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探析

2014-06-30 05:19周燕清
教育界·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境创设有效性

周燕清

【摘 要】目前,情境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操作是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境教学的效果。衡量教学情境有效性的原则包括:教学形式上的新颖性;教学内容上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上的启发性以及教学目标上的超越性。

【关键词】情境创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有效性

情景教学,是“一种采用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而改变传统一贯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教学模式” 。在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规定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鉴于学生的特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性原则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情境教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认知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而思维的活跃程度则取决于教师情境创设的刺激程度。当能创设出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去体验的情境,就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能够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而目前由于情境教学仍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往往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存有一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情境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的教学质量。

一、情境创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问题

1.教育者对“情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把情境当成一般的教学环境而忽视对情境的创设。诚然,如李辉教授所指出:“‘情境(Situation)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等1918年在《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一书中最早提出……行为者在行动和活动之前对于环境的知觉和认知,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多少加进了主观成分,从主观上给予规定和把握。这种从主体上予以规定和把握的环境,叫情境。” 这里的情境指的是教学环境,如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等。

但同时,教学情境有另外一层意思。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对情境做过这样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此处所描述的情境强调于它是一种具有参考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活动,它包括教师在教学中以现实活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像渲染、表演体会和语言描绘等多元化的方法创设的情境等。情境教育的情境本应该是有“情”有“境”,既要能激发学生情感,又是学生的活动之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互动的开放式的广阔空间。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忽视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么仅重视课内环境而忽视课外环境;要么仅重视物质环境而忽视心理环境。这样使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学习者和教育内容之间,以及学习者之间都产生了认知和情感方面的距离。

2.教育者所创设的情境偏离教学的要求以及内容。教学内容决定其呈现的形式。情境创设只是一种教学形式与手段,其目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是否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怎样的情境,又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必须从教材内容特点和要求出发。但是有些教育者为了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有趣,更加通俗易懂”,在教学实践中不惜以损害教学概念、原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而采用一些庸俗的图画、音乐、语言、视频来“贴近”学生的水平。笔者在高校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实际上有些教学内容是不需要创设情境就能达到教学的效果。但一些老师认为如果不进行情境教学就会令到课堂失色不少,因此往往浪费大量的时间去考虑情境的设置。这种为了情境教学而进行情境创设的做法,容易造成将一些与所阐释的内容无关的情境也“东拉西扯”“张冠李戴”地纳入进来。而这非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反而颠倒了教学内容与手段的关系,割裂了情境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内在联系。这使教育对象在理解教育内容上仅仅停留于表层,而且从长远看对教育对象的发展与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

3.情境创设沦为“走过场”的形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没有受到情境的激发和推动。有些教师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如在一堂课内要完成比较多的内容而造成相对时间紧张),在情境创设中过于追求效率性原则,精心创设了一些教学情境,也设计了一些开放的讨论题,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左右开导,将学生“请”入早已设好的圈套之中,整个课堂成了“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 这种情境创设貌似效率很高,学生的反映也“看似不俗”。但实质上由于教育者本身并没有对知识的各自理解,还是一种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这种情境创设并没有真正反映出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乃至艺术的美,因而不能向学生展现一个真、善、美的世界,从而达到启智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更高层次的情感。

二、衡量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原则

1. 情境创设在教学形式上的新颖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学习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当教学情境运用于课堂教学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或头脑中,便成为了学生感知的刺激物。而情境对学生的记忆中重新恢复原有知识的多少和学生对情境的反应程度,反映了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心理作用力的大小。呆板的、沉闷的、多次重复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若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兴奋不起来,当这种抑制、消极的状态不断持续,必然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孕育求知的欲望。只有当教学情境具备了趣味、新颖、形象的特点时,才能让成为学生注意的对象,从而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设情境要考虑到它形式上的新颖性,尽量使学生对新旧知识获得新的感受,提高知识学习与巩固的效果,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基于上述原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采用多种途径创设情境,或通过摄影、图画、音乐、文学语言的描绘这些艺术的手段,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或通过师生扮演角色,创设和教材有关的情境;或充分、合理、巧妙地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创设不同的情境,让课堂内容丰富多彩。endprint

2. 情境创设在教学内容上的实践性。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另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的创设要提供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境,以调动学生为理解主题所需要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在这种情境中去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思想实际及重要时事政治之间的综合联系,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或组织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去积极体验、感悟、思考和内化,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情境创设遵循教学内容上的实践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书本知识与培养动手能力相结合。

3.情境创设在教学方法上的启发性。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有效落实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的实效,而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运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情境创设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遵循启发性原则。情境的启发性在于对问题的发现、探索、认识的过程,而不单是对结果的启发,从而教会学生“会学”。

应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情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问具有启发性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打开他们的思路。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入手,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对自身实际的反思,以小组讨论、研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尽量让学生多思考。学生可以有不同见解,只要有道理,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能解决自身问题就可以。

应故意创设一些“障碍”,顺应学生的思路进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障碍”情境,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使其在认知上存在冲突或矛盾;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障碍”,提高思维力。

4.情境创设在教学目标上的超越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情意目标、品德目标、能力目标,四大目标的有效落实必须通过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方式,进而实现教学方式或方法的改革创新。情境创设强大的生命力应仅仅围绕着四大目标展开,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现有水平以及其所能达到的水平出发创设情境,提出稍高于学生现有能力水平的教学要求,合理适度提高教学目标,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深化德育效果,使学生向更高的水平和层次发展。情境创设在形式上的新颖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的超越性。

在教学中,有预设的目标,也有生成的目标。实际上学习目标不能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之外完全加以预设,应当允许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有时“生成性的目标可能比预设的目标更有价值” 。教学情境的运用使学生各自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断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有利于在课堂中产生更有价值的思想和看法,这与教师直接灌输得来的知识相比显得更加的有意义。另外,信息丰富的教学情境要求教师尽可能给予学生从多种角度探究问题的机会,多角度的探讨和分析会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理解。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具有方向性,实效性及超越性。

情境教学通过不同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命体验,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逐步建构并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达到知识、情感、意志和能力全面协调发展的效果。然而,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需要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支持,必须合理吸收其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和练习法等,使情境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情境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创设,从而增强情境教育的效果,是值得有待进一步探究的。

【参考文献】

[1]吴臻.中学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0(8).

[2]李辉.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现状与基本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2).

[3]王少非.情境化认知与情境化教学设计[J].北京:当代教育科学,2007(24).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境创设有效性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