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跨境结算计价货币选择问题研究

2014-07-01 09:58陆文香
当代经济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东盟中国

陆文香

摘 要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形势下,东盟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热点。随着人民币在东盟贸易中计价范围扩大,美元、欧元等主要的货币币值由于这些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经常出现较大幅度的起伏,直接影响到了贸易双方的经济利益。因此,开展中国—东盟地区的跨境结算计价货币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现实意义,而且有助于制定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配套措施,进而顺利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关键词中国—东盟;跨境结算;计价货币

中图分类号F821.6 文献标识码?演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06-0092-06

一、中国—东盟地区人民币计价的现状

所谓的计价货币是指买对外贸易合同中双方约定的用来计算价格的货币。贸易双方选择的计价货币可以是进口国货币或出口国货币,也可以是第三国的货币计价货币。

目前,人民币尚未能完全自由兑换,但笔者认为这并不影响人民币成为计价货币。因为学术界目前存在一个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国际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相比货币的其他职能更具重要性。一国货币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货币的记账工具职能比它的价值贮藏功能更重要,而货币的贮藏职能又比其记账工具的职能更重要。也是因为一种货币被广泛应用于国与国之间贸易之中,使得该国货币应用范围得以不断扩大,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现实经济中,美元、欧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货币正是因为货币发行国在国际地位中占据重要地位,一种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充当计价货币不仅体现该货币拥有强大的国际地位,而且也是衡量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体现。

继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之后,2012年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2010年才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更是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热点,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往来规模也迅速增长,到2012年双方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四千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东盟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而东盟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国。近年中国、东盟之间贸易依存度水平不断攀升,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国企业与境外贸易机构的边境贸易已在2013年10月1日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允许使用周边国家或人民币等多种方式进行贸易计价结算。因此,人民币在使用环境上已经具备了进军东盟市场的基本条件。早在2009年7月我国就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但从相关数据显示上看,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依然较小,离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全面实现仍然非常遥远。一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影响是长久的,笔者认为要想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往来中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度,必须注重培育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功能。

笔者拟分析目前中国—东盟地区人民币计价的现状,接着对有关国际贸易计价货币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加以评述;然后总结归纳计价货币选择理论的研究趋势;最后是研究的结论。

二、中国—东盟跨境结算计价货币选择

一国的货币能成为国际上接受或认可的计价货币,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发展作为后盾。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人民币成为地区和世界范围内强势货币的部分基础已经客观存在,笔者认为人民币特别是在中国—东盟贸易区可以预先成为跨境结算计价货币。

但总体来说,人民币在中国—东盟贸易区作为计价货币还存在着如以下诸多困难和障碍:

(一)以人民币作为中国—东盟贸易区计价货币

2012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已达4 001亿美元,年均增长22%,是2002年的7.3倍,中国也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国。中国近年来的全球贸易总量中的地位已从8.8%提高到11.1%左右,所以单从贸易总量来看,人民币已经具备了成为地区或世界的计价货币的经济基础,但是很遗憾的是,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比例远远与我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比重不相符,即贸易地位跟货币地位不相符。虽然目前对人民币的国际需求已开始在中国周边特别是东盟地区国家出现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较低的弱势地位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内部原有的结构失衡。为扭转这种趋势,中国需要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使其更好为中国经济转型与持续增长服务。

总所周知,货币的中介功能使得其更易于成为计价货币,特别是在中介货币所在国是贸易参与者时。在当今国际贸易经济活动中,影响中介货币的选择的关键因素是交易成本,而影响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又主要取决于交易规模。一般来说,交易成本和交易规模是成反比的。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对当今主要货币的交易成本对比研究就发现人民币的国际贸易交易规模占比很小,甚至跟亚洲的日元还有不小差距。外汇市场交易中,交易方容易受到交易习惯的影响而存在着“历史惯性”,即对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有习惯性依赖。交易者不愿意频繁变更交易的计价货币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根据这个心理特征,当某一种国际货币使用者数量增多时,其交易成本就会越低,成本越低的货币加速其在市场流动性,只要一种货币流动性和使用频率高时,这种货币必然吸引到更多使用者,如此良性循环。按照现在的现实情况,人民币在目前根本无法与美元,欧元,甚至日元相抗衡成为地区性或世界的计价货币。

我国经过了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出口取得骄人的成绩,大大超过其他东盟国家,早在2003年出口在全球比重中超过日本,接近美国,特别是东盟地区,我国出口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从中国—东盟贸易区商品特征、市场结构和市场占有率来看,区域内的的大部分国家都有相似的商品特征和市场经济结构,产品出口也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同质商品将会在区域市场上互相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将不可避免出现贸易纠纷。我国在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在机械运输及设备制造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中,竞争力不仅低于日韩、新加坡等国家,甚至落后与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由于我国在产品出口结构中高附加值的差异性制成品比例较低,这直接根本阻碍了人民币成为该地区的计价货币。endprint

人民币从2005年7月实行了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汇率水平,从我国目前汇率制度和外汇、金融市场来看,人民币在东盟地区的经贸往来中使用率有所提高,但目前人民币仍无法在资本项目下自由流动,使其不能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这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可能性。

(二)中国—东盟跨境贸易计价货币其他模式选择

目前,关于中国—东盟跨境贸易计价货币模式选择,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归纳起来主要三种模式:

1. 主导货币区域化

指的是政府官方规定或者私人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把目前已有的货币定位货币锚,并逐渐演变为区域货币的地位,对中国—东盟贸易区而言,主要是把货币锚定位区外货币美元模式或把货币锚定位区内货币模式。

美元模式主要是指在中国—东盟地区建立以美元为目标区。采用这种模式主要考虑到美元在当今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美元体系也已形成具备规模完善的货币和资本市场,这些现成的因素便于政府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美元的便利性可为实行美元模式提供一个明确的名义锚,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汇率波动造成的金融市场不稳定性。实行美元模式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中国—东盟贸易区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对外贸易和外资投资,而外资主要以美元计价,实行美元模式可以稳定外部投资环境,又能减少汇率制度变动产生的成本和提高汇率制度的透明公开性。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研究亚洲计价货币选择的国家,所谓的日元模式主要是将日元作为亚洲或东盟地区的货币锚,思路是参考了欧洲货币联盟的确立过程,让日元成为区域内强势货币,以在区域内便利国家间的监管沟通和合作,同时也利于汇率的稳定性。日元模式的提出主要是在日本经济发展迅猛背景下提出,日本不仅是区域内第二大经济实体,其货币资本市场在中国—东盟地区相对而言也是最完善的。

2. 单一货币联盟

所谓的欧元模式是以欧洲货币联盟为代表。欧元模式经历了欧洲汇率机制到欧元的过程。中国—东盟贸易区在货币计价选择上可以参考欧洲货币体系的模式。在确立中国—东盟计价货币关系时可先预先确定货币单位,因为欧洲跟亚洲经济起点不同,亚洲货币计价货币还应包括区外的主要货币如美元、欧元等。然后再确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货币锚确定各成员国之间的中心汇率标准、汇率波动幅度指示器等。最后再确定稳定的汇率机制。以区内外主要货币构成贸易区的计价货币和此前确定的混合货币锚可以协调区内外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同时也考虑到了贸易区各国家的权益和与亚洲整体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特征相适应。

3. 多重货币联盟

主要是贸易区内存在多个货币锚,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有目的地与之绑定,这种多种货币联盟通常看作向更为彻底的单一货币联盟中间过渡阶段。

(三)中国—东盟跨境结算计价货币选择困境

1. 美元模式的缺陷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险对亚洲国家经济造成的破坏阴霾未散,2008年的新一轮金融危机以及美国以邻为壑的反危机措施,为亚洲国家经济恢复和重建雪上加霜。危机的重现凸显出亚洲各国的金融合作、统一货币的重要性。同时亚洲各国也开始意识到美元霸权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性制度缺陷。当前,在亚洲区域范围内建立自己的计价货币已经成为亚洲各国的共识,亚洲各国也已经开始为此积极推进彼此间的区域合作,构建一个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元竞争的国际货币体系才是有效避免危机的根本措施。世界货币体系的多极化有利于亚洲等各经济体避免因美元、欧元大幅波动而受到的不利影响,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日元作为计价货币模式缺陷

比起欧洲货币一体化,亚洲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政治制度及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亚洲一体化道路铺满了荆棘。日本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特别在亚洲地区发展速度迅猛,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交易市场,如今它已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东京也一直是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日本目前仍是区域内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自1991年至今的二十多年里,资本市场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得日本经济长期停滞,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动荡不定,日本银行体系内的呆账坏账问题突出,经济长期低迷, 再加上日本由于拒不承认战争犯罪和清算历史问题使得其与亚洲其他国家矛盾纠纷不断,这些因素使日元作为亚洲中心货币存在诸多障碍。

3. 单一货币联盟为计价模式缺陷

“10+3”区域内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极大,使东盟各国家之间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隔阂,区域内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具有相似的经济结构尤其是在提供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使得各国易于出现贸易摩擦和纠纷,进而影响到彼此之间的货币合作关系。比起欧洲货币一体化,亚洲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政治制度及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亚洲一体化道路铺满了荆棘。加之“10+3”区域内缺少强势货币,因此没有一种货币能承担起核心的责任。

通过上述分析加上考虑到“10+3”区域内各国国情的多样性和经济社会不平衡性,在一体化进程中可以借鉴欧元模式——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道路。在建立单一货币联盟之前,以多重货币联盟作为过渡。具体是指先进行相关程度更高的次区域货币一体化,再在时机成熟时整合各次区域最终实现整个亚洲的货币一体化。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进程可依据“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演进过程,依据中国的优势条件从区域市场和远端市场同步推进。

三、中国—东盟地区锚货币的选择——人民币锚效应的实证分析

中国—东盟的“10+3”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交易规模等方面的竞争,也必然关系到该货币在本区域汇率稳定中的作用发挥。因此,此文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希望解决本区域内两个经济实体的货币,即人民币和日元能否成为“10+3”地区汇率稳定的名义锚?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中国—东盟贸易增长迅速,2012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 000.93亿美元,中国连续四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继续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形势下,中国和东盟内新兴经济体之间将加强合作以寻求新的发展,因此可以预测到未来中国在东盟地区的贸易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人民币能否成为东盟地区汇率稳定的名义锚?可以说,答案是肯定的。endprint

(一)模型设定

虽然按照目前“10+3”发展情况来看,人民币在这个区域的货币体系中成为锚货币的可能性会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地位的上升而加大。但我们也需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不断完善和提升人民币成为“锚货币”的条件,改变目前人民币隐形“货币锚”的现状,使之逐渐变为显性的“锚货币”。

第一,提升综合国力和产品差异性。人民币要想成为东亚区域关键货币,提升综合国力是根本,在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的同时,我们除了努力做大蛋糕以外,还应开始注重蛋糕的质量,德国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出口产品具有较大得差异性,才能提升议价能力,因此我们在对东盟国家的出口产品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的独特性和科技含量,逐步推进“人民币计价”。由于商品交易的计价是具有一定惯性的,一旦某些商品开始使用人民币计价,在这一范围内,中国的厂商就可以规避汇率风险,并可以以这一区域为基础,推动相关商品的人民币计价,扩大人民币计价范围,改善进出口结算币种结构等。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可持续推进的关键所在。我们着重在与中国有贸易逆差的东盟国家推进我们出口产品的人民币计价,置换美元资产。同时也鼓励境内企业,特别是对于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和差异性大、市场占有额高的出口企业作为重点突破口,在对外贸易中尝试以人民币计价,随之带动其他企业。

第二,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于一些需要我们援助的国家中,我们在实施援助计划时应鼓励这些国家用这些资金购买中国产品,在区域内逐步提升人民币计价范围和人民币跨境流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能源进口国。2012年我国的煤炭进口量占全球使用量约24%,而大豆和铁矿石进口占到世界使用量的60%。欧佩克组织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逐渐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日趋巨大的进口需求使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可以以寡头买方市场推进人民币计价,探索“石油人民币体系”、“大豆人民币体系”等,争取更多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人民币计价选择权,提升人民币计价的认可度。

第三,完善国内金融体系,丰富国际金融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作为区域关键货币,起到不仅仅是交易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价值储藏功能,因此人民币区域化需要国内金融体系的配合。人民币国家化需要更开放的资本账户、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以及利率市场化之外,还需加强国内金融市场改革,以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宏观经济以及公开透明、公正高效的政策框架推动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鼓励境内外机构多渠道创新开发金融产品,支持人民币资本项目境外输出,增加离岸市场的流动性。建议继续完善跨境人民币资金清算渠道。在境内代理行、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等既有跨境人民币资金清算渠道的基础上,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离不开离岸市场的不断发展,经验表明,离岸中心对推动主权货币国际化的作用不可小觑。中国凭借在东盟地区的贸易优势开始扮演“最终市场供应者”。目前东盟国家中的新加坡已成为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我们应紧密与新加坡进行全方位合作以促进离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使人民币通过贸易方式进入东盟地区渠道更加顺畅,提升东盟各国对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接受和使用范围。

第四,尽快构建人民币计价的经济管理、核算和统计模式。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涉外经济、金融活动中相关管理和核算仍采用美元计价。鉴于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在对外经济活动管理核算中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工具对市场主体的行为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应该逐步清理和修改现存涉外经济、金融的相关制度和有关条款。此外还应逐步扩大在跨境贸易和投资的管理、核算、统计等环节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奠定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制度基础。

第五,加强贸易联系。虽然中国与东亚国家的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与东亚国家的贸易协商机制仍有待建立。

最后,开展经济对话。政府应积极开展东亚区域内政府间的经济、金融以及贸易对话,继而推动人民币主导经济区的迅速形成。

[1] 何慧刚.构建东亚固定汇率区的经济基础——兼论东亚单一货币区的可行性[J].国际贸易问题,2005(9):43-47.

[2] 曹勇.国际贸易发票货币的选择——兼论人民币国际化[J].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4):41-47.

[3] 徐明棋.最优货币区理论:能否解释东亚货币合作[J]. 世界经济研究,2003(10):63-69.

[4] 余永定.东亚区域一体化中的中日经济合作[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567-581.

[5] Rey and Helen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urrency Exchange[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1,Vol.68(No.2):443-464.

[6] Takatoshi Ito. Determinants of Currency Invoicing in Japanese Exports: A firm-level analysis (Japanese)[Z]. RIETI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 2009,09-J-013.

[7] Jeffrey A. Frankel and Shang-Jin Wei. Assessing China's Excha-nge Rate Regime[J]. NBER Working Paper,2007,No. 13100 .

[8] Gita Gopinath,et.al. Currency Choice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J].NBER Working Paper,2007, No.13432.endprint

[9] Jingtao Yi.Chinas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and Corporate Currency Invoicing Strategies[J]. China & World Economy,2008,Vol.5:36-51.

[10] Alberto Giovannini. Exchange Rates and Traded Goods Pric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8,Vol.24(No.1-2 ):45-68.

[11] Philipp Hartmann. The Currency of Denomination of World Trade after European Monetary Union[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1998,Vol.12(No.4):424-454.

[12] Kiminori Matsuyama. Toward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3,Vol.60(No.203):283-307.

[13] Michael B. Devereux and Charles Engel. Endogenous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when Nominal Prices are set in Advance[J]. IEHAS Discussion Papers,2003,No. 0304.

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of Pricing Currency

for China-ASEAN Across-border Settlement

Lu Wenxiang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weak global economy, the ASEAN region has become a hot spot for 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With RMB denominated in ASEAN trade expanding,the dollar,euro and other major currencies often appear relatively big ups and downs because these states apply a system of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economic interest of the trade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erefore,the research on the pricing currency of China - ASEAN cross-border settlement is not only significant in economic reality,but also help to establish cross-border RMB settlement supporting measures so as to smoothly promote 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 China- ASEAN;across-border settlement;pricing currency

(责任编辑:张丹郁)endprint

[9] Jingtao Yi.Chinas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and Corporate Currency Invoicing Strategies[J]. China & World Economy,2008,Vol.5:36-51.

[10] Alberto Giovannini. Exchange Rates and Traded Goods Pric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8,Vol.24(No.1-2 ):45-68.

[11] Philipp Hartmann. The Currency of Denomination of World Trade after European Monetary Union[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1998,Vol.12(No.4):424-454.

[12] Kiminori Matsuyama. Toward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3,Vol.60(No.203):283-307.

[13] Michael B. Devereux and Charles Engel. Endogenous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when Nominal Prices are set in Advance[J]. IEHAS Discussion Papers,2003,No. 0304.

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of Pricing Currency

for China-ASEAN Across-border Settlement

Lu Wenxiang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weak global economy, the ASEAN region has become a hot spot for 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With RMB denominated in ASEAN trade expanding,the dollar,euro and other major currencies often appear relatively big ups and downs because these states apply a system of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economic interest of the trade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erefore,the research on the pricing currency of China - ASEAN cross-border settlement is not only significant in economic reality,but also help to establish cross-border RMB settlement supporting measures so as to smoothly promote 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 China- ASEAN;across-border settlement;pricing currency

(责任编辑:张丹郁)endprint

[9] Jingtao Yi.Chinas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and Corporate Currency Invoicing Strategies[J]. China & World Economy,2008,Vol.5:36-51.

[10] Alberto Giovannini. Exchange Rates and Traded Goods Pric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8,Vol.24(No.1-2 ):45-68.

[11] Philipp Hartmann. The Currency of Denomination of World Trade after European Monetary Union[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1998,Vol.12(No.4):424-454.

[12] Kiminori Matsuyama. Toward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3,Vol.60(No.203):283-307.

[13] Michael B. Devereux and Charles Engel. Endogenous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when Nominal Prices are set in Advance[J]. IEHAS Discussion Papers,2003,No. 0304.

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of Pricing Currency

for China-ASEAN Across-border Settlement

Lu Wenxiang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weak global economy, the ASEAN region has become a hot spot for 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With RMB denominated in ASEAN trade expanding,the dollar,euro and other major currencies often appear relatively big ups and downs because these states apply a system of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economic interest of the trade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erefore,the research on the pricing currency of China - ASEAN cross-border settlement is not only significant in economic reality,but also help to establish cross-border RMB settlement supporting measures so as to smoothly promote 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 China- ASEAN;across-border settlement;pricing currency

(责任编辑:张丹郁)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盟中国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