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热点事件拓展小学品德教学资源的有益尝试

2014-06-25 20:01戴君
中小学德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时政热点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戴君

摘 要:引入“热点事件”是品德课教学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立足教材、校园生活和社区生活资源,充实教学素材,能使品德课堂更有宽度、厚度和力度,有效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时政热点;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热点事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6-0052-02

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课程,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实现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扩展,延伸教学空间,是品德课程的内在要求。因此,教师应立足学生生活,开发和利用社会热点资源,不断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学会主动适应社会,提升参与社会的能力。

一、引入社会热点事件,实施教材的二次开发

2011版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品德课程教学要突破教材的局限,寻求更加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本质上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而贴近现实、契合教材的热点事件,是品德课堂创设情境、孕育德性、培养社会生活能力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事件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材内涵,充盈学生心灵。

1.基于教材,充实内涵

教材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的立足点。品德教材中的图、文及各类活动的设计,是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普遍学情而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是,教室中的每一个儿童都是具体的人,必须考虑他们的特定环境和特殊要求。为此,教师既要立足教材,又应根据学情选取本地社会热点事件,充实素材内涵。

例如,在教学《我看家乡新变化》(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这一单元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补充了一些热点事件(见表1)。

表 1 《我看家乡新变化》“热点事件”资源一览表

参照教材事例的特点,教师点击当地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实现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拓展,拓宽了教学空间。

2.更新素材,激活课堂

现行品德教材虽历经修订,但因教材编写固有的滞后性和地域性,其中的一些情境和素材与鲜活、生动的社会生活相比,仍嫌不足。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选取符合儿童需要的课程素材,才能激活品德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更新教材内容,选择鲜活的生活素材。

例如,《诚信真可贵》(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一课中有一个故事:“有一种‘愚蠢叫诚信”,讲述了一个人代买彩票中奖却归还的故事。故事的确能体现诚信,但就在学习本课前几天,学生的生活圈就发生了一件新闻。有一位学生的家长是出租车司机,上班时发现客人将装有数万元现金落在车上。他发现巨款后,马上四处寻找失主,归还后还谢绝酬金。事件引起了热议,学生更是津津乐道。于是,教师提前组织学生对家长进行了采访,在课堂上播放采访录像,以此替换教材事例。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了诚信的榜样,孩子们深受感动,感受到了美德的力量,诚信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用崭新的热点事件代替过时的事例,能增强素材的新鲜感和时代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对热点事件的分析、讨论中,学生自然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社会认知能力。

二、引入校园热点事件,促进良好品德形成

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生活中孕育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品德课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从校园生活的点滴细节中积累教学资源;教学时,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热点事件”设计活动。以此让校园生活更加立体而丰盈,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宝贵资源。

例如,在教学《动物、植物和我们》(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时,教师结合学校曾发生的“兔子咬人事件”,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和讨论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调查了解到:首先,兔子咬人的真正原因是有个别同学追赶、拍打兔子,导致兔子受到惊吓;同时,通过对兔子习性的调查发现,兔子是一种很温顺的小动物,一般不会咬人。由此,教师提出问题:“学校该不该养兔子”,请学生展开讨论。这一事例就发生在校园生活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通过回想与小兔子接触的经历,对动物的喜爱和对伤害动物行为的后悔之情自然萌生,明白了要善待兔子、与兔子和谐相处的道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动物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不再停留在保护动物的口号上,而是开始思考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做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人。

生活细节往往关乎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作为学生的主要生活场域,校园生活中蕴含着生动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积累这些资源,并选择适合不同年段学生特点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养成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

三、引入社区热点事件,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因地制宜利用社区环境资源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学校周边社区和学生家庭所在社区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品德课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社区生活,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实现品德教学的“归宿性”回归,让学生主体返回自己的生活中,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提升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与价值观。[1]

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预先梳理教材,根据教学主题组织学生在课前开展调查、采访,为课堂学习作准备(见表2)。

表 2 四年级下册调查主题任务表

课前,学生通过预习课文,明确了调查和采访主题;之后深入社区开展调查,了解和掌握所需信息和资料。有了切身体验,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有了更多的期待;课堂上,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分享感悟、提出问题、展开探讨和辩论,不断产生思维的碰撞,使品德课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基于生活,开发和利用“热点事件”,不啻为拓展品德课程资源,拓展教学空间的有效路径。品德教育作为一种价值教育,实质上是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真假、不断澄清价值的过程。借助“热点事件”,让学生进入了广阔的生活空间,为价值教育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回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4).

(作者单位:富阳市富春第七小学 浙江杭州 3114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时政热点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焊接机器人系列教材开发与应用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小组合作环境下时政课堂模式初探
从“旅游英语网络一体化教材开发”探究数字化教材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