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体育课

2014-07-13 04:43张继广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动作

张继广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有上好体育课,才能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增强学生体质。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呢?笔者认为,教师除了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外,还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根据学期计划认真备好课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上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运动就是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

二、课堂教学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是一节课的主体,要抓好这一环节,就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l.准备活动

体育教学过程中,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活动不开关节,在运动中就容易受伤。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如:跳高和跳远教学中,主要活动开胯、膝、踝关节;技巧和单杠教学中,主要活动开肩、肘、腕关节。准备活动也可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如短跑(50米)教学前,可安排“破网捕鱼”“打死救活”等游戏,让学生在操场上相互追逐、跑动,学生在跑动中有加速跑、匀速跑、变速跑等,这样可加大关节的稳固性和承受能力,提高肌肉伸缩性与爆发力,之后再进行50米练习,就能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

总之,灵活多样的准备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达到各类运动的负荷指标。

2.讲解与示范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讲解动作要领,还要认真进行示范。要做到讲解清楚、突出重点、示范标准、动作优美。合理地运用讲解与示范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具体条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各年级都反复出现的内容(如耐久跑、铅球、篮球等),可采用先讲解、后示范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对教材比较生疏的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先示范后讲解的教学方法;对一些集体形式下进行练习的项目(如广播体操、武术等),教师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一边体会动作要领,一边跟着教师做出相应的动作,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与理解能力。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讲解与示范,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3.组织练习

练习部分是学生最活跃的时期。教师如果组织不好,学生便会发生混乱,争抢练习次数或是发生打闹现象,这样就容易造成练习中动作变形以及学生受伤等。因此,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好学生依次练习,严格要求学生对动作的标准化。错误动作出现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可采用单独纠正或集体纠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练习中可采用分组比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增强团结精神,加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三、根据课后的作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课后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体能状况、动作掌握情况等也要有进一步的了解,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了解课后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体育教师每节课后要请体育委员调查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掌握动作情况。掌握反馈信息后,体育教师要心中有数,每学期制订体育计划时要做一定的调整,根据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增加或删除教学内容。

2.课后教师调查学习动机,了解学生喜欢的项目

对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体育教师在安排内容时就能有针对性,对学生喜欢的项目可以多安排一些,保证学生活动的质量,保证学生活动的内容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课后测定学生的心理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对课后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测定学生的运动脉膊、运动量大小、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变化,为下一节课合理安排运动量做准备。

总之,体育课的好坏,关键看体育教师如何安排,如何掌握科学的方法对体育课进行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体育对健康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力争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喜欢体育课,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运动技术。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动作
体育课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