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明:从民师到名师

2014-06-24 18:26曾宪波姜楚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谷城县名师课题

曾宪波+姜楚华

对于一名农村教师来说,谷城县茨河亚声中学教师苗明的专业成长,极富“传奇色彩”——不到30年的时间,从不张扬的他,经历了从一个民办教师到湖北名师、教授级教师的华丽转身。

1984年,高中毕业的苗明成为家乡茨河镇的一位民办教师。2010年12月,他被评选为“湖北名师”。2012年,他成为全省乡镇学校唯一的一名正教授级教师。

虽然起点是民师,但目标是当一个响当当的“好老师”

1984年7月,高中毕业的苗明被聘为谷城县茨河镇中学(现更名为“谷城县茨河亚声中学”)民办老师,承担三个班的物理教学。

“一定要做一个好老师!”自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苗明就给自己定下了发展目标。他认为好老师的标准,“一是要能讲好课,二是要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

当时,茨河亚声中学虽然年轻教师多,但教风严谨,而且大部分教师属科班出身,这让苗明“有一种丑小鸭闯进了天鹅湖的感觉”。为了成为一名“好老师”,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几乎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研究教材、教参、上课、辅导学生等常规工作上。

当时理化生教研组共有4位老师,苗明时常“泡”在其他三位老师的课上,他像淘金子一样,汲取同事的教学经验。除开“泡”在同事的课堂上听课外,他还邀请同事帮忙观课,“像照镜子一样”,不断发现教学中的失误和缺点。苗明说:“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的时间几乎都用在研课和磨课上。”

不断磨课,把苗明的胆子“磨”大了,也把他的眼界“磨”宽了,他开始向其他学校的老师求教。靠一双脚,苗明走遍了县内外的庙滩、谷伯、泥嘴中学等学校。现已成长为湖北名师的他,至今与这些学校的老师保持着联系,常通过网络等方式研讨教学。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全镇开展“教学比武”。学校推荐苗明参加,他“意外”地取得了第一名。这是苗明教学生涯中的第一个荣誉,虽然级别不高,但给了他自信和前行的动力。

“教学需要积累和积淀,更需要学习和思考”

走上讲台后的第一个荣誉,使苗明开始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物理有规律,想把课上好,应该也有规律可循;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你的课上好了,你班上的学生成绩就一定会好吗;学生喜欢我们上的所谓的好课吗?

高中语文教师杨正点对苗明影响很大。他回忆说、“杨老师多才多艺,谈吐十分儒雅。更令人叫绝的是,他上课不要教材,只是偶尔带上《辞源》,但讲起课来毫不含糊——旁征博引,眉飞色舞。”

“教学需要积累和积淀,肚子里没有‘货,是不可能让学生信服的,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苗明深知自己的短板,只是高中毕业,并未接受系统的专业学习,对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也缺乏基本的了解;高中所学的一点儿物理知识,远远无法满足初中物理的教学需要。

1987年,苗明参加华中师范大学物理专业的本科函授学习,历时五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本科学历证书。他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并且要做读书笔记、写学习体会。 “他做什么都非常投入,只要一拿起书,其他的事一概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沈老师如此描述她的丈夫苗明。

教育教学理论积淀到一定程度后,苗明把钻研的方向投向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索上。2000年,他摸索构建了“激趣——设疑——探究——导思——建模”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试用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一模式对优生很适用,但对中等及以下学力的学生不太适用;探究性的内容适用,其他内容不适用。

后来,苗明也学习借鉴过洋思和杜郎口中学的经验,但实际效果总不尽如人意。问题在哪儿?苗明一度陷入了迷茫。

经过不断反思,苗明终于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此前,他的心思一直放在课堂模式、教学流程和教学技巧上,过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却忽视了学生的“学”——忽略了对学生学情的研究,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所以教学效率低。就这样,苗明“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步成型。

“精讲”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于教材上一些非重点或简单的、学生能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或不讲;对于重难点内容,教师不仅花时间多讲,而且讲清讲透。“多练”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学懂、学会、学透。练习设计坚持由浅入深、难易适度、逐步提高的原则,突出重点和难点,注意题型的搭配,不简单机械地重复练习。

探索出“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后,学生普遍感觉学物理变得轻松多了,教学质量随之提高。据了解,苗明班上几乎没有物理不及格的学生,学科优秀率达到65%以上。

“阅读与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经过10年的历练,苗明在茨河镇乃至谷城县已小有名气,他也由一个民师成长为公办教师、全县的名师。这个时候,苗明觉得自己已经是“好老师”了,慢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钻研的热情大幅消退。

1994年,苗明参加襄阳市学科带头人培训,让他有了近距离接触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市内优秀教师的机会。这次培训,苗明发现了自己的“浅薄无知”,让他明显地看到了和“好老师”的距离。他想,“看来得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了,应敬畏教育,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

2001年,苗明毛遂自荐,承担了学校申报的省级科研课题《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工作。为了弄清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他专程到县新华书店买来一本《教育科研大全》,一边学习一边作读书笔记。

1993年,茨河亚声中学配备了第一台电脑。当年暑假,苗明说服把电脑视若珍宝的时任校长,获得了该校“接触”并学习计算机操作的“特权”。一个多月的勤学苦练,苗明学会了打字、上网查阅资料、制作PPT。

2001年冬,苗明请县教科所所长肖良江审核课题实验研究方案,不料晚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第二天,当他步行赶到县城时,才得知肖所长因病住进了医院。肖所长被苗明的敬业精神所打动,在医院里一边打点滴,一边详细地为他讲解,临别前一再叮嘱:“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

2005年,该课题结题时,苗明足足写了近20万字的笔记,汇编了4本实验研究文集。此后,苗明又先后主持了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数学、物理分层教学研究》和市级课题《远程教育与初中学科整合研究》。

2013年,襄阳市教科所组织全市初中校长在亚声中学召开了课题研究现场会。对于学校教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众多与会校长感到“不可思议”。

苗明擅长电脑操作,但从不玩游戏,也从不打麻将。不过,苗明球打得很好,厨艺也非常不错,业余时间他除了锻炼身体,主要投入到阅读写作上,而且“自得其乐”。

苗明的科研论文时常见于《中学教学参考》《中学物理》《中小学教育》等期刊上。“阅读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苗明深有感触地说。

“如果说课题研究是一条线,那么专业写作就是一个点,点串成线,线串成科研人生。”科研人生是苗明给“好老师”的重新定位,相信他将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谷城县名师课题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襄阳地方特色民宿运营模式创新研究
谷城县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湖北谷城县政策性农房保险:灾害风险共分担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