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

2014-07-03 10:46王晓虹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效率策略课堂

王晓虹

摘 要 文章以教学《蝙蝠与雷达》的过程为例,论述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七条策略:1.创设问题,激发欲望。2.细读研讨,走进文本。3.模拟情境,激发兴趣。4.合作探究,互补完善。5.诵读积累,学以致用。6.创设情境,有效参与。7.立足教材,拓宽视野。

关键词 课堂 效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71-0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简单地说,指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思想情感、语言文化、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健全人格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那么,如何通过科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说许多老师有具体的方法,且方式多种多样。下面,我就《蝙蝠与雷达》这课为例,浅议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

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

1.谈话引入新课。最近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失踪,在全世界广泛引起关注。这次事件发生以后,人们谈论的话题中,常提及一个词:“雷达”。

2.雷达有什么作用呢?(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

3.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问题?(为什么把蝙蝠与雷达写在一起?蝙蝠与雷达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文中寻找答案吧!

点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了课题,教师就让学生围绕题目质疑问难,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怀着好奇心、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迫切地去阅读文本。通过读书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的思辨能力就能得到发展,阅读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策略一:创设问题,激发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人们是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让学生质疑。

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你们对蝙蝠有什么认识?(了不起、本领大、飞行灵巧……)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

3.蝙蝠实在了不起,谁来夸夸它?指导朗读。

①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领可真够大的!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点词语朗读时要加重语气。

过渡:是呀,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也来当回科学家,做一做试验。

点评: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学生通过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要表达的情感。重点的语言文字,通过朗读、体验、想象等方法,与文本自由对话,在读书思考中倾听文本的声音,以落实必备的语文知识,培养必需的语文能力,积累必要的文化底蕴,提升应有的语文素养。

策略二:细读研讨,走进文本。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快速阅读4、5两个自然段,看看需做几次试验。(三次)

2.让我们和科学家一起试验吧!

请学生认真读课文内容,分前后4人一组,模拟实验过程,填写试验报告。(附蝙蝠飞行试验报告:)

3.学生读书、讨论、填写报告。

4.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介绍试验情况,同时展示试验报告所要填写的内容。

5.理解“配合起来”。

第二次试验证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试验证明蝙蝠靠嘴巴探路。到底是靠耳朵,还是靠嘴巴呢?

6.屏示、齐读。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师质疑过渡:对这个结论你们满意了吗?

(产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疑问。)

点评: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教师不仅组织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另辟蹊径、设计了一份《蝙蝠飞行试验报告单》发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小科学家”,模拟置身于试验的全过程,依次填写三次试验的方式和结果,然后再指名让学生汇报填写内容。像这样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文本,合作探究后,填写试验报告单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吸收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过程,也是揣摩领悟科学试验方法的过程。毫无疑问,这个教学环节将会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对其未来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策略三:模拟情境,激发兴趣。

策略四:合作探究,互补完善。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2.读懂了吗?谁能把这四张卡片:“嘴巴”“耳朵”“发出超声波”“反射回来”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指名贴卡片。

4.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吗?

5.拓宽知识。

蝙蝠的眼睛虽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却特别的敏锐。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

6.蝙蝠的本领真大啊!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再读第六自然段。

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六、自学第七自然段

1.自读第七自然段。

2.指名学生仿照前面把四张卡片“天线”“荧光屏”“发出无线电波”“反射回来”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比较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①指名进行比较。

②师生评议、补充。

③各自进行比较。

点评: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课文,进行比较思维,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了语感,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策略五:诵读积累,学以致用。

七、编演童话故事

1.创设情境

一天晚上,蝙蝠飞出来找吃的,突然,它发现了一架飞机在空中飞翔,非常奇怪,仔细观察原来是雷达帮助飞机夜间飞行。他是如何帮助飞机安全飞行的呢?蝙蝠决定去拜访雷达。见面时,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讨论准备)

2.学生表演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大胆思维,想象丰富,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策略六:创设情境,有效参与。

八、课外拓展总结

其实,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你们还知道些什么?(飞机——鸟,潜水艇——鱼,降落伞——松鼠尾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界的不断认识,还有更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明、去创造。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点评: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不同角度的几个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合力,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呈现信息,锻炼了学生阅读多种信息,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

策略七:立足教材,拓宽视野。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效率策略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Passage Four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