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应正视信贷风险

2014-06-19 13:59李长风
中国新时代 2014年5期
关键词:商业地产不良贷款银行

李长风

从内外交困的数据来看,中国银行业的暴风时刻或将来临,保持房价稳定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主旋律

不久前,财经专栏作家陈志龙再次预言中国房价将出现崩盘,他用颇为忧虑的笔调说:“过去这一周,我们仿佛听到了冰山碎裂的咔嚓声……香港楼市出现蹦极式降价后,杭州楼市打响降价第一枪,楼盘老主顾冲砸售楼部……”

这样的判断或许过于偏激,有恶意做空之嫌。不过相比于这样的“盛世危言”,有些国内机构所说的中国银行业已经准备了充分的坏债准备,储备金足够应对小型房贷破灭和信托违约风险的言论,后者的坏影响可能更大一些。事实上,青山纸业在4月14日兴业银行年报发布前对其减持362万股,已经表明了一种态度。而在业内,作为四大行之外同业资产最多的商业银行,兴业银行的高杠杆风险说明了银行内部的风险防范机制或许并不如唱多机构所言的固若金汤。

内外交困的经济数据

从已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2014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8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0,133亿元,增长9.5%。这一数字,是去年到今年来的最低增速,比去年12月回落了1.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的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消费受调控政策影响持续下降,增长分别仅为11.8%和12%,而受到油价下跌、需求疲软的持续影响,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名义增速回落更为明显,从去年12月的9.9%降到5.3%,远逊于过去动辄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数字。

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也颇为严重。2014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6%,比去年12月回落了1.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0%,比去年12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8%,比去年12月回落了0.9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增长15.5%,比去年12月回落了5.3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8.0%,比去年12月回落了1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9%,比去年12月回落了2.9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比去年12月回落了1.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为17.9%,为2002年12月来新低,低于去年全年19.6%的增速。

其中,1-2月投资到位资金54,927亿元,同比增长14.6%,比去年1-2月同期同比23.8%的增速下降9.2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到位资金20.1%的增速也有不小的下降。而从国家预算资金来看,1-2月预算资金增长5.3%,低于去年同期35.3%的增速;自筹资金增长17.8%,低于去年同期20.3%的增速;国内贷款增速为14.4%,低于去年同期18.7%的增速。这一系列数据提示中国投资依然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尤为关键的是,截至3月底,12家已经披露2013年业绩的上市银行中,2013年新增不良贷款总额达763亿元,较2012年新增的303亿元增加了46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51.87%。而2013年整个银行业新增不良贷款约1,000亿元。而截至2013年末,五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建行不良贷款率0.99%,与上年持平;农行不良贷款率1.22%,较2012年下降0.11个百分点;交行去年不良贷款率1.05%,上升0.13个百分点;工行和中行同期不良率0.94%和0.96%,分别上升0.09个百分点和0.01个百分点。

瑞银证券首席策略师陈李甚至认为,虽然2013年市场流动性非常紧张以及央行一直强调促使企业和政府去杠杆,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企业是加杠杆的。他表示,“现在全中国所有企业的负债,我们把信托、贷款、各式各样的负债都加在一起是115万亿,按照去年所有资金价格涨1%至1.5%,2014年资金价格升至7%,今年差不多8万多亿的利息。假定今年社会流动总量从去年17万亿涨到18、19万亿,意味着40%新增社会融资总量都是还利息的,你可以看到我们全社会背负的利息多大。”实际上,对于严格意义上的信贷风险来说,考验还没开始。

房价若持续下行,银行可能面临风险

在评估经济增长时,很多人主要看中国经济的三大数据: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放贷总额。而通过上文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三项数据并不理想。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研中心研究员说:“与前面提到的三个数据相比,房地产经济才是中国银行信贷风险的致命点,如果房地产出现崩盘,那么不管谁来给中国银行托底,银行也脱不了破产的后果,但问题是,如果银行破产,则中国经济将完全崩溃。”

可房地产商违约风险似乎正在加大。2014年3月,继超日债违约之后,浙江兴润置业也出现违约。据之前有关媒体的整理,浙江兴润置业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目前负债35亿元,其中涉及多家银行贷款共计24亿元。而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援引奉化市金融办主任邬永本的表述,此违约共涉及约15家银行,额度最大的是建设银行,将近12亿元,排名第二的为浦发银行,额度近3.8亿元。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坦承,该行涉及信贷资金3.8亿多元,当地金融办正对银行员工是否存在违规进行调查。这一案件触动了市场最敏感的神经,结合当前中国各地房产商的降价风波愈演愈烈,陈志龙甚至认为现在应该警惕房地产离场时的恐怖性踩踏事件。

当然,对于这样的观点,业界也有着不同的态度。帝海投资控股集团的总裁李小明就认为,中国房地产崩盘论调不可信,商业地产还要再火30年。他说:“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更多的人进城安居落户,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二线大城市甚至是三线、四线城市,对于城市综合体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作为商业地产来讲,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或者说作为省会的二线城市,不是饱和,而是远远不够。”这样的论点和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的“商业电产将是未来地产主流”的论点异曲同工。

不过,也有观点对此进行了驳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就在其文章中强调,商业地产领域的供需失衡问题日趋凸显。在城镇化、市场化快速推进的同时,众多城市纷纷加大商业地产投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不少城市都制定了庞大的商业地产建设规划。未来二三年内,新增商业地产供应数量庞大,这些供给有些可以为城市的高速增长所吸纳,但有些城市商业地产定位同质化严重,导致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发展面临挑战。

实际上,如果房价下跌时间超过一个阶段,就会有购房者停止支付按揭贷款“弃房”而逃。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就清晰地指出,房地产开发商的自筹资金主要由商品房销售收入转变而来,这其中大部分是来自购房者的银行按揭贷款,按首付30%计算,企业自筹资金中有大约70%来自银行贷款;定金和预收款也有3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由此可见,“弃房”而逃的趋势一旦形成,到时将会出现难以挽回的后果。

因此,银行应正视信贷风险,这也是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第一步。而在目前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任兴洲的一个观点颇有借鉴意义。他认为,现在要重点防范住房市场的金融风险,实施中性的住房金融政策,避免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需求发生大幅波动。

猜你喜欢
商业地产不良贷款银行
后疫情时代,IP成为商业地产的一把利器
4月广州商业地产市场:供应大幅增加,成交同比上涨
340亿砸向万达王健林为何要告别商业地产开发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银行激进求变
不良率农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