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入手重塑小学科学有效课外探究活动

2014-07-09 13:48徐洪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科学课课外成果

徐洪伟

《小学科学教学建议》第四部分着重强调对课外活动的指导:提倡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在“规范教学和管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下,如何有效的开展课外延伸活动,真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又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是当前所关注的。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操作策略。

一、从贴近生活的兴趣问题入手,吸引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探究

课外探究的选题非常重要,首先应该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确定比较容易完成的、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就可获得良好的学习动机,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任务。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准备探究的活动,其次对学生探究的题目做好筛选。关于选题还须注意选择的题目难易要适中,否则,过度的延伸会使学生的课外探究变得多而滥。

科学的学习不限于单纯的课堂教学,科学学习应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这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例如学习了《面包发霉了》一课,为什么有些东西放那没多久就发霉了,为什么有些很长时间也没变坏?如果知道原因不就可以想办法避免食物发霉了?然后和学生一起交流研究方法,课后就可以开展实验,这样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学生是很感兴趣的。

二、从拓展材料来源渠道入手,提供研究活动的硬件保障

小学生虽然能凭着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但是如果碰到困难,很多时候活动就开展不下去。课外延伸活动所需要材料,往往是制约学生进行研究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强调从材料的选择要从学生周围的环境入手,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多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

在实际研究所需材料的准备中单单让学生个人去准备各类材料是比较困难的。有些材料对很多家长来说也不知道到哪收集。如课外要自制汽水,可许多学生和家长都不知道哪有小苏打买,超市里一般只有香甜苏打粉之类,这些不是纯的小苏打,效果不好。而小苏打在菜市场边的食品店里就可以找到。

科学老师应提前考虑各种材料收集时碰到的问题,从收集材料的时间、地点、成本、难易等各方面作好学生的参谋。研究材料要有保障,拓展渠道,充分挖掘资源这是主要策略,这样才能使课外探究活动得以开展。

三、从多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入手,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

《科学课》2011年第4期的心语栏目就发表了“老师,我栽的凤仙花被妈妈扔了”。像这样的事,在课外延伸活动中会经常发生。在很多家长的眼中,重要的是语数英,而科学课只是占用过多的课余时间,耽误学习。因而做好家长的工作是科学老师的重要工作。当然,小学科学课要想家长认可的话,光上几堂科学课,开展几次活动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将课内、课外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上课之余,将课堂无限地延伸,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科技活动,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每次课外探究活动前给家长发信息,解释给家长听活动的意义,活动过程中需要家长给予哪些帮助等等。同时,也让家长参与进来,经常留意各种科技活动,通过短信通知家长,建议家长有时间陪孩子参加。让家长在“陪玩”中领略科学的无限魅力,消除对科学的“成见”,整理了一些支持活动的家长评价做成小报,在家长会时分发给所有家长,通过积极的家长影响到更多的家长,最终在校园和社会上形成浓厚的科学氛围。交流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利用家长会、建立科学研究QQ群等多和家长交谈、邀请参加听课、参加成果展示会、参加汇报会、各类科普展以及像观测日全食这样的天文观测活动等。

四、从拓宽延伸活动的评价方式入手,多形式呈现学生课外探究成果

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探究,很重要的一个内部因素就是学生自发形成的探究需要,这种探究需要的形成,离不开多种形式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成果,让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家搞发明似的成就感。所以,要尽量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

(1)学生课外探究的过程及探究的结果,可以展示以科学日记(手记)为载体的学习轨迹,可以让他们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整理成文,在实验室专门开辟一角,展示所有学生的探究成果。在我们小学科学教材里有很多要求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小制作,比如:三年级的“做一辆纸车”、“造一艘小船”,四年级的“做一个乐器”、“设计安装房间照明电路”,五年级的“鸡蛋保护器” “做一个水钟”,六年级的“做一架桥”、“小制作(废物再利用)”……

(2)与班主任沟通,利用班级板报一栏,专门展示班中的优秀探究成果。如:四年级的天气日历就可以直接展示在黑板报一角,让师生每天都能从天气日历中得到当天的天气情况。看着自己的观测成果能展示出来并被大家所用,学生的活动热情更高了。

(3)定期在同年级段评议最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即先让每班学生了解本时间段的探究活动成果,再全体投票评出。对于评出的探究成果,在全校黑板报上展示,并发给奖状。

(4)每学生设置探究成果袋、过程记录袋、评价记录袋,记录每次探究成果,展示达成目标与成就的历程,记录自我、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寄语,并与期末总评挂钩。

成果展示和评价,是整个课外延伸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成果汇报和评价组织得好,也是下一次课外成功探究的原始动力。

上好科学课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课外科学探究的实效,让更多的科学老师关注学生的课外延伸,重视课内外的有机整合,把课外的内容实实在在地融入科学课程中来,投入更多的精力引领学生进入无限宽广的科学探究世界中来,相信不久的将来,它的效果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无比的惊喜。

【作者单位:衢州柯城区实验小学 浙江】

猜你喜欢
科学课课外成果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