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班学习性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2014-07-09 14:58高颖茹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益智设置创设

高颖茹

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每个孩子能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他们个性化的兴趣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激发。这样的学习,就有可能使幼儿获得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关于幼儿大班学习性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笔者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体会如下:

一、区域的创设:

1.区域的数量。因为我班的人数不是很多,而且我们的区域活动主要设置在教室里,如果区域数量过多则会造成幼儿活动拥挤的现象,因此,我在教室里设置了5个相对固定的区:快乐阅读区、益智区、环保体验区、建构区、美术区。同时把比较安静的快乐阅读区和益智区连在一起,放置在教室的一角;而另外三个操作性强,幼儿容易在里面探索、操作的区设置在教室的另一角。对一些不常用的区域,如科学区、生活区则是采用流动的方式,随主题活动的变化和需要做随时的调整。

2.区域的分隔。区域分隔科学、合理,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而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限,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很容易分散,若空间没有适当的分隔,则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从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如果区隔物过高,则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相互交往,而且容易使幼儿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我们在为幼儿设计区域活动的空间时,力求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比如在快乐阅读区,我们设置在教室最里面的一角,在区域内,用牛奶盒拼接成一个小方桌,铺上淡雅的桌布,放上几个抱枕。孩子们可以躺着、坐着,拿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看看、说说,徜徉在书的世界里。在空间设置上,既考虑到2-3个人的活动空间,也设置一些稍大一些的空间,这些比较大的空间比较适合小组活动,通过在小组活动中协商、竞争等行为,学会和别人分享,保护自己等社会行为。

3.区域的内容。内容的选择应服从于目标。目标是创设学习性区域活动环境、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所以,对所投放的内容,也要从幼儿学习的最终目标来创设。如益智区,我们围绕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铺地板”“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设置这些内容主要考虑到活动区教育内容和新课程中集体教学内容的关系时,做到区域环境为新课程服务。既有主题活动的延伸,对集体教学时的主题活动内容进行充实、提高。又从实际需要出发,直接与集体教学中的主题活动内容挂钩。通过区域活动既能增加幼儿自主学习探索的信心,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

二、材料的投放

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需要注意的事项,先陈述如下:

1.根据我园的环保特色,有目的收集活动材料:结合我园的环保特色,在收集材料方面我们尽可能的收集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比如,我们设置了环保体验区,其中的材料都是一些平时不起眼的,在家里用不上的牛奶盒、雪碧瓶子、破旧的玩具。同时在盛放操作材料的工具箱也动了一番脑筋,选用了各种皮鞋盒子,进行简单的装饰,一只漂亮的工具篮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充分体验了我园的环保特色。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比如在建构区我们发现提供的积木不能够满足幼儿这种强烈的创造欲望,更好地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为此,我们投放了一些纸盒、树木等废旧物品。很快,这些新材料更加吸引幼儿,孩子们借助这些材料搭建出了不同的类型的房子。

3.要注意投放的区域材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们在益智区“铺地板”中,除了提供比较简单的标有数字的地板,还为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提供地板多一点,不标数字的地板。

4.要注意投放的区域材料具有层次性。

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应考虑到所有幼儿,提供层次性的材料,使每个幼儿在现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比如在益智区,我们提供了点卡、数字卡片、算式、记录本等,对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只要他们完成点卡的分合,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则要求用数字卡片完成分合,在完成的基础上还引导幼儿在操作本上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

5.要注意投放的区域材料具有目的性。

我们的区域活动是主题背景下的产生的区域活动,所以投放的区域材料还要结合主题。比如在主题活动“环保小卫士”中,我们争做环保小卫士出发,在快乐阅读区,请幼儿运用废旧图书制作出新图书;在美术区运用丢弃的购物纸袋和皱纹纸,制作环保服装;在建构区我们提供盒子、棉签、扭扭棒等,引导幼儿构建机器人大世界。

三、区域活动的指导

1.根据年龄特点,建立合作规则。

在区域活动中,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作为我的指导目标,在与幼儿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对活动区的活动提出了“三不”“三要”的规则:“三不”:不乱窜,不争抢独占玩具,不大声喧哗。“三要”:要合作,要商量,要帮助。并把这些规则绘成幼儿能理解的图案,张贴在区域活动最显眼的地方,让幼儿进入区域马上就能看到规则,并能自觉遵守区域活动规则。

2.重视榜样力量,巩固行为习惯。

在区域活动中,及时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讲评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相互欣赏,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对有点滴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反馈机制。如:“这是你们一起完成的,真棒!”“今天你又多了一位朋友。”等等。

3.坚持以适时适度,做到灵活指导。

适时,即何时介入指导要灵活掌握。一般是在探索的问题难以深化时,缺少材料、学具时或发生纠纷问题等困难情况下,我们要及时给与支持与帮助。适度,就是指指导的时候要留有余地,不能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学习性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的快乐源泉。

总之,学习性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众多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创设,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教育环境,而且对促进幼儿的智力、语言及操作技能发展是大有益处的。所以我将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对学习性区域活动做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究,使我班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更加趋于完善,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学习性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天堂。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南星渎幼儿园 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益智设置创设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益智故事会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