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菌发生过程超微形态观察

2014-06-12 02:04邵信儒姜自军朱俊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孢囊孢子囊图版

邵信儒,姜自军,徐 刚,朱俊义

(1.通化师范学院 制药与食品科学学院,吉林 通化134002;2.国家果酒及果蔬饮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通化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吉林 通化134002,吉林 通化134000)

霜霉病为鞭毛菌亚门真菌,是葡萄栽培过程中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1].霜霉病在东北地区的发病高峰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条件发病较重[2].病菌以卵孢子在枝芽病叶、主干老皮和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孢囊梗和孢子囊,借助于雨水传播和反复侵染.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害新梢、花蕾和幼果.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黄色斑点,后扩展为黄褐色不规则斑点,叶背产生灰白色霉层,后期霉层变为褐色,病叶逐渐枯死脱落.幼果感病初期,病部变成淡绿色,后期病斑变深褐色下陷,产生一层霜状白霉,果实变硬萎缩、脱落,成熟果不发病.发生后,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叶片极易脱落,影响物质的积累,对次年的产量影响较大[3-7].本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葡萄霜霉菌的超微形态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霜霉菌的生物学特性.

1 材料和方法

葡萄品种为双优,取自通化市鑫园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葡萄栽培基地,海拔460 m.取材时间为2013年6月30日.采集的双优葡萄病害叶片,用FAA固定液固定.

在体视镜下选取适于观察的材料,在无水乙醇中脱水30min,换入丙酮内30min,再放入醋酸异戊酯内20min,而后进行临界点干燥.把样品固定在样品台上,进行离子溅射镀金膜,用HITACHI S-30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拍照[8].

2 实验结果

葡萄霜霉菌的越冬卵孢子,首先传播到寄主叶片上,形成大量的菌丝,进行营养生长.之后再进行繁殖生长,在气孔处形成丛生的管状孢囊梗(图版I,1~3,9),孢囊梗上端向上生长(图版I,4~6),并形成分枝(图版I,7~10),分枝的孢囊梗顶端膨大形成大量孢子囊,孢子囊球形(图版I,11~14),大量孢子囊聚集在叶片表面形成“霜粉层”(图版I,15).

3 讨论

图版I 葡萄霜霉菌发生过程电镜观察

1~3.游动孢子在气孔处萌发;4~6.游动孢子萌发形成大量菌丝;7~9.菌丝上开始形成孢子囊;10~14.孢子囊梗形成大量孢子囊;15.由孢子囊形成的“霜粉层”

湿度对霜霉菌侵入的影响最大,霜霉菌孢子囊需要在水滴里进行萌发生长,湿度高对病原的侵入有利,在高湿度下,气孔开张度大,水孔泌水多而持久,保护组织柔软,从而降低了植物抗侵入的能力[9].所以,在气孔处容易观察到丛生的霜霉菌孢囊梗.葡萄霜霉病菌的孢子囊在13~24℃时萌发所需的时间是1h,在28℃时所需时间为6h以上,而在4℃时则需要12h,说明温度也是葡萄霜霉菌孢子囊萌发的重要因素[9].高温高湿是葡萄霜霉病菌发生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肖志坚,纪艳,刘德江,等.高寒地区山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模式研究[J].北方园艺,2010(18):72-73.

[2]李晓红,宋润刚,杨义明,等.山葡萄霜霉病的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J].北方园艺,2010(13):189-192.

[3]赵奎华.葡萄病虫害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4]宋润刚,李晓红,路文鹏,等.东北山葡萄霜霉病防治技术研究[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1(3):15-16.

[5]张仁,颜有明.葡萄霜霉病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1(4):60-62.

[6]黄文萍,孙之巍.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及防治[J].河北林业科技,2011(4):84-85.

[7]朱俊义,邵信儒.通化地区山葡萄病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12):47-49.

[8]迟杰,邵信儒,姜自军,等.双优葡萄花器官发育及农药使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12):64-65.

[9]刘延琳.葡萄霜霉病的流行病生物学[J].葡萄栽培与酿酒,1994(3):24-25.

猜你喜欢
孢囊孢子囊图版
福建东山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研究
浙江象山港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多样性与分布研究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不结球白菜霜霉病菌株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研究
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
朝鲜孢囊线虫——浙江省孢囊线虫新记录种
马铃薯晚疫病菌单孢子囊分离技术的改进
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囊的抑菌效果测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