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利旅游供需分析

2014-07-16 09:38
关键词:风景区水利供给

丘 萍

(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1108)

一、概述

1.水利旅游供需产生

水利旅游是指社会各界利用水利行业管理范围内的水域、水工程及水文化景观开展的旅游、娱乐、度假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等活动的总称(国家水利部水利管理司,1997)[1]。水利工程作为水利旅游吸引物之一,不仅吸引了旅游者,也吸引了经营管理者的注意力,经营管理者加大水利景观的供给力度、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活动,形成水利旅游线路或产品,水利旅游的供需双方应运而生。供需双方关注的焦点不同,水利旅游供给方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利旅游需求方更多地关注个人心理满足度和旅游体验。

2.水利旅游供给

供给与需求属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水利旅游供给是指受各项效益吸引,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价格,在旅游过程中,能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服务和商品的集合。水利旅游供给包括水利旅游资源(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商品(虾蟹鱼蚌等水库特产)、水利旅游住宿(周边宾馆、农家乐等)、水利旅游交通(如南京六合——JN的旅游公交专线)等。由于涉及到的行业、部门较多,行政隶属关系交错,有时很难准确统计水利旅游供给方的数量。由于水利风景区地理位置固定、水利景观典型,水利设施投资规模大[3-4],水利旅游数据便于统计等特点,使水利风景区成为水利旅游供给的核心。水利风景区数量增加,水利旅游吸引力渐强,导致旅游流增多,推动水利风景区周边的食宿和交通条件改善,从而使水利旅游供给能力增强,由此可用水利风景区来反映水利旅游供给的变化。本文用一段时间内(一般一年),旅游地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趋势来反映水利旅游供给。

3.水利旅游需求

水利旅游需求指受到水利旅游效益(主要是心理效益)的吸引,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一年),按照市场供求决定的水利旅游产品的价格,希望购买或者已经购买的人数总量。由于潜在购买人数难以确定,旅游需求一般用旅游人次或旅游流来反映,各地市旅游局也将旅游人次作为重要指标列入统计范围。如果旅游需求旺盛,那么出游人次就会增长,本文用实际到访水利旅游地的旅游人次来反映水利旅游需求。虽然各地旅游人次是各种旅游需求的综合表现,但在水利旅游地的旅游人次中,相对于一般地市的旅游人次,水利旅游需求引致的旅游人次相对明显。

经过文献检索,从供给方面论述水利旅游的文献更丰富,如笪玲认为在水利旅游供给方面,应在水利风景区所在地配套建设旅游交通网络,建立健全水利旅游的发展政策,并加强水利旅游的营销宣传工作[5]。丁枢总结了美国水利旅游供给的三种代表性模式:以胡佛大坝为代表的水电站旅游供给模式,以鲍威尔湖为代表的水库旅游供给模式,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代表的流域水利旅游供给模式[6]。曾歆然探讨了黑龙滩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供给的情况[7]。在水利旅游需求方面,刘佩探讨了三盛公水利风景区的客源情况,三盛公水利旅游需求集中在距离水利旅游地较近的中小城市和县城,以公务旅游和参观旅游为主,主要是30-60岁人群,以文化和农家乐的形式吸引旅游者[8]。

二、水利旅游供给分析

1.总体趋势

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每年新增数量和全国水利旅游收入如图1所示,反映水利旅游供给的总体趋势。

图1 1998-2008年我国水利旅游供给趋势

从图1可见,从1998年到2008年①,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从无到有,以每年新增近40家的规模发展,到2008年底全国已有314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收入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经营成果的表现,水利旅游收入最高是在1998年达到8.83亿元,最低是在2000 年只有4.44 亿元,2001、2003、2004、2006 和2008年等五年的水利旅游收入都在5亿元左右徘徊。

水利旅游收入包括了水利风景区门票收入、餐饮收入和部分住宿与交通收入。在图1中2003年是个拐点,以此划分为两个阶段。2003年以后的阶段,出现了水利风景区增长与水利旅游收入增长趋势相同的局面,水利旅游供给自2003年以后进入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局面。2008年,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拖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没有出现类似2003年的“非典”造成的旅游拐点现象,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加强了旅游促销。各水利旅游地发放了大量旅游消费券,水利风景区和民航降价促销等,以薄利多销的方式稳定了水利旅游收入。

2.供给类型发展趋势

根据水利部2004年发布的《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水利行业标准SL300-2004),我国的水利风景区分为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按照《水利风景区发展纲要》,依据水利旅游吸引物又分为以下6种类型的水利风景区:水库型、湿地型、自然河湖型、城市河湖型、灌区型、水土保持型[9-11]。

随着水利风景区数量的增加,水利旅游供给逐渐增多。6种类型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轨迹和现有规模如图2所示,图3是6种类型水利风景区比上一年增长的数量轨迹。

图2 6种类型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历年变化趋势

图3 6种类型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逐年新增个数轨迹

图2和图3表明:(1)水库型供给最大,但波动性也较大。水库型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历年供给数量均值是22个。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关,我国拥有8.5万多座大中小型各类水库,水库开发基础好,也是水利旅游的发源地,水库管理主体申报积极,发展水利旅游的主客观条件都比较成熟,发展态势较好。近年来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也意识到水利风景区6种类型的均衡发展,鼓励湿地型、库区型和水土保持型水利景观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2)自然河湖型供给排名第二,比较稳定。在水利旅游供给中的自然河湖型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增长数量是6个/年。我国10~500km2的湖泊有600余个,500km2以上的湖泊有31个,这形成了大量的水景观,经过长久的文化积淀,河湖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开发条件已较成熟。如江苏溧阳市天目湖旅游度假区、重庆大足县龙水湖风景区等等,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开展水利旅游活动,旅游供给比较旺盛,这些水利主管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申报各类国家级景区品牌,获得了较好的景区发展条件。而且从图3来看,自然河湖型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发展比较平稳。水利旅游效益吸引了较多的水库型和河湖型水利设施,从纯水利行业过渡到水利多种经营的复合行业中,完成从第一产业向其他产业的过渡。

(3)城市河湖型、湿地型、灌区型和水土保持型数量较少,供给较小。此四类水利风景区每年一般增长2~6个,但在2005年灌区型和水土保持型、2006年湿地型供给量吸引异常活跃,分别增长了8个、4个和15个,出现了历年的峰值,表明2005、2006年灌区型、水土保持型和湿地型水利风景区实际供给明显增加。

三、水利旅游需求分析

水利旅游需求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展开,从宏观方面,分析水利旅游地的年度旅游人次数据;从微观方面,分析某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旅游人次。

1.发展趋势

(1)数据说明

首先,选择水利旅游地。水利资源是水利风景区形成的前提,是水利旅游开发的基础,如果水利风景区密集出现在同一个地区,集聚优势将增强当地的水利特色。截至2012年底,在已经评定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每个地级市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数量是1至6个,如果一个地区有1~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有可能是偶然性因素,但如果一个地区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数量达到甚至超过3个,那表明该地区在水利行业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或者是未来要重点发展水利经济的地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密集分布的区域,其水利旅游发展更具有代表性,可视为水利旅游地,如此全国有27个水利旅游地。

其次,选择水利旅游需求指标。在现有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等统计资料中,常用的旅游统计指标有旅游人次、旅游收入、A级景区数量、旅游从业人数、入境旅游指标等等。其中,A级景区数量和旅游从业人员数量是反映旅游供给的关键性指标,而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是反映旅游需求的关键性指标。旅游收入会随着历年通货膨胀水平或物价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故旅游人次相对更具有可比性。以下收集了从2000年至2012年27个水利旅游地的旅游人次(如表1所示),以此反映水利旅游需求。

表1 2000-2012年27个水利旅游地的旅游人次

(续上表)

(2)结果分析

第一,我国水利旅游地的旅游人次增长显著。从省份看,山东潍坊和安徽六安、内蒙古赤峰是我国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最密集的三大水利旅游地,潍坊和六安位于我国腹地,交通便捷,旅游活动频繁,2012年两个水利旅游地的旅游人次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各增长了7.8倍和9.6倍,借助当地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的形势,水利旅游顺势发展。

在27个水利旅游地中,首先山东省的水利旅游地较多,如潍坊、聊城、东营、淄博和枣庄。潍坊的6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诸城潍河水利风景区、昌乐仙月湖风景区、安丘汶河水利风景区、寿光弥河水利风景区、昌邑潍河水利风景区、潍坊市峡山湖水利风景区,占据全国首位。其次是河南、浙江和江西,各有3个地级市入选水利旅游地,如河南的信阳、驻马店和焦作,浙江的宁波、绍兴和湖州,江西的宜春、景德镇和吉安,都是水利旅游发展较活跃的地级市。第三,潍坊、六安、赤峰、信阳、张掖有5~6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除赤峰在内蒙古受交通条件限制外,其余潍坊等四地市旅游人次都是初期旅游人次的6.26至9.67倍,在当地旅游经济活跃的背景下,水利旅游地旅游流增长快速,水利旅游需求也会“船高水涨”。

第二,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影响水利旅游需求。从水利旅游地旅游人次的多寡两极来看,并非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数量丰富的地区,其旅游人次数值大,地域和交通优势对旅游需求有较大影响。一方面,在27个水利旅游地中,2012年旅游人次超过2000万人次的有8个:分别是山东潍坊、浙江宁波、浙江绍兴、山东淄博、江西吉安、河南焦作、浙江湖州、吉林长春(不考虑上海)。可见旅游人次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华南和华东地区,这些区域的水利旅游需求开发潜力大。另一方面,在27个水利旅游地中,2012年旅游人次低于1000万人次的有7个:分别是内蒙古赤峰、甘肃张掖、甘肃平凉、山东东营、内蒙古鄂尔多斯、甘肃平凉、酒泉等,西部地区的城市居多,可见地域和交通优势对水利旅游地旅游流影响较大。

水利旅游需求并非越强越好,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会忽略了水利风景区保护公共资源的诉求,水利旅游需求宜在当地环境承载力可接受范围以内。以安徽六安为例,水利景观资源丰富,但旅游承载力有限,不宜过分强调水利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安徽六安的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约99亿m3),境内主要河流有淮河、渭河、史河、杭埠河等7条河流。先后建立了龙河口(万佛湖)、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和磨子潭五大水库。五大水库以淠史杭综合利用工程为依托,是我国最大的人工灌区,是世界七大人工灌区之一,前四个大水库都开发成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此外淠史杭管理总局所辖的横排头水利工程、水门塘水库也都建成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安徽六安已经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6个)最密集的水利旅游地,虽然六安地处大别山北坡,面积仅1.7976万km2,人口约681万,但2012年六安旅游人次已达到1547万人次,超过当地人口总量的一倍多。由于六安人口总量不大,旅游业又属于服务密集型行业,限制了旅游接待服务能力的提升,长此以往,过量水利旅游需求增长,不仅影响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运行,也会影响水利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地甚至会造成水利旅游地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季节特征

(1)季节性测算公式

一般用如下公式来测算旅游季节性波动的强弱,

其中,R为季节性强度指数,xi是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R越接近0,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反之则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就一般情况而言,R值越接近于0越好,这样旅游淡旺季差异不明显,由旅游设施闲置而造成的损失就越小。

(2)数据说明

首先,选择案例地。由于社会能力、研究经费、景区配合等限制,获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历年详细数据的难度较大,笔者选择了熟悉的南京JNH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作为案例。JNH水利风景区原名JN水库,始建于1958年,次年全面竣工。水面1667 hm2,湖容公式如下[12]:9600万m3,是南京市最大的人工湖泊,堪称“江北第一景”。该水利风景区湖面浩淼、水平如镜,湖岸曲折,绿树成荫,优质的生态环境使JN水库的水质始终保持地表水II类的国家标准,可直接饮用。湖内除养殖青鱼、鳙鱼等家鱼外,还有许多野生银鱼、白鱼、鳜鱼、螃蟹等特种水产精品,近年来打响了JN湖鲜宴和农家菜肴的品牌,被评为AAA级景区、南京市十大风景区之一等。

其次,选择对比指标。以JNH水利风景区2007年和2008年的旅游人次数据为例(表2),结合南京市当年星级饭店接待人数和外国人接待人次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对比南京国内旅游、入境旅游与南京水利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差异情况。

表2 2007年和2008年南京水利旅游、国内旅游、入境旅游接待人次

图4 旅游季节性强度指数

(3)结果分析

用原始数据(表2)计算出的季节性指数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水利旅游季节性偏重,淡旺季差异明显。从图4看,水利风景区的季节性影响2008年比2007年显著,同时也比南京市平均水平显著。南京市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季节性强度R值2007年分别是0.97 和 2.75,2008 年是 1.99 和 2.47,而水利旅游的季节性强度R值2007年和2008年分别是6.88和8.01。这表明相对于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水利旅游季节性波动明显,水利旅游需求淡旺季差异大。

(4)原因分析

原因一:由于水利风景区水利活动的限制,水利旅游需求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例如夏季不同程度洪涝灾害出现的时候,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内水位上涨,为了保障旅游者安全,会采取一定限制客流量的措施。到了冬春季节水利设施维护检修的黄金季节,清理库底淤泥或者大坝加固等水利工程检修活动,也会对旅游者出游带来不便,甚至暂时停业或者限制旅游者活动范围等。南京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接待人次从2007年的5万多人,下降到2008年的4万余人,主要也是因为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对景区内的大坝进行加固等水利设施正常维护工作(冬春枯水期是水利设施检修排险的最佳工作时间),为保障游客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限制了大批水利旅游者的进入。

原因二:水利旅游需求存在季节性波动,也因为旅游业是淡旺季明显的行业[13],气候与旅游出行活动密切相关,每年四五月份虾美鱼肥是水产品集中上市时,水利旅游人次比禁渔期旅游人次多。

原因三:人们休闲时间的差异与出游活动密切相关,黄金周、周末节假期间比工作时间出游的人数多,周末比平常出游的人数多。从表2看,水利旅游需求高峰期在“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前后。6月至9月水利旅游需求较少,但这段时期却是南京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高位平稳期,此时南京接待的国内外旅游者总和在30万~40万之间(表2)。水利旅游并没有完全吸引到这部分客源。或许因为水利旅游属于新兴旅游形式,水利风景区品牌没有深入人心,宣传营销工作刚起步,旅游者没有感知到水利旅游的存在,水利旅游需求较小;也或许是受限于交通区位瓶颈。虽然景区离市区直线距离仅仅49公里,但由于南京长江大桥经常发生堵塞状况,二桥、三桥过桥费较高,从南京市区直达水利风景区的公交线路没有,交通瓶颈限制了旅游团和散客的出行。

原因四:案例地自身的原因。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水利旅游案例地选择在南京,而南京除了是重点旅游城市外,还是重要的政治、商务、文化中心,国内外来访游客除了旅游者外,还包括商务公务旅行者,这部分客源并不受黄金周假期的制约,从表2也可以看出2007年各月南京国内游客量比较平稳,保持在25万人左右,即使是冬春这种传统旅游淡季也不例外,而且国内游客量稳中有升,到了2008年国内游客量已经增长到每月30万左右的国内游客量。这样的热点旅游城市案例,水利旅游需求虽然旺盛,但不一定能占据主导地位,JN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近年却发展快速,已经成为南京十大风景区之一,同时也限于其它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数据不易获得性,JN不失为先进典型,有供其它景区发展水利旅游参考的价值。

四、结论与对策

主要结论:从供给方面看,水利旅游供给活跃,其中水库型和自然河湖型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数量增长趋缓但仍占据主流;其它4种类型的水利风景区供给量较前几年也有加速增长的趋势。从需求方面看,从2000年到2012年,我国水利旅游地的旅游人次增长显著,受地域和交通条件的影响,水利旅游地的旅游人次不平衡,而且受水利活动的开展和水利旅游知名度的限制,水利旅游季节性波动明显。

对策建议:从目前来看,水利旅游供给与需求都有快速增长的趋势,在水利旅游供给方面,由于水库是水源地,旅游开发被限制,建议开发河湖型、湿地型、灌区型的水利风景区,使6种类型的水利风景区能稳步发展,建议借力以服务为主的旅游业,为库区居民提供固定或流动的旅游就业岗位,发挥旅游扶贫的功能;在水利旅游需求方面,着力打造水产品品牌,丰富淡季旅游活动,节庆和商业促销并重,缩小水利旅游人次的淡旺季差异;但水利旅游需求开发也要考虑当地旅游承载力,否则不仅影响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运行,也会影响水利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地会造成水利旅游地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注 释:

① 自2009年以后的《全国水利统计公报》不再公布水利风景区6种类型的数量和水利旅游收入。

[1]李喜印.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2012.

[2]卢俊杰.基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特性的规划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2012.

[3]杨海荣.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资源综合利用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硕士论文,2012.

[4]余凤龙,黄震方,尚正永.水利风景区的价值内涵、发展历程与运行现状的思考[J].经济地理,2012(12):169-175.

[5]笪 玲.库区水利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对策——以三峡库区为例[J].水利发展研究,2013(4):76 -79.

[6]丁 枢.美国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对我国的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12(6):107 -111.

[7]曾歆然.水利风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

[8]刘 佩.三盛公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9]钟林生,李晓娟,成升魁.冶力关国家水利风景区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1(3):71-77.

[10]郑耀星,王向荣.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水利风景区开发策略研究——以德化岱仙湖水利风景区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7):35-37.

[11]金 煜,闫红伟,屈海燕.水利风景区AHP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的建构及其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97-499.

[12]李 浩.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

[13]高玉琴,方国华,韩春晖,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涵、目标及内容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45-48.

猜你喜欢
风景区水利供给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