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信任功能的实现

2014-06-12 15:26徐慧晔
会计之友 2014年14期
关键词:信誉财务会计

徐慧晔

【摘 要】 文章在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上,在信任概念框架内建立了综合全面的信任机制,在信誉(信号)基础上产生信任(心理倾向),继而有信用行为。将委托代理、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审计报告、会计准则、会计理论研究等众多因素统一在会计信任框架内,是对会计理论研究新视角的构建。

【关键词】 信誉; 信任功能; 财务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4-0033-02

一、引言

与企业逃避契约责任、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盗窃知识产权等行为一样,企业财务信息失真也是一种透支信用的行为。与此同时,金融危机的余烬未冷,人们不会忘记危机中饱受诟病的会计信息。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到来和商业模式的竞争和创新,财务会计是否有能力应对这种变革,这些问题都侵蚀着市场对财务会计的信任。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构建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是每个会计从业者关心的问题。

会计学者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如孙铮和刘浩(2006)、魏明海等(2007)等。同时对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国内学者刘峰(2006)也有论述:当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时,代理人必须首先取得委托人的信任,并且需要维持这种信任,会计是取得和维持信任不可或缺的手段。会计是“维系人类社会信任的低成本工具”。雷宇(2012)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将信任机制和财务会计联系起来,并分析了制度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是对前人研究的延伸,期望从信任机制的设计来重塑现实或潜在的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的信任。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

阿克洛夫(Akerlof,1970)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麦克尔·斯宾塞(Spence,1973)证明了市场中代理人通过信号传递可以消除逆向选择的不利影响;罗斯切尔德和斯蒂格利茨(rothschild and stiglitz,1976)则进一步提出通过一定合同的安排,缺乏信息的一方可以将另一方的真实信息甄别出来,实现有效率的市场均衡。

(二)信誉、信任、信用

信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学者已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各个角度进行解释。Luhmann(1979)指出,信任是在一项既定的人际活动中个体面临的潜在危害与潜在利益的比率。信任是对未知的推测。McAllister(1995)认为人际信任包含两个下属成分:基于认知的信任和基于情感的信任。本文所讨论的信任是基于认知的信任。从客体角度讲,影响信任的个人因素有个体的名誉声望、表现、能力。声誉可以填补信息不足,促进合作的愿望,减少交易成本(H.Lorenz,1988)。从信号传递角度讲,声誉或信誉是一种信号,“信誉——信任”的机制既是从众的心理机制,也是一种通过信号传递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机制。所以我们讲甲信任乙,是指乙通过某种信号,使甲相信乙有能力有意愿完成某种行为。这种基于信任的行为就是信用。信任只是一种心理倾向,其最终指向一种行为,信任主体和信任客体发生某种形式的合作——信用。此外,影响信任的还有环境因素:制度、惩罚等。

三、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

(一)委托代理关系是财务会计信任功能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

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可以说是财务会计信任功能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前提。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当委托代理关系双方出现委托人不信任代理人,而代理人不诚信的博弈结果,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二)财务会计信任功能的实现

基于前面的信号传递理论以及对信任概念的分析,信誉(信号)——信任(心理倾向)——信用(行为)的作用机理,财务会计信息要实现信任功能,首先应充分披露信息的生产过程、生产的内部环境,以及第三方的审计结果,这可以作为取得信任的信号,根据影响信任的因素,客体除了需具有声誉外,还要有能力。这则是通过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来实现信任。最终促成信任主体(信息使用者)、信任客体(信息提供者)之间的信用行为,如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这个过程离不开外部环境:准则制度的完善、会计学术理论的创新、监管机构的惩罚或行业的自律。

1.信息生产过程的披露

作为信息的生产过程,复式记账可以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全貌,复式记账的经济内容是会计账户,企业应披露会计账户的经济含义,否则复式记账也只能是虚假的完美技术,价值在虚假的账户中流转。随着业务模式的创新,会计信息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对企业巨额的奢侈浪费、贪污腐败、利益交换进行控制。

2.信息生产内部环境的披露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信息生产内部环境的信号显示机制,指企业管理当局依据一定的标准向外界披露本单位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信息以及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审核的信息(杨有红、汪薇,2008)。

3.外部审计报告披露

外部审计除了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对内部控制报告也要进行审计,这些审计报告的披露作为来自第三方的验证具有很强的信号效应。

4.信任客体的能力因素: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可比性等多种特证,从信任角度讲,信任是以过去推测未来,会计信息质量应是可靠推测信息提供方的信托责任履行的能力。财务会计信息所反映的是企业过去一段经营时间内的经营状况及资金状况,了解历史是预测未来的基础。财务会计信息是对企业过去历史的记录,是企业重要的发展轨迹,能够帮助委托人了解企业,做出分析和预测,财务会计信息的预测作用能够减轻信息提供者行为的不可预测性,从而减轻信息使用者不信任的程度。

5.信任功能实现的外部环境

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多样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尽可能地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与真实度,增进财务会计信息的信任功能。另外,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统一的标准,委托人在选择代理人时,便可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通过对各方代理人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决策,提高了会计信息使用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会计理论的不断创新能增强会计信息解释和预测信任客体的行为。行业自律或监管机构的管制都会增强会计信息的信任功能。

四、结论及研究展望

本文就财务会计的社会信任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在信息经济学和信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信誉(信号)——信任(心理倾向)——信用(行为)的信任机制,将委托代理、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审计报告、会计准则、会计理论研究等众多因素统一在会计信任框架内,是对会计理论新视角的构建。将原有会计信任理论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任,拓宽到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任。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财务会计信息的信用行为。

【参考文献】

[1] 孙铮,刘浩.中国会计改革新形势下的准则理论实证研究及其展望[J].会计研究,2006(9):15-22.

[2] 魏明海,陈胜蓝,黎文靖.投资者保护研究综述: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J].中国会计评论,2007(1):131-150.

[3] 刘峰.会计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雷宇.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J].会计研究,2012(3):26-30.

[5] 马本江.市场交易中信用机制理论研究与设计[D].中山大学博士后学位论文,2007.

[6] 崔剑海.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西江月,2013(1):178.

[7] 杨有红,汪薇.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2008(3):37-42.

猜你喜欢
信誉财务会计
以质量求发展 以信誉赢市场
信誉如“金”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지수형:신뢰는 배달에 경쟁력을 실어준다池水炯:信誉,让外卖更具竞争力
江苏德盛德旺食品:信誉为翅飞五洲
基于信誉的新药发现平台信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