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生教育信念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升对策

2014-06-30 13:15韩艳
教育界·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提升对策影响因素

韩艳

【摘 要】教育信念是衡量高师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了高师生的教育信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就如何加强高师生教育信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信念 影响因素 提升对策

最早系统阐述教育信念的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中阐述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教材、方法以及学校与社会的进步的信念。《教育大辞典》中把“教育信念”界定为:教育者坚定信奉的教育观念或主张[1]。本文认为高师生的教育信念是指积淀在高师生心中的价值观念,表现为高师生的职业信仰、职业情感以及高师生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合格高师生的核心要素之一。

1 高师生的教育信念调查结果与分析

1.1 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见表1),高师生选择到师范学校学习的动机不够明确,在304位高师生中,认为是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影响他们选择的,只占了被试总人数的3.3%,认为是“自己的理想”影响的有17.8%,而认为受“他人和其他因素影响”的学生合计占了被试总人数的65.1%。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的高师生对教师职业的教育信念不够坚定,这个调查结果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谈话所得到的信息基本吻合。因此,帮助高师生坚定教育信念将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

表1:研究对象到师范学校学习的原因

人数 百分比

A. 工作比较稳定 42 13.8%

B. 自己的理想 54 17.8%

C. 受他人的影响 86 28.3%

D. 职业的崇高性 10 3.3%

E. 其他 112 36.8%

合 计 304 100.0%

1.2 影响因素分析

高师生的教育信念不坚定,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社会大环境下,高师生的就业前景很不乐观,作为徐州地区的五年制师范生,毕业后一半以上的学生并不能够真正走上教育教学的工作岗位。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调整,师范毕业生也实行竞聘上岗制,取消了分配政策,而政府在招聘中小学教师的时候,对于学历的要求早就是本科化,甚至研究生化,能够给予专科毕业生的岗位真是九牛一毛。

其次,教师待遇与其工作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工资水平最多处于社会工资水平的中等层次。但是,事实上教师日常工作又何止八小时,早上披着星、中午含着饭、晚上还得在家干。工作的性质、现实的收入与实际的消费都使得一批高师生不愿意从事教师这一行业。因此,这就表现为高师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不坚定性。

2 提升对策

人类在历史长夜中,没有信念,一定会走失,尽管信念本身,就像火把或灯光,其自身的光亮,与茫茫黑夜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但我真的相信,正是因为有了信念……我们的生命才发生了基因突变,成为人类,并一点点地进化。[2]

2.1 做让自己感动的精神训练

身为高等师范专科的教育学专职教师,对眼下的高师生培养现状心怀忧思。怎么让师范生树立起对教育的敬仰?笔者想到了一个常用的词语——建构,建构其实就像浇花一样,浇花是一个灌输的过程,只有花盆里的花主动积极的从土壤里汲取水分,这才是真正建构的过程。教育信念的树立又何尝不是高师生自主建构的。

想想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那个“笨得把猪都能气死” 的许三多,最后怎么成长为一个老A(优等兵)?我想就是他的信念:为了不让父亲骂自己是“龟儿子”、为了不让班长被自己连累、为了当个好兵、为了做有意义的事;想想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在一次组织教师培训工作时,他把参加培训的教师带到一个生态养猪场参观,猪场主谈到养猪经验时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能把养猪场办成花园式猪场,而且被评为世界五百家环境保护单位,我想就是猪场主把自己的工作看做一个宏大的世界,于是平凡的工作就有了不平凡的意义;想想那个扎根无锡乡村小学任教十八年的钱穆先生,后来成为一代国学大师。我想正是因为钱老在教学上不懈的追求,在教学生理解《论语》时,还会将自己从《论语》中学到的“教育智慧”用于教育实践。想想眼下众多在广大教书人面前担任榜样的人当中,又有多少人因为痴恋教书而对教育死心塌地与无怨无悔……

海德格尔曾说过一句雅致的话:“人,当诗意地栖居。” 正因为有了这份诗意,生存变成了生活。我想说的是正因为我们走上了师范这条路,我们也不妨对教育饱含深情,诗意的栖居在教育这片热土之上。

2.2 静心读书,潜心耕耘

孔子曾言:“行有余力,则学以文。”其中意思大概就是说,即使精疲力竭,驿动的心灵也要通过读书来获得安宁。对我们这些同样以教书为业的人来说,几本好书可以为我们安顿心灵生活提供指南。

读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之所以将读书作为本文对策的一个点提出,源于曾经读过的一本书《跟孔子学当老师》,该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周勇老师所著,他曾经提到一个问题:《论语》的开篇第一句话为什么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难道孔子对他的徒子徒孙们讲得最多的教学心得,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我们都有参加培训领略大家的风采,被感染的经历,是那种激荡心灵的痛快淋漓;我们都有读到一本好书时,热血沸腾的经历。从他们身上你难道没有被感动,从中获得力量吗?当我们被感染和激荡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心灵的一次洗涤,那不就是在学习吗?我想孔子的徒子徒孙们正是认识到了“学”的真谛。仔细考察一下我们所熟知的“大家”就会发现,他们最喜欢的不是教,而是学,借此当上老师,获得快乐。高师生在校期间有大量的阅读时间,可以潜心耕耘,从书中获得从教的信心和力量,从学习中细细品味教学之道,从而树立“终身坚持一种信念”的信念——教育信念。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42.

[2]钱宁. 圣人[M]. 作家出版社,2004.endprint

【摘 要】教育信念是衡量高师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了高师生的教育信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就如何加强高师生教育信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信念 影响因素 提升对策

最早系统阐述教育信念的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中阐述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教材、方法以及学校与社会的进步的信念。《教育大辞典》中把“教育信念”界定为:教育者坚定信奉的教育观念或主张[1]。本文认为高师生的教育信念是指积淀在高师生心中的价值观念,表现为高师生的职业信仰、职业情感以及高师生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合格高师生的核心要素之一。

1 高师生的教育信念调查结果与分析

1.1 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见表1),高师生选择到师范学校学习的动机不够明确,在304位高师生中,认为是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影响他们选择的,只占了被试总人数的3.3%,认为是“自己的理想”影响的有17.8%,而认为受“他人和其他因素影响”的学生合计占了被试总人数的65.1%。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的高师生对教师职业的教育信念不够坚定,这个调查结果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谈话所得到的信息基本吻合。因此,帮助高师生坚定教育信念将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

表1:研究对象到师范学校学习的原因

人数 百分比

A. 工作比较稳定 42 13.8%

B. 自己的理想 54 17.8%

C. 受他人的影响 86 28.3%

D. 职业的崇高性 10 3.3%

E. 其他 112 36.8%

合 计 304 100.0%

1.2 影响因素分析

高师生的教育信念不坚定,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社会大环境下,高师生的就业前景很不乐观,作为徐州地区的五年制师范生,毕业后一半以上的学生并不能够真正走上教育教学的工作岗位。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调整,师范毕业生也实行竞聘上岗制,取消了分配政策,而政府在招聘中小学教师的时候,对于学历的要求早就是本科化,甚至研究生化,能够给予专科毕业生的岗位真是九牛一毛。

其次,教师待遇与其工作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工资水平最多处于社会工资水平的中等层次。但是,事实上教师日常工作又何止八小时,早上披着星、中午含着饭、晚上还得在家干。工作的性质、现实的收入与实际的消费都使得一批高师生不愿意从事教师这一行业。因此,这就表现为高师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不坚定性。

2 提升对策

人类在历史长夜中,没有信念,一定会走失,尽管信念本身,就像火把或灯光,其自身的光亮,与茫茫黑夜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但我真的相信,正是因为有了信念……我们的生命才发生了基因突变,成为人类,并一点点地进化。[2]

2.1 做让自己感动的精神训练

身为高等师范专科的教育学专职教师,对眼下的高师生培养现状心怀忧思。怎么让师范生树立起对教育的敬仰?笔者想到了一个常用的词语——建构,建构其实就像浇花一样,浇花是一个灌输的过程,只有花盆里的花主动积极的从土壤里汲取水分,这才是真正建构的过程。教育信念的树立又何尝不是高师生自主建构的。

想想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那个“笨得把猪都能气死” 的许三多,最后怎么成长为一个老A(优等兵)?我想就是他的信念:为了不让父亲骂自己是“龟儿子”、为了不让班长被自己连累、为了当个好兵、为了做有意义的事;想想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在一次组织教师培训工作时,他把参加培训的教师带到一个生态养猪场参观,猪场主谈到养猪经验时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能把养猪场办成花园式猪场,而且被评为世界五百家环境保护单位,我想就是猪场主把自己的工作看做一个宏大的世界,于是平凡的工作就有了不平凡的意义;想想那个扎根无锡乡村小学任教十八年的钱穆先生,后来成为一代国学大师。我想正是因为钱老在教学上不懈的追求,在教学生理解《论语》时,还会将自己从《论语》中学到的“教育智慧”用于教育实践。想想眼下众多在广大教书人面前担任榜样的人当中,又有多少人因为痴恋教书而对教育死心塌地与无怨无悔……

海德格尔曾说过一句雅致的话:“人,当诗意地栖居。” 正因为有了这份诗意,生存变成了生活。我想说的是正因为我们走上了师范这条路,我们也不妨对教育饱含深情,诗意的栖居在教育这片热土之上。

2.2 静心读书,潜心耕耘

孔子曾言:“行有余力,则学以文。”其中意思大概就是说,即使精疲力竭,驿动的心灵也要通过读书来获得安宁。对我们这些同样以教书为业的人来说,几本好书可以为我们安顿心灵生活提供指南。

读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之所以将读书作为本文对策的一个点提出,源于曾经读过的一本书《跟孔子学当老师》,该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周勇老师所著,他曾经提到一个问题:《论语》的开篇第一句话为什么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难道孔子对他的徒子徒孙们讲得最多的教学心得,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我们都有参加培训领略大家的风采,被感染的经历,是那种激荡心灵的痛快淋漓;我们都有读到一本好书时,热血沸腾的经历。从他们身上你难道没有被感动,从中获得力量吗?当我们被感染和激荡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心灵的一次洗涤,那不就是在学习吗?我想孔子的徒子徒孙们正是认识到了“学”的真谛。仔细考察一下我们所熟知的“大家”就会发现,他们最喜欢的不是教,而是学,借此当上老师,获得快乐。高师生在校期间有大量的阅读时间,可以潜心耕耘,从书中获得从教的信心和力量,从学习中细细品味教学之道,从而树立“终身坚持一种信念”的信念——教育信念。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42.

[2]钱宁. 圣人[M]. 作家出版社,2004.endprint

【摘 要】教育信念是衡量高师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了高师生的教育信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就如何加强高师生教育信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信念 影响因素 提升对策

最早系统阐述教育信念的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中阐述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教材、方法以及学校与社会的进步的信念。《教育大辞典》中把“教育信念”界定为:教育者坚定信奉的教育观念或主张[1]。本文认为高师生的教育信念是指积淀在高师生心中的价值观念,表现为高师生的职业信仰、职业情感以及高师生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合格高师生的核心要素之一。

1 高师生的教育信念调查结果与分析

1.1 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见表1),高师生选择到师范学校学习的动机不够明确,在304位高师生中,认为是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影响他们选择的,只占了被试总人数的3.3%,认为是“自己的理想”影响的有17.8%,而认为受“他人和其他因素影响”的学生合计占了被试总人数的65.1%。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的高师生对教师职业的教育信念不够坚定,这个调查结果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谈话所得到的信息基本吻合。因此,帮助高师生坚定教育信念将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

表1:研究对象到师范学校学习的原因

人数 百分比

A. 工作比较稳定 42 13.8%

B. 自己的理想 54 17.8%

C. 受他人的影响 86 28.3%

D. 职业的崇高性 10 3.3%

E. 其他 112 36.8%

合 计 304 100.0%

1.2 影响因素分析

高师生的教育信念不坚定,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社会大环境下,高师生的就业前景很不乐观,作为徐州地区的五年制师范生,毕业后一半以上的学生并不能够真正走上教育教学的工作岗位。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调整,师范毕业生也实行竞聘上岗制,取消了分配政策,而政府在招聘中小学教师的时候,对于学历的要求早就是本科化,甚至研究生化,能够给予专科毕业生的岗位真是九牛一毛。

其次,教师待遇与其工作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工资水平最多处于社会工资水平的中等层次。但是,事实上教师日常工作又何止八小时,早上披着星、中午含着饭、晚上还得在家干。工作的性质、现实的收入与实际的消费都使得一批高师生不愿意从事教师这一行业。因此,这就表现为高师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不坚定性。

2 提升对策

人类在历史长夜中,没有信念,一定会走失,尽管信念本身,就像火把或灯光,其自身的光亮,与茫茫黑夜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但我真的相信,正是因为有了信念……我们的生命才发生了基因突变,成为人类,并一点点地进化。[2]

2.1 做让自己感动的精神训练

身为高等师范专科的教育学专职教师,对眼下的高师生培养现状心怀忧思。怎么让师范生树立起对教育的敬仰?笔者想到了一个常用的词语——建构,建构其实就像浇花一样,浇花是一个灌输的过程,只有花盆里的花主动积极的从土壤里汲取水分,这才是真正建构的过程。教育信念的树立又何尝不是高师生自主建构的。

想想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那个“笨得把猪都能气死” 的许三多,最后怎么成长为一个老A(优等兵)?我想就是他的信念:为了不让父亲骂自己是“龟儿子”、为了不让班长被自己连累、为了当个好兵、为了做有意义的事;想想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在一次组织教师培训工作时,他把参加培训的教师带到一个生态养猪场参观,猪场主谈到养猪经验时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能把养猪场办成花园式猪场,而且被评为世界五百家环境保护单位,我想就是猪场主把自己的工作看做一个宏大的世界,于是平凡的工作就有了不平凡的意义;想想那个扎根无锡乡村小学任教十八年的钱穆先生,后来成为一代国学大师。我想正是因为钱老在教学上不懈的追求,在教学生理解《论语》时,还会将自己从《论语》中学到的“教育智慧”用于教育实践。想想眼下众多在广大教书人面前担任榜样的人当中,又有多少人因为痴恋教书而对教育死心塌地与无怨无悔……

海德格尔曾说过一句雅致的话:“人,当诗意地栖居。” 正因为有了这份诗意,生存变成了生活。我想说的是正因为我们走上了师范这条路,我们也不妨对教育饱含深情,诗意的栖居在教育这片热土之上。

2.2 静心读书,潜心耕耘

孔子曾言:“行有余力,则学以文。”其中意思大概就是说,即使精疲力竭,驿动的心灵也要通过读书来获得安宁。对我们这些同样以教书为业的人来说,几本好书可以为我们安顿心灵生活提供指南。

读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之所以将读书作为本文对策的一个点提出,源于曾经读过的一本书《跟孔子学当老师》,该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周勇老师所著,他曾经提到一个问题:《论语》的开篇第一句话为什么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难道孔子对他的徒子徒孙们讲得最多的教学心得,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我们都有参加培训领略大家的风采,被感染的经历,是那种激荡心灵的痛快淋漓;我们都有读到一本好书时,热血沸腾的经历。从他们身上你难道没有被感动,从中获得力量吗?当我们被感染和激荡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心灵的一次洗涤,那不就是在学习吗?我想孔子的徒子徒孙们正是认识到了“学”的真谛。仔细考察一下我们所熟知的“大家”就会发现,他们最喜欢的不是教,而是学,借此当上老师,获得快乐。高师生在校期间有大量的阅读时间,可以潜心耕耘,从书中获得从教的信心和力量,从学习中细细品味教学之道,从而树立“终身坚持一种信念”的信念——教育信念。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42.

[2]钱宁. 圣人[M]. 作家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升对策影响因素
试论如何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