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藏医学痛风 (直后乃)分类的临床价值

2010-02-11 10:2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9期
关键词:藏医学赤巴医典

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1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痛风患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痛风藏语称“直后乃”,是根据其发病部位而命名的。藏医学对痛风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详细记载了痛风的病因、症状、治疗等内容,之后的诸多藏医学大师在四部医典诠释中也做了更全面的解释,《藏多医学札记》等藏医学验方专著也做了全面、系统的叙述。根据诸多藏医学经典著作对痛风的叙述和临床实践,其分类可概括为四种,即隆痛风,赤巴痛风,血痛风,培根痛风。这种分类方法的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分类看病因

痛风的四种类型是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进行归类的,四部医典说,“因缘导致血乱食行依,……劳损外缘致使风血乱,驻于足之拇指臂肘间,当初片痛陈则转光痛”[1],意为痛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于趾关节和肘关节,其发病机理为隆与血的功能紊乱,而饮食起居,药物及理化因素等均可导致隆与血的功能紊乱。疾病属性与因缘性质相一致,痛风的四种类型也遵循了这一规律。为了便于进行客观准确的临床诊断,我们可根据病因的性相特征进行具体分类。

2 从分类看诊断

藏医诊断法包括病因诊察法、性相证候诊察法、饮食药物试探法三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性相证候诊察法,这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诊察法。痛风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因诊察法和性相证候诊察法。一般情况下,从病变部位和疼痛的性质,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因分类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一。隆痛风,症见刺痛,肌肉跳动,肿势变化不定,时而散大,时而缩小,肿块黑色或者青斑,肢体僵直,指趾卷缩等。赤巴通风,症见发热,肿色赤红,痛则据按。血痛风,肿赤灼痛,甚至化脓。培根通风,症见患部作痒,沉重难动,触动无感觉。[2]

3 从分类看治则

四部医典治则章说,疾病疗法虽说难估量,不讲医理箭射暗处般[3]。藏医学认为治疗疾病,首先要制定其治则。痛风可以从其分类入手,从而制定相应的治则。每一类型的具体治则分别为,隆通风,平息血隆,同时降隆。赤巴通风,平息血隆,同时降赤巴。血通风,平息血隆为主。培根通风,平息血隆,同时将培根为主。

4 从分类看治法

痛风的四种类型是按其性质进行分类,故除了应用常规疗法,还应针对不同类型确定不同的治法,如隆痛风按常规治疗时应以牛奶为药引;血痛风应用常规疗法的同时,要以放血为主;赤巴痛风应用常规疗法加以凉性配方为主;培根痛风在进行常规治疗时要以蜂蜜为药引。《四部医典》、《藏多医学札记》、《秘诀补遗》等所记载的治疗痛风的各种药方均以痛风的分类及特性而筛选确定的,故临床上对痛风实施千遍一律的治疗方法有悖于藏医学理论原则,须慎重。

5 从分类看预后

从痛风的分类,可以评估其预后。根据《藏多医学札记》的记载,隆痛风即可遗传,也能传染,故预后较差。血痛风遗传性强,但未提到是否有传染性。赤巴和培根痛风即不遗传,又不传染,预后好。任一类型的痛风在进行同样的治疗时,因患者的年龄、体质、饮食结构、合并症及接受治疗的早晚等因素的不同,其预后也有很大差别。

6 结语

藏医将所有疾病归类为寒性和热性两种疾病。其中隆病和赤巴病的性质属寒,血病和赤巴病的性质属热。这是一种基于藏医三因学理论体系进行分类的逻辑性极强的归类法。应用这一基本的临床思维模式,首先区分所患痛风属于寒热中的哪一种属性,再通过检验法和排除法进行鉴别诊断其具体的类型,从而避免发生因误诊而造成的严重后果。临床医生精通痛风的分类与病因、症状、治则、治法及预后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便于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治疗。否则,较难与真布病和刚巴病等发病部位和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

因分析病因、评价症状、制定治则、评估预后等所有环节依赖于分类的思路,在痛风的整个诊治过程中,进行准确地分类是一关键环节。要在痛风治疗方面取得新突破,也离不开这一基本逻辑思维。故不可忽视分类的临床价值所在。

[1]宇妥·元丹贡布.李永年译.四部医典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第一版.p248.

[2]土旦次仁.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p149-150.

[3]宇妥·元丹贡布.李永年译.四部医典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第一版.p70.

猜你喜欢
藏医学赤巴医典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与《阿维森纳医典》四元素说的比较研究
试析藏医药学之六季饮食保健
基于人才培养的藏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研究
试论藏医三因学说
藏医学概论
藏医学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浅谈藏医《四部医典》外涂药的开发价值
《四部医典》与《阿维森纳医典》中的放血疗法比较
藏医《四部医典》对大骨节病的认识
浅析《月王药诊》对胆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