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性学习在语言活动中的运用

2014-07-09 14:22季铃莉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黑鱼尝试探究

季铃莉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操作是儿童早期认识世界、适应环境、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可见操作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今这种操作性学习方式正广泛地运用于幼儿的数学活动、科学探索活动以及美术活动中,而且收效甚好。我也尝试将操作性学习方式运用于语言活动中,合理引导幼儿主动模仿、讨论、探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操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实际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学会操作,主动操作,创新操作的思想,设置灵活的操作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

1.示范性操作

语言活动中,教师为了让幼儿的注意力更集中,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往往会创设故事发生的情境并按故事的情节发展制作手偶或者头饰,在讲述的过程中逐步出示故事中的角色,以便解决幼儿语言的认知和理解水平较低的难题。教师所进行的直观的操作性示范,使得幼儿更清晰地了解故事情节,对故事的理解也就更深入。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讲述也就更完整、有条理。教师示范性的操作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孩子的语言认知能力、理解水平有所有提高。

2.引导性操作

语言活动中,幼儿需要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来进一步理解故事。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低,思维反应速度慢,对画面的观察抓不住重点而不能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则可以采用这种引导性操作法,让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仔细倾听要求,迅速作出判断,手脑并用,有效地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敏度,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3.探索性操作

语言活动中,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或疑点,让幼儿先思考、操作、尝试,从而达到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一种操作方法。我们都知道好奇是幼儿的天性,利用这一特点,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行操作学具,自主探究问题,从而建构知识经验。教师则仔细观察幼儿探究情况,予以适时点拨和鼓励,使幼儿的探索不至于偏离目标或遇到困难而停滞不前。如李欧.李奥尼优秀绘本《小黑鱼》,活动一开始,教师借助柔和而宁静的音乐为孩子创设出了大海的优美的意境,大海是那么的广阔、那么宁静。就在这宁静的大海里,生活着一条小黑鱼,幼儿马上想到没有小伙伴的小黑鱼是孤单的,“怎么办?”“我们来帮助它找许许多多的好朋友吧!”孩子们积极地想办法,教师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帮助小黑鱼找朋友(幼儿用印尼拓印的方法帮助小黑鱼印出了很多小红鱼朋友),幼儿也并在小鱼们相聚的场景中感受大海的美,感受友情的伟大。随着一阵恐怖的音乐声,“从海浪里突然冲出一条又快又凶又饿的金枪鱼,它一口就把所有的小红鱼都吞到了肚子里,只有小黑鱼逃走了”。教师提问:失去了好朋友的小黑鱼,逃到了大海的深处,接下来会遇到谁?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教师又给孩子留了充足的时间请孩子观察画面,并尝试用优美的语言或者大胆的肢体动作来回答。孩子们在看看、说说、演一演的过程中自主地探究问题,积累知识经验。当孩子在自主探索遇到困难时,教师需要及时进行点拨和鼓励,这样,幼儿就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使幼儿认知能力和意志水平得到发展,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合作性操作

幼儿合作性操作活动,即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合作、以获得知识技能。每一个幼儿的知识水平层次各不相同,语言活动中,如果单靠某个幼儿的个体经验的探究是很难发现问题。我们鼓励幼儿集思广益、互相帮助、共同探究、协作学习,这样有利于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集体观念和互助友爱的精神。

5.拓展性操作

语言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利用幼儿已掌握的知识经验,通过多种方式再现出来,达到巩固、迁移、转换知识经验的目的。如小班语言活动《小老鼠的旅行》,巧地将动物典型的、特殊的形象特点与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形象巧妙地连接,将儿歌内容巧妙地蕴涵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之中,故事以儿歌的形式来表现,朗朗上口。孩子们跟随小老鼠旅行中“寻密、揭密”,完成了对图片的初步观察、判断、想象与讲述,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儿歌,感受到文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很乐于模仿故事,进行创作、表演活动。孩子们借助儿歌的形式,“吱吱吱,滑滑梯喽,原来是长颈鹿的脖子呀。吱吱吱,钻草丛喽,原来是松鼠的尾巴呀……”这样的活动,拓展了孩子的思路,孩子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也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幼儿对故事表演活动是很有兴趣的,一个故事,给幼儿适当的提示,他们就能够理解故事大意。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方法,尝试让幼儿听老师旁白或故事录音,随故事情节进展尝试进行不分角色的同步自由表演(即故事情节出现哪个角色,幼儿就表演这个角色),这也是拓展性操作在语言活动中的又一尝试。如在《机灵的小山羊》故事中,当小山羊遇到了大灰狼,怎么办呢?有的幼儿表现的比较惊慌,东躲西窜;有的幼儿则比较镇静,继续向前走;还有的幼儿表现出吓呆了的样子,一动也不动。孩子们的表情、动作摆脱了“模仿”的束缚,有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在语言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幼儿、不同学习内容与不同活动的情境,任意选择、自由结合,力求达到优化教学活动的目的。真正做到: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感知中理解;理解中思考;思考中探索;探索中创造;在创造中激发浓厚的兴趣。

【作者单位:太仓市陆渡镇幼教中心陆渡幼儿园 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黑鱼尝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多看一眼都不行
基于儿童行为观察下绘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绘本剧《小黑鱼》的开发推进为例
多看一眼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