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全科医师现状分析

2014-07-16 22:52朱梅等
上海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全科医师社区卫生分析

朱梅等

摘 要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册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法,对截止至2012年12月31日在浦东新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册的全科医师的数量、年龄、职称、岗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浦东新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在岗执业全科医师937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8.55%。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18:7,平均年龄为39.26岁,分布在全科、中医科、医技科、公共卫生和管理5个岗位。平均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全科医师20.82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1.86人。结论:浦东新区全科医师学历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中级职称比例较高。但全科医师数量不足的问题突出,队伍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社区卫生 全科医师 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0-001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registered general practitioners(GP)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Pudong New District. Methods: The number, age, job titles, and posts of the registered GP in 45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Pudong New District were analyzed with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deadline to December 31, 2012. Results: In Pudong New District, 45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employed 937 practicing GP on-the-job, whos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ith bachelor degree or above accounted for 78.55%. The proportions of the high, medium and primary titles were 1:18:7, and their average age 39.26 years old. They worked in the five departments of GP,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l technology,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 Each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had 20.82 GP, and there were 1.86 GP per ten thousand permanent resident populations. Conclusion: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age structure of GP in Pudong New District are reasonable, and propor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title is higher. But the problem of the insufficient number of GP is prominent, and the team construction also need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general practitioner; title; ag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alysis

全科医师是经过全科医学的专门训练、学习,取得全科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途径,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举措。随着“保基本、强基层”等卫生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全科医师在社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对浦东新区全科医师基本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截止至2012年12月31日,收集浦东新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卫生行政部门登记的注册全科医师(以下简称全科医师)信息,包括临床和中医全科医师,其中临床全科医师包括退休返聘者。多点执业的以人事关系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统计,人事关系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不在本次研究统计范围内。

方法

对列入统计范围的全科医师数量、年龄、职称、岗位等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定量分析。

结果

全科医师数量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浦东新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注册全科医师937人,其中临床类别全科医师874人(包括退休返聘者17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63人。平均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全科医师20.82人,其中最多的中心有41人,最少的8人。全区平均每万常住人口有全科医师1.86人,最多有全科医师5.06人,最少0.51人,2家中心超过4人,有6家中心不足1人。

岗位分布

按照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岗位设置,临床全科涵盖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眼耳鼻咽喉科,临床医技包括心电图、B超、放射和医学检验,公共卫生包括预防保健专业和妇幼保健、眼牙病防治、精神病防治、卫生监督;中医全科包括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管理岗位指行政岗位。

937名全科医师中有85.38%(800人)从事临床全科和中医科工作,近10.00%(92人)在管理岗位工作,另外5.00%(45人)在临床医技和公共卫生(以下简称“公卫”)岗位工作。

讨论

全科医师数量不足问题突出

根据上海市社区全科医师培养3年行动计划(2004年9月至2007年8月)的目标要求,到2007年底,全科医师占临床医师总数的50.00%,到2010年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少数必须保留的专科外,临床岗位全部由全科医师任职。截至2012年底,浦东新区的临床全科医师占临床医生比例为54.18%,与上海市目标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不足2人,距2008年上海市下发的《关于印发〈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所要求的每万名居民配备4~5名全科医师的数量配备标准相差很大。同时,尚有部分全科医师分流在非全科工作岗位,造成了临床和中医岗位全科医师的进一步不足。除了正常退休和人员流动外,目前还有近半数临床岗位的医生尚未注册成为全科医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临床医生因年龄、学习能力等难以取得全科医师资格;②部分已取得全科医师资格的临床医师因所在岗位不符合注册要求未能成功注册;③少数临床医师认为,注册可能造成岗位的变动,不愿意注册;④部分临床医生对全科医师注册持可有可无态度,不主动参加各类培训和考试,解决全科医师数量不足成为当务之急。

1997年以来,上海市卫生局通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等多种形式不断推进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培训合格后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全科医师[1]。目前,上海市的大规模岗位培训工作已经结束,规范化培养和小规模的转岗培训学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需求。因此,在营造有利于全科医学良好发展的氛围、提供更好平台的基础上,需内外联动,在政策引导和内部挖潜方面下功夫,解决全科医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政策上,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的不断拓展,临床和公共卫生的岗位职能边界渐趋模糊。因此,在执业注册中,应积极开展多注册与跨类别注册,加强专业注册的跟踪监管,畅通全科与专科的注册变更渠道[2],扩大全科医师队伍规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应采取积极措施,在科室设置、职称晋升和政策激励等方面积极调动全科医师的潜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其他各级医疗机构有资质和能力的医务人员下沉至社区承担全科医师工作。

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的要求和上海市家庭医生工作的全面推进,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上海市沪卫基层〔2013〕007号《关于本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家庭医师进行了界定。家庭医生是指在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并与居民建立签约服务关系的注册全科医师(临床类别或中医类别)。通过对浦东新区937名注册全科医师取得全科医师注册资格途径的分析,有474人经过岗位培训进行注册,占50.60%,440人参加国家全科医师资格考试后注册,占47.00%,而经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注册的全科医师仅23人,占2.40%。目前,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师(以下简称规培生)越来越受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青睐,绝大多数全科医师在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队伍不稳定和流失的现象。

为了稳定全科医师队伍,营造良好的人才氛围。浦东新区卫生行政部门在认真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政策基础上,在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2011年10月制定了《关于加强浦东新区基层紧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于规培生等基层紧缺人才享受不受户籍限制直接进入单位编制的优惠政策,学习、培训、进修和人才培养方面也优先进行考虑,到郊区工作的还享受住房补贴优惠等特殊政策。2013年1月至8月,新引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37人,占全市的25.00%,其中绝大多数为硕士学历。同时,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级职称晋升上实行全科医师优先政策。通过一系列努力,2013年全科医师注册明显上升,截至9月,已新增注册全科医师114人。

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相信随着各项政策制度的出台和完善,社区全科医师会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其中,从而建立一支服务能力强、社区居民信得过的社区全科服务人才队伍,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许铁峰, 王涛, 张勘. 上海市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卫生资源, 2012, 15(4): 341-344.

董燕敏. 我国全科医师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4A): 530.

(收稿日期:2013-08-19)

讨论

全科医师数量不足问题突出

根据上海市社区全科医师培养3年行动计划(2004年9月至2007年8月)的目标要求,到2007年底,全科医师占临床医师总数的50.00%,到2010年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少数必须保留的专科外,临床岗位全部由全科医师任职。截至2012年底,浦东新区的临床全科医师占临床医生比例为54.18%,与上海市目标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不足2人,距2008年上海市下发的《关于印发〈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所要求的每万名居民配备4~5名全科医师的数量配备标准相差很大。同时,尚有部分全科医师分流在非全科工作岗位,造成了临床和中医岗位全科医师的进一步不足。除了正常退休和人员流动外,目前还有近半数临床岗位的医生尚未注册成为全科医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临床医生因年龄、学习能力等难以取得全科医师资格;②部分已取得全科医师资格的临床医师因所在岗位不符合注册要求未能成功注册;③少数临床医师认为,注册可能造成岗位的变动,不愿意注册;④部分临床医生对全科医师注册持可有可无态度,不主动参加各类培训和考试,解决全科医师数量不足成为当务之急。

1997年以来,上海市卫生局通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等多种形式不断推进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培训合格后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全科医师[1]。目前,上海市的大规模岗位培训工作已经结束,规范化培养和小规模的转岗培训学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需求。因此,在营造有利于全科医学良好发展的氛围、提供更好平台的基础上,需内外联动,在政策引导和内部挖潜方面下功夫,解决全科医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政策上,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的不断拓展,临床和公共卫生的岗位职能边界渐趋模糊。因此,在执业注册中,应积极开展多注册与跨类别注册,加强专业注册的跟踪监管,畅通全科与专科的注册变更渠道[2],扩大全科医师队伍规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应采取积极措施,在科室设置、职称晋升和政策激励等方面积极调动全科医师的潜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其他各级医疗机构有资质和能力的医务人员下沉至社区承担全科医师工作。

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的要求和上海市家庭医生工作的全面推进,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上海市沪卫基层〔2013〕007号《关于本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家庭医师进行了界定。家庭医生是指在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并与居民建立签约服务关系的注册全科医师(临床类别或中医类别)。通过对浦东新区937名注册全科医师取得全科医师注册资格途径的分析,有474人经过岗位培训进行注册,占50.60%,440人参加国家全科医师资格考试后注册,占47.00%,而经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注册的全科医师仅23人,占2.40%。目前,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师(以下简称规培生)越来越受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青睐,绝大多数全科医师在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队伍不稳定和流失的现象。

为了稳定全科医师队伍,营造良好的人才氛围。浦东新区卫生行政部门在认真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政策基础上,在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2011年10月制定了《关于加强浦东新区基层紧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于规培生等基层紧缺人才享受不受户籍限制直接进入单位编制的优惠政策,学习、培训、进修和人才培养方面也优先进行考虑,到郊区工作的还享受住房补贴优惠等特殊政策。2013年1月至8月,新引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37人,占全市的25.00%,其中绝大多数为硕士学历。同时,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级职称晋升上实行全科医师优先政策。通过一系列努力,2013年全科医师注册明显上升,截至9月,已新增注册全科医师114人。

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相信随着各项政策制度的出台和完善,社区全科医师会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其中,从而建立一支服务能力强、社区居民信得过的社区全科服务人才队伍,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许铁峰, 王涛, 张勘. 上海市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卫生资源, 2012, 15(4): 341-344.

董燕敏. 我国全科医师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4A): 530.

(收稿日期:2013-08-19)

讨论

全科医师数量不足问题突出

根据上海市社区全科医师培养3年行动计划(2004年9月至2007年8月)的目标要求,到2007年底,全科医师占临床医师总数的50.00%,到2010年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少数必须保留的专科外,临床岗位全部由全科医师任职。截至2012年底,浦东新区的临床全科医师占临床医生比例为54.18%,与上海市目标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不足2人,距2008年上海市下发的《关于印发〈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所要求的每万名居民配备4~5名全科医师的数量配备标准相差很大。同时,尚有部分全科医师分流在非全科工作岗位,造成了临床和中医岗位全科医师的进一步不足。除了正常退休和人员流动外,目前还有近半数临床岗位的医生尚未注册成为全科医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临床医生因年龄、学习能力等难以取得全科医师资格;②部分已取得全科医师资格的临床医师因所在岗位不符合注册要求未能成功注册;③少数临床医师认为,注册可能造成岗位的变动,不愿意注册;④部分临床医生对全科医师注册持可有可无态度,不主动参加各类培训和考试,解决全科医师数量不足成为当务之急。

1997年以来,上海市卫生局通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等多种形式不断推进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培训合格后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全科医师[1]。目前,上海市的大规模岗位培训工作已经结束,规范化培养和小规模的转岗培训学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需求。因此,在营造有利于全科医学良好发展的氛围、提供更好平台的基础上,需内外联动,在政策引导和内部挖潜方面下功夫,解决全科医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政策上,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的不断拓展,临床和公共卫生的岗位职能边界渐趋模糊。因此,在执业注册中,应积极开展多注册与跨类别注册,加强专业注册的跟踪监管,畅通全科与专科的注册变更渠道[2],扩大全科医师队伍规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应采取积极措施,在科室设置、职称晋升和政策激励等方面积极调动全科医师的潜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其他各级医疗机构有资质和能力的医务人员下沉至社区承担全科医师工作。

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的要求和上海市家庭医生工作的全面推进,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上海市沪卫基层〔2013〕007号《关于本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家庭医师进行了界定。家庭医生是指在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并与居民建立签约服务关系的注册全科医师(临床类别或中医类别)。通过对浦东新区937名注册全科医师取得全科医师注册资格途径的分析,有474人经过岗位培训进行注册,占50.60%,440人参加国家全科医师资格考试后注册,占47.00%,而经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注册的全科医师仅23人,占2.40%。目前,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师(以下简称规培生)越来越受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青睐,绝大多数全科医师在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队伍不稳定和流失的现象。

为了稳定全科医师队伍,营造良好的人才氛围。浦东新区卫生行政部门在认真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政策基础上,在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2011年10月制定了《关于加强浦东新区基层紧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于规培生等基层紧缺人才享受不受户籍限制直接进入单位编制的优惠政策,学习、培训、进修和人才培养方面也优先进行考虑,到郊区工作的还享受住房补贴优惠等特殊政策。2013年1月至8月,新引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37人,占全市的25.00%,其中绝大多数为硕士学历。同时,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级职称晋升上实行全科医师优先政策。通过一系列努力,2013年全科医师注册明显上升,截至9月,已新增注册全科医师114人。

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相信随着各项政策制度的出台和完善,社区全科医师会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其中,从而建立一支服务能力强、社区居民信得过的社区全科服务人才队伍,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许铁峰, 王涛, 张勘. 上海市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卫生资源, 2012, 15(4): 341-344.

董燕敏. 我国全科医师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4A): 530.

(收稿日期:2013-08-19)

猜你喜欢
全科医师社区卫生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医学人文融入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口腔全科医师执业范围(讨论稿)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社区卫生
中医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