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创新教育点滴谈

2014-07-13 04:43袁芬年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袁芬年

摘 要:新课程体系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当今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

如在讲“电功率”练习时,有这样的问题情境:把甲“220V,40W”和乙“220V,100W”的两灯泡分别接在220V和110V的电路上,哪一盏灯更亮?学生大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100W”的更亮,因为灯泡的功率越大它就越亮。然而也有几位学生根据平时的学习和实验对这个回答提出了质疑。我要求学生首先根据公式“R=U2额/P额”分别求出两灯的电阻(教师说明:假设灯泡灯丝的电阻不考虑受温度的影响):R甲=1210Ω,R乙=484Ω,再利用公式“P=U2实/R”求出实际功率:P甲=40W,P乙=25W,正因为P甲>P乙,所以甲灯更亮。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灯泡的亮暗由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教学效果相当好。

三、采用赏识教学,保证持续兴趣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不要一棍子打死。我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正面引导少讽刺挖苦,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要知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最好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和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获得的,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更新实验思路,克服教学困难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矿泉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克服农村学校器材不足的困难。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气氛宽松、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的平等性就会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学习主动性也能极大增强。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上,惟有如此,学生创新之花才能在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