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都市社区社区参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4-07-07 09:56郑如心
建材发展导向 2014年3期
关键词:社区参与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

郑如心

摘 要: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结构性的变迁,城市社区作为我国城市最重要的社会组织方式而备受重视。当代新型社区规模大,人口上万,再加上单元式的居住格局和日益增多的封闭式的小区物业管理,使得社区居民之间互动越来越少,社区参与一直处于低水平。提高社区参与率成为当前社区建设不得不研究的问题。文章基于对苏州工业园区商业住宅小区的社区参与实证调查的数据,运用均值比较、相关性分析的简单统计技术,对调查结果作了相关的评述。同时对社区参与的各个内部因素和居民身份背景变量社区参与影响性作了深入分析,并找出了其中的联系。最后基于调查数据分析,给出提高都市社区满意度的一般性建议。

关键词:社区;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在不断演变,城市社区建设逐渐取代街道成为了我国基本的社会治理单位。城市社区的建设也被提上了发展的日程。其中,建设健康和谐有活力的城市社区是当代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社区的和谐离不开社区各利益主体的积极参与。只有居民积极主动的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社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共同体的潜力和能动性。本文试图通过对社区参与的实证调查和统计分析,确定影响都市商住小区社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和提高社区参与的建议,从而更好的推进城市社区各方面建设。

1 文献回顾

中国城市的社区参与是一个含义复杂的概念,尤其是在中国社会经济全面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它既包括社区建设过程中国家动员下的群众参与,也包括国家动员之外居民为了相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的利益维护而自发进行的参与。当前对城市社区参与的研究文献基本分为两类。

其一,是对居民进行社区参与途径的研究。一般研究认为,社区参与的途径大致包括参与社区直接选举、监督和罢免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居委会的民主选举、加入社区中的志愿者队伍、加入群众文化团体、加入治安巡逻队,或担任化解邻里纠纷调解员等。有学者从组织方式的角度将社区参与分为他组织的和自组织的社区参与,研究社区参与从以他组织为主要形式逐渐向以自组织为主要形式的转变;也有学者按照参与的自主性分为强制性参与、引导性参与、自发性参与和计划性参与,提出了中国社区参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其二,是对居民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在之前的研究中,影响社区参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大体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因素,一类是社会因素。从个人层面来看,个人的参与纯粹是一种个人行为,因而会受到个人基本特征的影响,这些基本特征大致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在社区的居住年限”等项目。然而,当前虽然研究者比较重视对于社区参与的研究,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是理论上的分析与探讨,实证的调查研究比较少,现有的社区参与调查问卷的指标也较为简单,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调查报告也止于简单地描述各地居民社区参与的现状,止于个案层面和描述层面上,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理论解释,因此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情况进行量化的研究是社区参与研究的一种新的着眼点。

本文此次研究利用简单的统计学知识做出相关性分析,更有力的说明了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通过更加直观有利的数据说明年龄因素、户籍因素以及文化程度因素对社区参与的影响和作用,以弥补相关定量研究的不足。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抽样社区内居民,样本数据来自于2013年10月对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区域内商业社区的问卷调查,样本社区包括工业园区内黄天荡、金益二村、莲花社区一至八区,松泽社区一至八区。

2.2 调查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本次于样本地区发放问卷共1000份,有效收回908份。问卷涉及关于各社区总体情况及各部分详细情况。其中包括此次研究内容中涉及的年龄、户籍所在地、文化程度、职业等人口变量因素,以及能够反映社区居民参与意愿以及现有参与行为的问题和内容。基本能够为后期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样本数据。

2.2.2 访谈法。在各组成员深入社区调查的同时,我们在各区随机挑选了社区内居民以及该区内居委会主任进行访谈,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行政组织和居民两个不同的事业和角度了解情况并在征求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录音,具有一定反映不同现实情况的意义和作用。为之后的定量分析做了一定实证材料的补充。

2.3 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ASS软件录入数据库,并对基础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统计、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双因素相关性交叉表、Pearsons卡方检验值呈现。本次研究中认为P<0.05为呈现显著相关性,交叉值<1.96为突出频数反映。

3 研究假设与指标体系

3.1 研究假设

本文主要研究社区参与的几点社会性外部影响因素,将分别从年龄、户籍所在地、文化程度等几个方面的身份背景变量展开定量研究。依据社会学、政治学理论中的交换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结合研究思路以及文献梳理,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当代新型都市社区社区参与中的积极参与分子多为中老年40岁及以上居民。

假设二:在社区参与过程中,外地户籍较低文化人口处于需要却被动、内心渴望却行为排斥的矛盾状态;而较高学历群体反常的没有出现高参与。

假设三:居民在社区参与过程中参与、自治意识薄弱,娱乐性参与水品高于政治性参与。

3.2 指标体系

社区参与是个综合的复杂的统计指标。在本次分析统计过程中,我们将社区参与分为娱乐性参与和政治性参与两类,其中娱乐性参与通过参与意愿、参与频率和参与身份三个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政治性参与通过参与意愿、参与频率和参与方式三个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能够从各方面反映不同群体的社区参与情况。

娱乐性参与主要反映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社区内举办的各类表演、联欢、讲座、志愿服务等活动的参与情况,娱乐性参与的二级指标将更细致的从居民参与意愿、频数及身份三个方面系统反映居民个体对待社区娱乐活动的内心状态以及现实行动;政治性参与主要反映社区居民在社区内是否有行使公民、居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意识,二级指标将更能将民主选举与公共事务决策划分开来,从意愿、频率、参与方式来体现参与积极性参与意识。

研究中我们将娱乐性参与与政治性参与作为一级指标,参与意愿、参与频率、参与方式、参与身份作为二级指标来体现社区居民参与的现状。

其中,验证假设一的过程中主要以年龄为变量与各级指标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假设二过程中主要以户籍所在地、受访者文化程度分别与各级指标分别计算交叉值、Pearson s卡方检验值进行单因素变量研究;而在验证假设三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各一级指标的不同频数进行分析比较。

4 定量统计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中的社区居民约有56.7%愿意参与社区内举办的娱乐性活动,49.8%愿意参加社区内民间社团,综合两项娱乐指标,其中大约只有14%左右居民意愿较强烈;政治参与方面约有48.4%的居民明确表示愿意参加公共事务的谈论决策,51%的居民愿意在居民委员会委员选举时行使自己的投票权。意愿调查体现的是社区居民在不考虑一切外界因素的情况下对社区参与意愿的调查,一定程度反映居民社区参与意愿。从数据中我们基本可以得出,半数左右的居民愿意在自己有空余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参与社区活动,我们说这部分人较有参与意识。

与参与意愿相对应的还有受访者的参与行动即参与频率。从数据中分析可得,尽管近50%左右的居民有参与意愿,但在不计次数频率的情况下实际上进行社区娱乐性参与的却只有20%~40%,进行政治性参与的更是只有17.5%,参与意愿与参与行动(参与频率)的巨大差异反映出现代城市社区居民低水平社区参与肯定存在着许多的影响因素。若再将参与具体频率纳入考虑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经常参加社区娱乐活动的人数仅占6.3%,至少每周使用一次娱乐中心的仅占13.8%,我们基本可以认为,社区娱乐性活动的服务对象只占社区内居民的不到15%。如此狭窄的服务对象范围直接导致社区功能的失败。至于政治性参与方面,经常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决策的居民占整个小区居民的1.9%,可见社区并没有发挥好作为社会基层治理单元的作用,居民的民主权利难以得到很好的实现。

最后在社区参与的基础上,我们对参与居民的参与身份及参与方式进行了调查。在后期的定量统计分析时将会根据不同的人口变量体现出差异性特点。

4.2 内部因子相关性分析

此次研究主要考察居民的基本身份背景信息对社区参与的影响,以年龄、户籍所在地和文化程度为典型代表。因变量是两个一级指标:娱乐性参与和政治性参与,二级指标:参与意愿、参与频率、参与身份(方式)。再分析统计中,基于所有数据分别输出了每个人口自变量与各二级因变量的交叉列联表、交叉显著值和Pearsons卡方值。P值<0.05时,因变量与自变量显著相关;交叉值<-1.96或>1.96时,说明该数值频数显著高于其他选项。

4.2.1 年龄因素。此次分析统计中将年龄分为四个阶段:“25及以下”、“26-39”、“40-59”、“60及以上”。下表是各人口自变量因素与因变量计算出的Pearson s 卡方值汇总表,灰色区域为无效数据,黄色区域为<0.05的数值。从第一列来看,在7个有效P值中,5个P值<0.05,也就是说,除了与娱乐性活动的意愿没有呈现显著相关性外,年龄与其余的指标均呈现显著相关,基本可以判断年龄是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

根据数据所得的相关交叉列联表后,发现40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在实际社区参与中(以社区文化中心使用频率为例)占据了每周2次以上的65.9%,每周2次的37.9%,每周一次的40.9%,两周一次的39.6%。我们有次大致可分析出40岁以上居民使用社区文化娱乐中心频率整体较40岁以下群体高。政治性参与在较低的参与意愿基础上更是如此,40岁以上中老年人口占社区政治参与人员中的大多数。

4.2.2 户籍因素。调查中关于户籍所在地分为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2个选项。从Pearsons卡方表来看,7个有效数据中有5个<0.05,成显著的相关性。我们基本可以断定,户籍因素对社区参与有显著影响。从交叉列联表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不管从娱乐性参与、政治性参与来划分还是从参与意愿、参与频率及参与身份(方式)的角度来分析,本地户籍人口社区参与的积极性要几倍远大于外地户籍人口。基于此次大量的研究样本,我们发现本地户籍人口相较于外地户籍人口在社区参与方面有极大的自主积极性,参与意识和实际参与频率显著高于外地人口。因此,户籍因素也是社区参与的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本地户籍占优。

4.2.3 文化程度因素。本文在统计过程中将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中专或高中、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几个部分。从P值表中可以直观的看出,文化程度因素同两个一级指标下的各二级指标计算出的有效P值均<0.05,可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不管是娱乐参与还是政治参与的参与意愿、参与频率还是参与方式都受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我们将从两个变量的交叉列联表来细致分析文化程度对社区参与的作用。

举例来说,在以文化程度为自变量与社区文化中心使用频率作因变量的交叉列联表中,可分析得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访居民中,从不参加的居民频数显著高出其余文化程度受访者,偶尔参加的选项聘书显著低于其余文化程度;有时参加及以上参加频率的成员几种在高中或中专及大专文化程度的受访者中。另一方面,社会学、政治学认为,一个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他对政治系统所掌握的信息较多,知道如何透过适当的输入渠道表达需求,同时,也对系统的输出是否满足公共利益有高度的重视与判断力,因此,他评估自身在投入参与公共事务时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愿意也有能力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但是根据此次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高学历(大学本科及以上)居民并没有在社区参与中扮演积极参与的角色,反而微露对待社区参与的冷漠态度,这是非常值得分析的。

综上3例人口自变量与社区参与的定量统计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年龄、户籍所在地与文化程度都对新型商业都市社区都有显著相关性,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参与的重要因素。40岁以上的居民社区参与率较高;本地户籍人口比外地户籍人口在社区参与方面占大优势;低文化程度居民(小学及以下)社区参与率普遍偏低,高文华居民参与率也不高,主要参与者集中在中等文化程度范围。

5 总结与讨论

就娱乐性参与来说,居民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社会交往上的拓展;就政治性参与来说,居民可通过社区参与实现自己作为合法公民的民主权利,作为主人公实现自我治理、体现自我价值。提高社区参与,就会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从而挖掘社区作为共同体的发展潜力,达到社区作为社会基本治理单元的社会性定位。

本文基于社区居民对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管理的主观感受的实证调查,从相关性角度分析探究影响社区参与的人口信息因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提高社区参与、改善当代社区参与水平低的现状。通过相关性分析、P值计算以及交叉列联表的绘制发现各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比较,推断出社区参与各级指标与人口变量的相关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1)当代新型都市社区社区参与中的积极参与分子多为中老年40岁及以上居民。他们在离开单位集体后需要寻求相应的社会反馈,而他们也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社区参与与建设中,因此参与率相对偏高。此时,社区组织就应当合理有当的利用这股积极力量,带动整个社区的参与积极性。(2)在社区参与过程中,外地户籍较低文化人口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更加需要社区内提供的资源,但由于文化差异大、需求不同以及内心自卑、外界排斥等原因反而不愿意通过社区参与获得资源,呈现出显著的低水平参与率;较高学历群体因为能够在社会其他群体获得更优秀、更好的资源而理性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情况。社区组织就赢相对不同的对象群体组织更加多样化、人性化的活动,加大投入资源从而得到更加高效的反馈。(3)居民在社区参与过程中参与意识、自治意识薄弱,从简单描述性频数分析上就可以推断出娱乐性参与水平要高于政治性参与。这就要求社区从思想上、制度上多管齐下,统一进行宣传、改革。参与意识与自治意识对居民的综合素质、政治素质等提出了高要求,更对社区行政组织的管理体制和宣传力度发出了挑战。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居民的自治参与意识的提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次研究是从样本数据的交叉分析和P值分析以及相应的定性研究推演得出结论的,还有不够完善严谨之处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陈万灵.社区参与的微观机制研究[J].学术研究,2004(04).

[2] 黄荣贵,桂勇.集体性社会资本对社区参与的影响 基于多层次数据的分析[J].社会,2011(06).

[3] 姜振华.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现状及原因探析[J].人口学刊,2009 (05).

[4] 刘岩,刘威.从“公民参与”到“群众参与”——转型期城市社区参与的范式转换与实践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08(01).

[5] 肖富群.居民社区参与的动力机制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4(05).

[6] 张波.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6(07).

[7] 周建红,马修强.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3(04).

[8] 袁振龙.社区参与和社区治安——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出发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04).

[9] 沈兵,李光耀,李洋等.社区参与:创建健康城市的原动力[J].中国卫生资源,2009(02).

[10] 田铮,闫函.社会资本对小城镇社区参与影响的调查——基于青岛市某区的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3).

[11] 杨敏.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04).

[12] 杨贵华.转换居民的社区参与方式,提升居民的自组织参与能力——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路径研究[J].复旦学报,2009(01).

[13] 刘海珍,丁凤琴.社区参与研究综述[J].咸宁学院学报,2010(05).

[14] 黄荣英.我国城市社区参与不足的一种理论解读[J].求索,2010 (03).

综上3例人口自变量与社区参与的定量统计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年龄、户籍所在地与文化程度都对新型商业都市社区都有显著相关性,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参与的重要因素。40岁以上的居民社区参与率较高;本地户籍人口比外地户籍人口在社区参与方面占大优势;低文化程度居民(小学及以下)社区参与率普遍偏低,高文华居民参与率也不高,主要参与者集中在中等文化程度范围。

5 总结与讨论

就娱乐性参与来说,居民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社会交往上的拓展;就政治性参与来说,居民可通过社区参与实现自己作为合法公民的民主权利,作为主人公实现自我治理、体现自我价值。提高社区参与,就会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从而挖掘社区作为共同体的发展潜力,达到社区作为社会基本治理单元的社会性定位。

本文基于社区居民对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管理的主观感受的实证调查,从相关性角度分析探究影响社区参与的人口信息因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提高社区参与、改善当代社区参与水平低的现状。通过相关性分析、P值计算以及交叉列联表的绘制发现各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比较,推断出社区参与各级指标与人口变量的相关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1)当代新型都市社区社区参与中的积极参与分子多为中老年40岁及以上居民。他们在离开单位集体后需要寻求相应的社会反馈,而他们也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社区参与与建设中,因此参与率相对偏高。此时,社区组织就应当合理有当的利用这股积极力量,带动整个社区的参与积极性。(2)在社区参与过程中,外地户籍较低文化人口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更加需要社区内提供的资源,但由于文化差异大、需求不同以及内心自卑、外界排斥等原因反而不愿意通过社区参与获得资源,呈现出显著的低水平参与率;较高学历群体因为能够在社会其他群体获得更优秀、更好的资源而理性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情况。社区组织就赢相对不同的对象群体组织更加多样化、人性化的活动,加大投入资源从而得到更加高效的反馈。(3)居民在社区参与过程中参与意识、自治意识薄弱,从简单描述性频数分析上就可以推断出娱乐性参与水平要高于政治性参与。这就要求社区从思想上、制度上多管齐下,统一进行宣传、改革。参与意识与自治意识对居民的综合素质、政治素质等提出了高要求,更对社区行政组织的管理体制和宣传力度发出了挑战。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居民的自治参与意识的提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次研究是从样本数据的交叉分析和P值分析以及相应的定性研究推演得出结论的,还有不够完善严谨之处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陈万灵.社区参与的微观机制研究[J].学术研究,2004(04).

[2] 黄荣贵,桂勇.集体性社会资本对社区参与的影响 基于多层次数据的分析[J].社会,2011(06).

[3] 姜振华.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现状及原因探析[J].人口学刊,2009 (05).

[4] 刘岩,刘威.从“公民参与”到“群众参与”——转型期城市社区参与的范式转换与实践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08(01).

[5] 肖富群.居民社区参与的动力机制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4(05).

[6] 张波.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6(07).

[7] 周建红,马修强.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3(04).

[8] 袁振龙.社区参与和社区治安——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出发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04).

[9] 沈兵,李光耀,李洋等.社区参与:创建健康城市的原动力[J].中国卫生资源,2009(02).

[10] 田铮,闫函.社会资本对小城镇社区参与影响的调查——基于青岛市某区的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3).

[11] 杨敏.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04).

[12] 杨贵华.转换居民的社区参与方式,提升居民的自组织参与能力——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路径研究[J].复旦学报,2009(01).

[13] 刘海珍,丁凤琴.社区参与研究综述[J].咸宁学院学报,2010(05).

[14] 黄荣英.我国城市社区参与不足的一种理论解读[J].求索,2010 (03).

综上3例人口自变量与社区参与的定量统计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年龄、户籍所在地与文化程度都对新型商业都市社区都有显著相关性,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参与的重要因素。40岁以上的居民社区参与率较高;本地户籍人口比外地户籍人口在社区参与方面占大优势;低文化程度居民(小学及以下)社区参与率普遍偏低,高文华居民参与率也不高,主要参与者集中在中等文化程度范围。

5 总结与讨论

就娱乐性参与来说,居民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社会交往上的拓展;就政治性参与来说,居民可通过社区参与实现自己作为合法公民的民主权利,作为主人公实现自我治理、体现自我价值。提高社区参与,就会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从而挖掘社区作为共同体的发展潜力,达到社区作为社会基本治理单元的社会性定位。

本文基于社区居民对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管理的主观感受的实证调查,从相关性角度分析探究影响社区参与的人口信息因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提高社区参与、改善当代社区参与水平低的现状。通过相关性分析、P值计算以及交叉列联表的绘制发现各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比较,推断出社区参与各级指标与人口变量的相关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1)当代新型都市社区社区参与中的积极参与分子多为中老年40岁及以上居民。他们在离开单位集体后需要寻求相应的社会反馈,而他们也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社区参与与建设中,因此参与率相对偏高。此时,社区组织就应当合理有当的利用这股积极力量,带动整个社区的参与积极性。(2)在社区参与过程中,外地户籍较低文化人口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更加需要社区内提供的资源,但由于文化差异大、需求不同以及内心自卑、外界排斥等原因反而不愿意通过社区参与获得资源,呈现出显著的低水平参与率;较高学历群体因为能够在社会其他群体获得更优秀、更好的资源而理性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情况。社区组织就赢相对不同的对象群体组织更加多样化、人性化的活动,加大投入资源从而得到更加高效的反馈。(3)居民在社区参与过程中参与意识、自治意识薄弱,从简单描述性频数分析上就可以推断出娱乐性参与水平要高于政治性参与。这就要求社区从思想上、制度上多管齐下,统一进行宣传、改革。参与意识与自治意识对居民的综合素质、政治素质等提出了高要求,更对社区行政组织的管理体制和宣传力度发出了挑战。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居民的自治参与意识的提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次研究是从样本数据的交叉分析和P值分析以及相应的定性研究推演得出结论的,还有不够完善严谨之处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陈万灵.社区参与的微观机制研究[J].学术研究,2004(04).

[2] 黄荣贵,桂勇.集体性社会资本对社区参与的影响 基于多层次数据的分析[J].社会,2011(06).

[3] 姜振华.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现状及原因探析[J].人口学刊,2009 (05).

[4] 刘岩,刘威.从“公民参与”到“群众参与”——转型期城市社区参与的范式转换与实践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08(01).

[5] 肖富群.居民社区参与的动力机制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4(05).

[6] 张波.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6(07).

[7] 周建红,马修强.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3(04).

[8] 袁振龙.社区参与和社区治安——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出发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04).

[9] 沈兵,李光耀,李洋等.社区参与:创建健康城市的原动力[J].中国卫生资源,2009(02).

[10] 田铮,闫函.社会资本对小城镇社区参与影响的调查——基于青岛市某区的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3).

[11] 杨敏.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04).

[12] 杨贵华.转换居民的社区参与方式,提升居民的自组织参与能力——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路径研究[J].复旦学报,2009(01).

[13] 刘海珍,丁凤琴.社区参与研究综述[J].咸宁学院学报,2010(05).

[14] 黄荣英.我国城市社区参与不足的一种理论解读[J].求索,2010 (03).

猜你喜欢
社区参与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入境旅游相关性分析(2002—2016)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淘宝星店成长中的粉丝力量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社区参与视角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方式探析
社区参与下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