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普编辑必备的七大素质

2014-07-16 22:24邓文
出版参考 2014年6期
关键词:科普读物昆虫记科普

邓文

要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必须从未成年人开始培养。少儿科普编辑专门从事少儿科普读物的出版工作,可以说是“少年儿童的知识领路人”。为了祖国未来的希望,少儿科普编辑应当成为复合型人才,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那么,新时代的少儿科普编辑应当具备哪些素质呢?笔者以为有以下七点。

一、从孩子的视角出发

少儿科普读物的读者群是广大少年儿童,他们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持久等,因此少儿科普编辑必须学会蹲下身来,通过孩子的视角看待世界,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小读者。

已出版近半个世纪、印数超过1亿册的《十万个为什么》,在我国目前仍然是无法赶超的传奇,是科普界的超级畅销书。《十万个为什么》的成功有很多因素,比如当时图书品种匮乏的出版背景,独创性地采用了问答式出版模式及百科丛书类型,等等。然而,本套丛书之所以能够常销几十年,深刻地影响我国几代读者,正是源于编辑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选择了最合适的作者,并与之通力合作。

二、将创新放在首位

出版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创新。而编辑作为出版业的核心生产力,肩负着创新的使命。对于少儿科普编辑来说,墨守成规是最可怕的,绝不能止步于普通读物,而应该尝试各种新点子,将无尽的创意注入图书之中。比如,可以将传统的科普内容融入文学读物之中,利用孩子喜欢的紧张探案、私密日记、法庭辩论等多种内容形式展现科学魅力;利用玩具书与书玩具、三维立体书、“声画全媒体”电子书、科普实验包、游戏动漫等多种外在形式,跳脱单纯纸质书的固有模式,让孩子动手动脑,在玩儿中学科学。

举个例子,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科普著作,但是如果只是出版译本就毫无创新特色。目前在市场上畅销的《昆虫记》类型图书,都是各大出版社的科普编辑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昆虫记”系列(语文新课标必读、无障碍阅读、励志版)将生僻词、重要人物、重点语句、引用内容等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精评,着重突出“无障碍阅读”;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法布尔昆虫记》(儿童彩图版)配上充满童稚的插图,畅销350万册,此外还有邀请知名翻译家重译的名家名译版、包装精美的珍藏版,等等。

三、良好的沟通能力

少儿科普作品的出版往往不是作者的个人行为,必须依靠团队进行缜密的选题策划和环环相扣的出版流程,在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编辑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版权环节,常常会进行一场又一场马拉松式的商务谈判。对内要说服和统一出版集团内部的思想,对外要与编辑、作者或版权输出机构协商一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编辑发挥观察能力、决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审稿环节,对于少儿科普作品来说,往往不仅包括专业性知识内容,还涉及到大量的照片、插画等说明性图片,因此,整个过程涉及的人员包括作家、插画家、摄影师、设计师等多个社会角色,这就要求编辑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在营销环节,往往要求少儿科普编辑与少儿、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因此需要编辑具有独特的亲和力,要与孩子自如互动,以此获得第一手的市场反馈信息。

四、背景知识广泛

少儿科普编辑与一般的少儿图书编辑的区别在于,少儿科普读物的知识涉猎面更广,涉及天文、地理、生物、自然、数学、物理、化学等,因此,不仅要求少儿科普编辑的语言驾驭能力较强,而且必须是个“杂家”。优秀的少儿科普编辑往往有着科学背景,在进行市场调研、审理稿件以及与作者沟通等方面,能够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更好地参与其中。

少儿科普编辑作为知识产业的从业者,不能只满足于旧有的知识储备,必须让自己时刻处于学习状态中,具备批判精神和知识更新的能力。少儿科普编辑还应当多结交各学科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各学科的最新动态发展。

五、再创作意识

编辑修改稿件其实就是一次再创作。少儿科普编辑在审阅、修改稿件时,既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和发掘原稿中的潜在价值,也要有“为他人作嫁衣”的精神,对稿件进行选择、优化和加工,并且在加工修改稿件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科学工作者的稿件,少儿科普编辑可以利用自己的出版经验,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对稿件加以润色;而对于文学造诣较高而专业性不强的作者来稿,编辑应当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出版经验,判断稿件中是否有科学性错误,并加以改正。有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作者面对编辑改回的稿件,情不自禁拍手叫绝:“对!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只是我没找到这样的表达方式。”这就说明了再创作的重要性。

再创作并不是天赋,而是新时代的少儿科普编辑必备的个人素质。编辑在职业生涯中,是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和自己的努力,获得再创作的能力的。少儿科普编辑不能拘泥于认为自己只是编辑这种思想,而应当时刻怀有再创作意识,与作者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共同铸造科学性与普及性完美统一的少儿科普作品。

六、要有“完美主义”情节

在今天,“完美主义”这个词也许谈不上是一个纯粹的褒义词,然而一旦从事了出版行业,就意味着必须成为一个标准的完美主义者。从市场调研开始,经历图书选题策划、确定作者、组稿、设计版式、改稿、与作者沟通、印刷、营销等流程,整个过程都必须精益求精。少儿科普读物的读者群是广大少年儿童,传播的内容又是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图书质量必须严上加严,一旦出现了错误,尤其是科学性错误甚至伪科学,就会对少年儿童造成严重影响。

优秀的少儿科普编辑一心想完善自己编辑的图书,竭尽全力达到自己设定的最高标准:他们在书稿的质量上字斟句酌,为了某个独特的创意而绞尽脑汁,因为图书的某个细节而与排版部门“打架”,为了一张图片而辗转于各家图片数据库。

七、永怀热情

我国的出版业刚刚转企改制后不久,少儿科普出版面临更大的难题:体制改制后的余痛未消、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数字化出版浪潮的冲击、原创资源严重不足,等等。只有真正热爱这个行业,只有有耐心、有勇气、有担当的少儿科普编辑,才能开拓我国少儿科普出版业的继续发展之路。

总之,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儿科普编辑,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少年儿童奉上内容丰富的科普盛宴,是每一位从事少儿科普出版的编辑人最大的心愿。这需要依靠编辑人自身的不断努力与完善,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培养形成。我国的少儿科普出版,也将会依靠千千万万个这样拥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的编辑人,逐步走向更为繁荣的明天。

(作者单位系科学普及出版社)

猜你喜欢
科普读物昆虫记科普
Book Review on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
重读《昆虫记》系列一:勤劳的“铲屎官”——蜣螂
科普达人养成记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
把科普读物“下嫁”给流动的花朵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