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大众传媒时代下对人人传播的探究

2014-07-13 04:43刘震丁锦箫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消费社会网络

刘震 丁锦箫

摘 要:广义大众传媒社会这一概念由蒋荣昌老师在《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一书中首次提出,意为当消费成为一种表达后,大众传媒也不在为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所垄断。在大众传媒时代,集体创作和传媒的个人化,让普通人也有了成为传播者的可能,再加之网络提供的技术支持,真正提供了一个普通人进行大众传播的渠道。人人都是传播者,既可以视为是大众传媒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社会步入广义的大众传媒社会的助力。

关键词:消费社会;大众传媒时代;网络

一、何为广义大众传媒时代

当物质丰富到让我们患上“选择综合症”,当消费成为一种符号,当商品的符号价值远胜过其使用价值时,我们就步入了鲍德里亚所言的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书中,鲍德里亚认为,所有的新闻都被戏剧化、非现实化,“未经加工的事件只有在被整个工业流水线,被大众传媒过滤、切分、重新制作,变成——与工业生产的制成物品同质的——制成且组合的符号材料后,才变得‘可以消费”。可以看出,大众媒介在消费社会的建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构建了消费文化,强调了商品的符号价值,就连它们本身,都变成消费社会生产流水线上的一员。那么何谓广义的大众传媒时代呢?目前,学界对这一提法尚无明确的界定,而在蒋荣昌教授的《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一书中,他将副标题定为“广义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文本形态”,亦即是说,在步入消费社会的同时,我们也就步入了广义的大众传媒时代。

在《消费社会》里,鲍德里亚的批判针对“由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竭力支持着的恶魔般的世界”,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所著的时代则是一个网络时代,这种技术上的变革,让过去为专业人士所垄断的传播渠道,向公众所开放,人人都拥有了传播的权利。蒋荣昌老师在书中提出了“由社会精英以垄断文本语言媒介的方式而在实际上垄断的文本作者的贵族身份开始崩溃了”,也即是说,在广义的大众传媒时代,文字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利,每个人都是事件的讲述者。

二、大众传媒时代的特征

1.表达至上。在广义的大众传媒时代,生活、行为、物品皆成为一种表达。在《消费社会》书中,鲍德里亚认为消费就是人类的日常生活,消费的内容除了物品本身,还包括商品背后的象征。当我们在看王家卫的电影时,我们其实是在表达一种“文艺青年”的腔调;我们购买苹果手机,是因为“苹果”表达了小资的身份;当我们渴望爱马仕的包包,因为爱马仕表达的是富豪的身份。产品、行为、环境都成为表达者,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向我们表达它们的所指意义,苹果是小资,爱马仕是富豪,这些隐喻在媒体上随处可见。在广义的大众传媒时代,媒介不仅仅是信息,还是一种隐喻。

2.集体创作。在大众传媒时代,当一切都成为表达之时,传统的文学和文学家们却慢慢走向边缘化。过去,文学是贵族、高雅的象征。而大众媒介时代,这种高雅被消解,文学创作从少数人的专利变成了集体创作。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没有了曹雪芹、钱钟书这样的大家,但作家的数量却成千上百倍地增加,光网络上就有无数的网络写手,我们拥有的阅读物也大量增加,所有的读物远多于我们会阅读的作品。如果从批判的角度来看待集体创作,它的确消解了文学的严肃性,产出了更多的垃圾作品。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一特质正好符合布尔迪厄所赞成的“集体性知识者”,即“知识的生产者们能够首先通过确立自身作为一个群体的存在,而成为自主的主体,去影响政治”。

3.媒介事件。在蒋荣昌教授的另一篇文章《为什么说我们进入了广义大众传媒时代》中,他开宗明义地指出,在生产社会(消费社会尚未成型之前),大众传媒是专业的信息传播者,新闻事件和当事人都是被传媒描述的机构,而到了消费社会,新闻事件及其当事人却从被描述者转变为表述者。所以,广义的大众传媒时代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原本应为被描述者的事件成为了表达者,而媒体变成了渠道,即媒介事件的大量出现。

三、网络:让每个人成为传播者

互联网、移动网络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网络尚未出现之前,传媒机构拥有严格的准入要求。传媒机构的从业者,都经受过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传媒机构被掌握在权力与资本的手中。而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了成为传播者的可能。在网络上,也许是随手上传的一条消息,却有可能被网民大量转载进行二次传播,进而引起传统媒体的注意。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有影响力的信息传播者。

网络创造了一个双向传播的新时代,并构筑了一个更提倡“个性”的社会,年轻人也不再那么依传统媒体来获取资讯,而传统媒体却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这种媒介生态的改变,会逐渐终结大众媒体的主导地位,但信源和传播渠道不再为专业的传播机构垄断,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却是发展的趋势。大众传媒或许不会终结,但这种专业与大众之间的鸿沟却缩短了。传媒变革——人人皆为传播者的说法就是广义大众传媒时代的产物。

参考文献:

[1]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3]孙炼.BABEL——广义大众传播社会的通天塔[J].天府新论,2007(S2).

[4]张雨瑄.广义大众传媒视野下——“钥匙”的符号文本分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1).

[5]杨筱玥.广义大众传媒视野下的符号潜网[J].科技风,2008 (19).

猜你喜欢
消费社会网络
美国消费社会是怎样“炼成”的
电视剧《欢乐颂》与“新穷人”的思考
试论对武汉地区大学生瑜伽消费情况的研究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探析鲍德里亚思想的研究脉络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