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供求现状分析

2014-06-13 09:50王鹏飞何玉婷张嘉琛丁嘉昕
科技视界 2014年9期
关键词:助学河南河南省

王鹏飞 何玉婷 张嘉琛 丁嘉昕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推行,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稳定供给,但却较少的关注其真实需求,加之国内相关研究的滞后性,可能导致对该项政策的实际有效性评价出现偏差。笔者着重从国家助学贷款的需求方入手分析,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重新分析其供求关系,从而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政策有效性提供实践思路。

1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

河南省教育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探索建立了一套风险共担的助学贷款新机制,由政府和高校按1∶1的比例提供贷款额度14%的风险补偿金,划入设在开发银行的专门账户,双方共同管理;当贷款违约额超过14%的风险补偿金时,超过部分由高校、开发银行、政府财政按照5∶4∶1比例分担;当助学贷款违约额低于14%的风险补偿金时,风险补偿金剩余部分全部奖励给高校。

2 国家助学贷款供求分析

2.1 供给方

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供给方(供给链:国开行——省教育厅及其助贷中心——高校——贷款学生),在贷款发放前,教贷中心在开行开设专户、高校在代理行开设专户,代理行根据开行审批的贷款学生花名册为学生开立银行卡或存折,贷款资金的发放和回收实行封闭运行。具体发放流程为:开行将贷款划拨到教贷中心在开行开设的专户——教贷中心在收到贷款的当日向高校划拨贷款——高校收到贷款的当日通知代理行向学生发放贷款——代理行根据开行审批学生花名册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向学生发放贷款。

根据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供给的数据(http://www.haedu.net.cn/index.aspx河南省学生资助网),我们通过计算得知:供给量6年的标准差Std.Dev.=0.108628,说明2005年-2011年,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额没有出现大幅上涨,同时,资助学生人数6年的标准差Std.Dev.=0.326599,直观上看没有发生大幅上涨。经分析可得,在不会对结论引起重大误差的前提下,这里可以假设2005年至今的国家助学贷款的供给(包括资助学生人数)为常数保持不变,同时可以认为,河南模式的运行的确为助学贷款的实际供给提供了保证。

2.2 需求方

需求方主要指申请贷款学生,因已有数据较难反映真实需求情况,实证调查将更能使分析具有价值。为了保证样本数据能够较好的反应总体,拟对以下河南高校进行抽样调查: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许昌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开封教育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共六所高校,涵盖一本、二本、三本以及专科,调查的内容主要是2005-2013年国家助学贷款的合同数目。

据进一步分析,影响国家助学贷款需求变化的主要因子有:河南省人均GDP(反映生活水平)及其他可替代资助方式(如企业资助金,奖助学金等)。

根据官方资料,目前河南模式的运行情况基本实现“应贷尽贷”,认为政策实施以来供不应求状况得到改善。而该结论的得出更多建立在单方供给状况的改善,忽略了实际需求状况。据统计数据,随着时间推移,河南省人均GDP不断上升、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相应的贫困生比例也有所下降。另外,最近几年国家助学金和企业资助金的覆盖率和额度也有大幅提高,贫困生有了更多资助方式的选择,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贷款需求量的减少。笔者进行样本抽样调查,在供给量并没有明显增加的假设前提下可知,是由于国家助学贷款需求量的减少使供求状况发生扭转。

2.3 供求均衡分析

依据供给现状和对需求状况可得:

供给曲线:依据供给方,贷款发放额(供给量)无论在何种GDP水平下均可视为常数不变

需求曲线:依据需求方,贷款发放额(需求量)随着人均GDP上升(人均GDP倒数下降)而下降

均衡分析:两曲线交点处达到国家助学贷款的供求平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贷尽贷”。

目前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整体供不应求状况得到缓解,部分高校甚至出现供过于求。这偏离了均衡状态,形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造成助学贷款政策有效性的下降。对于这种情况,在每年总供给量基本保持不变下,可以认为相应提高每位申贷学生的贷款额度是合理的。

在实际分析中,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需求产生影响,例如:高校的学科类型,高校的公民办性质、高校隶属政府的层级相联系等,为了突出对国家助学贷款需求产生影响的最主要因素,简化供求模型分析,在不影响最终结论的前提下,笔者排除了这些次要因素。

3 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国家助学贷款现阶段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需求下降的状况,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支出的增加,而国家助学贷款的额度这10年间并未发生变化,仍然为6000元,不能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甚至不能满足学费标准。因此笔者认为国家开发银行应适时调整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满足学生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支出,达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初衷“不让任何学生因为贫困失学”。

[1]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宋飞琼.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进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1,23.

猜你喜欢
助学河南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