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教给方法 培养习惯

2014-07-09 17:38何治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选材习作习惯

何治平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目前普遍存在着“学生作文老师改”,学生根本无从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修改无方,谈何提高?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批改这一优先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让学生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去提高写作水平。

一、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1、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激发修改兴趣。

在作文课里,多讲一些名家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古诗,首先我让学生好好地去读此句,让他们品评能否有更好的字来代替句中的“绿”字,学生们跃跃欲试,找了不同的字来代替“绿”字,接着介绍北宋诗人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曾改动了十五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选来选去,最后才定下个“绿”字。一个“绿”字,把春风吹来给大江南岸送来满目生机的因果关系体现出来了,从而成了千古佳作。俄国的托尔斯泰写的《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改了十二回,从而成为世界的经典文献。真不愧是“佳作常自改中来”。

2、逐项达标,激发修改兴趣。

小学生修改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抓不住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改,结果是什么都改不好。针对这一点,我在指导学生修改时,分解作文难度,采取逐项达标的方法,帮助学生逐个击破作文中的障碍。比如教师可以先确定“学会选材”为教学目标,在一段时间内,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重点放在选材上,学生基本会选材后,再进行下一个目标的训练,使学生每次修改都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通过长期的作文修改实践和积累,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较快。

二、循序渐进,教给修改作文的方法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方面也是如此,小学生作文能力不高,修改自己的作文才刚刚起步,因此,指导他们修改作文必须循序渐进。

我主要是通过二步来指导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1、教给方法,引导上路。每学期的第一篇作文,我都进行精批细改,批改好后,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老师批改后的作文,看看哪些地方做了修改,为什么这样改。再选一篇典型作文,标出修改符号,制作成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修改,领悟修改方法和要领。2、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才刚刚起步,发现不了什么毛病,即使发现有毛病也不知道怎样修改,作为老师,应扶他们一把,有计划地安排修改病句,修改片断乃至修改全篇文章的练习,批改作文时,只批不改,发回去让学生自己修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

三、形式多样,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应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上下功夫,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他们逐步懂得“文章不厌百回改”道理,逐渐养成爱动脑,勤修改的习惯。我主要是这样做的:

1、自改法

小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个毛病,就是作文抄上本子后就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我规定作文在抄上本子前必须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然后再进行修改,最后让学生放声有感情地朗读,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内容统一,能不能用上一些优美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进行提高性修饰、润色,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历发现、修改、提高这三个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2、互改法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采用互改法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效果,互改前根据训练要求,提出修改的主要任务,方法是把学生分成几个互改小组,要求每个学生都阅读他人的习作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有争执,教师要给予点拨解决,这种方法,既发挥了集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修改能力。

3、冷改法

学生写文章的时候,由于写的时间长,头昏脑胀,当时就改是改不出什么的。如果采取冷处理的办法,隔上几天,让他们的头脑清醒一下再修改,就可能有新的发现。因此,我先将学生的作文收上来后,选几篇看一看,然后讲讲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把作文发下去让他们自己读一读,学生一般都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长期进行这种作文修改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4、导改法

这种方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对学生作文给予修改的引导。我在批过程中,先让学生熟练掌握作文批改的符号,然后让学生按符号要求修改。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批改分离,以批促改,习作者通过完成批改作文,自然会发现自己文章中的得失,然后对症下药,补救有方,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

总之,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培养了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选材习作习惯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