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和海派旗袍

2014-07-03 21:00陌姬
小资CHIC!ELEGANCE 2014年8期
关键词:世界性海派旗袍

陌姬:

性别女,爱好男。澳洲籍双子座小女人,原产地中国上海,现居伦敦。坐着写文,躺着睡觉,文风细腻多姿,直击人性中最柔软的部位。医科出身,却又对爱情有着敏锐的触觉。网络骨灰级写手,著名美女作家,曾任榕树下签约作者,红袖、晋江等诸多文学网站驻站作家。微博:http://weibo.com/mojidare

1843—1949年期间,上海“八面来风”似的移民,哺育了海派文化的成长。海派文化是一种很奇特的文化现象。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以及之后的青岛、烟台、天津、大连、哈尔滨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至今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些地方的文化中看到西方文化的遗迹,可为什么只有上海孕育出了世界性的海派文化呢?

当西方文化来到上海的时候,在上海最早的中心——外滩,西方文化几乎完全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上海在开埠之前就是一个小渔村,真正的上海本地人人口的密集度并不高,当时的上海文化也很弱势。而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地当地人口的数量、密集度远比上海要来得高,本地文化也会显得非常强势,从而导致对新文化有着很强的抵抗力。

随着上海经济逐步发展了起来,上海周边江浙一带的中国人逐步进入上海就业、谋生,他们带来了其他区域的文化,但是,这些文化的到来并不是主人回家,而是客人到访,都属于上海的移民。他们到来后,接受了已经在上海扎根了的西方文化,并以从西方文化中发展出来的“世界性基础文化”作为“上海人”的文化基础。在这个文化基础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又以这个“世界性基础文化”为基准,重新解读了自己的区域文化,抛弃了一些愚昧、落后的东西,把符合世界性基础文化的内涵一起融入了上海文化,这样最终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海派文化。

上个世纪中,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曾经沦为殖民地,但是,只在上海凭借着它的包容和消化的能力,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从今天上海人的行为分析中,我们依然可以分离出“世界性基础文化”的精髓:美学思维、自由与权力、民主与法制、尊重女性、专业精神、契约精神,这些由西方文化发展出来的“世界性基础文化”成为了从全世界移民而来的“上海人”的生存意识、行为标准。

“海派文化”的骨子就是由世界性基础文化为主导,融合了中国文化以及世界其他地方文化而形成的。它不是中国文化融合西方文化,这是有本质区别的。“海派文化”不仅仅把外来文化拿进来,而且经过解读融合之后形成一种全球性的中华文化,把我们的中华文化拿出去,让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丰富世界文化。

海派旗袍曾经作为海上名媛们的首选正装,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缓缓地诉说了海派文化。电影《花样年华》的点睛之笔就是张曼玉的二十七套旗袍。据王家卫本人回忆:小时候去那些在香港的上海人家家里,清楚地记得女主人会穿着得体的旗袍,家里整理得干净整洁,然后用精致的点心招待他们这些小朋友。旗袍也由此在儿时的王家卫心里留下一种情结。

张爱玲说过: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而上海女人的语言恐怕非得是海派旗袍莫属了,只有上海女人可以将旗袍穿出那种风雅的韵味,那种海派文化下蕴藏的温婉高贵,那种融合了传统与摩登的精美智慧。

旗袍最早是旗人的服装,为了适应漠北寒冷地带,那些服装都比较厚、严实;袖子也不像汉人那么飘逸,裹得紧紧;汉族衣服上衣下裳,马背上民族的衣服上下一统。由于是袍服,又是八旗过来的,所以汉人叫它“旗袍”。清兵入关后对穿衣等都有硬性要求,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被丢在了一边,中国服装也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当时女人服装基本有两种,一是保留明代遗迹的上衣下裳,一种就是保留清代服装的袍服。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旗袍从最早的旗人之袍逐渐经过修正、改良,在上海这个当时的金融文化中心里受到灵感和启发,将旧有的肥硕宽大一一精简,发展成能完美体现女性身体曲线的现代海派旗袍,从衣服式样的变更上展现了妇女追求解放革命思想。

当宋庆龄穿着碎花型的棉袍出现在阅兵观礼台上时,上海广告画上的女子也开始了连身旗袍的妙曼风姿。于是名媛名太纷纷效仿,开始穿着旗袍出入社交场合。

外来的旗人之袍到了上海这座中西合璧的城市,将西式服装的贴身裁剪方式用在了宽松旗袍上,于是旗袍有了曲线,有了衣缘上的细细花边,也有了开衩。有人这样描述过旗袍:“如果你看见了阮玲玉、周璇那一干三十年代的女子,从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里袅袅走来,沧桑而风情,会让你看到什么?那必是如柳的体态,旗袍的细致,还带着十里洋场特有的奢糜繁荣和高傲不可亲近的气息。那一抹江南的雅致,那一缕上海的精巧,那一丝繁荣下的世故聪慧,将女人的风姿和旗袍的剔透完全融于一体。”

服饰是文化的一种实体表现,旗袍是海派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演绎海派文化最清晰的一张文化名片。它适合中国女性的婉约的特质,看得见,摸得着,也经得起每个人细细体会。

旗袍是“外来”的,一经化合,更其优化,如今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符号之一。这就是海派旗袍,她的根在中华,但却有了一颗世界的心,充分体现了海派文化善于包容和消化的特点。说到底海派文化是世界文化全球化在中国发展的缩影,是中华文化世界化的一次成功预演。endprint

猜你喜欢
世界性海派旗袍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我来说说旗袍美
海派剪纸
海派赏石概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林俊:中国皮革业的世界性求索者
全球华人与中国哲学的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