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4-06-30 05:19朱岚
教育界·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家庭

朱岚

引言

贫困生的认定是把真正贫困的学生分辨出来,但如何科学合理地认定出真正意义上的贫困生、如何确定不同困难程度的贫困生的资助等级是各高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难题。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

在一般的高校里面,贫困生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25%—30%,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5%—10%。这些贫困生大多来自于落后的偏远山区、城市里面下岗失业的职工家庭。

根据贫困程度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单亲家庭。学生父母离异或者是父母一方去世,来自农村。

(二)学生的父母都在,但有一方由于意外事故失去生产或生活能力。

(三)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家里年收入很低,基本没有经济来源。

(四)学生来自偏远山区且有两个左右的非义务教育弟兄姐妹,家庭经济无力承担。

(五)学生来自城市,父母双双下岗,仅靠基本保证金维持一家生活。

(六)学生家中有患重病的直系亲属,常年支出大笔看病费用。

(七)学生或学生家庭成员遇到突发事件,短期内形成巨额债务。

在资助对象有限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在开学后的两个月时间内界定出资助对象是相当困难的,这使得认定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和艰难。

二、贫困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关键在于贫困生的认定过程和方法是否可靠、是否科学合理,但由于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在实践过程中很难把握,各高校在认定贫困生时感觉力不从心,难以取舍。

(一)贫困证明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贫困

贫困证明是各高校认定贫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要通过村、乡、县三级部门的审批和盖章过后才有效。但是,政府有关部门出具贫困证明时把关不严,加上高校生源地比较分散,学校不可能对每一个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不能完全确定该生在学校就属于贫困生。

(二)难以界定学生日常消费状况

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依据是老师、同学平时对贫困生的观察和了解。通常是根据他们的日常消费情况来确定。例如是否穿着名牌服装,是否拥有电脑、名牌手机、ipad等高档电子产品,是否有经常进出营业性网吧、经常外出旅游、购买高档化妆品等高消费行为。贫困生的消费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如果单单观察其衣着是否寒碜,是否使用名牌手机、电脑来认定贫困生,那就过于简单化了。有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但有亲友赠送款式新颖、质量好、时尚的旧服装;某些计算机辅助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因学习需要电脑。单从学生的日常消费来确定学生的贫困情况,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况且同学们和老师们的观察难免失准。

(三) 缺乏对贫困生隐私的保护

贫困生家庭里面,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残疾,而有的贫困生本人有残疾,有的是父母去世。不少高校忽视了对贫困生个人隐私的保护,为了辨别真假贫困生和判断出贫困程度,以“公平、公正、公开”为由,大张旗鼓,有的让贫困生站到台上,痛苦地介绍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然后投票;有的将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家庭隐私都放在一起张榜公示或网上公示,广泛地把贫困生的各种不幸传播了出去,这在无意中侵害了学生的隐私,造成不少贫困生心理异常,不愿申请贫困认定。

三、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对策

学校应该以班主任对贫困生的考察材料为主,贫困证明材作为补充,充分调动学生的民主积极性,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完善监督、举报机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一)建立健全贫困生认定工作制度

要解决好贫困生认定这个现实问题,需从制度层面入手。一是资助工作负责人对认定工作要有宏观全面的把握与认识,制定多维度多层面的资助配套措施和办法。二是要选择多个观测点,建立认定工作的多环节多因素支撑体系,包括个人申请、贫困证明、等级标准、诚信承诺、班级评议、公示审批、跟踪调查、违规惩戒、动态建档等。在实际操作中既有硬性指标与量化界定,又有柔性评价和人为管理,多管齐下,共同作用,才能从制度上保障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

(二)加强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

热情服务、对学生负责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基础。只有各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干部对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负责,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才能观察到学生的各种表现,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积极构建人格平等、机会均等原则,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定科学、合理、详细、可行的贫困生评定标准体系,做到评定标准一致,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影响。

(三)构建举报体系,完善监督机制

发放资助资金后,不要结束对贫困生的关注,要观察资助金的实际流向,一旦发现资助金没有用于助学,要调查资金的实际用处。如果有学生用资助金去购买电脑,请客吃饭等,辅导员、班主任在调查了解情况后,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罚。学院也给出相应措施,给予全院通报批评的处分,取消这些学生以后所有资助金的评定。

结语

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资助政策的落实,如何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体现“三公”,如何消除“不和谐”的因素,将好事办好,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关爱,还需要各高校的一起努力,进一步加强对相关贫困生认定制度的完善;更需要一批负责的学生工作队伍,把贫困生认定工作做得更加细致。

【参考文献】

[1] 万茗.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洛学院学报,2008,22(1) .endprint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家庭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家庭“煮”夫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