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茵陈 四月蒿

2014-06-17 11:45
家庭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茵陈蒿华佗茵陈

传说某年冬天,华佗曾治一黄痨(黄疸)病人,因无良药,无法治愈。冬去春来,华佗再见病人时,发现病人竟然好了。问询得知,病人吃了青蒿的幼苗。于是华佗便采集了一些青蒿,给其他病人试服,但均无效果。华佗思虑再三,考虑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次年三月,华佗便采集了许多青蒿幼苗给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又没有功效了。华佗对青蒿的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春秋采摘别样名

《中国药典》记载,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茎直立,高达1米,多分枝;茎生叶,有灰白色细柔毛;头状花序,密集成圆锥形花丛,秋季开花,卵形,花绿黄色。春季幼苗高6~10厘米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即为茵陈,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气芳香,味微苦;以茎叶淡紫色,带有叶片、花蕾,气芳香者为佳。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β-蒎烯、茵陈酮、脂肪油、绿原酸及香豆精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菌陈蒿有显著的利胆作用,并能解热、降压。

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气清香,味微苦,以质嫩,绵软,灰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茵陈入药清湿热

茵陈是常用中药,其性微寒,味苦、辛,归脾、胃、肝、胆经,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和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茵陈蒿苦泄下降,功专清利湿热而退黄疸,凡湿热熏蒸而发黄者,每用为主药。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伍大黄、栀子,即茵陈蒿汤;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可配伍其他利湿药,如茵陈五苓散;若属寒湿阴黄,须配附子、干姜等温中药,如茵陈四逆汤。此外,本品亦可用于湿疮瘙痒,流黄水,乃取其清湿热之功。可煎汤内服或外洗。煎服,10~30克;外用适量。

经典处方

茵陈蒿汤(《伤寒论》)组成:茵陈、栀子、大黄。主治:湿热黄疸。

茵陈四逆汤(《玉机微义》)组成:茵陈、附子、干姜、炙甘草。主治:寒湿阴黄。症见手足逆冷,脉沉微细等。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组成:茵陈、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主治:湿热黄疸,湿邪偏重,小便不利显著者。

养生护肝方

瘦肉茵陈汤瘦猪肉150克,茵陈30克,鲜白茅根60克,细盐、味精少许。首先将猪肉洗净切丝备用;然后将茵陈、茅根共入锅中,水煎煮去渣取汁;再将药汁、猪肉同入锅中,炖至熟烂加味精、细盐少许即成。可去湿热,利黄疸,适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发热口渴、小便深黄、恶心欲吐、发热、舌苔黄腻等症。每日1剂,连用3~5日为1个疗程。

茵陈粥茵陈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洗净,煎煮5~10分钟,去渣取汁,加水适量,入粳米煮粥至熟。可清利湿热、退黄疸,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可加适量白糖,每日食用2~3次,7~10日为1个疗程。

麦芽茵陈茶大麦芽500克,茵陈500克,橘皮250克。共研为末,每次用60~80克,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5分钟后,代茶频饮,每日1剂。可疏肝理气,消食退黄,适用于急、慢性肝炎后遗症调理。

猜你喜欢
茵陈蒿华佗茵陈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
Chemical characters and protective effect of Baqi Lingmao formula(巴芪灵猫方)on experimental liver injury
茵陈蒿汤煎煮工艺的优化
利胆退黄夸茵陈
华佗学医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茵陈蒿汤配方颗粒成型工艺的优化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