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背后的思考

2014-07-12 12:29许凯霞尉氏县人民文化馆455500
大众文艺 2014年2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旅游

许凯霞 (尉氏县人民文化馆 455500)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极为悠久的文化大国,各类优秀的传统文化种类繁多。由于历史原因,在一定时间段内我国对传统文化保护不足,甚至由于对旧传统的一味打压而出现过传统文化传承断层的现象,以致很多优秀的文化技艺衰颓乃至消失。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对于优秀文化的认识水平与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因此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人民以及国家的重视之下又重新进入我们的视线。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基因,在国家的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2006年由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认定,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等十个种类。近年来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并且于此方面的工作也在积极持续的进行。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政策、积极的参与联合国的各种非遗保护活动,同时也通过走访民间艺人、记录传统文化技艺等多种方式对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与抢救。

要想维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国家的相关保护举措是极其必要的。国家对于文化传统的重视会带动人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随着一系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展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得到了合理有效的保护,也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性经验

通过国家以及社会的不断努力,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方面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文化遗产的记录宣传以及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等手段只能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对于促使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扬方面成效并不十分明显。由于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是停留在被人们“认识”的阶段,这显然不是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保护方式。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脱离仅是“被保护”的现状,如何给传统的文化注入新的活性因子,使原本传统的旧文化重新活跃起来;如何使原本存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传统文化元素重新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是每一个传统文化的爱护着与保护者都面对的问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我国对此方面的保护经验不多,因此适当的借鉴他国的相关保护与发展经验是十分必要的。了解与总结他国在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在此方面的工作有参考和借鉴价值。如日本早在1950年就颁布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能够根据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对该法律不断予以修正以符合时代的发展,这一点十分可贵。我国在对相关的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研究时,也应注意相关的法律政策要跟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再例如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体现在设立文化遗产日、为物质文化遗产登录制度以及引入旅游开发等方面。从以上的他国经验可以看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在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与更新的同时,加强宣传与推广,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民众的文化保护自觉意识,还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世纪发挥出其独有的文化魅力。

在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道路上,应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科学方式。他国的相关经验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管理有着很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但在我国的文化发展道路上不能对他国的策略与手段完全照搬照抄,传承与发展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是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这样才能在融合他国经验的同时形成一套更适合本国文化发展的体系。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行性发展策略研究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市场的推动,仅仅靠法律法规的保护以及传统的宣传方法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时代在进步,传统的文化与技艺虽要保持其原有的风貌,但在其发展道路上还是需要借助新手段的刺激,这样才能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1.旅游产业对为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动作用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因此在作为地域的“特色”方面,能为地域的旅游产业增色不少。当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蓬勃,许多城市由于无法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导致很多旅游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状况。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由于每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蕴含着其独有的地域性的特色与魅力,无论是作为旅游的参观推广项目还是发展成为旅游消费品都有其独到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对于地区的旅游产业有推动作用,同时旅游产业也能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由于来旅游的游客来自四面八方,包括全国各地,也有很多游客是从外国而来,各方的游客能够通过旅游的方式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并且通过携带相关的旅游纪念品等途径,也能够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世界各地。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融入到旅游产业中来,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传播与发展,还能通过其独有的地区性的文化韵味与魅力,带动地区的特色旅游产业开发,从而提升当地的地域魅力。

2.通过市场推广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市场,要想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只停留在保护、存在的现状,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离不开市场的推动。通过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使其以产品的形式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这应该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走向。

随着时间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技艺在当代的使用价值已经逐渐减弱,但是作为我国传统的优秀历史遗存,其文化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当前随着各种新兴的市场营销方式走入人们的生活,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手段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也逐渐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历经历史的沉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价值极高,因此在文化市场越来越繁荣的现代,其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可观的。

3.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动作用

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媒体的重视也越来越深。通过各类媒体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推广手段。

通过电视与网络等媒体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记录早有先例,例如近两年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将许多原本不为人知的传统美食带入人们的视线,这一节目的成功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非常受人们欢迎的。由此展开思考,通过媒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不但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提升人民对其兴趣的同时也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并且,现代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电视纪录片以及网络活动等多种媒体的传播形式相结合,能够促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传播开来。

[1]廖明君,周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J].民族艺术,2007(1).

[2]膏峥.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6).

[3]黄胜进.从“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其价值考察[J].青海民族研究,2006(9).

[4]张鸿雁,于晔.从赫哲族“乌日贡”大会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J].艺术研究,2008(1).

[5]罗琳.少数民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审视[J].民族论坛,2007(8).

[6]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之忧[J].探索与争鸣,2007(7).

[7]徐嵩龄.遗产原真性·旅游者价值观偏好·遗产旅游原真性[J].旅游学刊,2008(4).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旅游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旅游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