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驱动区域经济转型的传导机制研究

2014-07-01 09:55张得银赵文军
当代经济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传导机制经济转型珠三角

张得银++赵文军

摘 要 随着流通的迅速发展,其在发挥生产和消费连接纽带作用的过程中,对区域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驱动效应,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流通发展较快的区域,该效应更为显著。文中基于现有流通与经济转型研究成果的梳理,同时结合流通在经济转型中的现实表现,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对外贸易和要素配置及效率等方面设计测度经济转型发展的指标体系,剖析了流通驱动区域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并以珠三角为例考察该驱动机制的经济效果。

关键词流通;经济转型;传导机制;珠三角

中图分类号?演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06-0070-0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基于分工条件下的流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连接纽带作用和保障社会再生产和经济有序运行作用日益凸显。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承生产,下启消费,既保障着社会生产的有序运行,又肩负着社会消费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流通产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使得关于流通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并不断深化,呈现出系统化的发展趋势。

一、相关文献综述

流通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关于流通与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流通对资源型经济转型问题和流通影响力问题,具体包括:

1. 关于流通对资源型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

(1)流通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研究。祝合良、汪传华、樊爱荣、朱文蔚与戴翔、范荣华等(2011)[1]分别提出了流通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主要具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并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吸纳就业、扩大消费、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创新价值、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生活水平、完善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等一系列作用。

(2)流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洪涛、严晗、王先庆、景普秋、武斐婕、韩军、龚晓菊、杨朋利、张宇、张建民、唐红涛和李皎等(2011)[1]、王淞(2013)[2]分别从流通观念更新、流通结构优化调整、流通产业内部分工细化、建设专业市场群、完善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发展现代化流通、继续发挥政府导向作用等方面提出发展流通产业,促进(中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王先庆,武亮(2012)[3]以微笑曲线理论为基础解释流通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创造功能,并且提出通过流通扶持政策提升中部地区流通能力,促进经济顺利转型的观点;袁永友等(2012)[4]提出,通过政府与市场、内贸与外贸、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竞争与合作等方面的“双向联动”,大力发展“内外流通业”,以便于促进中部经济转型发展的观点。

2. 关于流通影响力问题的研究

(1)商贸流通服务业实证分析。赵萍(2007)[5]、赵凯和宋则(2009)[6]分别用“菲德模型”考察了中国1996~2005年、1953~2006年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并且从直接影响力和间接影响力(外溢效应)的视角考察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区域经济辐射、消费服务等方面的影响力;李蕊(2008)[7]使用2000~2005年全国21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分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考察了并且比较了流通业对各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周日星等(2008)[8]采用变参数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浙江省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

(2)商贸流通服务业规范分析。张琦(2007)[9]、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08)[10]、宋则等(2010、2012)[11-12]、宋则与赵凯(2009)[13]等分别从制度、政策、政策含义、作用机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造业结构调整、趋势和影响范畴等方面对流通影响力作了定性分析研究。

通过以上的回顾可以发现,结构诸多学者已经从流通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流通影响力等方面作了一定的研究分析,但是仍然显得有些凌乱、分散、不系统。进一步而言关于流通在经济转型发展,尤其是区域性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驱动传导机制问题仍然鲜有研究。

二、基于流通驱动下的区域经济转型的指标体系设计

经济转型即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结合转型内涵与转型具体内容,借鉴经济发展方式的测度指标,可以更好的解释和说明经济转型问题。就目前而言,国内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度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TV中国经济年会、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和华中农业大学等四家单位。其中,CCTV年会(2010)主要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等三方面构建3类一级指标,并分设2~3个二级指标综合反映每一类一级指标;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10)主要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结合、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效率、创新能力、环境保护等7类一级指标构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标体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2010)主要从经济增长、服务经济、城市功能、自主创新、资源集约和以人为本等六个方面构建上海的转型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以考察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华中农业大学则主要从转型动力视角出发构建了推力和拉力两类一级指标和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科学技术研发投入反应的拉力指标,以国内外经济、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国有和民营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生产方式的失衡共同反映的推力指标。

参考现有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标设计思想,结合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特征,坚持客观简明、全面系统和具有动态可比性的基本原则,文中拟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对外贸易、要素效率等方面构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一级指标,同时以2~5个二级指标解释各一级指标,以1~2个三级指标解释各类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三、流通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机制

1. 流通驱动经济转型的基本原理

经济转型意味着经济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之后出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升级现象,是从一个低级阶段进入更高一级发展阶段的基本标志。经济转型发展的本质即实现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越过程的统一。因此,流通驱动经济转型的作用机制可以分别从质和量两个层面进行分析:endprint

(1)量的层面。流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连接纽带,不仅仅是社会再生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社会经济运行有序、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从量的层面分析,流通通过对生产和消费的相互作用推动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贸易的规模、社会就业等一系列反映总量和规模指标的增长,实现了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

(2)质的层面。流通对经济转型的质的驱动主要体现的对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要素配置以及要素使用效率等方面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具体如下:

其一,经济结构——流通对区域经济结构的驱动主要体现在流通影响并且驱动着区域内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贸易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其中产业结构主要是指三次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构成、需求结构主要涉及居民消费需求结构、贸易结构主要涉及到贸易的产品结构等方面。

其二,要素配置——流通对要素配置的驱动主要体现在流通影响着区域内劳动、资本、技术等一系列生产要素在三次产业之间、在行业之间、在城乡之间的转移。流通影响劳动、资本、技术等一系列生产要素在产业、行业、城乡之间的配置和转移。

其三,要素效率——流通对要素使用效率的驱动主要体现在通过流通的作用和影响,区域内的劳动、资本、技术等一系列生产要素的单位要素产能不断地提高。

2. 驱动机制结构图

流通在实现区域经济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张、结构的调整、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要素效能的提升等一系列过程中驱动着区域经济不断地突破原有经济体的束缚,蜕变并发展为一个崭新的经济体,实现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其驱动传导机制结构如下(见图1):

四、珠三角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流通作用体现

1.流通对珠三角经济转型发展的驱动——量的层面

(1)流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珠三角流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来分析,1990~2004年经济增长贡献率①始终保持在25%左右,2005年以来也稳定在保持17%左右,其中2004年与2005年的变化主要归因于前后流通业增加值的统计口径的差异②。根据曹金栋,杨忠于(2005)和田旭(2007)③关于国际发达国家流通业对GDP的贡献率数据显示,目前珠三角地区已经达到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但是距离发达国家20%~25%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见图2)。

从经济增长贡献率发展趋势(见图2)可以发现,剔除统计口径不一致因素的影响,1990年以来珠三角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水平始终比较稳定,近两年则呈现出在轻微波动中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2012年底已经达到17.69%,正在稳步向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水平迈进。

(2)流通对就业的贡献。从珠三角流通对社会就业的吸纳水平分析,2003~2012年珠三角乃至广东地区流通业对全社会流通就业贡献率④始终保持在20%以上,这意味着全社会有1/5强的劳动就业是通过流通业的五大子行业解决的,特别是2012年该指标达到25.03%(见表2)。近10年来,珠三角流通业直接吸收的全社会劳动力就业人数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从就业贡献率走势来看,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趋势。

2. 流通对珠三角经济转型发展的驱动——质的层面

(1)流通有利于珠三角经济结构升级。

第一,产业结构升级。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随着流通地位的不断提高,流通在驱动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三次产业所占GDP份额分析,第一产业从1990年的15.27%下降到2012年的2.06%;第二产业从1990年的43.86%增长至2006年的51.36%,然后从2007年开始再次呈下降趋势,截止2012年末降至46.22%;第三产业从1990年的40.86%增长到2012年的51.72%,首次突破50%(见表3)。

从三次产业构成分析,1990年为1∶2.87∶2.68,经过逐年优化调整,到2012年达到1∶22.46∶25.13。整体来看,1990年以来珠三角产业结构经历了“231—321—231—321”的发展过程,通过近23年珠三角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可以发现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已经进入“321”的构成状态,完成了经济发展由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转型和蜕变。

从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来分析,珠三角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整体呈现出增长态势,从1990年的2.66增长到2012年的3.01(见表3)。参考覃剑,张文霞(2010)的关于不同收入水平下的“产业高度化指数”数据资料,珠三角经济从2002年开始基本上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到2012年快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

第二,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结构从1990年以来始终处于不断优化的状态,进出口比从1990年47∶53发展为2012年的42∶58,出口比重稳定增加,显示出流通对珠三角乃至于广东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日益增强。从2000年以来的进出口贸易产品构成分析,农产品始终维持在1%~3%之间,机电产品所占份额较大,近10年来始终在6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则处于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从2000年的20.77%增长到2012年的41.41%。不难发现,进出口贸易结构仍然处在缓慢的结构调整中,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在未来的贸易中将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

(2)流通有利于珠三角要素配置优化。

一是劳动力要素配置逐步优化。根据2006~2012年珠三角劳动就业产业配置情况分析,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比重稳定下降,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重先调整后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先稳定上升,后下降再稳定上升的发展趋势。其劳动力产业构成比从2006年的1∶3.57∶2.57调整为2012年的1∶5.1∶3.9,其中一产的劳动力产业构成逐步下降,二产的劳动力构成呈现出先增加再下降,三产的劳动力构成呈现出逐步稳定增加的发展趋势。endprint

另一方面,就从业人员城乡构成分析,从2000年的1∶2.84持续下降至2005年的1∶3.44,从2006年开始该指标在波动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1∶3.39上升到1∶2.75。其中,非城镇单位从业人数总体保持在73%~78%之间,2000~2005年保持增长趋势,2008~2012年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近5年来珠三角从业人员于城镇单位就职的人数增加,而就职于其他非城镇单位从事其他行业生产、服务的人数再下降,与当前珠三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二是资本要素配置逐步调整优化。根据1990~2012年珠三角固定资产的产业投资相关数据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呈现出有基础产业向非基础产业转移的趋势,基础产业投资从1990年的52.94%下降到2012年的40.38%,以流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成为投资的主要产业部门。再者,根据2009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构成是数据分析,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在城镇,占八成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城乡构成比从2009年的4.28∶1增长到2012年的5.66∶1,2012年则下降为5.17∶1,该指标仍然处于不断的调整中。

(3)流通有利于珠三角要素效率提升。①劳动产出效能。从珠三角2000年以来的单位劳动产出率分析,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见图3)。2012年的劳动生产率已经达到13.13万元/人,比2000年增长了近2倍。随着珠三角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在现代流通业的带动下,通畅迅捷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系统和良好的个人发展前景将为珠三角源源不断地输入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尤其是高学历、高能力、高科技的专业化人才的流入,将进一步推动珠三角劳动产出效能的提升。另一方面,现代化流通体系也将驱动着区域内人才的在地区、产业、类别等领域的更优化配置,更好地实现人尽其才的境界。②资本产出效能。从珠三角1990年以来的单位资本产出率分析,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见图3)。从1990年至今,平均水平保持在3.5左右,而且从历年的单位资本产出率数据来分析,除了1995年以外的其他年份均在3.5的均值左右小幅变动,流通对资本产出效能的影响仍然不太明显,未来将具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流通和经济转型深入分析和考察,笔者发现流通对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流通与经济转型、流通的经济影响力等有代表性文献的整理消化的基础上,参考关于经济增长方式测度指标设计的思想,设计了流通驱动条件下的经济转型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并且以该指标为基础质和量两个层面,从经济增长、就业、经济结构、资源配置与要素效率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流通对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作用机理和驱动机制,并结合珠三角经济转型发展的实例进一步验证流通驱动机制的现实作用。关于流通驱动区域经济转型实证分析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跟进。

在对珠三角实例的研究中还发现,尽管流通在珠三角经济转型中的许多方面作用非凡,但是整个驱动机制的某些环节作用效果不甚明显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考察。同时,笔者还认为为了更好的发挥流通在区域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充分体现流通在经济转型的现实价值,政府和企业实现“双向联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诸方面加大对流通的投入和支持的行动必须连贯地持续下去。

① 流通经济增长贡献率=流通业产值(流通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GDP)。

② 1990~2004年与2005~2012年的流通业增加值的统计口径不一致,前者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通信、批发零售和贸易餐饮业,后者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

③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流通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就达到15%以上(曹金栋、杨忠于,2005);近10年来,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一般为0.20~0.25(田旭,2007)。

④ 流通业就业贡献率=流通业就业人数/全社会就业总人数。

[1] 任荣,周新生.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流通业创新问题研究 ——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会议综述[J].商业时代,2012(1):19-20.

[2] 王淞.中部地区经济结构问题分析及流通业发展策略[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5):8-15.

[3] 王先庆,武亮.流通价值创造与中部经济转型的政策选择——基于等产业水平曲线的经济学解释[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6-32.

[4] 袁永友,龙伟,苏龙.内外流通业双向联动促进中部经济转型的思考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0):89-91.

[5] 赵萍.中国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8):15-19.

[6] 赵凯,宋则.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及作用机理研究[J].财贸经济,2009(1):102-108.

[7] 李蕊.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3.

[8] 周日星,等.浙江省流服务业影响力研究[J].财贸经济,2008(2):85-91.

[9] 张琦. 流通企业影响力的制度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13.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政策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8(4):11-14.

[11] 宋则,常东亮,丁宁.流通业影响力与制造业结构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10(8):5-14.

[12] 宋则.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增强趋势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2(6):4-8.endprint

[13] 宋则,赵凯.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的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参考,2009(31):40-48.

[14] 匡耀求,黄宁生.广东可持续发展进程2001[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

A Study o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he Region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Driven by Circulation

——Take the Pearl River Delta as an Example

Zhang Deyin,Zhao Wenjun

(School of Economics,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circulation, its driving effect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 economic structur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fficienc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distinct in the process of connecting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is effect is more remarkable in those areas which market economic system has been comparatively well established and commodity circulation is developing fast. Through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s about circulation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combining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circulation i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the article designed a index system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firstly, analyzed the mechanism of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driven by commodity circulation. The article also take the Pearl River Delta as an example,examined the actual economics performance of this driving mechanism.

Key words: circulation;economic transformation;transmission mechanism;the Pearl River Delta

(责任编辑:张改兰)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导机制经济转型珠三角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