为主体,药厂和研究院为“两个翅膀”,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藏医药研发基地和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航母”:

已故的老院长强巴赤烈是藏医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之前就是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中华老字号“门孜康老字号”传承人的现任院长占堆,被推选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藏药炮制技艺”传承人;藏药厂的索朗顿珠为拉萨北派藏医水银洗练法和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丹增平措为传统藏药炮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洛桑多吉是传统藏药七十味珍珠丸配伍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天文历算研究所的贡嘎仁增教授是藏族天文历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银巴是自治区级传承人;藏医药研究院的次旦久美是藏医药“曼唐”(医药唐卡)的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洛桑多吉:通过种植药材防止资源枯竭

藏医药师、西藏自治区藏药厂副厂长、藏药七十味珍珠丸配伍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洛桑多吉最早是70年开始学藏医的。“我最开始学的是西医,是赤脚医生,但是我特别喜欢藏医,就找了一些藏医老师开始学藏医。后来考上了拉萨市卫生学校,在学校里就有机会上正规的藏医学课了。”

我们问他当地老百姓是否更偏爱藏医、藏药?

洛桑多吉说:看情况,比如疑难杂症,西医、中医治不好的,就喜欢用藏医。有时候感冒等急性病,喜欢用西医。但藏西医结合是最好的。

记者:藏药的材料主要都来自于哪里?藏药跟中药有什么区别?

洛桑多吉说:现在藏药80%是西藏本地产的野生材料,20%是印度进口,3%-4%左右是内地来的一些药材。藏药跟中药理论体系不一样,但是我们共同的一点是都主张全面的调整,跟大自然的阴阳周期相通。藏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上还是具有优势的。病人们根据病情觉得用西医治得好的看西医;觉得藏医治得好就去看藏医。但这里面比如说需要长期吃药的如肝炎、胃肠疾病、关节炎,长时间吃西药不好的,用藏医治的话因为是天然药副作用小,所以人们喜欢选择藏药,而且藏药的特点就是这个地方,在治疗肝脏疾病,胃肠疾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方面很有优势。

记者:那就像您刚才说藏药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的时候,有独特的疗效。这个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会有这种独特的效果?

洛桑多吉:对于藏医来说,调整三大因素(隆、赤巴、培根)非常重要,就是说要慢慢调整,失去了三大因素中的一个都不行,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这个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吃藏药就是调整的效果好,不过需要时间。我们这个藏药厂是一个传统藏药厂,还是原来古代的藏医学的剂型,主要是丸剂和散剂,目前我们自治区藏医院,还有一些私人医生,各个地区的藏医,乡村医生,都普遍习惯用传统的藏药。现在我们按照藏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结合,新研发了一些药品。所以现在选择一些效果比较好、副作用比较少的传统药,再依靠现代医学结合,研发一些产品。包括十味蒂达胶囊,十味龙胆花、红景天颗粒、七味枸杞等。

记者:咱们这边的科研人员组成情况怎么样?

洛桑多吉:“我们现在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下属的一个药厂,我们的主要科研力量是藏医院里头,前面这个藏医院在多年临床上面选择出来的优秀藏药,拿到藏医院底下的研究院,研究院从药理学、临床学研究这个药品。医院有医院的研发优势,药厂有药厂的生产优势。以前我们新的生产线还没上,所以我们就以参股的形式,比如西藏藏药股份有限公司,以参股的形式经营。现在我们在国家的支持下在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建了一个现代剂型的厂区,我们以后将要研究出来一些品种,比如冲剂颗粒等,都可以自己生产。

但是目前西藏自治区藏药厂的利润率并不算很高。洛桑多吉说这是因为我们社会任务很重,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卖给地区和一些县城医院的药,不能太贵。贵了的话,老百姓消费不了。“所以价格上面卡住了我们发展的速度。”

记者:藏药在内地,包括世界上的市场前景怎么样?

洛桑多吉:目前在亚洲一带比较好,由于和我们文化相似,这个地方的人比较容易接受藏医。其他地方因为文化差距太大,不太容易推广。

记者:怎么样向内地和世界推广呢?

洛桑多吉:我们1998年开始推广国内市场,现在内地各省市都有我们的销售分部。国外像蒙古国等地喜欢藏药,我们向他们出口一些藏药。

记者:刚才您讲了我们自治区藏药厂优势就是科研力量非常强大,它最大的不足或者面临的最大困境在哪里?

洛桑多吉:目前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转型,如何从一个古老传统的行业转改成一个现代的企业?目前有很多条件限制,比如人的认识与观念,需要一段时间。

记者:刚才您说咱们藏药的主要材料都是野生的,但是野生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如何避免材料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呢?会不会面临藏药材料枯竭的危险?

洛桑多吉:我们现在准备开发符合国内、国际“口味”的一些新药物,在研究新药品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原材料的来源,在原材料研究和种植方面,我们想带动农民一同种植,这样的话,以后的藏药来源不成问题。

洛桑多吉入厂特别是担任企业主要负责人以后,将藏药鉴别、炮制、生产、管理等逐一细化,纳入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生产流程。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投入到藏医药科研工作中,曾先后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藏医药项目近20个。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药七十味珍珠丸配伍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这剂藏药以珍珠为主,配以玛瑙石、西红花、紫檀香、降香、丁香、余甘子、高山党参、牛黄、麝香等七十味藏药材炼制而成,是西藏最著名的藏药之一。此药成方于公元8世纪,始系藏医经典方剂二十五味珍珠母丸,始载于藏医古典巨著《四部医典》中,经历代藏医药学家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成为七十味珍珠丸。此方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经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对脑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四肢麻木、拘挛僵直等神经系统症状有确切疗效。

次旦久美:抢救整理藏医药学形象化理论典籍曼唐》

2008年,西藏藏医院老院长强巴赤列教授和助手次旦久美合作的《藏医四部医典八十幅曼唐释难蓝琉璃之光》出版。这部有160幅彩页,1160页文字,总容量达160万字的皇皇巨著,在西藏藏医药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曼唐》以彩色连续图画的形式,配合《四部医典》的具体论述,描绘了藏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人体解剖构造及生理功能,疾病的起因、病理及症状,疾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药物的种类、气味功能及配方和用法,饮食、起居及卫生保健知识,行医的道德、守则等。

《曼唐》源自藏医学的主要经典《四部医典》。《四部医典》出自吐蕃王朝“医圣”宇妥云丹贡布之手,成书于公元8世纪。在印刷技术传入西藏以前,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经历代藏医增补、注释,内容日渐充实。17世纪末叶,第司·桑结嘉措编纂新注释本《藏医四部医典注释蓝琉璃》,并刻版印行。定型后的《四部医典》共分四部,第一部《总则本集》是医学总论,共6章;第二部《论述本集》,讲述人体解剖、生理、病因、病理、饮食、起居、药物、器械和疾病的诊断治疗,共31章;第三部《秘诀本集》是临床各论,讲述内、外、妇、儿、五宫各科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共92章;第四部《后续本集》,除补充脉诊、尿诊、放血、艾灸外,着重介绍各种药物的炮制和用法,25章,另增补总述要义和善事概论二章,共27章。全书托借药王及其五个化身相互回答,论述了藏医药学的基本原理。

根据藏医药“曼唐”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次旦久美介绍,藏医历来重视医药图谱的编绘。早在公元8世纪初,吐蕃王朝王室侍医弼吉赞巴希拉,曾编绘《尸体图鉴》26章,《尸体分布图》和《活体及尸体测量》各一部。《四部医典》流传后,常有医家以画图辅助传讲。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名医昌狄班旦措吉有《解剖明灯》和《药物蓝图》等专著留传。公元14世纪发展形成藏医南、北两大学派,他们为传讲《四部医典》而编绘的大量药物图谱和医学挂图,为《曼唐》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曼唐》形成于清康熙年间。当时由总理西藏地方政务的第司·桑结嘉措主持,召集全藏著名医学家和画家,以北方学派名医伦汀都孜吉美所绘《四部医典》教学图谱为蓝本,综合各派画稿,增补必要内容,由洛札瓦诺布嘉措主持图形起草,黑巴格涅主持着色描绘,于公元1688年完成了60幅成套《曼唐》。此后,又依据《月王药诊》等经典医籍,补充了数幅尿诊和火灸穴位图,并参照各地收集的新鲜药物标本,补画了部分西藏特产草药,使挂图增至79幅,另附一幅历代名医图,成为80幅唐卡画图,它是现存《四部医典系列曼唐》的标准蓝本。

79幅成套《曼唐》问世后,曾经多次复制。公元1916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主政时期,在拉萨创建医药历算院,由哲蚌寺名医钦绕诺布(公元1879—1962年)主持,并明令前藏、后藏、阿里各地选派生源入院学习藏医药学和天文历算知识。为了教学需要,分别于1918年、1923年和1933年,曾三次复制《曼唐》。西藏和平解放后,《曼唐》分别由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保存。

此成套曼唐共分四部分,第一部《总则本》4幅;第二部《论述本》35幅;第三部《秘诀本》16幅;第四部《后序本》24幅。《曼唐》基本上是《四部医典》具体内容的写实,它反映出多年前形成体系的藏医药学,已经具有相当的科学水平。例如对于脏腑,认为有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胃,“珑”、肠、胆、膀胱、“萨姆休”六腑。珑相当于十二指肠,萨姆休相当于睾丸和卵巢。图中将血管称作黑脉,指出黑脉有会搏动的“如玛脉”和不搏动的“江玛脉”两种,明确区分了动脉和静脉。图中将神经称作白脉,指出白脉有司感觉的和司运动的两种,尽管对神经的数目和分布描述不够准确,但在千余年前对神经能有如此认识仍然很了不起。

在医学基础理论方面,《曼唐》描述了人体内存在的三大因素、七种物质和三种排泄物,认为它们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三大因素中的隆是气,聚集在脑髓、肺和骨骼里,主管呼吸、循环、感觉、运动;赤巴是火,分散在肝脏和血液中,促进消化、吸收及热能和智慧的产生;培根是水和土,存在于脾、胃、膀胱内,可以调节消化及水分代谢,影响人的体重和性情。七种物质包括乳糜、血、肉、脂、骨、髓和精,它们均可在赤巴产生的热能作用下,渐变成“精华”,“精华”散布全身,使人发育、成长,保持健康。

在药物方面,《四部医典》共收载了各种药物九百多种,其中,动物药和植物药各占五分之二,矿物药约占五之分一。《曼唐》中绘制的海螺、菊石、熊胆、麝香、贝母、黄连、孔雀毛、肉果草、藏木香、长梗秦艽、瑞香狼毒等许多种药物,图形和色彩都十分逼真。《曼唐》还介绍了凤毛菊、绢毛苣、翼首草、螃蟹甲、兔耳草、船形乌头、绵毛丛菔、乌奴龙胆、高山大黄,唐古特青兰、伞梗虎耳草、毛瓣绿绒蒿、喜马拉雅紫茉莉等119种西藏高原特产草药。

20世纪80年代初由著名藏医学专家强巴赤列教授和王雷教授、蔡景锋教授主持,将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珍藏的《曼唐》编辑成册,并将文字译成汉文、英文,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发行了藏汉文合璧、藏英文合璧两种版本。出版后,受到国内外传统医药学界的重视和好评,获得国家图书奖。但影印本《曼唐》中的文字说明与拉萨药王山珍藏的《曼唐》、十三世达赖喇嘛期间流传到蒙古族地区的《曼唐》及解放后复制的《曼唐》相对照,发现有些分图名称张冠李戴或存在错别字。为了弥补《曼唐》分图没有注释文字或太简略,画图与说明文字不符及个别错字等瑕疵,于1999年由原西藏藏医院院长、著名藏医专家强巴赤列教授任主编,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藏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次旦久美为常务编委、助理研究员美朵央金和实习研究员巴桑为编务人员组成编委会,着手编写《藏医四部医典八十幅曼唐释难蓝琉璃之光》,5年来在强巴赤列教授的亲自指导下,依据《四部医典》及其各种注疏本,如《四部医典注疏蓝琉璃》等典籍,对80幅曼唐中的5000余幅分图进行了校勘和注释,注疏后的全部释文仅藏文就有150余万字,于2005年初定稿。

珍宝《曼唐》出版,不仅为广大读者,特别是为藏医工作人员、学习藏医的人士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而且对藏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占堆院长:另一种传承方式

祖传三代从医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占堆说藏医药起源于西藏,是藏族人民在高海拔、空气稀薄、缺氧的自然环境中,通过长期丰富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博采祖国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之长,逐步积累、完善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

“但是,直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藏医药的发展还是十分缓慢的。”占堆说,旧西藏,作为藏医药的发祥地,西藏仅有三所规模极小的官办藏医药机构,没有一张病床,从业人员不足百名,其中拉萨的两所藏医机构每天接诊人数仅二三十人,民间藏医数量十分有限。就藏药产业而言,改革开放前,只有自治区藏医院制剂室一家藏药生产部门,其年产量只有35.7吨,藏药生产技术人员不足50人。

西藏和平解放后,国家和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藏医药的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了藏医药机构,大力培养藏医药人才,加强藏医药的科研。从旧西藏拉萨的两所医疗机构“门孜康”和“药王山利众医学院”化身而来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藏药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学科较为齐全的“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年门诊量26万人次,年住院3400余人次。

他告诉记者,包括他自己家里已是三代从医了,医术虽是祖传,但以他今天在医药方面取得的成就是祖宗们不敢想象的,藏医药今天的发展已不可同日而语。

据了解,目前藏医药已作为西藏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科研开发为依托、传统产品和新产品为支撑、资源保护利用为基础的藏药产品群体,并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藏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占堆院长很是谦虚:“从我个人来讲,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藏药炮制技艺传承人,我不是最合适的,但当时规定,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必须是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所以我就被申报上去了。”作为传承人,占堆院长在藏药传统技艺传承上有着自己的看法:“传承,就是把藏医药几百年来的精华部分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但不应该是固守的传承,现代科技成果该应用的还是要应用。”

除了担任院长,占堆还是藏医学院的教授,1999年以来一直承担着西藏藏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职责。现在,从他手中已经毕业了4位研究生——这是占堆对他钟爱的藏医药事业的另一种传承。“作为非遗项目传承人,我觉得我肩上的责任很重大,现在国家对传统文化这么重视,不管用什么方式,我都有责任和义务把藏医药文化传统的东西继续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医典多吉洛桑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与《阿维森纳医典》四元素说的比较研究
《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
《六世班禅洛桑班丹益西传》的史料价值
其美多吉
多吉从师记
会说话的藏刀
浅谈藏医《四部医典》外涂药的开发价值
《四部医典》与《阿维森纳医典》中的放血疗法比较
藏医《四部医典》对大骨节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