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

2017-02-02 11:42孟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钦波
河南农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孢囊孟州市须根

孟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李钦波

孟州市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

孟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李钦波

一、发生危害情况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由燕麦孢囊线虫(H eterodera avenae wollenw eber 1924)侵染引起的病害。自我国1989年首次报道以来,目前已证实孢囊线虫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湖北、安徽、山西、陕西、内蒙、甘肃、青海、江苏、北京等16省(市、区)。随着小麦跨区机收作业的开展,孟州市于2010年首次在冬小麦发现该病,近几年呈快速发展蔓延趋势,在孟州的丘陵、平原、黄河滩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面积逐年扩大,一般使小麦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在50%以上。由于该病为新发生病害,其表现为植株发黄、分蘖减少、生长不良等症状,易与小麦黄矮病、施肥不均、缺肥等症状混淆,因此多数农户不够重视,甚至不认识该病。

二、发生规律

小麦收获后,根部的孢囊大量脱落遗留在土壤中,孢囊中的卵可存活一到数年,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土壤传播是孢囊线虫传播的主要途径,耕作、流水、农事操及农机具、人畜粘带的土壤等可以近距离的传播,种子内携带有带有孢囊线虫的土块可以远距离传播。

小麦孢囊线虫在我国一般1年发生1代。线虫主要以孢囊在土壤中越夏,当秋季气温降低且土壤湿度适宜时,越夏孢囊内的卵先孵化成1龄幼虫,在卵内蜕皮后破壳而出变为2龄幼虫。2龄侵染性幼虫侵入小麦根部并在根内发育度过3~4龄,4龄在蜕皮后发育为雌成虫(柠檬形)或雄成虫(线形)。雄虫进入土壤寻找雌虫交配后死去,而雌成虫定居原处取食为害,开始孕卵,且体躯急剧膨大,撑破寄主根部表皮现露于根表,以后进一步发育老熟,成为褐色孢囊,脱落于土中,成为下一季作物的初侵染来源。

在河南小麦孢囊线虫以冬前侵染为主,播种出苗后不久就可以表现症状,部分地块在冬前12月可以看到白雌虫。但大量产生白雌虫的时间是第2年的4—5月。

三、田间表现

小麦进入分蘖期,受害植株开始表现症状,病株下部叶片开始变黄,随后变淡黄褐色干枯,并向叶片基部和上部叶片发展,使麦叶形成大量干尖,病苗长势弱,分蘖明显减少,生长稀疏,植株矮化,严重时成片枯死。发病轻的地上部症状不明显。将病苗拔出可见根部形成许多瘤状的根结,根结上又长出许多须根,须根上再形成根结,根结上又长出许多须根,须根上再形成根结,根短而扭曲,严重时整个根系成须根团,状如乱麻。发病重的植株可提早枯死,植株穗小、籽粒不饱满,抽穗后在根表可见针头大小的孢囊。

四、发病条件

(一)气候因素

在幼虫孵化时期恰逢天气凉爽而土壤湿润,使幼虫能够尽快孵化并向植物根部移动,危害严重;小麦播种后干旱少雨,冬季温暖或在小麦的生长季节降雨较少,受害症状加重。

(二)土壤因素

据调查孢囊线虫在除红粽土外的各类土壤中均有分布。一般在沙壤土中孢囊线虫群体大,危害严重,黏重土壤中危害相对较轻。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孢囊线虫发育和病害发生,平均含水量8%~14%有利于发病。秸秆还田后旋耕,造成土壤疏松,有利于病害发生。

(三)肥水因素

目前研究发现,氮肥能够抑制孢囊线虫群体增长,钾肥则刺激孢囊线虫孵化及生长。土壤水肥条件好的田块,生长健壮,损失较小;土壤肥水状况差的田块损失较大。

(四)作物及品种

小麦是孢囊线虫的主要寄主作物,不同小麦品种间对该线虫的抗病、耐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五、防治技术

(一)清洁农机具,切断远距离传播途径

农机具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农具出入地块前,应将农具上携带的泥土、秸秆清理干净,防止远距离传播。

(二)加强植物检疫,不到病区调种。

(三)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小麦孢囊线虫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我国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或新选育的小麦品种中没有高抗品种,主推品种高度感病,但太空6号、豫麦49-198、新麦18、中育6号、新麦11等品种均具有一定抗性,可根据各地情况考虑推广。

(四)农业措施

1.轮作。通过与非寄主植物轮作,可以降低土壤中孢囊线虫的种群密度。与棉花、豆类、蔬菜、药材等连作2年后再种植小麦,可有效减轻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危害。

2.适当调整播种期和播种量。土壤温度对小麦孢囊线虫的生活史及其对寄主的危害性存在很大的影响,低温可以刺激卵的孵化和抑制寄主根系的生长。因此,调节小麦播种期,如适当早播,可以减少病害损失。随温度的降低大量2龄幼虫孵化时,此时小麦根系已经发育良好,抗侵染能力增强,发病减轻。由于发病后分蘖显著减少,病田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3.肥水。适当增施氮肥和磷肥,改善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植株耐病力,减轻病虫危害。小麦播种后及生长期干旱时应及时灌水,能有效减轻病害的危害程度。

(五)药剂防治

1.拌种。在小麦播种期用2%阿维菌素微悬浮剂10 mL拌种15 kg或60%的吡虫啉(高巧)悬浮种衣剂30 mL+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10 mL拌种15 kg。

2.土壤处理。每667 m2用5%毒死蜱颗粒剂4 kg,或特丁拌磷颗粒剂0.04 kg,或3%的呋喃丹颗粒剂0.07~0.2 kg,播种时施入播种沟中。

猜你喜欢
孢囊孟州市须根
福建东山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研究
浙江象山港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多样性与分布研究
植物的“嘴巴”
黄连须根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麦冬须根正丁醇萃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孟州市
多花黄精不同龄须根药材质量研究
孟州市启动2019年免费“两癌”筛查项目
孟州市集中发放慢性病就医卡
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