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典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治疗帕金森病的中医药规律
    。笔者搜索《中华医典》治疗颤病的古籍处方,并对其进行整理后进行数据分析,探究古籍处方治疗该病的规律,以期为现代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文献来源和筛选 采用主题词联合自由词的方式,对《中华医典》治疗颤病处方进行检索。1.2检索策略 中文检索词主要有“颤病”“颤证”“震颤”“颤掉”“亸曳”等。1.3纳入标准 符合帕金森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有关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名医医家的经验、医案、固定方加减的研究等;有具体药物名称、疗效确切且组成完整的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18期2023-11-27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华医典》中胁痛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载[9]。《中华医典》[10]汇集了汉朝至民国时期中国医学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亦包括罕见的抄本和孤本共1 156 部中国历代医学古籍。借助《中华医典》[10]可以较为全面地挖掘古籍中记载治疗胁痛的组方,通过分析其用药规律及配伍经验,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华医典》[10]中治疗胁痛的方剂,利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数据挖掘技术,探究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胁痛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处方收集利用第5 版《中华医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3期2023-02-24

  • 《四部医典》治疗真布病方剂“味-化味-效”配伍规律研究
    量[8]。《四部医典》中详细记载了真布病的诊治方法及多首方剂,对临床诊治该病起着指导作用。研究《四部医典》治疗真布病方剂中味、化味、效理论的内在规律,揭示其组方规律,探寻新思路和新方法,对筛选治疗真布病的药物和有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作用。1 资料与方法将治疗真布病的方剂纳入研究范围,其中包括单味药和外用药。在《四部医典》中明确记载具有治疗真布病功效的方剂有75首,其中,治疗热性真布病的方剂有48首,治疗寒性真布病的方剂有27首。本研究以此为研究对象,依据《晶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9期2022-12-26

  • 1977年~2020年间有关《四部医典》研究论文计量统计分析
    )0 引言《四部医典》全称《甘露精华八支秘诀续》,又称《医学四续》,藏文名为《据悉》,是公元8世纪形成的一部囊括藏医药基础理论及临床医疗实践于一体的藏医药权威工具书,被誉为藏医药的“百科全书”[1]。我国各民族的医药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其它民族的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这种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吸收融合成为了我国各兄弟民族医药学发展历史上的显著特点之一[2]。这部经典著作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反复的实践与验证、完善和补充, 使藏医学逐步发展成一门系统的、独特的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11期2022-07-28

  • 基于《四部医典》探析藏药膳食材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成。本文以《四部医典》为基准,从藏药膳食材的分类入手,通过对不同食材的味性和功效分析研究,总结各类食材的应用规律,并进行归类整理如下。1 《四部医典》中药膳食材的分类、功效1.1 药膳食材的分类《四部医典》之饮食章节中阐述道:“合理的饮食保证身体健康,如果饮食发生不及、过甚、颠倒的情况时,则易生病,甚至有生命健康危险。”[2]目前,以食疗病、以食养生、以食康复的思想盛行,这使药膳业得到逐步发展。组成药膳的基础物质包括食物类食材、可食性药材、调味料,其中食物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5期2022-06-09

  • 山南市域下不同职业人群中的肥胖状况及其藏医康体瘦身法研究*
    多年前藏医《四部医典》详细论述了体脂超标导致糖尿病、痛风等各种肥胖相关症的危害性,并采取饮食、起居、药物、外治等方法调脂、瘦身、养身保健。如《四部医典·论述部》第十六章所言:“合理的膳食使身体健康,生命旺盛。如饮食过剩、不足、颠倒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若食物量过剩会消化不良导致胃火衰败从而影响新陈代谢,易引起肥胖症,继而相关疾病也会随之而患。《四部医典·论述部》第十八章记载:“始终要根据饮食性质的轻、重适量饮食。性轻的食物要吃饱,性重的食物只能

    西藏科技 2022年4期2022-05-16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华医典》治疗银屑病内服方药规律研究
    5软件分析《中华医典》中治疗银屑病的内服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收录古籍中所载的治疗银屑病的内服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分析组方的用药特点及规律。结果:筛选出方剂共33条,其中共涉及107味中药,药性多为苦、甘、辛,多归肝、脾、胃经,分析得出用药以防风、大黄、当归为主。支持度≥6的中药药对组合为9对;分析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6组治疗银屑病的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揭示《中华医典》治疗银屑病处方用药规律,治则上多从清热解毒

    上海医药 2022年7期2022-05-07

  • 《四部医典》诸版本源流考
    药传世经典《四部医典》(རྒྱུ ད་བཞཡི།)又名《医学四续》,成书于公元8世纪末,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གཡུ ་ཐབོག་རྙེ ཡིང་མ་ཡབོན་ཏན་མགབོན་པབོ། ,708-833 年)历经近20年(约748-765年)编著而成。后来,经世代诸多藏医学家的修订、增补而愈趋完备,特别是在12 世纪由宇妥萨玛·云丹贡布(གཡུ ་ཐབོག་གསར་མ་ཡབོན་ཏན་མགབོན་པབོ། ,1126-1201 年)进行了全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2-03

  • 收录于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4种“蒙古族验方”出处探源
    名经典著作《四部医典》问世[1],标志着藏医药学理论体系形成。藏医药学是中医学宝库中的文化瑰宝,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整、临床疗效显著。16世纪后期,随着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盛行,很多蒙古学子也开始学习以藏传佛教为主的藏族十明文化[2]。公元18-19世纪,松巴·益西班觉(1704-1788年)的《四部甘露》与占布拉道尔吉(1792-1855年)的《蒙药正典》《方海》相继问世,并被后世蒙医学者尊奉为蒙医学三大经典著作,成为当代蒙医学学者的必修经典。据史料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7期2021-12-05

  • 藏医孕期保健的理论与实践特色
    辟见解,在《四部医典》中有明确叙述,认为胚胎之所以能不断发育,完全是靠与母体相通的脐带来进行营养供给,并且形象地描述:“母亲、脐带与胎儿的关系就好比母亲为水塘,脐带为水渠,胎儿好比庄稼,水塘中的水通过水渠滋润着庄稼使之发育”;《月王药珍》中提到“带子与脐相连”,还说到“维命风从脐带形成,五体之头部先形成,五官之眼睛先形成,身躯之脐带先形成。”[1]《四部医典》中提到“由于精血中素患多少不等,加之母亲的饮食起居致使素患偏盛,而形成七种不同的体型”[2];《月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12期2021-12-04

  • 蒙成药塔本温都苏油剂源流
    最早收载于《四部医典》(后续医典)[1],是蒙药传统剂型之一。“五根油剂”是由蒙古文名为塔本·温都孙乃·陶森·额莫[2],塔本温都苏,又名为五根药酥油[3],藏文名为匝瓦-5音·陶森·额莫[2]演绎而成。该方是由5种根类药(蒙医称为塔本温都苏)为主配伍,由黄精、天门冬、玉竹、紫茉莉、蒺藜等5种蒙药合成,剂型为油剂,以主配伍药塔本温都苏类药命名为塔本温都苏油剂或塔本·温都孙乃·陶森·额莫、匝瓦-5音·陶森·额莫。塔本温都苏油剂是由黄精、天门冬、玉竹、紫茉莉、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6期2021-11-29

  • 黑水城出土涉医文献初探∗
    所载疾病与《四部医典》疾病种类对比《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 世纪,至公元12 世纪时,经全面修订后成为后世的通行本。它是一部对藏医发展有深远影响的作品,为藏医必修的教科书。全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根本医典”“论说医典”“秘诀医典”和“后续医典”。其中“秘诀医典”论述了临床各科疾病和治疗。笔者把文献所载疾病与“秘诀医典”所载疾病种类进行对比,发现重合度较高。如文献之“劳病”属于医典中“内科”的疾病范畴,具体体现在该书“第十一章 大痨消耗症疗法”章节;又“癞

    西部中医药 2021年6期2021-07-30

  • 多种学说背景下的藏医脉诊及其独特思想解析
    。笔者综合《四部医典》等藏医经典医学文献,归纳脉诊的理论记载,分析脉诊的诊断理论依据,一要分析脉诊作为一种基本的诊断方法而包含的藏医脉诊理论学说的学术思想及其操作流程。二要阐明脉诊的作用原理和鉴别机制。藏医脉诊从最初的雏形到形成有完备的理论体系,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其趋向于成熟的标志是《四部医典》的问世,《四部医典》第四卷后续医典第一章切脉辨病从先行食行等十三个层面论述了藏医脉诊的各个要义[2],这也是后世藏医学界所遵循的脉诊标准,今时今日在临床上常见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22期2021-03-28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华医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组方用药规律
    掘技术分析《中华医典》中古代医家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临床指导。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收集《中华医典》软件中有关膝骨关节炎的中医内治方。通过检索文献收集膝骨关节炎相关的古代名称,包括“痹证”“膝痹”“骨痹”“鹤膝风”“历节风”“白虎风”“骨痨”“流痰”“拐柳子病”“穿骨流注”等[4]。根据《中华医典》软件的特点,以“痹”“鹤膝风”“白虎风”“历节风”“骨痨”“流痰”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膝骨关节炎治疗相关的方药内容进行导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4期2021-03-01

  • 多彩曼唐
    的特点,在《四部医典》教学方法中,诸多前辈大师先后传承了注释、章节、树喻阐释、石子集注等几种不同的医药学教学传统。曼唐渊源藏医药学在阐释医药学知识时,形象地以艺术形式比喻人体就似无忧树或如意树,在《根本医典》三章和《理论医典》中的根本要义概述中,藏医药学大师玉妥·云丹贡布著述的《秘传·荣光珍宝藏》铅印本第二百页中记载:“当宇拓巴大师修炼甘露药鬘成就时,有一位佩戴骨饰的妇女言之‘请大宇拓巴夫妇前往西方乌坚地区后隐遁,就此,在大宇拓巴夫妇莅临莲花光辉无量宫时,

    西藏人文地理 2020年3期2020-11-18

  • 旦松扎巴的疫病防治故事
    诵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从11岁起,学医成为他的“必修课”。40余年藏医临床经验13岁时,旦松扎巴已经能认识200多种藏药材。又过了两三年,他就可以单独走村入户,为群众看病了,放血、火灸都不在话下。成年后,旦松扎巴成为乡卫生院的一名医生。益西本杰将毕生所学和经验,包括难度最高的脉泻疗法,全部传授给了儿子。随着临床经验越来越丰富,加之又懂天文历算,旦松扎巴后来被借调到县人民医院藏医科工作。他成为了索县藏医院首任院长。2019年9月,旦松扎巴荣获“全国中医药杰

    西藏人文地理 2020年3期2020-11-18

  • 伊朗传统医学中治疗癫痫的药用植物
    1.1 阿维森纳医典(Canon)《阿维森纳医典》由阿维森纳(公元980-1037年)所著,是伊朗最具影响力的医学典籍,一经面世,便成为亚洲和欧洲各国医学院校的必修读物,是同时期最全面的医学著作。阿维森纳是第一个给癫痫(epilepsy)命名的医学家,epilepsy为拉丁文,意为被外力附体,用于形容癫痫发作时身体失控的状态。《阿维森纳医典》分为五部,第一部记载用药的基本准则;第二部是药典,记载了800种植物、矿物和动物类药材;第三部是治疗方法;第四部记载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6期2020-07-23

  • 藏医药浴疗法的研究概况
    疗法,并为《四部医典》藏医药浴的内容奠定了基础。第13代宇妥·萨玛云丹贡布(1126—1208)对《四部医典》中藏医药浴疗法章节进行了全面的校注和修订。1.2 回顾《四部医典》认识藏医药浴 药浴疗法是藏医学中重要且具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包括天然温泉浴、水浴、熏蒸浴、敷浴等。藏医药浴基于藏医核心理论五源学说(土、水、火、风、空)及三因素(隆、赤巴、培根)理论,结合藏医药理学基础理论及“味性化味”理论(表层药性、内层药性、深层次药性),解除隆、赤巴、培根病的特性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0期2020-06-17

  • 百度打造健康科普“神器”
    珍贵的东西。百科医典将尽可能地满足用户健康咨询需求,弥合供需鸿沟。2020年1月7日,“智敬·健康”百科医典2019年度盛典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单位的数百名健康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会上,百度公司为2019年度突出贡献的专家、医院和团队颁奖,李兴旺、王传林、季加孚等顶级专家获年度十大影响力专家。同时,百度宣布推出凌云计划,打造医生主页,全方位聚合医生的科普内容、视频、节目、服务、问答、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5期2020-06-15

  • 藏医试探性诊断法探讨
    在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也记载着许多藏医试探性诊断法内容,但这些诊断法零散分布于各种藏医古籍中,没能形成系统的诊断学科,此前对此诊断法的研究和挖掘几乎空白。1 历史沿革藏医有3800 多年的历史,有本教创始人敦巴辛饶弥沃切之子常松吉布赤西所著的《解毒雍仲旋》等医典[2],为藏医史上最初有记载的医典。经过漫长的实践,至公元7~8 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时期邀请了周边邻国的医师,引入了印度医学、中医学、达斯医学等其他兄弟民族医学的精华,更加丰富了藏医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33期2019-12-26

  • “医学之王”
    阿维森纳;医学;医典公元10世纪末,阿拉伯各地传诵着一个故事:一位名医为了研制治疗腹绞痛的药,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以致肠于化脓溃烂。他死后,他的弟子遵照其遗嘱,将一些神秘的药品注入他体内。这时,奇迹出现了:其僵硬的身体变得柔软,脸色渐渐微红。看见老师就要死而复生,弟子激动不已,手一哆嗦,手中的最后一剂药滑落下来,渗进了沙土……名医因此没能复活,神秘药方因此也没能流传下来。这虽然只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但这位名医的高超医术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他就是后来被

    好日子(下旬) 2018年5期2018-07-31

  • 浅谈藏医古籍文献翻译概况
    现在最早的《四部医典》译文是学术界公认的18世纪回鹘蒙古文《四部医典》,蒙文本是转译自藏文本的。由蒙古学者敏珠尔道尔吉完成,在北京刻板印刷的。此外,还有英、俄、法、日等多种文字节译本和汉文全译本。早在1860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令高兹敦斯基把《四部医典》译成俄文,但这一工作并未继续下去。后来俄国人乌里扬诺夫,对这部经典医学著作进行了翻译,但他只译了《四部医典》中的第一部分,即《根本续》,第一部分占全书的百分之二的内容,他所译的这一部分译文据说比较准确。[

    西藏科技 2018年11期2018-02-19

  • 浅谈藏医热病学思想在神志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的疗效,但《四部医典》中记载:隆助热亦助寒,寒热双入,形成病邪。三因之隆是诱发一切疾病的主要原因,它既是一切疾病的前导,也是一切疾病的末尾,遍布周身,本性凶暴,扰乱旁系,并且激化许多疾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调和隆的功能,还要对热症进行辨症施治,从而提高临床疗效。1 藏医热病学藏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居住于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先辈们与大自然斗争,吸取和总结经验而得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民族医学。公元8世纪藏医鼻祖宇妥元丹贡布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年8期2018-01-18

  • 藏药治疗“冈巴木”病的临床观察
    准等误区。《四部医典》中,“病因不清想治愈,如不除毒根除树叶”,在没有掌握病因的情况下想治愈疾病是滑稽之谈,因此“冈巴木”并在诊疗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及方法,有些医生认为“冈巴木”只是在藏医《四部医典》中记载外,而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从未遇到这种疾病。其实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常常能遇到在《四部医典》中记载的症状和病因完全相符的患者,因此本文归纳和总结了24例患者的治疗经验,一方面对“冈巴木”病的诊断有新的认识,另一方面积累经验并推广治疗方法。总而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10期2017-05-07

  • 藏医药学治未病的预防养生观
    部奠基之作《四部医典》由宇妥·元丹贡布著述而成,这部著作为藏医学开创了完整的体系,成为后世藏医学发展的基础与规范,因此《四部医典》堪称藏医学的元典之作,宇妥.元丹贡布被后世医家称为藏医学鼻祖。在此后约1200多年中,历代藏医学者对这部经典进行阐释和发挥,诞生了数不清的典籍和著作,不断把藏医学推向高峰。2 保持“人与自然和谐”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起居疗法”(日常起居、六时起居、临时起居)“饮食调养”(饮食须知、饮食禁忌、防护与适量)、“藏医食疗学”、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8期2017-03-10

  • 藏医霍尔麦治疗宁隆的疗效观察
    断标准参照《四部医典》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之藏医卷》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①脉象虚而速。②尿液呈稀而水样性,泡沫大。③舌苔干而粗,舍体色红,口感涩味。④好嬉游、多嘘叹、心神不安、头昏耳鸣、身寒发抖、全身刺痛或酸痛、夜不能寐、胡言乱语、胸闷气满等。2 霍尔麦疗法简介油敷疗法是传统藏医特色外治疗法敷疗之一,属火灸疗法范畴。操作时取少量的藏茴香和肉豆蔻粉用白布包后在酥油中加热,达到一定的热度(不烫皮肤)时热敷于各穴位,借助药性及温度等物理作用,达到散寒除湿、除隆、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8期2017-01-16

  • 浅谈佛教思想在《四部医典》中的体现△
    佛教思想在《四部医典》中的体现△其美才宗(西藏藏医学院研究生处,西藏 拉萨 850000)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青藏高原大部分文化的哲学来源。佛教传入西藏后,对西藏的原有文化发生了冲击,但西藏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佛教的哲理思想,既是藏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四部医典》的主要哲学思想来源。因此,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对佛教中的哲理思想及《四部医典》中的哲学思想进行对比,阐述了佛教哲学思想是《四部医典》哲学思想的主要来源。佛教思想 ;《四部医典》公元7世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1期2017-01-15

  • 《四部医典》北京木刻版的初步介绍*
    登巴达吉《四部医典》北京木刻版的初步介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北京,100101) 罗 辉 罗布扎西 登巴达吉△北京木刻版《四部医典》是藏医经典《四部医典》各版本中唯一一个在内地印刻的版本,具有重要的文献版本价值。其内容与其他版本基本相同,页码和卷次命名则融合了藏、汉文古籍印刻的不同风格。本文对该版本的起源、存世现状和特征作了初步介绍。四部医典 藏医 北京木刻板 版本《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末,由著名藏医药学家宇妥·宁玛元丹贡布集吐蕃时期以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1期2017-01-14

  • 《四部医典》的哲学渊源△
    的奠基经典《四部医典》,全称为《甘露精义八支密秘诀窍续》,藏医称为《都孜娘波研洛杰巴桑瓦曼阿个居》,简称《白丹居悉》。由四部大论组成, 第一部是根部续,系藏医学总论,总有6章。第二部是论述续,阐述了生理、病机、药理、诊断、预防保健、医德等学科,总有31章。第三部是秘诀续,是藏医学临床部分。主要包括三大基因、内科、瘟疫、外科、妇科、儿科、外伤等15大科,总有92章。第四部是后续续,是药物制剂及临床技能部分。药物制剂主要有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等;临床技能主要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12期2017-01-14

  • 医典籍《东医四象诊疗医典》中名词术语的整理及规范化研究△
    02)古籍探幽朝医典籍《东医四象诊疗医典》中名词术语的整理及规范化研究△李香淑*栗 佳*张金琳*徐玉锦**(延边大学中医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朝医;名词术语;东医四象诊疗医典;规范化《东医四象诊疗医典》是杏坡于1940年以《东医寿世保元》和《东医四象新编》为基础而写成的四象临床医学著作,该书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朝医四象医学的理论及临床医学之内涵。此书是朝医学的一部集理论与临床医疗合一的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中所包含的朝医名词术语是以朝文与古汉文相兼的形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6期2017-01-14

  • 藏药赞旦松汤治疗心肌炎50例
    均根据藏医《四部医典》中的病史、症状、体征诊断标准予以诊断。主要是过度饮酒或长期未对伤寒感冒进行治疗,导致血,赤巴之热邪侵袭心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为高热而神志失常,目赤,上半体绞痛,心有扭拧感,鼻干,胸前后烧灼感,胸部不适及胸前出现细小皮疹。部分患者偶尔出现结膜充血,后背、心前区及肩部经常疼痛;心如刀割,心悸等症状。1.3 治疗方法:藏药赞旦松汤以7天为1个疗程,每日3次 ,每次2g水煮(或用开水泡)后内服。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2.1 疗效标准: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5期2017-01-14

  • 《阿维森纳医典》的养生精髓
    /佚名《阿维森纳医典》的养生精髓文/佚名一说起中医养生,许多专家言必称《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而在西方国家,也有类似的古代医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国内第一本中文版的《阿维森纳医典》(北京中医药大学朱明教授主译),就是中世纪西方医学和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其中许多养生的观点至今都值得学习呢。看性格选食物说到体质养生,咱们中国的老百姓都不会陌生。中医把人的体质分成平和体质、气虚体质、血瘀体质等九种。而在古老的西方,同样也认为人有不同的“体质”,分

    饮食保健 2016年21期2016-12-10

  • 古人用什么护肤品
    态环保得多。唐代医典《外台秘要》(成书公元752年)就记录了我国历史上女皇帝武则天护肤、美容的过程:宫女打开金花盒,把盒内雪洁的细粉倒入一小盂米汤里,仔细搅匀。然后把这只金盂捧到武则天面前,女皇伸手舀起一捧浓稠的粉浆,涂到脸部和手上,轻轻地揉搓着,仔细地护理着皮肤……书里还清楚地交待,这是“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原来武则天用来护肤和美容的“化妆品”就是把益母草烧成灰,然后用水拌成团,放在一种特制的小炉当中,以低温炭火慢慢煅烧,再把烧过的灰团反复研磨

    饮食保健 2016年22期2016-12-09

  • 古人用什么护肤品
    态环保得多。唐代医典《外台秘要》(成书公元752年)就记录了我国历史上女皇帝武则天护肤、美容的过程:宫女打开金花盒,把盒内雪洁的细粉倒入一小盂米汤里,仔细搅匀。然后把这只金盂捧到武则天面前,女皇伸手舀起一捧浓稠的粉浆,涂到脸部和手上,轻轻地揉搓着,仔细地护理着皮肤……书里还清楚地交待,这是“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原来武则天用来护肤和美容的“化妆品”就是把益母草烧成灰,然后用水拌成团,放在一种特制的小炉当中,以低温炭火慢慢煅烧,再把烧过的灰团反复研磨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8期2016-05-14

  • 浅析藏医百科全书《四部医典·蓝琉璃》的学术价值
    医百科全书《四部医典·蓝琉璃》的学术价值拉青才让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7本文分析藏医百科全书《四部医典·蓝琉璃》的形成、学术价值,进一步体现次经典在藏医学研究、教学、临床的重要地位。藏医;四部医典·蓝琉璃;第司·桑结嘉措1 《四部医典·蓝琉璃》问世公元8纪随着吐蕃王朝的日益强盛,藏医学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涌现出了像宇妥•云丹贡布、东格•妥骄金、切吉喜布、毗卢扎那等本土藏医学家。尤其是藏医学鼻祖宇妥•云丹贡布(708-833)用其毕生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8期2016-04-12

  • 封面故事
    照伟大而古老的藏医典籍《四部医典》的说法,人体健康与否的状态,可以形象化为3棵树。这3棵树即是象征生命形态的树,也是藏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藏族人赋予其强烈的感情色彩,称之为愿望树,或者叫天堂树和菩提树。(供图/奇正藏药)第二张 四部医典系列挂图,也就是俗称的曼唐,五世达赖喇嘛及第司·桑吉嘉措时期共绘制有79幅,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增加至80 幅。(供图/奇正藏药)第三张 唐卡上的宇妥宁玛· 云丹贡布像,他编著完成了藏医学发展史上的巨著——《四部医典》,被藏

    西藏人文地理 2015年5期2016-03-11

  • 藏医霍尔脉疗法治疗失眠症80例
    据藏医经典《四部医典》和《藏医临床札记》中记载的一种藏医外治疗法,此疗法在古籍中提到安神作用,经过我们这1年多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此疗法对于失眠症有很好疗效。此疗法是根据经络走向和隆穴位处对应热熨。失眠(insomnia)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功能紊乱,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症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统计,约有35%的成人患有失眠症。引起失眠的原因有: 精神压力过大,思虑过度,心劳日拙;或由于激烈的心理冲突过于兴奋,激动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6年10期2016-01-27

  • 藏医热敷疗法治疗玛秀哇的临床观察
    精华后,在《四部医典》中专章阐述了敷疗法的原理,药物及操作方法。2 热敷法原理所谓热敷疗法是用盐块或石头、性热的药物等炒热或晒热后敷于疼痛处或患处、指定穴位等的一种绿色疗法。适用于隆和培根等所有寒性疾病。使用热敷时,能让局部或穴位升高温度、会使血管扩张、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的新陈代谢而起到三因平衡的作用。热敷疗法常用在治疗消化不良、急腹痛、外伤炎肿与瘀血凝结者,肝血瘀结,急痛者,肾冷疼痛和尿清不利者等。3 疾病概述藏医所谓的“玛秀哇”就相当于西医功能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4期2015-07-12

  • 《四部医典》与 《嘎牙山哈雅》对人体胚胎的认识比较
    50500《四部医典》与 《嘎牙山哈雅》对人体胚胎的认识比较周红黎 戴 翥 何婧琳 孔春芹 陈 普*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四部医典》和 《嘎牙山哈雅》(人体解说)分别为藏医学、傣医学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性著作,对胚胎均有详细的论述。笔者通过比较人体胚胎形成的基础、胚胎形成条件、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以及胎儿性别决定因素等四个方面的认识,分析二者对于胚胎认识的异同。通过比较发现,二者对于胚胎的认识大体相似,但藏医学对胚胎生长发育过程的认识更为精准,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期2015-01-24

  • 简述《四部医典》对医生职业素质与修养的要求
    0050)《四部医典》是藏医学经典著作,藏名为《华丹据悉》,是宇妥·元丹贡布于公元8 世纪著成,后传入蒙古地区,对蒙医药学产生了重大影响[1]。《四部医典》全书结构宏大,共有4 部组成。第一部《总则本》,共6 章,概括介绍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的一般知识;第二部《论述本》,共31 章,详细介绍人体生理解剖、疾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卫生保健知识、药物性能、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第三部《密诀本》,共92 章,专门论述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第四部《后疗本》,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6期2015-01-23

  • 藏医《四部医典》中人体胚胎学的概论
    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对人体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这方面有着许多独特的见解和先进的理论。1 胚胎形成的条件1.1 精、血、心的条件:首先是对胎儿形成这一生理现象的认识。藏医认为,胎儿是由父亲的精与母亲的血,还是有中阴的魂魄三者结合而成的,不论是父精,或是母血,只要一方有病,如龙、赤巴、培根有病,就无法受孕,如精或血的外观粗糙,颜色、黏稠度异常,气味不正等,都不会受孕怀胎。《四部医典·论述本》中对此有着深入的研究,若父母的精血有龙病时,精血粗糙、黑色、味涩;患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6期2015-01-23

  • 藏药口服结合中医银针治疗面神经瘫痪20 例
    者符合藏医《四部医典》、《四部医典大详解》和西医《实用内科学》提出的面神经瘫痪为依据而诊断。多数病人往往在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额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患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斜。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等临床表现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7期2015-01-23

  • 藏药十五味黑药散对腹泻的疗效研究
    藏医[1]《四部医典》中说腹泻有泄泻和旱地热泻两大类型, 在这里说的是泄泻, 在四部医典里其病因有五种:食物未消的暂时泄、胃火趋衰、大小肠生寒、胆汁坠腑、肝热向下窜等五种原因引起腹泻。其症状在藏医四部医典里说“病象未消无端膨后泻, 火衰饮食未熟常泻稀, 大小肠寒腹鸣凉变剧。胆汁坠腑黄色夹热泻, 肝热下降红紫烟汁状。风转胀鸣泡沫夹声泻, 胆黄泻物红黄又恶嗅。痰转腹泻黏液腹沉满,聚合转泻诸种症象全。”腹泻虽是常见并易治病, 但它的危害有腹泻可使水电解质失调、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8期2014-08-21

  • 藏医名词术语的汉译现状及思路探讨
    。近十几年《四部医典》、《月王药诊》、《蓝琉璃》、《晶珠本草》和《藏医药选编》等经典著作汉译出版,为藏医学传播和学术交流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以往汉译中许多藏医术语译法不统一,甚至出现错译,造成严重混乱。主要如下:2.1 藏医经典著作名称汉译混乱:譬如,公元8世纪宇妥宁玛·云丹贡布著的《四部医典》藏文译名为《据悉》(Rgyud bzhi),全名为《甘露精要八支秘密诀窍续》(Bdud rtsi snying po yan lag brgyad pa gsang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3期2014-01-24

  • 藏药三味诃子散治疗便秘
    均根据藏医《四部医典》[1]中的病史、症状、体征诊断标准予以诊断。症状轻重不一,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艰难、费力;排便不畅;大便干结、硬便,排便不净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长期便秘引起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病症。1.3 治疗方法: 藏药三味诃子散以7 天为1 个疗程,每日3 次,每次2g。2 疗效标准与治疗效果2.1 疗效标准: 痊愈: 便秘症状完全消失;好转: 症状明显减轻;无效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10期2014-01-23

  • 探讨藏医养生学理论内涵△
    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及名老藏医的书籍中均有记载。如何将现今社会需求的藏医养生保健内容加以阐释并发扬光大是当代藏医药学工作者的主要目标。《四部医典》中记载:针对“怎样研习无病健康”(1982,p.80)这一主题,章松俞力吉对章松柔白依序提出问题。同时本章节名为“不患病的章节(即治未病)”。依据这些名词术语,我们可以断定,无患病或无病(健康)的人类可以遵循延年益寿的方法,这些方法具有健全的理论与完备的实践基础,应命名为学,由此该学科全名为藏医养生学(Nadm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8期2013-11-29

  • 浅谈藏医保健学
    多几率。据《四部医典》中记载,根据天象六时的气象不同人们所居住的房屋也有所选择,如:冬天寒冷时住在“土屋亦在二层之内住”,夏天天热时住在“身着薄衣宜住清香房”等。在衣着方面,最初用树叶防寒保暖,防晒,后来用动物皮以及用骨针等缝制衣物,在新石器时代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及青海海南州贵南县的已亥文化中有针眼的骨针,说明那时已经用它来缝制衣物等。同时在《四部医典》中记载,人在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衣服,如:在冬季寒冷时“常穿皮衣皮鞋避风寒”,在夏季天热时“身穿薄衣宜住清香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5期2012-01-24

  • 蒙医心刺痛症的诊治
    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心脏病篇中将心脏病分为7种,其中讲述之“心痛症”,是以心前区突然发生剧烈刺痛为特征的一种心脏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作压力的增加,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水平。1 病因及发病机理《四部医典》中指出“病因愁悲烦乱不安,腹饥失眠忿嗔粗暴生”,《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卷》中也指出,由此,引起三根、七素失衡而致使心脏本身气血运行失调,特别是普行赫依受损,精华与糟粕之分解功能紊乱,心脏内淤积浑浊之血液所致。凡饮食不节,长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6期2012-01-23

  • 藏医学《四部医典》时间医学思想探析
    学[1]。《四部医典》是藏医学的理论基础,它是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在融合印度医、中医、大食医以及藏族传统医学精华的基础上,历时20多年完成的[2]。1 《根本医典》中的时间医学思想《根本医典》是《四部医典》的第1部分,主要是从总体角度来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3]。在这一篇中,时间医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体基本物质的转换及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上。藏医学将人体的物质基础分为饮食精微、血、肉、脂、骨、骨髓和精7大类,这7类物质从饮食精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期2010-03-20

  • 论藏医学痛风 (直后乃)分类的临床价值
    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详细记载了痛风的病因、症状、治疗等内容,之后的诸多藏医学大师在四部医典诠释中也做了更全面的解释,《藏多医学札记》等藏医学验方专著也做了全面、系统的叙述。根据诸多藏医学经典著作对痛风的叙述和临床实践,其分类可概括为四种,即隆痛风,赤巴痛风,血痛风,培根痛风。这种分类方法的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从分类看病因痛风的四种类型是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进行归类的,四部医典说,“因缘导致血乱食行依,……劳损外缘致使风血乱,驻于足之拇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9期2010-02-11

  • 向藏医学养生
    就会生病。《四部医典》“时令之行”中讲到冬季人体处于“初冬严寒使得毛孔闭,少食必将导致体质减。”饮食应该做到:“是故当进辣涩苦三味,芝麻油擦肉汤油食添”。平时起居应注意“常着皮衣皮鞋避风寒,取暖烤火日晒亦酌量。”冬季人体代谢处于缓慢状态。体内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体内时,养生要注意“收”和“藏”。做到精神安定、早睡早起,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为春来生机勃发作好准备。藏医养生学还注意冬天进补,认为冬天进补有营养的食品,具有补助阳气,防御严寒的作用。春季人体肌

    中华养生保健 2006年6期2006-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