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课教学模式在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评价

2014-06-23 02:42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商业会计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开题会计学毕业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一、引言

近年来,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显得滞后,其作为教学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以及本科阶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学环节之一,其重要地位并没有得到重视,而使得该课程长期缺少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并成为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展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实有必要。为了提高会计学毕业论文质量,我院自2011年以来在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中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下个别指导模式,增加了采用研讨课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集中指导的环节,借助于研讨课教学模式的诸多功能的发挥,使得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得到了强化,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目标。

二、研讨课教学模式的功能

研讨课(“seminar”)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发源于18世纪德国哥廷根大学,现已经在西方国家大学文科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它通常是由教授向学生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开始,并在其指导下进行研究,到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套规范性的方法体系。

(一)实现以学生“主动性学习”为主

研讨课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完成研讨课教学所要求的主题,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要编列本学科重要的阅读文献指导学生阅读,要对教学重点、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前沿性有研究价值的论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参考性的选题,要指导学生拟定主题发言提纲,要组织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无论是基于兴趣还是为了完成任务,都需要在收集整理资料和制作课堂展示以及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中,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研究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问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促进课程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从课堂讲授与研讨课的关系看,二者联系非常密切。它是对课堂内容的消化、理解和运用。在文科教学中,采用传统讲授的课程内容通常是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及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研讨课的核心则是从问题开始并确定恰当的论题,这些论题不仅仅拘泥于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提出,而是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以及学科发展前沿问题设置论题,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学生在完成这些选题的过程中,需要阅读文献、参加社会实践、参与主题发言讨论,在分析、比较、思考、研究的过程中,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研讨课虽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但不拘限于课程内容,是课程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讨课教学模式具有规范的实施环节,随着各个环节任务的完成,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得以提高。(1)确定主题环节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研讨主题可以来自多个渠道,但是其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在课程学习或者实习、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并成为主题。(2)查阅整理文献资料环节,学生经历了对资料整理、筛选、分析、比较后,科学研究素养得到培养。(3)主题报告宣讲及课堂讨论交流环节,通过报告人的陈述和解答、参与人提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讨论,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4)修改报告论文环节可以训练学生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

三、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应用研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

毕业论文是属于习作性的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创见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教育部高教司2001年编写的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管理卷》对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是:“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运用会计方法与技术,围绕着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撰写毕业论文。”根据上述特点和要求,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通常,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流程与环节包括选题、搜集整理资料及技术准备、制定进度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交流讨论、撰写论文初稿、思考讨论后的修改定稿、论文答辩。研讨课教学模式是教学与研究统一的有效方法,结合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我们将研讨课的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环节中,在具体实施时,我们将这些教学环节大致分为选题、开题、深入研究并写作、论文答辩四个阶段,而研讨课教学模式贯彻于始终。

(一)选题阶段

第七学期期中,院系开始部署毕业论文工作,根据学生的选择和教师的研究方向确定指导教师,通常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10名左右,这样基本的选题方向就确定了。在第七学期的这段时间,尽管有些学生需要联系工作,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里,指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组织毕业论文的研讨课教学,将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论文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选题阶段,指导教师按照研讨课教学要求,给学生做2次选题背景知识介绍的专题讲座,梳理研究主题的学科演变发展过程、研究现状、主要文献等,让学生在熟悉了这些背景知识后,在教师指导下在一个共同的研究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关注点,选择不同的研究视角并确定不同的论文题目。在这样的专题讲座中,指导教师作为主题报告人,在讲解的过程中接受学生的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以便于让学生发现问题的研究点。

(二)开题阶段

在开题阶段,指导教师按照研讨课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前期的准备工作,具体环节包括开题指导、资料搜集归纳整理、主题宣讲及课堂展示、撰写并完成开题报告等环节。

确定论文题目之后,指导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集中做一次开题指导,主要讲解在开题过程需要完成的环节和任务、资料查阅途径及方法、文献归类整理评述的要求、会计问题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提纲的拟定等,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和讨论,使学生熟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和采用的途径及方法;之后,学生按照要求查阅文献资料,或通过实地调研搜集有关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整理、筛选、分析、比较,并形成初步的开题报告,为课堂宣讲展示做好准备。

主题宣讲及课堂展示是重要的环节,每个学生需要做一个至少30分钟的主题宣讲,把自己前期的准备工作制作成PPT进行宣讲展示,宣讲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文献综述、查阅文献的范围及手段、主要的参考文献、写作思路、研究方法、论文提纲、拟创新观点等,指导教师作为主持人,积极参与并引导学生对宣讲人的内容进行提问、质疑、辩论,宣讲人需要对参与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辩论,在这种讨论交流中帮助宣讲人进一步理清思路、形成观点等;之后,宣讲人根据指导教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论文提纲和开题报告。这样的主题宣讲及课堂展示类似于研究生的开题答辩,指导教师需要精心组织和安排,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大家所确定的研究领域大致相同,所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背景、文献资料较为熟悉,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分享更多的文献资料、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触发自己的写作灵感等。

(三)深入研究并写作阶段

开题之后,学生进入论题的深入研究阶段,并同时开始写作论文初稿,这一阶段可以在寒假期间和第八学期初完成。第八学期开学之后,学生忙于毕业联系工作和毕业实习,所以大部分时间不在学校,因此,指导教师可通过电子邮件、QQ、电话等方式和学生进行适时交流和沟通,掌握学生论文进度,指导学生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在初稿接近尾声时,集中安排一次研讨课模式的课堂展示和讨论,作为一个总结性的环节,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研究过程、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所获得的成果用文字或图示完整地表达出来,不仅要求有理论、有实践、有数据,而且还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而得出新想法或新观点等,大家通过讨论和交流,从中感受到不同观点的冲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之后,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指导教师和同学们讨论交流提出的意见,对自己的论文初稿进一步修改,形成毕业论文,并等待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四)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是监督论文质量最后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和检阅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机会。通常,论文答辩的程序包括:(1)学生作为答辩人用至少10分钟的时间陈述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2)答辩评委针对论文提出不同的问题;(3)答辩人根据评委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与答辩评委进行讨论或辩论;(4)答辩评委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论文和在答辩中的表现,进行成绩评定和填写论文评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答辩表现十分重要,答辩评委需要综合考察学生对论文陈述、解答及辩论中所表现出来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因此,答辩过程实质上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一次研讨课,它是对学生在经历了整个毕业论文准备和完成过程中以及整个本科阶段全部课程学习中所培养的综合能力的检阅。

四、实践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一)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

将研讨课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入到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中,使得学生在不同阶段通过准备、展示、讨论交流、修改、答辩等的多次演习和实战中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标。根据我校近三年来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情况分析,其质量提高主要表现在:(1)论文选题类型呈多元化趋势。2011和2012两届选题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调研综述四种类型,2013届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设计型和计算机会计研究课题。同时各种类型的选题比率变化不同,其中应用研究课题比率在2011-2013三年中分别为38%、36%、35%,均属各年中选题比率最大的研究课题,理论研究课题三年中的比率分别在27%、29%、28%,呈较稳定的趋势,基础研究课题比率分别为25%、24%、20%,略呈下降的趋势,调研综述课题的比率分别为10%、11%、11%,呈稳定增长的趋势。(2)优秀论文比例逐渐增长。学生论文成绩评定分五个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其中良好成绩的人数在每年中均占绝大部分(约60%),比较稳定,中等成绩的人数比例(约25%),呈稳中有降的趋势,不及格人数比率三年的比例分别为2.1%、1.7%、0.5%,呈逐年下降趋势,优秀人数的比例分别为8%、8%、11%,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另外,近年来开始有本科毕业论文发表的现象。

(二)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得以规范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其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目标等不同于其他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需要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既规范又灵活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状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关注教学效果,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很多,在这些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贯穿始终。但是,由于该课程的教学环节以往通常采取课下个别分散指导的形式,随意性较强,缺乏规范性,再加上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与学生毕业联系工作时间冲突,师生沟通交流讨论难以保证,使得某些教学环节被忽略,各环节的任务难以有质量地完成,并最终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研讨课教学模式具有规范而完整的实施流程,在采用时我们在第七学期期中至期末这段时间内,加大了课堂研讨课教学环节,将指导、讨论交流及辩论、主题宣讲及展示等在课堂完成,并在论文不同阶段中反复使用研讨课教学模式,做到课堂教学与课下研究写作相结合,并灵活地解决了论文写作与毕业生联系工作的矛盾,不仅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使得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通过反复操作并得以规范。

(三)还需要整个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的密切配合

提高会计学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单靠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来实现,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方面的配合。

1.课程体系中有关课程设置的配合。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学期中安排了32学时的《会计学科概览》课程,除了引导学生对专业入门外,其中把毕业论文写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向学生们介绍,让学生对毕业论文有初步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有意识地与今后的专业学习联系起来。二是在第三学期安排了32学时的《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让学生掌握专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规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三是在第六学期末安排了4个周的《会计模拟试验》课程,包括手工模拟和上机操作,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运用的能力,并在运用中提高实践能力。四是在第八学期前4个周安排了毕业实习,与后4个周的毕业论文撰写相结合,使得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紧密联系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能够解决实习单位的具体问题。

2.定期开展理论与实务的专题讲座。一是邀请一些高校会计学术界著名学者来校讲座,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到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感悟科学研究精神。二是邀请一些企业家、管理者、财务总监等来校开展实践知识讲座,介绍实务中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解读现实中的会计案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会计准则应用中的问题和对策等,让学生在感受现实中增强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自觉意识。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结果我们发现:采用研讨课教学模式进行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指导,尽管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目的,但是这种提高还没有遍及所有学生的能力以及每篇论文的质量,仍有一些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研究及写作能力提高不明显,因而其论文质量难以保证。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研讨课教学模式作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创新能力的一种路径,不能单靠会计学毕业论文这一个教学环节来实现,也不能仅依靠上面提及的某些课程设置和专题讲座等来配合,应当贯穿于本科阶段的每一门课程教学中。因此,每一门课程应当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而研讨课教学模式的运用就是其中之一。Z

猜你喜欢
开题会计学毕业论文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我校举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世书画文学文献整理和研究”开题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本科生论文要从严检查也要适度松绑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材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思路与实践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