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

2014-06-23 16:23王道军刘阿海靳桂红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年5期
关键词:西妥毒副控制率

王道军,刘阿海,靳桂红

(焦煤中央医院肿瘤科,河南焦作454000)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

王道军,刘阿海,靳桂红

(焦煤中央医院肿瘤科,河南焦作454000)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消化系统肿瘤

西妥昔单抗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为靶点的一种重组人鼠嵌合型IgG1单克隆抗体,在我国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近年研究者已开始探索其应用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价值。现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60例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32~78岁,中位年龄59岁。KPS评分≥70分。60例患者中,结直肠癌44例,其中12例为Ⅱ期术后,32例为Ⅳ期,化疗3~10周期,西妥昔单抗使用3~34次;胃癌12例,均为Ⅳ期,化疗1~4周期,西妥昔单抗使用2~9次;食管癌和胆囊/胆管癌各2例,化疗1~12周期,西妥昔单抗使用3~24次。

1.2 治疗方案首次给予西妥昔单抗负荷剂量400 mg·m-2,静脉滴注 2 h以上,每周维持量为 250 mg·m-2,静脉滴注1 h以上。联合的化疗方案: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多药方案;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多药方案;紫衫类为基础的多药方案;氟尿嘧啶单药。

1.3 毒副反应及疗效评价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疗效分为CR、PR、SD、PD,以CR+PR计算有效率,以CR+PR+SD计算疾病控制率。每2个月随访患者1次。按照CTCAF v3.0相关标准进行毒副反应评价,分0~Ⅳ度,其中Ⅲ、Ⅳ度视为重度。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数据间比较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随访至2013年7月,本次研究所选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随访时间为0.8~14.8个月,平均(8.2±2.0)个月,60例患者中有2例失访,15例死亡,43例存活。

2.2 临床疗效本组4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结直肠癌31例的有效率为29.0%,疾病控制率为77.4%;胃癌10例的有效率为30.0%,疾病控制率为70.0%;食管癌和胆囊/胆管癌各2例,有效率分别为50.0%和100.0%,疾病控制率均为100.0%。见表1~3。

2.3 毒副反应所有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均未出现治疗相关的死亡,具体毒副反应见表4。

表1 结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 n(%)

表2 胃癌患者近期疗效 n(%)

表3 食管癌、胆囊/胆管癌患者近期疗效 n(%)

表4 毒副反应 n

3 讨论

西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的单克隆抗体,商品名爱必妥,于2004年2月12日经美国FDA批准上市[1-2]。西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为选择性地与FGFR结合继而竞争性抑制其与内源性配体的结合,阻断下游细胞内信号通路。此外还能导致FGFR退化,使受体下调[3],达到协同抗肿瘤目的。目前,西妥昔单抗主要用于结直肠癌,也用于头颈部鳞癌、胃癌及肺癌等。国外已有许多临床试验证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中安全有效[4]。本次研究包括与奥沙利铂为基础、伊立替康为基础、紫衫类为基础的多药方案及氟尿嘧啶单药方案联用,也获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一般发生在治疗前3周,多分布在面部、颈部、头皮或胸背部。有研究[5]提示痤疮样皮疹发生与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有效率有关,本研究中痤疮样皮疹发生率为23.3%,轻、中度皮疹占主,但未表明与有效率相关,可能由于样本量偏小。其他毒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过敏等。综上所述,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尤其是应用于一线治疗,效果最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1] 赵亮,方英立,周文.静脉滴注西妥昔单抗致过敏反应1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3):236-237.

[2] 邵仲英,封宇飞,傅得兴.新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西妥昔单抗[J].中国全科医学,2006,9(4):317-318.

[3] Mendelsohn J,Baselga J.Status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the biology and treatment of cancer[J].J Clin Oncol,2003,21(14):2787-2799.

[4] 许婷婷,胡超苏,应红梅,等.西妥昔单抗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头颈部鳞癌[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3):230-233.

[5] 金璿,白羽,于晶琳,等.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8,21(4):286-288.

10.3969/j.issn.1673-5412.2014.05.023

R735;R730.58

B

1673-5412(2014)05-0423-02

2014-03-08)

王道军(1976-),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各类疾病的化疗和靶向治疗工作。F-mail:1541421042@qq.com

猜你喜欢
西妥毒副控制率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EPHA2抗体对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耐药的逆转作用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西妥昔单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后的后续应用研究进展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西妥昔单抗联合铂类化疗对人喉鳞癌Hep-2细胞裸鼠移植瘤COX-2及MMP-7的影响*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西妥昔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