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改革

2014-06-28 19:41尤婷李培江叶虹
科技视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改革思路课堂教学改革

尤婷 李培江 叶虹

【摘 要】本文从分析目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探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确立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及内容,通过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分配、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完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转型,从而提升该课程的品质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思路;评价体系

0 引言

什么样的课堂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什么样的课堂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通过“课堂转型”有效举措尽可能的改变当前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提高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问题,迫在眉睫。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当前高等教育必须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针对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围绕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评价方式为主线,才能达到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背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我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与众多学科相互交叉。传感器技术作为系统信息获取的感官,是一切科学研究和生产过程中信息的获取的主要手段,将各种信号转变为容易传输和处理的电信号。该课程在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在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技术模块教学中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的重要地位,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的一部分,传感器已经在我国工业部门普及应用,我国各个工业生产及科研部门急需具有扎实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安装、调试,各类仪表的和设计传感器能力和的,工作踏实肯干的创新型人才。但是,用人企业发现我们学生一般具备良好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理论知识,薄弱的生产、实践及科研能力。所以,目前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已经不再适用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其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课堂教学理念落后,缺乏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理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在课堂教学方面往往比较注重理论知识传授,沿袭着教师“讲授+板书”式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注意对课程中各类传感器的机理、结构、测量电路等理论的讲细、讲透、让学生听懂,而不注重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以“教”定“教”,以“案”定“教”,将教师作为课堂中心,教师主导教学过程,以教为主,教学成为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教师讲授,学生听、记,灌输教案知识,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教学理念落后。

1.2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使得理论与工程实际脱节

由于课堂教学的方法单一,导致课堂上师生交流和沟通、启发与研讨的缺乏,忽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不能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没有设计相应的一个工程环境, 很难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以至出现“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导致毕业生就业后,用人企业只得对毕业生,进行一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能力培训。

1.3 课程评价体系落后,缺乏以工程应用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课程评价标准,重点在评教师“教”的是否规范,不看教师“带”的过程和效果。对于学生,重点在于课本的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评价。

综上所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与教学改革目标背道而驰的现象与问题,其培养的学生缺乏企业所急需的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可见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理念

本课堂教学改革主要从分析目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结合传感器技术教学实践,通过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分配、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完成我院《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转型,提升该课程的品质教学,依据学生的学情确定《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使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学生通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创新意识,提高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问题。

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及内容

该课堂教学改革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教学经验,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的、从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程等应用领域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完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转型,使课堂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程方面,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实际工程问题解决的能力。

本课堂教学改革依托衢州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自动化和电气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展开,面向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强调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探索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使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试验课程相互紧扣,改革目前的授课模式及教学组织形式,着重改革该课程评价方式。课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4.1 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方案改革

课程采用以项目为载体的研究型教学形式,采用以人为本(前提),先学后教(基础),少教多学(策略),导学精进(过程),因材施教(结果)的教学理念思路。

以人为本(前提):做到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生为本,以人为本;先学后教(基础):突出学生责任感与自主性,以预学习为特征,定好教与学的起点;少教多学(策略):针对性精讲与点拨互动结合,提高学生“想了没有,听了没有,做了没有,做出来也能说出来”的质量;导学精进(过程):以教师恰当、适宜的指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养成、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等;因材施教(结果):突出群体更体现针对每个学生的有效措施,与每位学生的经验相贴合等。

以“学”定“教”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样式如图2所示。

图1 传感器课堂教学体系

图2 以“学”定“教”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样式

4.2 采用多种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导向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的方案改革

实施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多种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项目为导向,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围绕一个整体的课堂模块化教学,将传感器课程项目化;其主要的模块如图3所示。课堂上实施任务驱动,安排具体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来进行元器件选择和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进行角色分配法,在同一个项目任务中,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让好生带差生,形成生带生的模式;课堂现场教学,根据模拟生产现场,或实际的生产企业真实的情景进行教学;引入案例教学,以工学结合企业的典型产品作为实例来进行剖析教学。

加大课堂中实践教学比重,导向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现“做中学,做中研,研中创”的理念。当完成所有课程模块后,通过综合项目设计环节,将各课程模块实验内容加以整合,每个学生可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传感器系统。课堂教学的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实践能力培养结构如图4所示。

图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模块

图4 实践能力培养结构

4.3 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方案:建立以工程应用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学生质量评价体系。

学生质量评价实行多元化考核模式,采取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在实施教学任务过程中进行,每个任务完成后学生自查、教师评价,按平时的考勤、学习态度、听课情况、实践能力、项目完成情况等评价;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考核即期末考试。一改以往的“教师一次性”评价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互评,再结合老师评价一起确定学生的最终评定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如图5所示:

图5 多元化考核模式图

5 结语

本课堂教学改革主要从分析目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结合传感器技术教学实践,通过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分配、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完成我院《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转型,提升该课程的品质教学,依据学生的学情确定《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使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学生通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创新意识,提高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活跃程度,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都说明该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可行。

[责任编辑:丁艳]

以人为本(前提):做到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生为本,以人为本;先学后教(基础):突出学生责任感与自主性,以预学习为特征,定好教与学的起点;少教多学(策略):针对性精讲与点拨互动结合,提高学生“想了没有,听了没有,做了没有,做出来也能说出来”的质量;导学精进(过程):以教师恰当、适宜的指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养成、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等;因材施教(结果):突出群体更体现针对每个学生的有效措施,与每位学生的经验相贴合等。

以“学”定“教”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样式如图2所示。

图1 传感器课堂教学体系

图2 以“学”定“教”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样式

4.2 采用多种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导向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的方案改革

实施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多种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项目为导向,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围绕一个整体的课堂模块化教学,将传感器课程项目化;其主要的模块如图3所示。课堂上实施任务驱动,安排具体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来进行元器件选择和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进行角色分配法,在同一个项目任务中,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让好生带差生,形成生带生的模式;课堂现场教学,根据模拟生产现场,或实际的生产企业真实的情景进行教学;引入案例教学,以工学结合企业的典型产品作为实例来进行剖析教学。

加大课堂中实践教学比重,导向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现“做中学,做中研,研中创”的理念。当完成所有课程模块后,通过综合项目设计环节,将各课程模块实验内容加以整合,每个学生可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传感器系统。课堂教学的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实践能力培养结构如图4所示。

图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模块

图4 实践能力培养结构

4.3 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方案:建立以工程应用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学生质量评价体系。

学生质量评价实行多元化考核模式,采取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在实施教学任务过程中进行,每个任务完成后学生自查、教师评价,按平时的考勤、学习态度、听课情况、实践能力、项目完成情况等评价;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考核即期末考试。一改以往的“教师一次性”评价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互评,再结合老师评价一起确定学生的最终评定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如图5所示:

图5 多元化考核模式图

5 结语

本课堂教学改革主要从分析目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结合传感器技术教学实践,通过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分配、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完成我院《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转型,提升该课程的品质教学,依据学生的学情确定《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使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学生通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创新意识,提高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活跃程度,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都说明该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可行。

[责任编辑:丁艳]

以人为本(前提):做到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生为本,以人为本;先学后教(基础):突出学生责任感与自主性,以预学习为特征,定好教与学的起点;少教多学(策略):针对性精讲与点拨互动结合,提高学生“想了没有,听了没有,做了没有,做出来也能说出来”的质量;导学精进(过程):以教师恰当、适宜的指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养成、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等;因材施教(结果):突出群体更体现针对每个学生的有效措施,与每位学生的经验相贴合等。

以“学”定“教”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样式如图2所示。

图1 传感器课堂教学体系

图2 以“学”定“教”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样式

4.2 采用多种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导向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的方案改革

实施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多种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项目为导向,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围绕一个整体的课堂模块化教学,将传感器课程项目化;其主要的模块如图3所示。课堂上实施任务驱动,安排具体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来进行元器件选择和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进行角色分配法,在同一个项目任务中,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让好生带差生,形成生带生的模式;课堂现场教学,根据模拟生产现场,或实际的生产企业真实的情景进行教学;引入案例教学,以工学结合企业的典型产品作为实例来进行剖析教学。

加大课堂中实践教学比重,导向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现“做中学,做中研,研中创”的理念。当完成所有课程模块后,通过综合项目设计环节,将各课程模块实验内容加以整合,每个学生可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传感器系统。课堂教学的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实践能力培养结构如图4所示。

图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模块

图4 实践能力培养结构

4.3 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方案:建立以工程应用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学生质量评价体系。

学生质量评价实行多元化考核模式,采取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在实施教学任务过程中进行,每个任务完成后学生自查、教师评价,按平时的考勤、学习态度、听课情况、实践能力、项目完成情况等评价;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考核即期末考试。一改以往的“教师一次性”评价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互评,再结合老师评价一起确定学生的最终评定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如图5所示:

图5 多元化考核模式图

5 结语

本课堂教学改革主要从分析目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结合传感器技术教学实践,通过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分配、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完成我院《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转型,提升该课程的品质教学,依据学生的学情确定《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使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学生通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创新意识,提高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活跃程度,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都说明该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可行。

[责任编辑:丁艳]

猜你喜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改革思路课堂教学改革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试论戏曲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