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识字之方法

2014-07-03 10:43魏淑玲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谜语儿歌识字

魏淑玲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3-02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识字教学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量是促进其读写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呆板、不求变通的识字教学常常容易使低年级学生感到学习枯燥、单调,造成识字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如何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呢?

一、创设情景识字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创设一定情景,就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如教学第二册识字5时,我先谈话导入新课:“小朋友都爱猜谜语,小朋友也爱读谜语,小朋友还喜欢编谜语。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猜一猜谜语,既开动脑筋,还能在猜谜语的同时认识很多汉字。大家有兴趣吗?有信心吗?”老师一边说谜语,一边演示(事先剪好三个纸人,或画简笔画)。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接着我出示小黑板(谜语儿歌),指导学生朗读。紧接着我请三个小朋友上台表演,分说前两句之后,三人齐说“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并做手拉手往上举的动作,全班一起重复一遍。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下“团结”“力量”“谁”三个词,并给“团”编个字谜: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给“量”编个字谜:①元旦到,家里真热闹。②日下一横长,里字下边藏。整节课我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表演中学、在欢声笑语中学,从而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

二、结合生活识字

《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就告诉我们识字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开展教学。识字与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放手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结合生活经验自由发挥能进一步强化学生识字技能,提高识字效果。

如教“衔”字和“叼”字,可让学生在掌握字义的基础上,分别用这两个字口头说话。学生这样说:“春天,小鸟儿衔来树枝和泥土垒窝。”“爸爸嘴里叼着香烟。”这样他们便在运用中区分了两个字的细微差别。

三、紧扣“趣”字识字

(一)你有什么新发现

孩子对新鲜的事物都有感到好奇,如何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让他们一开始就能主动地识记汉字,是我们必须探索的课题。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字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新发现,从而使他们自主地、愉快地识字。

(二)编顺口溜或猜字谜记住它

在教学中,我发现编顺口溜、猜字谜等形式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生字。如:编顺口溜。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松:公公站在松树旁。坐: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

运用以上方法既让学生自己记住生字,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里边还有各不相同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识字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过程,而是充满情趣的游戏。这样孩子们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

(三)巧编儿歌,轻松记忆汉字

编识字儿歌是帮助学生形象识字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比如“目争睁,月要腰。爪要爬,日寸时。”两字合一字,好记好认识。比如“碧”字,由三个独体字组成,笔画数多,属于难记的字,但我们可以将它编成一首上口的儿歌:“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要看她们什么样,都穿碧绿新衣裳。”这样就让孩子轻松记住了它,可谓事半而功倍。

四、主动探究,讲究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水平,运用“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议一议、贴一贴、读一读”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富有童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画中理解词语;在议中感悟句意;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境;在说中训练语言;在评价中激活思维。创设一种言、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在教学第二册识字8时,我运用下列方法:

1.画一画。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画一画“娥眉月”“月团圆”。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相继解释农历、娥眉、团圆。让孩子觉得这个规律既有趣,又亲切。

2.做一做。学生对北斗星了解的太少,因此,让学生观看北斗星活动的投影片,了解北斗,简单介绍北斗星的指向。通过“做一做”,借助太阳、北斗图,分辨方向。

3.议一议。教师在读的过程中,故意丢掉“低”字,以此引出争论:有没有“低”是不是一样?让学生通过再读句子及与同伴之间探索,理解“低”字的重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4.演一演。“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这句谚语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我采用演一演:“春天到了,大雁和燕子开始起飞。请问,你们去哪里”“深秋,你们又去哪儿呀?”让学生以自己创作的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加深对句子的理解,从而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5.读一读。(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这个句子浅显易懂,只要学生读一读就能理解。

总之,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轻松而高效地识字,这不正是当今新课标精神所在吗?

(责任编辑 李 翔)endprint

猜你喜欢
谜语儿歌识字
谜语三则
谜语四则
谜语三则
谜语四则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