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亲历过程促学生能力发展与创新

2014-07-03 10:46蔡蓓蕾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情感实验

蔡蓓蕾

摘 要 我从“鱼牛”故事联想到科学教学,关注到学生亲历活动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亲历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和发展创新能力,体现学本课堂的科学理念。

关键词 情感 创新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73-01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看到这样一张画,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池塘里生活着一只青蛙和一条鱼,有一天,青蛙跳上岸,看到了一个庞然大物——奶牛,青蛙仔细观察了很久。等青蛙回来以后,鱼迫不及待的要让青蛙说说外面的世界。青蛙想到了奶牛,说:“牛,身体比你大1000倍以上,有四条树干一样粗的腿,眼睛很大很大,头上还长着两只又弯又尖的牛角。”小鱼认真地听了以后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并拿出纸和笔,画出了它心中的“牛”。

故事中,无论青蛙如何详细的描述,都无法代替小鱼对奶牛形象的建构,小鱼的“奶牛”形象只能通过它自己获得。这说明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小鱼生活在池塘里,它的生活中没有见过奶牛,听了青蛙的描述,小鱼就在自己的身体上,构建了“鱼牛”的形象。

学生的学习是外塑和内化结合的过程,最终要通过内化来实现,每个人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自己现有的经验基础上的,教学就是基于经验,改善经验,提升经验的活动,没有经验为基础,学生很难完成对新内容的建构,但只凭经验也无法准确接受新的内容。就如学生对“力臂”的学习,只是用上数学中的三角板中的“直角”就能解决,于是出现了各种错误。既然学生的学习主要靠内化来实现,也就是说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科学教学中最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手段之一即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一、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获取情感体验

在动手实验中,学生的心理经历了情趣激发——体验感受——领悟升华的过程。实验过程中多次思维、情感的冲突与碰撞,学生的知才真、情才深、意才坚。例如,在《简单电路》教学中,老师会一直告诫学生,短路是违规的。但对刚学电学的小学生来讲,如果没有体验,单靠“强调”和“纪律”来约束好奇心往往适得其反。其实,这些学生并不是真正想破坏。老师可以让学生体验短路后电池迅速发烫,然后适时讨论,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和危险,相信会更有说服力。

二、学生通过亲历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科学,从生活到科学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因此,科学教学要求教师将传统的教师演示转变为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参与。这样学生可以在动手实验中活跃思维,增加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和动手制作上得到培养。下面列举几个实例:

(1)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学认为:实验设计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因素、多层次、多途径进行探索,使学生不受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勇于求新求异,引申拓宽,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验和大胆提出实验的新方法,容纳不同意见,打破权威,鼓励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实例:滑动和滚动。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其中将滚动变为滑动时,书中是采用胶带固定轮子的。有个学生在处理这个活动时结合实际,用两根细长竹签穿过轮子达到制动的目的,非常简单易操作,值得推广。还有一组居然想出,不用任何材料,而是将车子侧拉,也实现了将滚动变为滑动的目的。虽然这个方法与实际不符,但这种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

(2)通过动手实验和制作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指出,科学小制作一般结合某个研究专题进行,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废旧物品等简易材料进行制作,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操作技能和情趣。小实验和小制作可以是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可作为课后的作业。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同样内容用不同材料做,同样材料可做成不同东西。

儿童与生俱来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我们教师不能泯灭孩子的天性,要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主构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不会像小鱼一样画出“鱼牛”了。

参考文献:

[1]孙夏.以教师专业发展促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J].物理教师.2012,(9).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情感实验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做个怪怪长实验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情感移植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