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现场和催化剂

2014-07-09 16:45乔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生命文本儿童

乔伟

在语文课堂上,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这一载体,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把握生命,从中让他们在体味和感悟中获得对人的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应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教书是一门艺术,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个性,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在语文课堂上,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这一载体,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把握生命,从中让他们在体味和感悟中获得对人的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应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随着课改的深入,倡导以人为本的“生命课堂”正在逐渐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命课堂”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是一种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这对于我们师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农村小学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群体,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展现生命的绿意呢?

一、尊重学生,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生命课堂的源头

语文课程是一种文化课程,她的背后沉淀着中外几千年的悠久文化。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人类优秀文化的重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必须研究学生,尊重学生,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特别针对农村特殊的教育群体,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内心。更多的给予孩子爱心,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文本,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审视文本,对文本进行深入剖析和取舍。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尽可能最大程度包容和自由度,努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民主、积极、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的魅力,进而勇敢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二、情感引领,平等自主——生命课堂的现场

1.情感点燃生命的火花

(一)、以情生情

每一篇新的文本都是一个新的生命旅程。如何让学生对文本“心动”,首先要“情动”。在课堂上教师的情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我们必须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把自己对于文本,对生命的每一份理解和感动,用自己赋有感染力的话语……传递给学生

(二)、多媒体激情

农村小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知识的宽度往往不及城市的孩子,特别是一些留守孩子,被父母交给爷爷奶奶带,知识面和见识更是有限。一些文章,通过语言文字赏读以及老师的激情讲读,也能粗略领悟其中蕴含的美,但是不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情感共鸣。而多媒体的介入,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

(三)、乡土生活促情

农村是一片广袤的生活天地,是农村儿童生命自由成长最肥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有创造情的开展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2.平等展现生命的和谐

新课程下,教师与学生仅仅是“先知者”与“后知者”,教师不再是单一的“师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上,只有真正作到了平等,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身子,处于儿童的中间,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从内心深处平视学生,将学生视为亲密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允许学生出错,耐心等待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与质疑,提倡师生之间的讨论、争辩。

在课堂上,要让平等的意识到渗入到每个儿童的心灵,让每个孩子知道每个人的拔节时期不同,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是相同的。

3.自主焕发生命的活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作过一个比喻,他把课堂教学比做哄小孩吃饭,任凭父母把饮食夸耀得多么香甜,多么有营养,如果孩子不把饮食吃下去,孩子还是胖不起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的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课堂上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读中分析文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曾经的体验,自己的知识库里储存的知识探究性地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插上思维的翅膀,自由放飞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在思考中成长,在思考中长成。

三、善待意外,阳光评价—生命课堂的催化剂

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必然存在偶然性、随意性。农村孩子的思维更是活跃,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可谓无奇不有。这些都不是老师可以主观预见的,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去发现意外中的闪光点,把原先可能引发非议的意外变成新的教学资源,甚至成为教学的亮点。

活跃的思维是课堂的生命,且不管他们的思维荒谬与否,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小心翼翼地去保护他。农村小学生极其敏感,一旦受到打击,很容易挫伤和扼杀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给他们阳光般地评价可以开阔他们的学习视野、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可以帮助他们总结收获、可以帮助他们走向成熟。语文教学实践表明,活跃的思维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增强语文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德育、智育、智能的发展,高度体现“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思维的特点,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语文教学具有美育的功能,其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美育因素,语文是迷人的、是美丽的,在课堂上,要用寻找美的眼光去审视它。

“给点阳光就灿烂,有点雨露就茁壮”给学生一个阳光的学习催化,让课堂迸发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宁陵县张弓镇中心小学 河南】

猜你喜欢
生命文本儿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留守儿童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