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2010年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2014-07-02 00:03邓水平
湖南有色金属 2014年3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次数事故

邓水平

(湖南省郴州市环境监测站,湖南郴州 423000)

·环 保·

1991~2010年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邓水平

(湖南省郴州市环境监测站,湖南郴州 423000)

分析了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时空变化趋势,探究其驱动因子,这对于防范和治理我国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1~2010年的环境染污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各大类主要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次数在近20年呈波动下降趋势,但在经济发展初期均表现为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其主要诱因可能是环境保护力度跟不上经济的迅猛发展。近20年来,影响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次数的外部因素数量在减少,且影响力度也有所减弱,但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企业数仍与环境事故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环境的高负荷仍然存在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它们依然是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突发性环境事件;影响因素;时空动态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和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1]。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在稳步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发生,这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如2004年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20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2008年云南省阳宗海砷污染事件、2009年陕西血铅超标事件、2012年12月31日山西长治苯胺泄漏事故等[2]。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频发,也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仅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金额就达到了6 654.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66%[3]。因此,分析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时空变化趋势,探究其驱动因子,这对于防范和治理我国的环境问题,维持社会安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已从不同侧面对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这些研究有的侧重于环境污染或事故的统计分析及其时空格局[4~10],有的侧重于环境污染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11~14],有的侧重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或事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15~19],还有的侧重于环境政策对环境的影响研究[20,21]。上述这些研究为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奠定了基础,但这些研究因受当时所获取的统计数据限制,其时间序列长度均相对较短(不足15年),如李静等人基于1993~2005年的污染事故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6],杨洁等人基于1992~2006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事故时序数据分析了中国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17]。基于这种较短时间序列的环境污染统计数据,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可能还不足以全面反映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历史及当前状况,也不足以客观揭示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子。此外,现有研究虽然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密切关系[6,17],但并没有从我国的不同经济区域来探讨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没有揭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率的影响。

利用近20年(1991~2010年)的环境污染统计数据,从全国层面、不同经济区域两方面分析我国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与振动危害、其它污染以及总污染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该研究旨在为相关政府及科研机构在环境规划管理以及处理突发性环境事故时提供理论支持,为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为评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依据。

1 数据和方法

1.1 数据

该研究所用数据为《中国统计年鉴》所统计的1991~2010年全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数据以及相关外部因素数据[3]。全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数据包括全国和各省(不含港澳台)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与振动危害、其它污染以及总污染等数据;相关外部因素数据则包括全国和各省的企业数(或者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企业数)、人口数、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GDP等数据。

1.2 方法

所用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两大类。利用各种统计图表,从全国层面、不同经济区域两方面对1991~2010年间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利用非参数化的Spearman’s秩相关分析法(也称为Spearman’s rho相关分析法)对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各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存在地区差异,从经济区域的角度出发,尝试分析各个经济区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我国的四大经济区域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22]。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动态变化

1991~2010年全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1可知,1991~2010年期间,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总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虽然在中间出现多次波动,但在2007年后基本趋于稳定。其中,1991年环境事故发生次数最多(3 038次),2009年环境事故发生最少(418次)。每年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中,水污染和和大气污染发生次数居多,且变化趋势与总污染基本相似;而固体废物污染次数、噪声与振动危害次数发生次数较少,变化不够明显。

图1 1991~2010年全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情况

近20年来,我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33 387次,其中水污染事故和大气污染事故次数分别达到17 828和11 362次,占总污染事故的比例分别为53.40%和34.03%(如图2所示),说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是最为严重的两种污染类型。从每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水污染事故占总污染事故的比例范围为27.75%~62.47%,大气污染事故占总污染事故的比例范围为27.55%~40.46%。而固体废物污染、噪声与振动危害和其它污染事故所占总事故比例较小。水污染事故比重呈波动变化且长期居于首位,大气污染事故比重也呈波动变化且长期处于次席。自2006年之后,水污染事故所占比重呈大幅下降,而大气污染事故所占比重则缓慢上升,同时固体废物污染和其它污染事故所占比重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攀升;至2009年,大气污染事故所占比重超越水污染事故所占比重,成为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最大事故源。

图2 1991~2010年全国各类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所占比例

2.2 不同经济区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动态变化

我国四大经济区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次数总体上都呈下降趋势,但在经济发展初期均表现为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如图3所示)。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事故年发生次数在1996年之前一直居四大经济区之首,但下降趋势非常明显,由1991年的1 463次下降到1996年的432次;自1996年之后,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事故年发生次数开始缓慢下降,至2005年后达到平稳状态。中部地区的环境污染事故年发生次数一直处于中间水平,事故低发期处于1996~1999年以及2008年之后。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事故年发生次数在2006年之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每年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在402~1 166次之间,自2006年之后,环境污染事故年发生次数急剧下降(事故年发生次数在200以下),如2010年仅发生了67例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东北地区相比其它三大经济区,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次数一直最少(仅1991~1994年高于200次/年),这可能与其经济规模相对较小有关。

图3 1991~2010年中国四大经济区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次数(2007年数据缺失)

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可能是各经济区在经济发展初期出现环境污染事故高发的主要因素。从东部、西部、中部三大经济区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在经济发展初期都经历了较高的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如东部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次数远高于其他三区;西部地区自1999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高发生率。相反,在2006年开始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之后,中部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率则处于较低水平,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总结了前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加大了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防范与治理力度,使企业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加强,治污防污的科技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中部的基础设施相对于东部的经济发展初期以及西部来说较好,其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通过经济转型以及提高科技含量来实现,而不是采取以前的粗放式发展。

2.3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

为了分析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外部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研究选取了1991~2010年期间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次数最多的1991年(3 038次)、居中的2001年(1 842次)和最少的2009年(418次)的各省份数据(不含港澳台,1991年尚未成立重庆直辖市)开展相关性分析。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6,23],选取了7个影响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的外部因素,它们分别是企业数(或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企业数)、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人口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次数与外部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从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次数最多的1991年到最少的2009年,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的外部因素数量在减少,而且相关系数也在减小,但企业数(或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企业数)和地区生产总值一直与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次数之间表现出显著相关性。1991年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次数与企业数、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人口数、地区生产总值在p<0.01情况下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2001年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次数在p<0.01的情况下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人口数呈显著正相关,在p<0.05的情况下与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企业数、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地区生产总值表现出显著正相关。2009年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次数与地区生产总值(p<0.01)和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企业数(p<0.05)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数据说明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的重视,对各种致灾因子的控制力度得到了有效增强,减弱了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力度。但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企业数仍与环境事故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环境的高负荷仍然存在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如一些地方政府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经济,此外,部分企业设备老化、企业管理不善和员工的操作失误等造成企业突然外排出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也依然是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3 结 论

该研究利用1991~2010年的环境污染统计数据,从全国层面、不同经济区域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各大类主要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获得了以下三方面的结论:

1.就全国层面来看,1991~2010年期间,我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33 387次,其发生次数是在波动中呈总体下降趋势。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是最为主要的两类环境污染,它们占总污染事故的比例分别为53.40%和34.03%。

2.从不同经济区来看,1991~2010年期间,我国四大经济区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次数总体上都呈下降趋势,但在经济发展初期均表现为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可能是各经济区在经济发展初期出现环境污染事故高发的主要因素。总结经验教训,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防范与治理力度,促进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提高企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及治污防污的科技水平是减少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

3.从影响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外部因素及其变化来看,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次数最多的1991年到居中的2001年,再到最少的2009年,影响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次数的外部因素的数量在减少,且影响力度也有所减弱。这说明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的重视,对各种致灾因子的控制力度得到了有效增强,减弱了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力度。但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企业数仍与环境事故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环境的高负荷仍然存在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它们依然是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1] 董文福,傅德黔.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7):75-77.

[2] 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突发环境事件典型案例选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2-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 992-2 011.

[4] 韩晓刚,黄廷林.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统计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0,26(1):84-86.

[5] 罗森波,罗秋红,谢炯光,等.广州市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统计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6,22(6):567-573.

[6] 李静,吕永龙,贺桂珍,等.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时空格局及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2008,29(9):2 684-2 688.

[7] 孙汉文,安建华,梁淑轩,等.固体废物污染状况分析与废物资源化的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5):506-514.

[8] 安兴琴,马安青,王惠林.基于GIS的兰州市大气污染空间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6,29(4):576-581.

[9] 严加永,吕庆田,葛晓立.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城市土壤污染评价[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29(3):321-325.

[10]Ashrafi K.Determining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temporal trends of an air pollutantusing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basis functions[J].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12,(47):468-476.

[11]张凌,付朝阳,郑习健,等.广州市区大气污染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J].生态环境.2007,16(2):305-308.

[12]杨志敏,陈玉成,魏世强,等.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5):999-1 004.

[13]苏玉,文航,王东伟,等.太湖武进港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主要水质污染影响因子分析[J].环境科学,2011,32(7):1 945-1 951.

[14]Nikolov M C,Coull B A,Catalano P J,et al.Multiplicative factor analysiswith a latentmixedmodel structure for air pollution exposure assessment[J].Environmetrics,2011,22(2):165-178.

[15]范俊韬,李俊生,罗建武,等.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22(6):742-746.

[16]曹光辉,汪锋,张宗益,等.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25-29.

[17]杨洁,毕军,张海燕,等.中国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J].中国环境科学,2010,30(4):571-576.

[18]Caviglia-Harris JL,Chambers D,Kahn JR.Taking the“U”out of kuznets-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KC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J].Ecological Economics,2009,68(4):1 149-1 159.

[19]Azomahou T,Laisney F,Van PN.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2emissions:a nonparametric panel approach[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6,90(6):1 347-1 363.

[20]张卫东,汪海.我国环境政策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影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12):32-38.

[21]Lee BC,Jeong JH,Na M G.Effects of accidentmanagement strategy on the severe accid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J].Annals of Nuclear Energy,2006,33(1):13-21.

[22]黄彦.我国森林资源与四大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9):44-46.

[23]郭振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Spatio-tem poral Dynam ic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Accidents and Their Drivers in China During 1991-2010

DENG Shui-ping
(Chen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 Station,Chenzhou 423000,China)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accidents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govern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data from 1991 to 2010,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hanging trend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principal kind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accidents in China.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accidents showed a fluctuant reduction in the recent20 years,while itexperienced a period of higher accident rate in the early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which implicates that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may not keep the pace of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number of driving factor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accidents decreased and their influence strength has been weakened in recent 20 years,but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and the number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still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accidents,which implicates that there still have a series of problem between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high environmental burden,and they continue to be one of themajor factors leading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accident;emerging environmental events;driving factors;spatiotemporal dynamics

X82

:A

:1003-5540(2014)03-0056-05

2014-04-10

邓水平(1973-),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次数事故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学中文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依据“次数”求概率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