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企业战略变革测度:

2014-07-01 03:12李卫民黄旭
当代经济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转型时期并购

李卫民++黄旭

摘 要 对国内外企业战略变革测量方法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转型时期特殊背景和企业面临的任务,以并购的视角提出了一个适合转型期中国企业战略变革测度的四维度分析框架,希望为中国企业战略变革测量与实证提供参考,推动中国战略变革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 转型时期;战略变革;并购;概念框架

中图分类号 F272.1 文献标识码?演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4)06-0007-05

一、引 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市场需求与竞争位势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形成了今天的“超竞争”环境。在动态“超竞争”环境中,技术快速变化、竞争日趋激烈以及顾客需求转移都给企业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压力,致使企业所执行战略失效的速度加快,战略有效期明显缩短,因此,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必须进行战略变革。战略变革是引起企业转型的原始动力,它对于成功的战略选择与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战略变革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在动态、复杂与快变的环境条件下,追求“做强、做久”、成功“二次创业”、提升国际竞争力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关于企业战略变革的基本内涵,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4]。冯海龙(2010)在对已有战略变革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战略变革就是企业为了维持或改善企业绩效而完全或部分地修正原有战略框架,进而重新制定企业当前战略的一种组织变革行为,通过变革实现或保持战略与外部动态环境、组织内部条件的匹配[5]。企业战略变革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行为,企业战略变革日益受到实业界和理论研究的关注。

企业战略变革一直是西方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理论研究、战略变革测量及实证研究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成果。由于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这是一种从完全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及行业限制逐步放开等特点形成的特殊经济环境,处于该环境中的企业具有其独特性。显然,国外以成熟市场环境为背景的战略变革测量并不适用于我国。那么处于转型时期中国企业面临哪些任务?企业发展有哪些特点?在转型时期这种特殊环境条件下企业战略变革测度模型应该如何构建?这是中国转型时期企业战略变革研究中必须回答的紧迫问题。然而国内有关战略变革构建和测量的研究尤为缺乏,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企业战略变革测量方法进行了归纳,并结合我国转型时期特殊背景及企业的任务和发展特点,以并购的视角建立一个测量战略变革的概念性框架,为企业战略变革测量与实证提供方法论指导,推动我国战略变革理论与实践发展。

二、国内外企业战略变革测度现状

通过搜寻战略变革测量文献并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发现国外关于战略变革测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然而国内有关战略变革构建和测量的研究尤为缺乏。总体来看,国外战略变革测量的方法有多种,但是各种战略变革测量方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切入点。

(1)利用企业多元化业务的熵的变化来测度企业战略变革。这种战略变革测量方法出现得较早,由于多元化熵的变化包含的信息比较全面,因此该种方法具有测度比较准确的特点(Jacquemin和Berry[6],1979),该方法被很多学者进行实证研究时采用(Wiersema和Bantel[7],1992;Dawley[8],2003;张平[9],2008)。由于采用多元化水平的变化来测量企业战略变革,因此,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企业多元化战略比较盛行时期,这个时期企业发展的特点就是依靠先动优势追求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市场上供小于求,企业之间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同时该方法也无法对高度专业化企业战略变革做出测量。显然,利用企业多元化业务的熵的变化来测度企业战略变革的方法并不适合我国目前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经济环境。

(2)通过企业在战略集团分布中的变化测量企业战略变革[10]。这种测度通常做法是:首先对战略集团划分标准进行选择,然后对同质战略进行归类,最后观察在指定的一时段内,样本企业战略集团分布是否发生了变化。虽然该方法很适合对特定行业内企业战略变革进行测量,但是却只能判断企业战略变革是否发生,而不能测量出战略变革发生程度如何。因此这种方法对于实证研究的意义不大,对企业准确把握战略变革力度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

(3)依据Miles等(1978)的4种战略类型[11],开发里克特量表来对战略变革进行测量。Naranjo-Gil等(2007)采用里克特5级量表,以3年作为一个考察周期,对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详细访谈,分别确定企业3年前及当年战略类型或战略定位,通过考察企业战略类型绝对等级差异对企业战略变革进行测量,并在衡量上采取了正负计分法[12]。由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企业过去及现行战略定位信息的认知存在潜在偏差,同时也无法保证获得充分全面的企业战略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方法在战略变革测量及实证中的效果。

(4)Ginsberg(1991)通过考察样本企业的战略是偏向产品定位还是偏向市场定位来判断企业战略是否发生了变化。他采用了里克特7级量表,对相关的10个测量项目进行了测度[13]。后来Feitler等(1997)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企业战略定位差异来测量企业战略变革。战略定位由成本、效率、价格、产品、风险、服务及规模7个测量指标构成。在测度中他选择某一年为基准,分别对企业战略各相关数据进行转换;其次对各数据绝对差异的标准化数据进行求和,以对企业战略变革进行全面测量[14]。但是这种产品和市场划分标准无法完全涵盖企业战略的定义,因此测量准确度有其局限性。

(5)企业战略变革即资源配置,基于这种观点Carpenter(2002)开发了7维度战略变革测量量表:广告强度、研发强度、厂房与设备更新、非生产性管理费用、存货水平、财务杠杆、国际业务。基于量表,他以3年作为一个考察周期,具体测量方法是采用不同时期,企业在7个维度上的资源配置比率的绝对差异或变化分值对战略变革进行测量,标准化均值综合反映了企业战略变革程度的大小[15]。尽管此种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计算出战略变革的程度,但是由于测量过程中需要的企业相关数据很难收集,因此在实证研究中操作可行性受到限制。endprint

(6)将战略变革分为公司层面与业务层面然后分别衡量的方法也多次被国外研究学者采用(Kelly,1991;Barker等,1997;Cho和Hambrick[16],2006)。Kelly(1991)利用商品矩阵对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的战略变革进行了测度,他用产品数量的增减来表示战略变革,用产品数量增减程度表示战略变革程度的大小[17]。Barker等(1997)的实证研究首次将战略变革划分为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并从这两个角度来测量战略变革:公司层面的战略变革是单维度变量,内容涉及公司层面的管理活动;业务层战略包括4个维度[18]。该种方法适用于成熟的市场环境,并不适用于我国转型时期的特殊背景。

通过对战略变革测量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掌握了战略变革测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战略变革测量方法对于转型时期中国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发展质量的特点和任务可能并不适用。我们需要基于转型时期特殊背景构建测量战略变革的概念性框架,以衡量企业转型期的变革,为战略变革测量与实证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推动我国战略变革理论与实践发展。

三、基于并购视角的战略变革测度分析框架

1. 分析视角的选择

并购早已成为全球企业关注的话题。最早的企业并购发生在美国,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已经出现过5次并购浪潮。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战略并购在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人们日益熟悉和关注的经济现象。中国出现并购浪潮并进入国际并购市场,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必然结果。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这是一种从计划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及行业管制逐步放开等特点形成的特殊经济环境,处于该环境中的企业具有其独特性。总体来看,中国企业目前数量众多,规模偏小,产业过于分散,这妨碍企业技术革新和实现规模经济。同时,我国前几年经济过热,大量企业盲目投入,造成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在转型时期调整产业结构,追求发展质量,使企业做大做强是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发展的任务和特点,因此,并购作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实现规模效应的有效手段,在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并购日益频繁地被企业运用。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加入WTO的程度不断深化,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并购市场已成为大势所趋。2000年3月,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鼓励企业以并购方式进行国际扩张。2009年,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全球布局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政府多次表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此同时,商务部、外管局等相关单位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予以鼓励。2010年国务院专门颁发文件明确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实施战略并购。

近些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新闻不断,各行业的并购活跃度都大大增加,海外并购市场中也常现中国企业身影。在当前中国特殊经济转型时期,并购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的现实选择,是中国企业加速扩张的主要手段。中国企业并购浪潮汹涌,数量不断增加(见图1)。根据CVSource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发生并购高达4 251件,已披露并购金额超过2 000亿美元,较2009年分别增长了16%和27%,其中中国海外并购数量增长超过30%,达到创纪录的188件,已披露并购金额约380亿美元。目前战略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做大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中国企业增强竞争优势以及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捷径。2012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全球并购市场下行压力增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中国并购市场呈现井喷态势。

在转型时期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拓展业务、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和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且普遍采用的战略变革行为,因此,基于并购视角建立一个战略变革测量的概念性框架无疑是一条可行的思路。

2. 战略变革测度的分析框架

通过上述分析, 根据企业战略变革的理论内涵,并结合转型时期我国企业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特点,企业战略并购将成为企业战略变革的主体,笔者认为目前中国企业战略变革就是企业战略并购发生及企业整合中涉及的一系列综合因素变革,本文基于并购视角提出一个包含并购特征、并购支付、并购类型以及整合四个维度的战略变革测量概念性分析框架,如图2所示。

(1)并购特征维度。企业并购次数和并购规模是并购特征中衡量企业战略变革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企业战略变革程度的有效显在指标。在转型期中国企业经过高速发展后导致目前企业数量众多,资源受到约束,当前环境下企业必然过多采用并购等竞争手段来淘汰对手,整合行业资源,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产业集中度。因此,企业会进行频繁并购,甚至一段时间内会进行多次并购,并购次数代表企业战略变革的活跃度,企业并购越活跃,则企业战略变革的力度越大。而并购规模则代表企业战略变革的力度,必须综合考虑企业阶段内并购规模以及并购规模占企业总销售额的比值,企业并购规模或比值越大,则企业战略变革的力度越大。将并购活跃度和并购力度结合起来表示企业战略变革程度,将并购包含的信息全面体现出来,充分的衡量企业战略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直接采用并购次数或并购规模之一来测量企业战略变革的局限性。

(2)并购支付维度。并购支付方式是指并购企业为了获得对目标公司控制权采用的支付方式,包括股权支付和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意味着并购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被并购企业将拥有并购企业股权,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原有股东权益,导致企业控制权的变革,因此股权支付总量越大,企业战略变革的程度越大。而现金支付,反映了企业在财务指标上的变革,影响企业资金流动性,给并购企业带来较大现金压力,限制企业并购后整合。并购中现金支付总额越大,企业战略变革的程度越大。并购支付维度是企业根据资源和能力调整控制权和资源分配权,反映了企业治理结构上的变革。因此,并购支付维度必须被纳入企业战略变革的考量分析体系。

(3)并购类型维度。并购双方所处行业及地域差异会影响企业战略变革的程度,因此该维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企业战略变革。当企业并购发生在行业内部时,由于并购企业对行业机会、挑战及对手等情况非常熟悉和了解,那么并购企业战略进行调整的程度就小,而跨行业并购时,企业面临全新行业和竞争对手,为了适应竞争取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重新配置资源和能力,进行较大程度变革和战略调整。而跨国并购时环境更加复杂,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战略变革来处理跨国法律、文化等差异。跨国并购即意味着企业较大程度的战略变革,因此,并购类型维度是考量企业战略变革的重要参考依据。endprint

(4)整合维度。整合维度反映了企业组织协调能力,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是衡量企业战略变革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整合是并购后企业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的集合,管理层变革、组织整合、文化整合以及人力资源整合是整合维度的具体体现,而对于未发生并购的企业整合维度即可全面准确衡量企业战略变革。各种整合过程是考量企业战略变革的重要方面。

管理层变革是整合的基础。并购成功后企业将面临动态市场环境和战略的重新定位,因此,承担着企业战略计划、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责任的管理层变革不可避免。管理层变革主要包括管理层团队构建等一系列过程,目的是使管理层科学化和合理化。企业通过管理层变革带来管理和体制上的革新,从而持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管理层变革是衡量企业战略变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并购后企业会对组织机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组织协同,为实现企业新战略提供支持。组织整合主要包括调整组织指挥系统,健全管理制度以及建立合理结构等变革措施,从而提高组织运作效率。组织整合是整合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是考量企业战略变革的关键指标之一。

并购后文化整合是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文化整合就是将不同企业文化通过合并、分拆、增强、减弱等方式进行处理,寻求并购双方文化差异,找到文化冲突根源,然后使并购双方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增强跨文化能力,在企业战略目标、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达成共识,使双方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体系。因此,文化整合同样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变革,是衡量企业战略变革的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整合是整合中要解决的重点课题。人力资源整合主要目的是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保持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使企业正常运营。人力资源整合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人力资源整合规划、考核体制、晋升机制、激励机制以及人员培训机制等。人力资源整合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变革建立起一种优良的人力资源机制,提升企业竞争力,树立竞争优势。因此,在构建企业战略变革概念框架时不能忽视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方面。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归纳国内外企业战略变革的测量方法出发,通过分析转型期中国的特殊背景及企业发展特点和任务,指出在转型期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一项重要且普遍采用的战略变革行为,因此,基于并购的视角构建了一个测量战略变革的四维度概念性分析框架,以准确测量转型时期我国企业战略变革,为企业战略变革测量与实证提供方法论指导,推动我国战略变革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第一,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战略变革测量的现状,分析了战略变革测量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本文首次结合转型期中国的特殊背景、企业发展特点和任务,以并购视角构建了测量战略变革的概念分析框架,提供了企业战略变革测量的新视角,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为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是本文的一大贡献;第三,本文构建的概念性框架包含从并购发生到并购整合的一系列过程,形成了全面系统的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的研究直接采用并购特征之一测量企业战略变革的局限性,使对战略变革的测量更准确。

本文只从理论上就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概念性框架,未来的研究应基于该四维度概念性框架设计量表,获取数据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战略变革进行测量和相关实证研究。

[1] Henry Mintzberg,Frances Westley.Cycle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J].Strategic Managenent Journal,1992(13):39-59.

[2] Rajagopalan E. Kelly J..Toward a Theory of Strategic Change: A Multi-lens Perspective and Integrative Framework[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1): 48-79.

[3] 项国鹏,陈传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战略变革[J].南京社会科学,2003,(5):14-21.

[4] 黄旭.中国企业战略变革理论与实践——PC业上市公司实证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64-70.

[5] 冯海龙.企业战略变革的定义比较、测量述评及量表开发——兼对笔者原战略变革定义的修正与操作化[J].管理学报,2010(4):499-508.

[6] Jacquemin A. P.,Berry C. H.. Entropy Measure of Diversification and Corporate Growth[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79,27(2):359-370.

[7] Wiersema M. F., Bantel K. A.. Top Management Team Demography and Corporate Strategic Chang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2,35(1): 91-121.

[8] Dawley D. D., Hoffman J. J., Brockmann E, N..Do Size and Diversification Type Matter? An Examination of Post-bankruptcy Outcomes[J].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 2003, 15(3):413-429.

[9] 张平.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企业战略变革的实证研究[C].2008年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2008.endprint

[10] Vicente-Lorrnte J. A., Zuniga- Vicente R.. Testing the Time-Variancy of Explanatory Factors of Strategic Change[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6,17(1):93-114.

[11] Miles R. E., Snow C. C.. Organizational Strategy,Structure,and Process [M].New York:McGraw-Hill,1978.

[12] Naranjo-Gil D.,Hartmann W. F.,Victor S. Maasz V S. .Top Management Team Heterogeneity, Strategic Change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7(11):222-234.

[13] Ginsberg A., Abrahamson E.. Champions of Change and Strategic Shifts: External Change Advocat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1,28(2):171-190.

[14] Feitler M., Corsi T. M., Grimm C. M.. Measuring Firm Strategic Change in the Regulated and Deregulated Motor Carrier Industry:An 18 Year Evaluation[J].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1997,33(3):159-169.

[15] Carpenter M. A.. The Price of Change: The Role of CEO Compensation in Strategic Variation and Deviation from Industry Strategy Norms[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2,26(6):1179-1198.

[16] Cho T.S., Hambrick D.C.. Attention as the Mediator between Top Management Team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c Change: The Case of Airline Deregul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6,17(4):453-469.

[17] Kelly D..Organizational Inertia and Momentum: A Dynamic Model of Strategic Chan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1,34(3):591-612.

[18] Barker V. L., Duhalme I. M..Strategic Change in the Turnaround Process: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1):13-38.

Measurement of the Strategic Chang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within the Economy Transition Perio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rom the Strategy M&A Perspective

Li Weimin,Huang Xu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engdu 611130,China)

Abstract: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or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s, strategic change is the research hotspot in recent years. Scholars have made a lot of studies and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at present. At the beginning,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measurement of strategic change. Based on above works, we propose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measurement of strategic chang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within the economy transition period o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y M&A. We hope that our research could provide both methodological and empirical reference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 strategy change and impel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rategy change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the economy transition period; strategic change; M&A; conceptual framework

(责任编辑:张积慧)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型时期并购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乡土社会的人际信任缺失问题研究
“蛇吞象”并购后弱势企业的营销策略探析
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