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私有化:国内文献研究述评

2014-07-01 03:09卜振兴陈欣
当代经济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国有经济私有化乌克兰

卜振兴++陈欣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乌克兰为代表的很多中东欧国家开始了私有化改革。乌克兰私有化改革是一场所有制关系的重大变革,其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改革提供有意的借鉴和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学术界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乌克兰私有化问题的研究,积累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一直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文章对乌克兰私有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回顾,系统地梳理了国内有关乌克兰私有化问题研究的成果,总结了乌克兰私有化的经验和教训,进而结合我国经济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乌克兰;私有化;国有经济

中图分类号 F13/17 文献标识码?演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4)06-0001-06

一、引 言

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如何处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不仅关系改革成败,也关系社会稳定。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有很多改革经验可以借鉴。苏联解体后,中东欧国家大多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其中乌克兰的私有化改革比较有代表性。一方面是因为乌克兰的私有化比较彻底;另一方面是因为乌克兰的私有化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所有经济转型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乌克兰在国有企业、土地和住房领域进行的私有化改革,有成功的经验,这些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提供重要的借鉴。但是同时乌克兰私有化中没有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导致了很多问题。目前乌克兰局势一度出现动荡,总统亚努科维奇因为拒绝签署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而受到反对派的攻击,继而引发了总统流亡、克里米亚独立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乌克兰严峻政治局势的背后,其深层次原因还在于经济方面,而纵观乌克兰近二十年经济发展历程,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推进私有化,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因此研究乌克兰私有化问题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介绍和分析了乌克兰私有化的历史进程,既总结了经验也反思了私有化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和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实现市场化转变、处理经济增长和发展关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对乌克兰私有化问题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二、乌克兰私有化及历史进程

乌克兰从独立后就开始了私有化的进程, 其目标是通过私有化变单一的所有制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实现国家经济的转型,提高经济运行的活力和效率。乌克兰的私有化进程受政局变动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乌克兰不同时期领导人及其私有化主张参见下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991~1994年间乌克兰私有化的范围非常广泛,并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但是私有化的效果并不显著。1994~2005年,库奇马在任期间,将乌克兰的私有化集中于小企业上,并且私有化的领域也限定在商业和服务业上,实行了稳步推进的方针。2005~2010年尤先科担任总统后,对之前违法的私有化企业进行收购重新进行私有化,私有化的进程进行也进行了收缩。尤先科对于私有化没有坚定而明确地方向,反而是其总理季莫申科和亚努科维奇观点鲜明,季莫申科坚持推进重新私有化,而亚努科维奇则主张大规模重启私有化进程,特别是其2010年担任总统后,加快了乌克兰私有化的进程。2010年乌克兰私有化收入为11亿格里夫纳,而乌克兰2012年前两个月的私有化收入就达到了27亿格里夫纳,并且私有化领域打破了关键领域和部门的限定,已经涉及到国防、通讯、金融、煤炭、电力和天然气管道工业等领域。相较于“橙色革命”前,此时的私有化更加公开、透明,市场化程度更高。

乌克兰的私有化进程经历了大面积私有化到重新私有化再到大规模私有化的阶段,从小私有化到大私有化逐步过渡,从商业服务业的私有化到工业企业、土地和住房的私有化。私有化的结果是乌克兰获得了美国商务部承认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①,国有企业、住房和土地私有化进程大部分已经完成,乌克兰成立了大量的股份制企业,农民也获得了成为私人财产的土地。

伴随着私有化的进程,乌克兰的国民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没有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乌克兰的经济增长出现明显的波动,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到,乌克兰独立和进行私有化的初期,国民经济下滑的趋势并未得到逆转,总统库奇马上台后(1994~2005年)乌克兰严峻的经济局势才出现缓解,在2004年经济增速一度超过12%,但是在2005年库奇马下台后经济增速明显放缓。2008~2009年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出现严重的滑坡,甚至负增长。2014年由于政治局势动荡,经济增长又出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

三、乌克兰私有化的具体做法

(一)私有化的内容与范围

乌克兰的私有化主要在国有企业、住房和土地三个方面进行,从小私有化到大私有化逐步推进,私有化也主要限定在非关键领域和部门,对维持主权和基本国家功能的国防、公用事业或者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国有企业不进行私有化,但是近年来这种限定逐渐被打破。

A·普留什科(1996)[1]研究认为私有化实现了乌克兰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但是军工、通讯、能源等关键企业并不在私有化的范围内。陈云卿(1998)[2]研究发现乌克兰私有化中商业企业和服务业占有较大比重,约占全部私有化企业总数的69%。陈婷(2002)[3]对比分析了乌克兰、俄罗斯、印度、日本、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在私有化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指出乌克兰的私有化坚持了有偿转让和无偿转让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了小私有化到大私有化的逐步过渡,并且将国有股权转让限定在非关键领域和部门,以保证私有化不会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冲击。

(二)私有化的方式与手段

乌克兰的私有化在不同领域和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何卫(1998)[4]分析了乌克兰企业、住房和土地私有化的方式:企业私有化方式为拍卖、招标、赎买和股份制改造等;住房私有化采用了发放住房支票这种具有证券化形式的方式进行,目的是实现住房的自由转让、出租、出售等;土地私有化的目的是改变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实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混合所有,主要通过转让和私有化证券等方式。endprint

楼朝明(2006)[5]分析了乌克兰企业私有化和土地私有化的问题,企业私有化的手段包括拍卖、出售、私有化证券等,而土地私有化主要通过出售、购买、交换、捐献和抵押等方式实现。林治华(2003)[6]研究了乌克兰农业私有化的进程,乌克兰通过所有制转让、股份化、租赁和集体经济重构等方式,完成了农业由公有制经营向公司、生产合作社、私人租赁及私人农场等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转变。

张聪明(2006)[7]重点分析了国有工业企业的私有化问题,将乌克兰的工业企业私有化分为3个阶段,即初始阶段(1992~1994年),这一阶段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采用租赁购买方式进行;大规模私有化阶段(1995~1997年),面向大中型企业,采用私有化证券方式进行;大规模现金私有化阶段(1997年至今),面向战略化和垄断性国有企业,采用拍卖和股份转让方式推行。丁军(2008)[8]将乌克兰的私有化划分为大众私有化和个案私有化,其中大众私有化包括小企业私有化和大中型企业私有化,小企业的私有化主要借助员工赎买、免费转交、拍卖和直接出售4种手段实现,大中型企业的私有化主要借助于私有化证券实施。个案私有化主要是针对大中型企业采取单个私有化的操作方法,以购买为主要的方式。

四、对乌克兰私有化的评价

(一)乌克兰私有化的动因

大部分学者认为政治经济危机是乌克兰进行私有化改革的主要原因,如成键(2011)[9]认为乌克兰政府私有化的动因是通过私有化改变所有制形式,建立合乎市场经济规律的垂直一体化股份公司,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私有化引进国际资本,扭转财政困局。郭连成(2000)[10]认为加快乌克兰私有化改革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乌克兰财政经济危机。乌克兰私有化进程缓慢,是造成1991~1998年遭遇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他还分析了造成私有化缓慢的原因,包括经济转型的心里准备不充足,理论准备不充分,外部条件不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改革政策稳定性差等,为此他认为乌克兰应做好配套准备,大力推进私有化进程。

(二)对乌克兰私有化的态度

乌克兰私有化改革既是经济所有权的转变也是政治稳定的一种手段,既形成了新的所有权结构,又充实了财政收入,但是乌克兰私有化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学者们对于乌克兰私有化持有不同态度。有些学者对乌克兰私有化持否定态度:如房筱琴(1997)[11]认为乌克兰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私有化,存在着理论和操作上的误区,理论上的误区包括:私有化包治百病、私有化会立竿见影解决经济危机、私有化成果惠及人民及国外投资会迅速增加等;操作上的误区包括急于求成、遍地开花、缺乏监管及缺乏法律基础等问题,这使得乌克兰的私有化进程重蹈俄罗斯的覆辙。何卫(2000)[12]研究后发现乌克兰私有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并未达到经济体制改革的预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的效益并未明显提升,因此对于乌克兰而言,私有化并非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金雁(2005)[13]研究发现乌克兰的私有化受到了国内民众特别是左派政党的反对,国家私有化计划甚至一度受到冻结,乌克兰私有化带来了经济长期的、大幅度的滑坡,是渐进式改革的反面案例。

有些学者则明确表明支持乌克兰的私有化:如蒋绥生(1995)[14]在描述了乌克兰政治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时,提出乌克兰应该实施私有化,并应从商业和服务业领域的小私有化开始着手。И·И·卢基诺夫等(1997)[15]认为乌克兰必须推行私有化,但是乌克兰的私有化不能照搬俄罗斯的经验,导致寡头利益团体的出现而损害广大普通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所有制结构上提倡实行私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共存,国家应担负监督机制,避免私有化中出现的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同时稳定货币和信贷市场,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私有化改革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B·平泽尼克(1997)[16]强调了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乌克兰进行私有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私有化在整顿财政、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解决就业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杜漪(1999)[17] 认为在乌克兰经济面临严峻考验的形势下,乌克兰进行农业改革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他重点研究了乌克兰的土地私有化改革,具体做法是首先对土地实行国有化,然后将土地所有权划分为股份,将股份以有偿和无偿的方式转让,最后形成股份制的集体经营。经过私有化改革,乌克兰形成了合作社、股份制、集体经济及农场主等多种经营模式,其中农场主经营方式是乌克兰农业改革的方向,但是这种经营方式目前还没有形成影响力。乌克兰的改革总体上来讲不但改变了所有权性质,而且改变了经营方式。林治华(2002)[18]认为乌克兰实行由单一所有制向多种所有制形式转变的私有化政策符合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乌克兰非国有经济的成分不断扩大,私有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实施私有化过程中遭遇的经济危机是经济转型阶段的必然,在所有权转换的同时,应变革经营方式,才能使私有化变革显现出活力,同时也强调要避免走向过分私有化的极端,不搞一律私有化。米军、 黄轩雯(2010)[19]肯定了乌克兰私有化在农业经济上的积极意义,土地私有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使得乌克兰的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三)乌克兰私有化存在的问题

乌克兰的私有化也产生了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国有资产的流失、贪污腐败现象的加剧、寡头垄断阶层的出现、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人民对私有化的不满情绪扩大等方面。

丁军(1997)[20]乌克兰的私有化没有解决资产分配的公平性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引起了社会大众尤其是普通劳动收入者的强烈不满,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弗·德·巴扎列维奇(1997)[21]从所有制的概念出发提出国有资本股份化改革是乌克兰走向市场经济的主要步骤,乌克兰在私有化过程中面临诸如资金、监管、税收、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认真解决。何卫(1998)认为乌克兰的私有化面临着资金、社会基础、配套机制、经济政治危机等问题,私有化进程面临巨大阻力。陈云卿(1998)认为乌克兰私有化透明度极低,私有化证券无法自由流通抑制了乌克兰私有化的推进。郭连成(1999)[22]分析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私有化进程后发现俄乌两国私有化带来了所有制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巨大变化,在实行私有化初期经济出现下滑,私有化目标并未顺利完成,政治危机、配套机制不健全、观念意识有待转变、监督机制缺乏、私有化方式不透明及资金短缺等问题阻碍了两国私有化进程的顺利实施。汤姆·瓦尔纳(2005)[23]认为乌克兰的私有化进程促进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同时他也认为私有化过程中必须建立明确的管理框架和监管机构以保障私有化的公开透明。林治华(2010)[24]将转型经济的所有制改革模式分为两种,即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乌克兰向私有化改革没有选择渐进式的增量改革,而是采取了相对激进的存量改革战略,不但困难重重还出现了很多问题。他认为建立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是实现经济转轨的必然要求,但是私有化并不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唯一选择,并且在现实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同时,必须转变经营方式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乌克兰在私有化进程中忽视了这一点。龙云飞(2012)[25]分析了优势与困境并存的“乌克兰之谜”,乌克兰通过私有化进行的经济转型不成功,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是其深层次原因,乌克兰私有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市场机制不健全,贪污腐败现象普遍,政策支持缺乏力度,资金供给不充足等。endprint

(四)乌克兰私有化的对比研究

董晓阳(1993)[26]分析了福金和库奇马担任总理时在乌克兰私有化问题上的具体做法,虽然两者都赞成私有化方针,并主张通过股份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但是福金政府主张快速推进私有化并且在各个领域全面铺开,措施比较激进;而库奇马政府则坚持逐步实行私有化,先实现商业服务业私有化,并且私有化企业从小企业开始进行,在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同时逐步推进住宅和土地私有化,私有化进程较为审慎。

王义祥(1996)[27]对比分析了克拉夫丘克和库奇马的改革,克拉夫丘克的私有化改革以稳定为首要目标,私有化改革实际上并未真正得以推行,还导致乌克兰的经济状况不断恶化。1994年库奇马上台后,面对严重的能源危机和支付危机推行了激进的改革,加速实行私有化,但是受制于复杂的经济环境,乌克兰的经济转轨和私有化改革困难重重。

郭连成(2000)[28]对比分析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私有化进程,研究发现两国在私有化范围(都在非要害经济和战略部门)、私有化原则(都坚持有偿私有化和无偿私有化相结合)、私有化步骤(都实行先小企业私有化再大中型企业私有化)、私有化方式(通过赎买、拍卖、债券和无偿转让)及私有化后的所有制结构(实现了单一公有制到混合经济结构的转变)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林治华(2004)[29]将原国有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改革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亚洲模式”②、“适应性模式”③和“存量模式”④,并分析了乌克兰与俄罗斯私有化改革的异同,认为乌克兰的私有化目标更加清晰,除此之外两国在私有化背景、战略、范围、方式、具体实施过程、私有化结果方面存在很多的相同点。

五、结 论

本文对乌克兰私有化问题的国内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通过总结乌克兰私有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的所有制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私有化不是市场经济改革的唯一道路

私有化并不是实现市场经济转变的唯一道路,同属独联体国家的白俄罗斯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詹武,2006)[30],白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没有盲目跟随在其他前苏联国家进行私有化改革,而是坚持公有制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模式,国有经济占比达到近80%,为此还被美欧等国家攻击为社会主义复辟。但事实证明,坚持国有经济模式的白俄罗斯,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指标位居独联体国家前列。我国目前在农村进行的改革也没有盲目推行私有化,而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推行市场经济改革时,私有化并不是唯一的道路,也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良药,任何国家和地区在进行经济改革时必须坚持与本国经济实际相结合,走出具有本国特色的改革道路。

(二)所有制改革中应防止资产流失

很多学者研究了乌克兰的重新私有化问题,重新私有化问题反映了乌克兰在私有化进程中存在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其实这种情况在经济转型的前苏联国家普遍存在。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对国家的财政税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非法的私有化造就了一大批不合理收入群体,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引起人民对经济改革的不满,相比较前者,这一点危害更大。因此应对所有制改革中可能发生的资产流失,一方面必须建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审计和监管;另一方面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机制,通过公平的市场交易机制实现所有制的转变。

(三)所有制改革后应完善社会再分配制度

所有制改革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除了在所有制改革中加强监管,防止非法的、不透明的所有制改革侵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改革后还要做好社会产品再分配制度。当前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0.4)的标准,因此在所有制改革中更应该谨慎处理,避免由于经济改革导致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问题,在再分配中要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减少所有制改革对社会的冲击,保持社会稳定。

(四)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总结相关文献并结合乌克兰当前局势可以发现,当乌克兰社会稳定时私有化进程稳健,同时经济出现稳定增长,但是一旦社会出现动荡,则私有化改革与经济发展就会遭受严重影响。乌克兰的实践再一次表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的重要性,如果三者的关系处理得当,就能保证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在这三者中,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而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因此,要实现改革顺利实施,经济稳定发展,一定要牢牢把握社会稳定这个大前提,把维护稳定置于统领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同时在实现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上,要不断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1] A·普留什科,王英杰.市场改革——乌克兰政策的优先方面[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1996(1):7-9.

[2] 陈云卿. 69%的私有化企业是贸易项目[J].管理科学文摘,1998(6):28.

[3] 陈婷.国外一些国家国有股权出售做法及启示[J].经济纵横, 2002(5):41-43.

[4] 何卫.乌克兰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和非国有化[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1998(6):54-56.

[5] 楼朝明.从乌克兰一案看美国对“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具体判定标准: “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C].上海, 2006.

[6] 林治华.乌克兰农业所有制改革及其特点[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3(4):44-50.

[7] 张聪明.乌克兰的公司治理[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6(4):45-53.endprint

[8] 丁军.“橙色革命”前后的乌克兰私有化[J].国外理论动态, 2008(4):40-44.

[9] 成键. Naftogaz:私有化求新生[J].中国石油石化, 2011(9):46-47.

[10] 郭连成.步履维艰的乌克兰财政经济透析[J]. 东欧中亚研究, 2000(1):27-34.

[11] 房筱琴.乌克兰在实行私有化中的理论和操作误区[J]. 今日东欧中亚, 1997(6):36-37.

[12] 何卫.1999年乌克兰内政外交形势的回顾及前景分析[J]. 东欧中亚市场研究, 2000(4):2-9.

[13] 金雁.乌克兰民族独立之路与独立后的转轨危机[J].浙江学刊, 2005(6):66-72.

[14] 蒋绥生.乌克兰[J].西伯利亚研究,1995(2):54-57.

[15] И·И·卢基诺夫, 傅雁, 卫清.论市场改革与危机的克服[J].国外财经, 1997(2):59-70.

[16] B·平泽尼克,齐沙.乌克兰的宏观经济稳定[J].国外财经, 1997(3):67-74.

[17] 杜漪.乌克兰的农业现状与改革趋势[J].今日东欧中亚,1999(2):38-40.

[18] 林治华.乌克兰经济转轨理论研究[J].东欧中亚研究,2002(2):41-46.

[19] 米军,黄轩雯.当前乌克兰经济形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兼论中乌经贸合作[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4):50-56.

[20] 丁军.乌克兰经济中的股份制[J].世界经济,1997(12):54-55.

[21] 弗·德·巴扎列维奇, 张建平. 论所有制与股份化[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4):49-52.

[22] 郭连成.俄罗斯、乌克兰私有化问题综论[J].世界经济,1999(1):63-67.

[23] 汤姆·瓦尔纳,乐天.乌克兰试图重新私有化[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5(10):17-18.

[24] 林治华.转型经济的所有制改革模式研究——以乌克兰所有制改革为视角[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5] 龙云飞.乌克兰经济陷于困境的原因及未来走势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12(6):50-56.

[26] 董晓阳.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乌克兰经济[J].外国问题研究,1993(2):27-32.

[27] 王义祥.乌克兰的经济转轨[J].今日东欧中亚, 1996(2):42-46.

[28] 郭连成.俄罗斯、乌克兰私有化的现状及特点[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0(1):11-12.

[29] 林治华.乌克兰所有制改革的国际比较[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4(3):43-49.

[30] 詹武.白俄罗斯——屹立于私有化逆流的中流砥柱[J].中华魂, 2006(10):61-62.

Privatization in Ukraine: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Study of Domestic

Bu Zhenxing,Chen Xin

( School of Economics,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Abstract: Many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taking Ukraine as representative,started the privatization reform in early ninety's 20th century. Ukraine privatization reform is a profound change in ownership relationship,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learned in the process of privatization can provide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other countries'economic reform,having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s early as two decades ago, China's academic field began the research on privatization in Ukraine and accumulated a lot of achievements,but has been a lack of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summar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privatization in Ukraine,systematically looks into domestic study concerning the privatization in Ukraine,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privatization in Ukraine. Finally,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Key words: Ukraine;privatization;state-owned economy

(责任编辑:张积慧)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有经济私有化乌克兰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国有经济改革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国有经济推进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和经验
Q7 私有化后市场潜力还有多大?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Q1 私有化的好处?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失控的乌克兰
俄罗斯私有化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