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2014-06-30 08:30杨亚丽
教育界·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唱法音乐专业

杨亚丽

目前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还存在着某些滞后的观念,这与高速发展的社会和日益更新的文化是极不谐调的。这种滞后与不谐调,使我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重音乐技巧轻文化知识

作为教师,不光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应建构新型的声乐教学理念,这样才能能使自身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出美妙的声音。那么本人认为,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过去常把声乐分成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两大类,后来又有了通俗唱法,如今青歌赛还推出了原生态唱法。这足以证明,声乐是一充满个性特色的专长,各种不同的嗓音条件和特点,有着各具不同的唱法。我们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招生的文化录取分数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这种观念是其录取标准的“派生品”。尽管近些年我们已经意识到降低高校音乐艺术专业的文化录取分数的危害性,但由于历史的因素,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高校艺术专业录取的文化分低”。言外之意,考不上普通院校,考艺术院校。报考艺术专业是部分考生开启大学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是通向大学之门的一条“捷径”。抱有上述观念的学生在每年的师范艺术考生中占60%左右,其中一部分考不上其他专业的考生把眼光转向音乐专业,从而日夜加班突击音乐技巧,以尽快实现大学梦。那么,其他40%的艺术考生呢,对音乐的热爱是真实的,同时文化知识也开始“滑坡”,但是他们并不担心考不上大学,原因不言而喻。不管抱什么心理,这些学生进入高校之后重音乐技术,轻综合文化知识,是必然的结果。作为一名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打牢基础、发展个性”的原则,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广收博取,才能“创造出”与时俱进的高校人才。

二、重音乐技术轻音乐理论

学生对音乐技术作用的课程感兴趣,对基础理论课,如史论、音乐、美学、和声、配器等课程均不感兴趣。有些课程即使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学生被动学习,也不能真正深入进去。学生们认为,这些课程与所学技巧并无太大的关系,不能帮他们在毕业后“谋生”,从而使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技巧练习方面。

即便是有些学生对某门音乐理论课感兴趣,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仅有纯音乐技术的提高,而没有音乐理论水平的提高,是不能促进音乐全面素质的提高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辩证关系。因此,往往造成音乐技术与音乐理论学习的失衡。这种失衡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会产生潜在的影响。

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在音乐课堂教育中,应该将音乐欣赏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并且贯穿整个音乐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课堂中欣赏的作用,如此一来则能高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的突显。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必须精心筹划教学过程,使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式,而避免知识的过多输入,在课堂上体现真正的艺术之美。其次,老师可以采用诸如讲故事、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演讲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出符合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最后,注重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美育意识需要学习并得到提高,这样才有利于音乐审美教育的进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将音乐教育和教学与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增设音乐欣赏课程,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挖掘音乐审美的内涵,优化教学过程,提炼美育教学精华,加强教师自身素质。

三、高校管理培养模式的建立

管理机制是进展保障,没有合理的管理机制,谈进展是一句空话。管理机制需要人性化。所谓人性化,是说机制在运行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机制也需要有约束性,所谓约束性,是说在运行中要对违反制度的现象给予明确的态度,或沟通或批评教育;机制也要有强制性,因为惰性是人的普遍心理特点,所以要落实“要么履行职责,要么取消权利”。对专业音乐教育管理具有与一般管理学或一般音乐教育学不同的独特性,无论教育界还是管理界,目前几乎已有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但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与管理学及音乐教育学各有什么不同与相同等诸多不足,却没有得到更多讨论与探究。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重视既是当前教育学科由综合到细化以及学科自身逻辑演进的结果,同时又是当代教育事业进展的客观需要。对高校音乐教育管理进行专门的探讨,具有战略作用,符合社会进展的客观规律。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依然有与普通教育管理学之间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因此,音乐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之间有一些共同或交叉的管理思想及管理原则,是可以互相借鉴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如何革新和完善教育管理方式一直是音乐教育管理探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这是高校音乐教育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教育管理论述探讨的新领域。我们坚持音乐教育以人为本,其实质是尊重音乐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进展规律,其核心是以学生的进展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而言之,高校教学课堂是创新教育的战场,而改革与创新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所以高校教师我们要努力地将“知”和“德”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不断地探索德育渗透的方法,培养高中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思远.论音乐教育[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6).

[2]王道俊,郭文安.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M].北京教育出版在,2009.

[3]田青.漂流音乐长河——读冯文慈先生《中外音乐交流史》[J].人民音乐,1998.endprint

猜你喜欢
唱法音乐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