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囊

  • 微孔草孢囊线虫孵化和侵染特性
    逆性方面的报道。孢囊线虫(cyst nematodes)是植物寄生线虫(plantparasitic nematodes,PPN) 的重要类群之一,属于固着型内寄生线虫[5]。其中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大豆孢囊线虫(H.glycines)和甜菜孢囊线虫(H.schachtii)引起的孢囊线虫病分别是严重威胁麦类、大豆(Glycine max)和甜菜(Beta vulgaris)的重要病害,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6]。在我国,

    草业科学 2023年12期2024-01-11

  • 河北省大豆孢囊线虫致病型分化研究
    71000)大豆孢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 属于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分布遍及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1],严重威胁着大豆的安全生产。SCN 引起的大豆孢囊线虫病是世界上为害大豆严重的病害之一,在美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 亿美元[2]。目前,SCN 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河北等2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发生[3],每年造成的大豆受害面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4期2023-09-02

  • 贵州六盘水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泥炭藓沼泽金藻孢囊的分类学研究
    53537)金藻孢囊(stomatocyst)是金藻生活史中所特有的一个结构.与其他藻类的休眠孢子不同,金藻孢囊是细胞内由高尔基小泡形成的硅质沉积囊(SDV)包裹住大部分的细胞质,而由硅质沉积形成的.它通常为球形,直径3~35 μm,顶部有一个孔,孔的周围有时具有领,孢囊表面光滑或具有不同类型的纹饰.所有的金藻都能形成孢囊,且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所产生的孢囊形态相同[1].金藻对pH值、温度、盐度、电导率、营养水平等水环境因子敏感,是良好的指示生物[2-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6期2023-01-14

  • 新检测技术让玉米孢囊线虫无所遁形
    ,终于获得了玉米孢囊线虫的特异RAPD片段,进而设计出SCAR-PCR检测引物,建立了一套快速、准确、稳定的玉米孢囊线虫检测技术体系,为玉米孢囊线虫的检测和防治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日前,记者从河南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蒋士君、崔江宽研究团队联合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汤继华教授系统开展了河南玉米作物线虫危害损失和监测预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我国多地发现,分布密集、繁殖力惊人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

    中国科技财富 2022年11期2022-12-18

  • 福建福宁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与多样性研究*
    过程中能形成休眠孢囊,孢囊加厚细胞壁, 并沉入海底成为海洋沉积物的一部分(Bravoet al,2014)。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可以帮助种群度过恶劣环境, 而孢囊的萌发可为水体提供营养细胞, 被认为是赤潮发生的“种源”(Andersonet al,2014)。虽然只有10%~20%的甲藻能形成休眠孢囊,但许多有毒有害赤潮藻类能产生休眠孢囊, 而近岸海域大部分赤潮甲藻特别是循环发生赤潮的藻类均为孢囊形成种类(Matsuokaet al, 2000)。由于具有较厚

    海洋与湖沼 2022年6期2022-11-25

  • 氮肥对控制大豆孢囊线虫病危害的影响
    重要的意义。大豆孢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危害大豆主要病原之一[3-4],最早于1899年由雅切夫斯基等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并报道,随后在亚洲(朝鲜、印度尼西亚、韩国)、非洲(埃及)、欧洲(俄罗斯)和美洲(哥伦比亚、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美国)等地区报道[5-7]。大豆孢囊线虫繁衍周期短,繁殖能力强,1 a可繁殖3代;当环境条件不适宜生长时,土壤中的孢囊可保持10 a

    华北农学报 2022年4期2022-09-14

  • 福建东山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研究
    过程中能形成休眠孢囊, 孢囊加厚细胞壁, 并沉入海底成为海洋沉积物的一部分(Matsuoka et al, 2000)。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可以帮助种群度过恶劣环境, 而孢囊的萌发可为水体提供营养细胞, 被认为是赤潮发生的“种源”(Anderson et al, 2014)。虽然只有10%~20%的甲藻能形成休眠孢囊, 但许多有毒有害赤潮藻类能产生休眠孢囊, 而近岸海域大部分赤潮甲藻特别是循环发生赤潮的藻类均为孢囊形成种类(Matsuoka et al, 20

    热带海洋学报 2022年4期2022-08-08

  • 香蕉香蕉,拯救“士豆”
    他和一众兄弟染了孢囊线虫病!“可是,你希望我怎么帮助你们呢?”“如果你和你的兄弟们可以把不用的‘外套借给我的孩子们穿一穿的话,就太好了!”“什么?”听到土豆这么说,香蕉感到很纳闷儿……原来,就在不久前,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用丢弃的香蕉皮制作成的纸来包裹士豆的种子,种出来的土豆很少会受到孢囊线虫攻击。孢囊线虫特别喜欢土豆根部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因为这种物质可以帮助它们生长。每当土豆根部分泌出这种物质时,孢囊线虫就会开开心心地跑

    智慧少年 2022年5期2022-06-23

  • 四川省马铃薯孢囊线虫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度的同时,马铃薯孢囊线虫的传入扩散风险也在加大。马铃薯孢囊线虫的监测研究对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前人研究进展】马铃薯孢囊线虫主要包括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Skarbilovich,1959)[1]和马铃薯白线虫(Globodera pallidaBehrans,1975)[2],是严重威胁马铃薯产业的重要病原线虫,危害非常严重,是国际公认的最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我国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

    福建农业学报 2022年4期2022-06-23

  • 浙江象山港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多样性与分布研究
    个阶段能形成体眠孢囊,当外部环境条件恶劣时,甲藻细胞壁增厚形成甲藻孢囊,并随其他碎屑物质沉入海底,当外部环境适宜时,甲藻重新以营养细胞的形式进入水体进行生命活动[1-2]。常见的近岸海域循环发生赤潮的物种许多为可形成孢囊的种类,沉积物中孢囊萌发亦成为翌年赤潮发生的种源。由于浮游植物有较厚的耐受性孢囊壁,在外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存活时间可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3]。因此沉积物中孢囊的密度以及百分比含量可以反映当时海域浮游植物状况以及赤潮发生历史,也可揭示水体营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22年3期2022-06-16

  • 大豆孢囊线虫侵染绿豆的国内首次报道
    世界前列[2]。孢囊线虫(Cyst nematodes)指在根际部形成的孢囊状线虫,主要包括孢囊属(Heterodera)、球形孢囊属(Globodera)和仙人掌孢囊属(Cactodera),其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有大豆孢囊线虫(H.glycines)、小麦孢囊线虫(H.avenae和H.filipjevi)、甜菜孢囊线虫(H.schachtii)以及马铃薯孢囊线虫(G.rostochiensis和G.pallida)等,孢囊线虫可引起植物病害,带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03

  •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甲藻孢囊的分布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
    种源”,赤潮后期孢囊的形成也是赤潮消退的重要原因[2]。海洋中甲藻孢囊的形成和萌发受到海水温度、盐度和各种营养元素的影响[3],孢囊在沉积物中的分布还会受到水流、沉降速率以及沉积物粒度大小等的影响[4-5]。因此,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水体中生产力、浮游植物、海水温度、盐度等历史信息,可以较好地反演海域水体环境状况的变化过程[6-7]。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南岸,与黄海相连并伸入内陆,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的典型的半封闭海湾,具有丰富的海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21年4期2021-10-14

  • 长江口甲藻孢囊与水体富营养化和厄尔尼诺指数关系研究
    究较难展开。甲藻孢囊是甲藻生活史中有性繁殖阶段的一种细胞形态,它对甲藻赤潮的发生、延续和消亡过程有着重要作用[6]。大多数甲藻孢囊具有抗性细胞壁,可以长期保存在底部的沉积物中,所以它作为一类重要的微化石,近几十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在沉积物生物地层学和古生态学的研究中,成为古海洋环境重建非常有效的生物指标[7−10]。通过对底部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垂直分布研究,可分析出特定海域甲藻孢囊数量及其组成的历史演变趋势,从而进一步分析气候变化或人为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状况

    海洋学报 2021年2期2021-03-15

  • 湖南长沙一季晚稻旱稻孢囊线虫发生动态及危害损失
    过蔗糖分离法获取孢囊,经形态鉴定[4]和分子鉴定[9]确定分离的孢囊为旱稻孢囊线虫。1.2 试验地概况定点定期采样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长安村(东经 113°13′,北纬 28°8′),土质为轻壤土。取样地块内孢囊线虫发生分布比较均匀。1.3 动态调查方法1.3.1 土样采集方法水稻直播35 d后或插秧7 d后开始调查。在取样地块上,每隔7 d随机采集3个点,每个点采集5丛水稻根际土壤(0-15 cm),混合均匀后取2 L土样,带回实验室。1.3.2 孢

    中国水稻科学 2021年1期2021-01-22

  • 湄洲湾海域甲藻孢囊的时空分布初步调查
    破坏[1]。甲藻孢囊是甲藻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休眠体,当外界环境合适时,孢囊即会萌发,为赤潮的暴发提供“种源”[2]。大多数甲藻孢囊具有孢粉质壁,能长期保存在沉积物中,可以较好地反映甲藻种群的发展历史[3]。一些甲藻能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孢囊:休眠孢囊和暂时性孢囊。休眠孢囊是指经有性生殖而形成的二倍体休眠合子,在适宜环境下可萌发成游动细胞,但需度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性休眠期,如无特别强调,一般孢囊指的是休眠孢囊。暂时性孢囊是细胞在遭遇不良环境下无性形成的单倍体

    海洋学报 2020年8期2020-09-04

  • 2 株真菌的鉴定及对禾谷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
    30070)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avenae是重要的病原线虫,其寄主包括小麦属、大麦属等32个属60余种禾本科作物和紫羊茅等多种杂草,严重影响小麦、燕麦、大麦、裸大麦等作物生产[1]。禾谷孢囊线虫病在全球多个国家均有发生和为害[2],一般患病麦田可减产20%~30%[3],严重时可使小麦减产50%~90%[4]。1989年,该病在我国湖北首次被公开报道,随后在北京、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等地相继被发现[1,5-8]。侵染麦类的孢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1期2020-01-18

  •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禾谷孢囊线虫的抗性评价
    71000)小麦孢囊线虫病是危害小麦、大麦和燕麦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线虫病害,病原种类多[1],其中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avenae)、菲利普孢囊线虫(H.filipjevi)和麦类孢囊线虫(H.latipons)分布广、危害重[2]。我国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病原种类目前主要有两种,分别为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禾谷孢囊线虫自1989年首次在湖北省天门县发现以来[3],目前已遍及我国15个省市[4],其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给小麦的安全生产造成

    麦类作物学报 2019年12期2020-01-08

  • 甲藻孢囊在辽东半岛沿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
    主要原因[1]。孢囊是指营养细胞失去鞭毛和游泳能力后,转化成不动细胞,以度过不良环境[2]。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已知的2000多种甲藻中,约有10%~20%可产生孢囊[3-4]。这些种类主要分布在膝沟藻目、裸甲藻目和多甲藻目中,能产生孢囊的甲藻虽然只占甲藻总量的一小部分,但是其中许多为有毒有害种类,如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affine)、多纹膝沟藻(Gonyaulaxpolygramma)和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catenatu

    水产科学 2019年4期2019-07-23

  • 11种杀线剂对甜菜孢囊线虫抑制效果的研究*
    术推广中心)甜菜孢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 Schmidt)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甜菜病害,给世界范围内的甜菜种植区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1-2]。甜菜孢囊线虫病每年造成的甜菜平均产量损失达10%以上。德国西部每年约有四分之一的甜菜面积遭受该线虫危害,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甜菜生产和制糖业[3]。2008 年,李建中[4]等对甜菜孢囊线虫在我国的适应性风险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适宜甜菜孢囊线虫的生存空间涵盖了我国17个省市,包括东北、华北、西

    新疆农垦科技 2019年12期2019-06-16

  • 寄生醉马草的孢囊线虫种类鉴定
    物发病[13]。孢囊线虫是线虫门侧尾腺纲垫刃目异皮科(Heteroderidae)可形成孢囊的线虫统称,是一种固着性植物线虫。孢囊线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为害小麦(Triticum aestivum)、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大豆(Glycine max)等多种作物,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我国每年在小麦上,禾谷孢囊线虫 (Heterodera avenaeWollenweber) 的为害面积就达 333.33万 hm2[14],造成2

    草业科学 2019年5期2019-06-04

  • 湖南水稻主推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的抗性及评价方法
    稻主推品种对旱稻孢囊线虫的抗性及评价方法袁涛1叶姗1周建宇1彭德良2黄文坤2丁中1,*(1湖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长沙 410128;2中国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通讯联系人,E-mail:dingzh@hunau.net)【目的】旱稻孢囊线虫是一种水稻上重要的病原线虫。筛选抗虫种质资源对抗病品种的选育至关重要。【方法】通过室内二龄幼虫接种和田间自然病圃鉴定,以单株平均

    中国水稻科学 2019年1期2019-01-24

  • 中国孢囊线虫新记录种——野生豆孢囊线虫记述及其对豆科植物的寄生性测定
    良,文艳华中国孢囊线虫新记录种——野生豆孢囊线虫记述及其对豆科植物的寄生性测定甄浩洋1,彭焕2,孔令安2,洪豹元3,朱桂兰3,汪锐辉3,彭德良2,文艳华1(1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州 510642;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3江西省婺源县植保植检站,江西婺源 333200)【目的】在江西婺源县孢囊线虫调查中,从大豆根及根际土壤中采集到一个孢囊线虫群体,其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与大豆孢囊线虫()存在较大差

    中国农业科学 2018年15期2018-08-17

  • 山西省中南部小麦上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及种群特征
    要市(县)小麦上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从运城、晋城、临汾、长治、晋中、太原等市小麦产区百余个乡镇采集和分离小麦根及根围土壤样品1 131份,其中336份检出有孢囊线虫,检出率为29.7%; 运城市和临汾市小麦根及根围土壤样品孢囊检出率高,分别达到42.3%和32.5%,晉中市、长治市、太原市以及晋城市等地区也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因地区、栽培制度和土壤质地等的不同,土壤中线虫的群体密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白雌虫密度最高的群体分布在运城市

    植物保护 2018年1期2018-05-14

  •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
    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李 影1,2汤亚楠1,2沈萍萍1①顾海峰3谭烨辉1(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3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为了解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特征, 于2015年7月采集胶州湾12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甲藻孢囊分析, 共鉴定甲藻孢囊37种(分属5个类群)和2种未定种, 包括自养型20种和异养型17种, 优势

    海洋与湖沼 2017年4期2017-12-14

  • 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
    06)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龙海波1*, 陈 文2, 裴月令1, 冯推紫1, 孙燕芳1(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实验室,海口 571101; 2. 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贵阳 550006)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威胁大豆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2015-2016年,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包括贵阳、六盘水、安顺、毕节、黔西南和遵义等6个地区下辖的14个县(

    植物保护 2017年6期2017-11-29

  • 河南省小麦主产区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发生情况调查
    小麦主产区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发生情况调查刘荣荣, 王 暄, 李红梅*, 王 珍, 刘海璐(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95)为了解河南省小麦主产区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作者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5月通过随机采样调查方法,从商丘、漯河、许昌、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焦作等八地区19个县市采集到61份小麦孢囊线虫(CCN)的根围土壤样品,分析了样品的孢囊密度,发现采自商丘、

    植物保护 2017年5期2017-10-09

  • 玉米孢囊线虫发生危害和生物学研究进展
    0004)玉米孢囊线虫发生危害和生物学研究进展丘卓秋, 吴海燕*, 龙彦蓉(广西大学农学院植保系, 南宁 530004)玉米孢囊线虫HeteroderazeaeKoshy, Swarup & Sethi, 1971年在印度的拉贾斯坦邦第一次被发现并报道。虽然该病在我国未见相关报道,但我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已达到世界第二位,分布范围广。因此,对该病害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国外有关玉米孢囊线虫的研究进展,包括玉米孢囊线虫病的症状、病原形

    植物保护 2017年4期2017-08-09

  • 基于羟基自由基高级氧化快速杀灭锥状斯氏藻孢囊的研究
    速杀灭锥状斯氏藻孢囊的研究郭枫1,李超2,白敏冬1*,林艳强1,贺霄1,郑琦琳1(1. 厦门大学 福建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2; 2. 厦门大学 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2)随着船舶压载水的转运,我国面临严重的外来入侵生物风险,其中部分赤潮藻形成的孢囊可成为赤潮的“种源”,严重危害近岸海洋环境,因而快速有效地杀灭赤潮藻孢囊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大气压强电离放电高

    海洋学报 2017年4期2017-04-13

  •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50002)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张 洁,杨丽荣,夏明聪,孙润红,武 超,薛保国*(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北南部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作物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2)小麦孢囊线虫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生产上亟需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从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4个方面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相关防治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探讨了小麦孢囊线虫

    河南农业科学 2017年5期2017-02-03

  • 孟州市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
    李钦波孟州市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孟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李钦波一、发生危害情况小麦孢囊线虫病是由燕麦孢囊线虫(H eterodera avenae wollenw eber 1924)侵染引起的病害。自我国1989年首次报道以来,目前已证实孢囊线虫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湖北、安徽、山西、陕西、内蒙、甘肃、青海、江苏、北京等16省(市、区)。随着小麦跨区机收作业的开展,孟州市于2010年首次在冬小麦发现该病,近几年呈快速发展蔓延趋势,在孟州

    河南农业 2017年11期2017-02-02

  • 甘肃天祝农牧区燕麦田孢囊线虫调查及种类鉴定
    天祝农牧区燕麦田孢囊线虫调查及种类鉴定李健荣1,赵 鹏1,徐鹏刚1,坚晋卓1,彭德良2,李惠霞1(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2.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为了明确甘肃天祝农牧区燕麦田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及种类,2014年8-9月,采用Z字型取样法,对天祝燕麦主要种植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采集到的80份燕麦根际土样中孢

    麦类作物学报 2016年7期2016-12-15

  • 有害甲藻孢囊的分类鉴定研究进展
    300有害甲藻孢囊的分类鉴定研究进展高养春1, 董燕红2, 李海涛2, 战爱斌1*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2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广东 广州 510300有害甲藻孢囊主要是指能产生毒素和(或)能引起有害藻华发生并对水生态系统产生各种危害效应的甲藻孢囊。我国沿海共记录了10属18种,占全球有害甲藻孢囊的3/4。这些有害甲藻孢囊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会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有害甲藻孢囊

    生物安全学报 2016年4期2016-12-07

  • 甘南农牧过渡区燕麦田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
    农牧过渡区燕麦田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李惠霞1,李健荣1,赵 鹏1,徐鹏刚1,坚晋卓1,彭德良2(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2.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为明确孢囊线虫在高寒、高海拔区的发生与分布情况,2015年8月,采用Z字型取样法,对甘南农牧过渡区10 个乡镇燕麦田的80份根际土样进行了孢囊线虫调查。80份土样中孢

    麦类作物学报 2016年5期2016-11-08

  • 桂山岛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与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
    桂山岛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与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康 伟1, 3, 王朝晖2, 3(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2. 暨南大学, 广东广州 510632; 3. 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 广东广州 510632)为了了解珠江口桂山岛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及浮游植物休眠体的萌发状况, 以揭示赤潮发生潜势, 于2009年1月采集了珠江口桂山岛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 对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种类和数量进

    海洋科学 2016年7期2016-10-20

  • 2014年夏季南麂列岛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研究
    南麂列岛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研究林顺利1,2,水柏年1,尤胜炮2,雷友万2,付声景2,吴春金2(1.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316022;2.国家海洋局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温州325013)2014年8月对南麂列岛海域的甲藻孢囊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检出18种甲藻孢囊(属于4大类),优势种为自养型膝沟藻类的墨西哥易碎藻孢囊、钙质类的椎状斯氏藻孢囊和相似亚历山大藻。甲藻孢囊总丰度在5~33 cysts/mL之间,平均值为其12.75 cysts/m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9-26

  • 6种杀虫剂对旱稻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
    6种杀虫剂对旱稻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颜婷1,丁素娟1,谭敏丰1,彭德良2,黄文坤2,丁中1*(1.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长沙410128;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3)为明确水稻常用杀虫剂对旱稻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毒死蜱、三唑磷、灭线磷、丙溴磷、阿维菌素和杀虫双等6种杀虫剂在不同浓度和时期处理对旱稻孢囊线虫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6种杀虫

    植物保护 2016年4期2016-09-14

  • 甘肃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及分布
    甘肃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及分布李惠霞1*,刘永刚2,朱锐东1,柳永娥1,彭德良3(1.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兰州730070; 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730070; 3.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为了解甘肃省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程度和分布情况,2009-2012年于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采用Z字形取样法,取根际0~20cm土壤,用漂浮法分离孢囊,统

    植物保护 2016年3期2016-09-01

  • 三种土壤湿度状况下烟草孢囊线虫侵染特征比较
    壤湿度状况下烟草孢囊线虫侵染特征比较许冠堂,赵洪海*(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109)为明确土壤湿度对烟草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HGT)侵染的影响,采用定量接种和杯栽试验方法,通过定期取样、土壤中线虫分离和根组织中线虫染色后镜检,测定了3种土壤湿度—低湿度(体积含水量MVP 3%~9%)、中湿度(MVP 15%~25%)和高湿度(MVP 30%~40%)状况下HGT不同虫态群体

    中国烟草科学 2016年6期2016-06-29

  • 休眠孢囊作为甲藻有害藻华年际频发和地理扩散一种关键机制的研究进展*
    66071)休眠孢囊作为甲藻有害藻华年际频发和地理扩散一种关键机制的研究进展*唐赢中1,2①胡章喜1,2邓蕴彦1,2(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 2.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071)过去几十年, 中国近海有害藻华的发生频率持续升高、规模和面积不断增大,使我国水产养殖业、渔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对近岸生态系统也构成了极大威胁。在引起有害藻华的众多原因中,

    海洋科学集刊 2016年0期2016-03-13

  • 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致病型研究
    省小麦主产区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致病型研究李秀花,马 娟,高 波,王容燕,陈书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保定 071000)为了明确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禾谷孢囊线虫的致病类型,采用27个国际鉴别寄主品种和2个感病小麦品种‘石新733’和‘温麦4’对河北省邯郸、保定、任丘和唐山的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致病型进行了鉴定。依据Andersen等鉴别标准,4个群体的致病型不

    植物保护 2014年2期2014-08-10

  • 新型种衣剂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研究
    衣剂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研究郝 瑞1,2,黄文坤1,刘崇俊1,2,彭德良1*,李红梅2*,李惠霞3(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2.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 210095;3.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兰州 730070)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甘农种衣剂Ⅰ号、甘农种衣剂Ⅱ号、甘农种衣剂Ⅲ号、阿维菌素种衣剂AV1、阿维菌素种衣剂AV2和5.7%甲维盐等6个种衣剂对小麦孢囊线虫

    植物保护 2014年1期2014-08-10

  • 淡紫拟青霉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研究
    青霉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研究张春龙1, 肖炎农1*, 向 妮1, 黄朝炎2,石 磊2, 余旗红2, 王长青2, 陈富华3(1.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武汉 430070;2.湖北省襄阳市植物保护站,襄阳 441021;3.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襄阳 442000)淡紫拟青霉作为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生防真菌在大豆孢囊线虫和蔬菜根结线虫病害防治上开始推广应用,本研究测定了该菌抑制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效果,通过设置25、50、75、 10

    植物保护 2014年4期2014-08-10

  • 旱稻孢囊线虫的快速分子检测
    00193)旱稻孢囊线虫的快速分子检测王水南1,2,彭德良3,4,黄文坤3,4,丁中1,2*(1.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410128;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193;4.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根据旱稻孢囊线虫(Heterodera elachista)和常见孢囊线虫的ITS序列比对分析,设计1对旱稻孢囊线虫特异性引物He–F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7-02

  • 新疆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初步研究
    30052)大豆孢囊线虫病是由大豆孢囊线虫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1952,英 文 名 称 soybean cyst nematode,简称 SCN)侵染引起[1]的线虫病害,又称大豆根线虫病、黄萎病,群众称之为“火龙秧子”,是世界性分布的大豆主要病害之一[2],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十亿美元[3]。该病由俄国人Jaczewski于1899年在我国东北首次发现[4]。目前中国、日本、美国、朝鲜、印尼、埃及、巴西、阿根廷、

    植物保护 2014年2期2014-06-12

  • 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的水平和垂直分布
    71000)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 a avenae Wollenweber)是小麦等作物上的重要线虫病害,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以及澳大利亚等世界禾谷作物主产区[1-3],我国自1989年在湖北首次发现燕麦孢囊线虫,目前已证实该线虫分布遍及我国16个省市[4-5],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给小麦的安全生产造成巨大威胁。明确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方式,对于燕麦孢囊线虫病害研究中确定适宜的取样策略以及预测预报至关重要。植物寄生线虫空间分

    植物保护 2014年4期2014-02-28

  • 孢囊线虫病”防控技术助粮食增产
    新出高效实用的“孢囊线虫病防控技术”并进行推广示范,有效遏制了孢囊线虫病进一步扩散蔓延,减少产量损失。这对于发展我国粮食生产,促进小麦和大豆稳产、丰产和高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据项目组首席专家彭德良研究员介绍,小麦孢囊线虫病(Heterodera avenae,CCN)是发生在小麦根部的线虫病害,也是近10多年来在我国上升的小麦主要病害。该病不仅直接引起小麦的产量损失,同时危害根系形成的伤口使其它土传真菌病害

    山东农药信息 2013年12期2014-01-15

  • 河北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
    71000)小麦孢囊线虫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其种类主要包括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avenaeWollenweber)、菲利普孢囊线虫[H.filipjev(Madzhidov)]以及 (H.latiponsFranklin)等 种类[1],其中禾谷孢囊线虫分布广、危害重,严重威胁小麦的安全生产。禾谷孢囊线虫除危害小麦外,还危害大麦、燕麦、莜麦、黑麦等禾谷类作物。该线虫为定居型内寄生性线虫,2龄幼虫由根生长区侵入,而后移动到维管束中柱处

    植物保护 2013年1期2013-09-28

  • 北京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生动态调查
    30118)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avenaeWollenweber,1924)是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病原线虫,危害极大[1]。1874年在德国最初发现该线虫,1908年在英国正式对其进行报道,后来在欧洲、非洲、北美及加拿大东南部、印度、澳大利亚、前苏联、日本均有发现,至今已在五大洲的40多个小麦生产国发生危害[2-3]。我国1987年首次在湖北省天门县发现该线虫[4],目前已在北京、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江苏、安徽、青海、陕

    植物保护 2013年1期2013-09-28

  • 北黄海中部及四十里湾海域甲藻孢囊种类多样性研究
    四十里湾海域甲藻孢囊种类多样性研究邵红兵1,2,石雅君1,刘东艳1(1.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和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山东 烟台 264003;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从2008年至2011年,采集了北黄海和烟台四十里湾海域共49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的样品,并对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进行鉴定。研究发现41种孢囊,隶属于16属:其中,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sp.)孢囊Brigantedinium a

    海洋通报 2012年5期2012-09-11

  • 旱稻孢囊线虫(Heterodera elachista)孵化特性研究
    10128)旱稻孢囊线虫(Heterodera elachista)孵化特性研究贺沛成1, 洪 宏1, 伍敏敏1, 丁 中1,2*(1.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长沙 410128;2.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8)为了解旱稻孢囊线虫的孵化特性,从水稻根系及根系附近土壤分离孢囊,在室内离体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及水稻根系分泌物、土壤浸液、水稻根汁等因子对2龄幼虫孵化的影响,并观察不同温度下2龄幼虫的存活能力。结果表明:旱稻

    植物保护 2012年1期2012-08-27

  • 安徽颍上县禾谷类孢囊线虫发生与危害
    安徽颍上县禾谷类孢囊线虫发生与危害俞 翔1, 吴慧平1*, 马 骥2, 王龙平1(1.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合肥 230036;2.安徽省颍上县植保站,颍上 236200)为了解安徽皖北麦区及颍上县禾谷类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发生和危害情况,用“zig-zag”法在皖北不同麦区采集小麦根际土样60份,利用Fenwick &Oostenbrink法分离CCN孢囊,统计卵密度发生频度。依据孢囊阴门锥等形态特征,鉴定颍上

    植物保护 2012年5期2012-08-27

  • 山东泰安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幼虫孵化特性初步研究
    71018)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 a avenae)是一种主要危害燕麦、小麦、大麦和黑麦等麦类作物的植物寄生线虫。1908年英国首次在小麦上发现,在世界上的32个国家已有报道。我国于1987年在湖北省天门县发现此病,1989年鉴定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avenae Woll)[1-2]。目前,在河北、河南、山西、北京、山东、内蒙古、青海、湖北、安徽等小麦主产区均有发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我国小麦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威胁我国粮食安全[3]。小麦

    植物保护 2012年1期2012-02-28

  • 不同杀线剂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21600)小麦孢囊线虫病(cereal cyst nematode,CCN)是一类危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线虫病害,分布在欧洲、亚洲、澳洲、北美洲以及非洲的约40个国家,给世界禾谷类作物的生产,尤其是小麦的种植造成了极大的损失[1]。我国自1991年正式报道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在湖北天门县发生,至今该病的分布范围已达湖北、河北、河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山东、安徽、江苏和宁夏等13个省(市区),尤以黄淮麦区受害最为严重,作为我国小麦主产

    植物保护 2012年1期2012-02-28

  •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00193)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 a gl ycines,soybean cyst nematode,简称SCN)最早由俄罗斯的Jacze-wski于1899年在中国东北发现[1],是引起大豆产量损失最严重的病害之一[2],目前已经在 世界大豆主产区美国和中国广泛发生和危害,零星发生的国家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日本、蒙古、朝鲜半岛和俄罗斯的远东和阿穆尔地区[3]。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

    植物保护 2012年1期2012-02-28

  • 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特征
    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特征石雅君1,2,刘东艳1,邵红兵1,邸宝平1,董志军1,王玉珏1(1.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和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山东 烟台 264003;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2009年和2010年采集北黄海15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甲藻孢囊分析,共鉴定出甲藻孢囊28种(隶属13个属)和2种未定种,优势种为膝沟藻(Gonyaulaxspp.)、塔马/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

    海洋通报 2011年3期2011-12-28

  • “Cyst nematode”中文译名应该为“孢囊线虫”
    0193)农作物孢囊线虫病害(cyst nematode diseases),已经成为威胁中国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植物病原线虫病害,主要包括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 lycines)和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avenae)引起的中国豆类和麦类作物病害。大豆孢囊线虫最早由俄罗斯的Jaczew ski于1899年在中国东北发现[1]。禾谷孢囊线虫于1874年在德国东部被首次发现[2]。我国于1989年在湖北天门县首次发现小麦禾谷孢囊线虫,

    植物保护 2011年3期2011-08-15

  • 甘肃小麦禾谷孢囊线虫rDNA-ITS和28S rDNA-D2/D3区序列特征及ITS-RFLP分析
    00193)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1924,cereal cyst nematode,CCN)是温带禾谷类作物上的世界性重要病原线虫,最早于1874年Kühn在德国发现,随后在英国、俄罗斯、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印度、美国、新西兰、中国等40多个国家发生危害,严重影响禾谷类作物尤其是麦类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自1989年我国首次在湖北天门县发现禾谷孢囊线虫危害小麦后[1-2],目前已发现在河北、河南、

    植物保护 2010年3期2010-06-12

  • 肉色链孢囊菌和桔橙指孢囊菌发酵液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50091肉色链孢囊菌和桔橙指孢囊菌发酵液中化学成分的研究杨亚滨1,杨雪琼1,刘 超1,曹艳茹2,赵立兴2,徐丽华2,丁中涛1*1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 650091;2云南大学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昆明 650091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利用波谱分析方法,分别对放线菌肉色链孢囊菌 (Streptosporangium carneum)与桔橙指孢囊菌 (Dactylosporangium aurant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年5期201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