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节水增粮实施方案

2014-07-05 12:27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供需平衡经济评价项目区

张 翼

(哈尔滨水文局,哈尔滨157000)

0 引言

海林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经过数十年发展,截止2011年末,该市农业灌溉面积为1.07万hm2,其中:水田实灌面积达到9 200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7%,为全市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全市骨干控制性工程少,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足,配套率低,低产田面积较多,随着全市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的战略性地位日渐凸现,因此发展节水灌溉已成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的战略选择。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E128°05'~129°55',N44°25'~45°26',东邻牡丹江市,西连哈尔滨,南与宁安及吉林省的敦化市交界,北与林口、方正县接壤,距省会哈尔滨285 km,距牡丹江12 km,滨绥、图佳铁路,201、301国道横贯全境。

海林市属于牡丹江支流河漫滩区,河流补给地下水条件良好,地下水相对丰富,易开采,是黑龙江省菌业种植发展的核心区。

项目区根据《黑龙江省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2012—2015年)》,借鉴外地经验,优先选择水资源丰富、现有灌区节水改造、电力配套等基础条件好、前期工作充分、地方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土地经营模式有利于建后管护、水利技术服务力量较强、有一定高效节水灌溉经验的地区作为项目区,选择海林镇、横道镇、新安镇等8个镇内共88村作为“节水增粮行动”2012—2015年实施方案项目区。

项目区采取“三先三后”原则即先水资源供需平衡之后再进行工程布局、先内涵挖潜之后再外延发展、先完善机制之后再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区要求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整村整乡推进,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形成规模效益。

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考虑项目区地理位置多位于山丘区,地表水源枯季断流不能满足项目取水要求,经现场实际查勘、调查后,项目区取水水源均为地下水[1]。

根据当地有关资料及灌溉定额公式确定喷灌灌水定额为1 902 m3/hm2·a。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灌溉需水量、可供水量进行供需平衡分析,由表1可知,项目区可开采总量为1 075万m3,高于项目区灌溉需水量925万m3,满足供需平衡。

3 建设目标

海林市节水增粮(2012—2015)实施方案的建设目标:规划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 900 hm2,增加全市黑木耳综合生产能力1 100万kg,增加农业节水能力571.7万m3,灌溉水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旱田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初步建立完善的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高效节水灌溉专业化技术服务体系等。

4 建设方案

依据《黑龙江省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2012—2015)》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及总体思路,按照不同地区的干旱程度、水土资源条件、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和管理经验、作物种植情况、当地政府积极性及受益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需求程度,确定全市本年度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工程布局。

根据选项原则及移动式喷灌系统的特点,结合土地、水源条件、现状水利工程设施、电力条件、交通等基础设施状况,与灌溉模式、规模化经营及运行管理模式相结合,在该市郊8个乡镇88个村屯内选定项目区,项目区总灌溉面积4 900 hm2,2012—2015年 分 别 为 1 200 hm2、1 100 hm2、1 200 hm2、1 300 hm2,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表1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表 万m3

表2 海林市2012—2015年节水增粮灌溉统计表

5 建设内容

通过国内节水灌溉各种模式的比较,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及对作物布局、投资能力进行分析,选择确定节水灌溉模式为喷灌。

节灌工程模式的选择是在该区的自然地理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并注意工程措施与其它相关措施相结合,形成节水灌溉综合技术,所确定的节灌技术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管理体制,农民素质相适应。选择投资适中,技术先进实用,并较易于掌握的中心支座式喷灌系统作为主要应用技术[2-4]。

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源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喷灌工程、配套机电工程等,即新建水源井工程941眼,配套机泵941台,其中大口井149眼,配套机泵149台,机电井792眼,配套机泵749台,微喷设备941套。

6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项目区总投资6468万元,综合投资132 360元/hm2。项目区节水571.74万m3,节能86.15万kW·h,增加黑木耳产量1 100万kg。

项目区经济效益合计为97 276.2万元,其中:(节水)节能效益77万元;增产效益96 206.2万元;省工效益993万元。

依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36-1999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等有关规范,进行经济评价,从经济评价指标看,项目区内部收益率为0.52>0.12;经济净现值为18 032万元>0;经济效益费用比2.15>1,说明项目区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1]韩松.鸡东县节水增粮行动的“十二五”规划[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03):211 -212.

[2]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绥化市本极“节水增粮行动”2012年实施方案[R].绥化:绥化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12.

[3]徐冬梅,张智操.依安县节水增粮效益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19(04):29.

[4]张可巍.绥化市节水增粮项目的管理方式[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01):105 -107.

猜你喜欢
供需平衡经济评价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2015—2025年水果供需平衡表/万t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
“有无对比法”在经济评价中的运用及相关概念分析
关于致密气开发经济评价的思考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营改增”对项目投资经济评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