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26个种33个种源在云南的生长表现

2014-07-12 12:25王有兵周庆宏何银忠
桉树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树高保存率材积

严 毅,王有兵,周庆宏,何银忠

(昆明市海口林场,云南 昆明 650114)

桉树26个种33个种源在云南的生长表现

严 毅,王有兵,周庆宏*,何银忠

(昆明市海口林场,云南 昆明 650114)

对海口林场26个桉树种33个种源26 a的树高、胸径、材积和耐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史密斯桉(15092、15059、15091)、本沁桉(14214)、巴吉桉(13286)、亮果桉(14012)、银顶纤皮桉(14840)、直杆桉(直local)和广叶桉(13349)等9个种源在昆明市海口林场表现较优,其中前6个种源还具有较强稳定适应性;9个种源均可作为南方地区桉树种质资源供应基地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及优良种源展示基地建设的优选树种。

桉树;种源;海口林场;生长表现

桉树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杯果木属(Angophora)、伞房属(Corymbia)和桉属(Eucalyptus)树种的统称[1]。桉树遗传资源非常丰富,自然分布于大洋洲,现有900多种,其中仅有5种分布于澳大利亚以外的国家和地区[2]。自1804年起桉树先后被引种到自然分布区以外,现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均有栽植,人工林面积约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 1/3[3]。我国于1890年引种桉树于广州、香港等地,先后引种桉树300多个种、亚种和变种。云南于1896年引种蓝桉(E. globulus)至昆明,截至2005年云南先后引种保存桉树100多种[4-6],并在桉树适应性、人工林地生态问题及经营对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7-9]。昆明市海口林场于1986年从澳大利亚引进27个种34个种源/家系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并对前期引种适应性表现和种源园艺观赏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10-11],发现这些桉树品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经济、绿化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26年生桉树种源进行了后期生长表现追踪调查分析,探讨桉树不同种源在昆明市海口林场生态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稳定性情况,找出适应性较强、保存状况较好、生长表现较优的桉树品种,以期为南方地区桉树种质资源供应基地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及优良种源展示基地建设提供品种适应性参照,并为该区域对桉树种质资源的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在昆明海口林场宽地坝林区,东经102°34′,北纬24°50′,年均气温14.6℃,极端低高温为−5.4℃和31.5℃,霜期约138 d,有少量降雪,年降雨量909.7 mm,干湿季分明,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旱季为11月至翌年4月,海拔1 980 ~ 2 200 m,西北坡向,坡度10° ~ 15°,土层厚1.1 m,石灰岩母质,山地红壤,pH值6.6[12]。

1.2 试验材料及小区布置

试验调查对象为1986年中国林科院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中心”合作的澳大利亚桉树引种试验项目(8457)所引种的27个种共34个种源的桉树,为实生苗造林。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种源9次重复,9个小区均为33个种源,同一种源单行9株,初始造林株行距为2 m × 2 m。实际调查中除粉绿桉(E. glaucescens)全死亡没有存活株外,共有26个树种33个种源(表1)。

表1 桉树种源明细

1.3 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于2012年10月,对试验地每株桉树的树高、胸径、干形、干旱受害情况和保存株数进行观测评价,并计算材积。树高用测高仪(深圳,TruPulse200激光测距测高仪)测量;胸径用胸径尺测量;干形评分方法:主干通直圆满无弯曲记5分,基本通直圆满1 ~ 2个小弯记4分,一般通直2 ~ 3个弯记3分,主干弯曲记2分,严重弯曲记1分;枝干干枯记为受害,在保存株数中统计受害率;材积采用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总结的公式计算[13]。数据采用 SPSS 16.0进行方差分析及邓肯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源干形、干旱受害情况及保存情况调查

对 33个桉树种源的干形、干旱受害情况和现保存株数进行了调查统计(表2),结果表明:除约翰斯顿桉种源11825全部死亡,其余32个种源均有存活树体,但保存率不高,平均为38.1%,保存率最高的种源15092,仅有75.9%,保存率在30%以下的种源有9个,50%以上有12个;存活种源的干形评分平均值为 2.98,最高的为银顶纤皮桉种源14840,为4.50,干形评分最低的是种源12284,仅1.50,另外评分在 3.50以上的种源分别有 8602、15091、12655、14214、13349、直 local、14521、 14201;除种源9、13831、14840、9751没有受害,其余种源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害,受害平均值为17.3%,受害最严重的是种源9755,达54.5%;从干形、保存率和受害率水平上认为最优种源为14840,其次是种源15091、14214、13349、直local。

表2 各种源干形、受害及保存情况调查

2.2 不同种源生长性状分析

对26年生桉树种源区的31个种源(种源11825全部死亡,种源9仅1株树成活,达不到生物统计量)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统计(表3)。由表3可知,不同种源生长指标差异较大,但最优与最差种源的生长量各指标趋于一致。树高最高种源为15092,其值为 18.3 m,最低为种源 11711,仅为6.3 m,相差12 m;胸径最大种源同为15092,其值为24.9 cm,最小的种源11711值为9.2 cm,差值为15.7 cm;材积最高的种源15092值为0.561 8 m3,最低为种源9751,值为0.032 4 m3,相差0.529 4 m3;树高和胸径最差的种源 11711材积也很低,仅有0.039 5 m3。

进一步将不同种源树高、胸径、材积进行多重比较分析(表3),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和材积均以种源 15092最高,以种源11711树高和胸径最低,材积以种源9751最低。从树高上看,种源树高大小顺序为:15092>15059>14214>13286>14012>直 local>14840>15091>15090>14207>13831>14201>12448>12655>蓝 local>12563>15057>8602>12576>13606>9755>12284>12914>14521>12159>9440>13349>10340>11688>9751>11711,认为种源15092、15059、14214、13286、14012、直local、14840、15091、15090、14207最优;从胸径上看,种源15092、13286、14214、15059、14012、14840排名靠前;从材积上看,材积大小排名前10的种源顺序为:15092>15059>13286>14214>14012>15091>14840>直local>13831>15057,因此种源15092、15059、13286、14214、14012、15091、14840、直local最优。综上得出:种源15092、15059、14214、 13286、14840、14012、15091、直local为较优种源。

将不同种源桉树的生长性状指标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在0.01显著性水平上,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及材积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3 种源间生长性状0.01水平多重比较结果

表4 种源间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桉树最早引入我国主要作为防护林和景观林在南方栽植,同时桉树是一种速生树种,目前主要用于生产木材,干形的优良程度不仅可以衡量景观价值还可以提高木材的出材率和木材利用率;而引种试验对适应性及耐旱性的研究对于种质资源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6年生桉树不同种源间的干形、耐旱性、保存率、树高、胸径及材积的调查统计,可以得出:种源14840、15091、14214、13349、直local有较好的干形、较高保存率和耐害性能,可以作为景观种源展示区的优选树种并加以保护;种源15092、15059、14214、13286、14840、14012、15091、直local具有较优生长性状及适应性;综合干形、耐旱性、保存率及生长性状分析可以得出15092、15059、14214、13286、14012、14840、13349、15091和直local是相对较优的种源,与董静曦等[10]早期适应性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史密斯桉、本沁桉、巴吉桉、亮果桉在海口林场生态环境条件下具有较为稳定的适应性,而早期适应性较优的查普曼桉和新英格兰桉出现后期适应性退化现象,早期表现一般的直杆桉、银顶纤皮桉和广叶桉适应性慢慢增强,后期表现较优。

本种源试验林中有较大引种突破的单蒴盖亚属桉树种少花桉、三花桉、银顶纤皮桉3个种中,银顶纤皮桉表现出适应性慢慢增强,后期表现较好。此研究结果对于单蒴盖亚属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区引种的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低海拔种源桉树引种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均可作为后期南方地区桉树引种研究突破口及重要科学依据。同时该澳大利亚桉树引种试验林也是云南地区桉树品种数量较多的试验林,保存了众多桉树基因。今后可以从该桉树种源引种试验区生物量的分配特征上进行该桉树种源林物种多样性的保存[14],同时可以通过优良单株的选择,进行子代繁殖力测定并加以推广利用;此桉树种源引种试验区还可以建立成26个桉树31个种源的基因库、桉树科普教育基地和科研的重点试验基地,具有重大研发利用价值。

[1] Hill K D,Johnson L A S.Systematic studies in the Eucalypts-7. A revision of the bloodwoods, genus Corymbia(M yrtaceae)[J].Telopea,1995,6(2‒3):185‒504.

[2] 王豁然.桉树生物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 张党权,田华,谢耀坚,等.桉树4个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1):12‒17.

[4] 祁述雄.中国桉树(第二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5] 张荣贵.云南引种桉树名录[J].云南林业科技,1994(3):40‒43,15.

[6] 张荣贵,李思广,蒋云东.云南桉树引种历史、发展现状及展望[J].桉树科技,2007,24(2):18‒23.

[7] 廖观荣,林书蓉,李淑仪,等.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J].土壤与环境,2002,11(3):268‒273.

[8] 高集美.浅析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与经营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9,36(2):195‒197.

[9] 潘辉,黄石德,张金文,等.试论福建省桉树人工林的生态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3):605‒609.

[10] 董静曦,段永智,华秀,等.澳大利亚桉树在昆明海口林场引种初步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5,15(4):17‒26.

[11] 董静曦,吴赤卫.27种引种桉树的园艺观赏价值[J].云南林业科技,2003(4):39‒41.

[12] 董静曦,江志祥.海口林场引种的27种桉树试验初报[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0,10(1):116‒120.

[13] 岑巨延,赵泽洪,莫祝平,等.广西速丰桉数表研制项目研究报告[R].南宁: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2005.

[14] 巩合德,程希平,马月伟,等.云南杨梅灌丛生物量的分配特征[J].经济林研究,2012,30(4):106‒108.

Grow th Performance of 33 Provenances Representing 26 Species of Eucalyptus in Yunnan

YAN Yi, WANG You-bing, ZHOU Qing-hong, HE Yin-zhong
(Haikou Forest Farm, Kunming 650114, Yunnan, China)

Height,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tree volume and drought tolerance to age 26 years of 33 provenances representing 26 Eucalyptus species in Haikou Forest Farm, Yunna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rformance of 9 provenances – E. smithii (15092, 15059, 15091), E. benthamii (14214), E. badjensis (13286), E. nitens (14012), E. laevopinea (14840), E. maidenii (local) and E. amplifolia (13349) performed well for all the key traits exam ined in Haikou Forest Farm, including 6 provenances w ith a strong stable adaptability. These 9 provenances should be able to serve as Eucalyptus germplasm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ucalypt plantation resources in southern China and w ill also be a useful resource for science education.

Eucalyptus; provenances; Haikou Forest Farm; grow th performance

S758.5+2

A

2014-05-06

南方国家桉树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

严毅(1986― ),女,硕士,主要从事果树生物技术研究.E-mail:yanyiok@yeah.net

*通讯作者:周庆宏(1970― ),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及森林保护研究.E-mail:zqh7043@sina.com

猜你喜欢
树高保存率材积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广西一元立木材积表适用性评价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不同因素对林下参保存率的影响
阿拉尔地区胡杨材积与胸径、树高的关系分析
红松材积与生长性状相关分析及二元回归方程的拟合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人工福建柏胸径与树高关系的研究
不同种源马尾松树高与胸径生长相关模型研建
不同坡位和造林密度对四种桉树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