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寨就是保护中华民族DNA

2014-06-13 00:49
中国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村寨冯骥才村落

有学者感叹,保护村寨比保护故宫还要难。

前段时间,本刊执行总编郭晓东从某县城回京,感叹“该城虽小,但现在也被城镇化推动得‘高大上了,北京的很多影子都可以在那儿找到,但唯独缺少特色。”

从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般在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自毁特色,千城一面,个性几乎消失殆尽。无法想象,多年后,面对后世子孙,看着那些拆掉老村寨、旧胡同、古巷子后建起的高楼大厦,我们真的会骄傲吗?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只有关注天空,才有希望。言外之意,便是一个民族如果目光短浅,只看脚下路,不看头上天,那么便没有未来。

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叹息, “传统村落的消失,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随之灰飞烟灭。如果这些东西都消失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乡愁?”

或许有人会羡慕施晓亮能够亲近这么多民族,但只有他和他的团队才知道,民族采风活动是实实在在的“文化苦旅”。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但更多的,是对民族文化面临消失险境产生的忧虑和无奈。

村寨文化一旦消亡,便不可复制。

每个中国人,都应肩负将村寨文化挖掘、保护、传承下去的责任,不作旁观者。唯此,村寨,这个中国活生生的文化符号的逐渐消失,才不会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焦虑。

丢失传承了几千年的村寨文化,我们的灵魂将皈依何处?

保护村寨,就是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脉。endprint

猜你喜欢
村寨冯骥才村落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冯骥才:钓鱼悟出养生之道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油画《村落》
锅巴粥
引发海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