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的竞争者们

2014-07-16 02:14
CHIP新电脑 2014年7期
关键词:银联支付宝阿里巴巴

上品折扣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家折扣商品连锁店,2014年4月,首家上品折扣微信体验店在杭州下沙开业。与以往的上品折扣店不同,这家微信体验店的所有商品都支持微信支付,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消费体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大家对于微信二维码支付已经不再陌生,体验店中的每件商品都能生成一个二维码,打开自己的微信利用“扫一扫”功能即可直接跳转到微信支付,再利用生成的订单号去柜台换取购物凭证及发票。这当中能够省去顾客集中在收银台排队的流程,但是这对网络和服务器也提出了较高的需求。虽然看上去可能简便的过程,实践起来却并没有省心多少。作为一种新鲜的支付方式,在线支付想要进入消费者的生活,或者是替代现有的支付方式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然而,腾讯联合上品折扣在杭州开设微信体验店也颇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面对阿里巴巴的竞争,更像是“直捣黄龙”的做法。不过对于腾讯和阿里巴巴来说,银联更像是共同的敌人,而在金融方面多有建树的阿里巴巴已经和银联进行了很久的抗争。

有深度的阿里帝国

支付宝这个名词如今可谓“深入人心”,从2004年至今已经有10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超过3亿的实名用户,也在方方面面挑战着银联的霸主地位。支付宝在线上支付行业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手机刷卡器风靡一时的时候,支付宝也在2012年10月推出POS计划,希望能够凭借POS机打入线下支付。消费者在使用POS机刷卡付款时不用付出任何多余的代价,而商家在使用POS机时的每笔交易都要按照一定比例支付“手续费”,同时还要为POS机支付相应的押金以及使用年费,这些对于商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支付宝推出的POS机采用和银联完全不同的清算网络,虽然银联事后一直强调自己和支付宝不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但是支付宝还是在2013年8月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停止了POS机业务。支付宝的POS机业务一是为了方便自己的物流收款流程,二是也有和银联分一杯羹的想法,况且和错综复杂的银联商务系统相比,支付宝的系统仍有不少优势。在这之后,从2003年开始实行的商户刷卡手续费规定从2013年2月25日起废止,刷卡费率总体下调幅度在23%~24%。

虽然支付宝暂停了POS机业务,但却没有停止对线下支付的探索。支付宝把手机端更新为支付宝钱包,旨在将支付宝打造为更亲民、具有更多功能的支付平台。2013年11月,支付宝与线下商家银泰达成合作协议,全国的银泰门店都接受支付宝钱包的付款方式。2014年3月,上海大悦城的收银方式与支付宝打通,也成为支付宝线下支付阵营的一员。阿里巴巴和银联的较量并没有结束,支付宝和银行合作推出了“快捷支付”的付款方式,使用者可以不开通网银就能通过银行账号开户名和开户人手机号等信息进行消费,变相地避开了银联。不过银监会和央行在2014年4月下发了名为《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以此来规范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还要求银行要对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关资质进行审核,并且限制每天的单笔付款限额和累计支付额度。

支付宝每日数量庞大的现金流一直是监管部门的一块心病,而支付宝推出之初由于规定不严格而造成的信用卡套现也变相证明了支付宝的一些弊端,并且有可能对银行造成一定的风险,这也是央行等部门对支付宝“围追堵截”的原因之一。凭借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霸主地位,阿里巴巴在金融行业的触角已经延展得颇深,从而成为了最有可能撼动传统银行支付模式的互联网企业,而阿里巴巴和银联的博弈还在继续。

就在支付宝POS机业务初试水铩羽而归的时候,又有消息透露微信也要推出POS机,并且是一款智能设备。它能更巧妙地避开银联,通过扫描商品生成二维码的方式将消费者引导到微信支付上去。虽然这一直被外界看作是和支付宝竞争的一部分,但这背后也显示出微信想要进入金融领域与银联竞争的野心。

有广度的微信

微信从5.0版本开始推出微信支付功能,正式涉足移动支付。其实早在这之前,腾讯也拥有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但是在支付宝的打压下不能抬头,在微信所积累的庞大用户量的推动下,微信支付发展迅速。众所周知,微信支付的利器就是“扫码”,消费者可以通过微信客户端扫描商品二维码跳转至微信支付付款。就在腾讯利用它自身各种渠道对微信支付进行宣传、各界都“扫码”扫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在扫描二维码手机容易中病毒和安装流氓软件等新闻的宣传下,无疑增加了大家对于二维码付款安全性的担忧。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这种扫码支付的方式也如同支付宝POS机业务,绕开了银联自己数钱。2013年7月,央行出台7号文件,宣布废止此前发布的多个与银联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打破了银联的绝对垄断地位,同时阿里巴巴支付宝及腾讯微信的积极“进攻”,也让银联体会到了危机感。虽然不少人认为央行此举有意为银联阻挡冲击,但同时也确实考虑到了安全的问题,零散的扫码支付方式确实不利于监管,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但是二维码方便快捷的优势还是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机会,在解决了安全等一些技术问题后,配合央行开放包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态度,势必会对银联的传统支付方式造成极大的冲击。

除了二维码以外,同时被叫停的还有虚拟信用卡业务。腾讯在2014年3月与中信银行和众安保险联合推出了虚拟信用卡业务,该卡可以在手机上随时进行支付,还能在中信指定的线下合作商户中扫码进行支付。支付宝也和中信银行在虚拟信用卡方面进行了合作,消费者通过支付宝钱包就可以进行消费。相比传统的信用卡发放流程,虚拟信用卡所需时间更短,流程也更加简单。央行对于虚拟信用卡的叫停也是从安全层面来考虑的,但是银行跳过银联的“联盟”单独和腾讯及阿里巴巴方面接洽甚至发放信贷业务,都是对银联权威的一个极大挑战。央行随后表示此次对于二维码扫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都是“暂停”,言外之意是当机会适当、技术成熟后,央行会对这两方面进行政策的放开,虽然这次“暂停”给银联以喘息的时间,但是也给银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值得一提的是,京东“白条”业务也是虚拟信用卡的一个变种,虽然适用范围仅在京东商城内,但是随着第三方支付企业越来越多,类似的服务都将给银联带来持续的打击。endprint

微信随后也和上品折扣达成合作,效仿阿里巴巴与实体商家合作,绕开各种规范无孔不入地和银联进行竞争。甚至大家认为“双败”的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大战,背后的最大输家都是银联。这场以比“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去使用”的战争看起来是阿里巴巴和腾讯抢占市场占有率的战斗,但在比着送钱的过程中,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乘客都是受益者。无论通过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的车费都成功跳过了出租车原有的计费系统,也跳出了原有的资金循环方式,而这些资金中原有应该流入银联的钱却分给了支付宝和微信,银联自然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微信又在随后以合作的方式无孔不入地侵入银联原有的地盘,不过微信虽然拥有众多用户和各式各样的渠道,但是对于金融业仍然是“入门级”的水平,想要和支付宝一样PK银联资历尚浅,“游击战”才是最适合腾讯的作战方法,不过出其不意的招式有时候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坐立不安的“三座大山”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电信基础运营商。随着电商的发展,运营商们也不再满足于小额的话费预存,加之4G带来的资费下降,使得他们不得不开辟更多的盈利渠道来养活自己。这3家运营商都推出过“手机钱包”业务,消费者自己的手机号即为一个“账户”,用户可以通过预存话费的方式给“账户”充值,用作消费支付。由于缺乏金融行业的经验,加之并没有对这项业务投入高度重视,这种“手机钱包”一直反响不好,用户体验和其他支付方式相比也相去甚远,所以一直没能做出成绩。随着“全民电商”时代的来临,3家运营商纷纷上线了自己的手机商城,不仅提供合约机出售,还出售裸机、移动电源、耳机等配件,俨然变身综合电商。相应地,还应运而生了中国移动的“和包”、中国联通的“沃支付”以及中国电信的“翼支付”。除“和包”是中国移动与银联合作外,另外两家都取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挥剑直指银联,欲在支付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和银联竞争外,电商带来的庞大现金流也是运营商们所需要的。4G的筹建加剧了现金的投入,如果自建支付平台能够被大量使用,那么自然能带来数量可观的现金流。这3种支付平台也不局限于自有网站的支付,在当当网等大型B2C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甚至推出了手机App,涉及日常水电费、保险等常见费用支付,配合庞大的用户数量,大有成为移动生活入口之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标准不统一,所以国外广泛应用的NFC技术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普及,但是NFC的前景已经被运营商们和银联锁定。凭借手机NFC的先天优势,运营商纷纷推出相应的支付便捷渠道,银联也在NFC功能的POS机上布局已久,而支付宝也在支付宝钱包中推出了相应的公交一卡通充值功能,这3大势力势必将在NFC支付上打一场恶战。不仅银联看到了NFC的巨大市场,银行自身也都在努力打开手机支付的渠道,发布自己的“手机钱包”平台。2009年全球手机支付业务交易金额将近400亿美元,到2013年,这个数字上涨到6 000亿美元;咨询公司Gartner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手机使用量将超过10.75亿部,2009年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8 250万人,2013年手机支付用户量达到1.25亿。这样迅猛的增长量以及巨大的基数,给各个企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NFC支付只是导火索,手机支付大战也即将被引爆。

外来的和尚学念经

与国内一家独大的情况不同,国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联合组织都进行着理性的市场竞争。“海淘”的消费者对PayPal应该不陌生,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支付公司,从属于eBay公司。PayPal一度和阿里巴巴进行合作,从2011年8月3日开始和阿里巴巴停止合作后,在中国的发展也因此受阻。没有人能拒绝中国巨大的市场,PayPal也在进行重返中国的计划,虽然在国际市场风生水起,但是面对支付宝的打压,PayPal也是举步维艰。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PayPal和银联进行了合作,为中国银联用户海外购物大开方便之门,用户可以直接把自己的银联卡绑定PayPal账户,和海外电商无缝对接。这无疑给PayPal最大的竞争对手支付宝以重大的打击,同时也成功地帮助了银联对境外支付进行分流,从侧面上帮助银联提高了国际市场占有率。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和相关政策的原因,海外企业进入中国通常会选择与国内企业合作的模式,一边学习如何适应中国市场,一边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

银联、VISA和MasterCard构成了世界的刷卡消费联盟,VISA和MasterCard这两个信用卡品牌国内消费者应该也不陌生。VISA不向消费者发卡,也不向消费者提供贷款和设定持卡人的卡费及利率。持卡用户直接由金融机构负责管理,收入的来源也是基于刷卡量所带来的交易处理费以及提供相关服务的费用。VISA在银联成立之初一直扮演着老师的角色,在其帮助下,银联迅速成长。2003年下半年,银联提出借助VISA的全球网络让人民币借记卡走出国门,VISA以不符合国际标准和当初协议为由表示拒绝,银联成长为VISA的一个竞争对手。VISA要求境内刷卡不得使用银联的清算通道,对银联的垄断姿态表示不满。2012年7月17日,世贸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正式发布专家组报告,驳回美方关于中国银联垄断地位的指控,但支持美方有关中国开放电子支付服务市场的主张,此事才终于尘埃落定。银联在这之后开始允许其他组织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支付卡,消费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竞争者还是继承者

银联作为中国市场的“唯一”,又是央行牵头发起成立的机构,一直被各界戏称为央行的“亲儿子”。但是央行对待第三方支付的态度又和银联不尽相同,银联一直对威胁自身地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嗤之以鼻,但是央行却在持续发放牌照认可第三方支付的地位。业内人士认为银联作为一个制定标准和建立网络的裁判机构不应该自己成立银联商务参与竞争,加速推动银联剥离银联商务,专注于标准和网络的行业组织才能更好地跳出这种局面。

不仅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公司企图和银联抢占地盘,越来越多的电商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更多的购物网站推出自己的支付平台,并且使出浑身解数鼓励消费者在线支付,为自己的现金流添砖加瓦。为了鼓励大家使用自己的支付平台进行线上支付,商家们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措施吸引消费者。银联不得不去做出一些改变去应对这些企业的竞争。

阿里巴巴和银联“斗法”持续了10年,几度坐上谈判桌。而阿里巴巴在和腾讯的竞争中也不断撼动着银联的地位,面对着同一个市场,他们之间的竞争却给市场带来了诸多“实惠”。曾几何时,中国人因出门喜爱携带大量现金为其他国家的人所熟知,随着刷卡越来越方便,更多的人放弃了现金,几乎全部用刷卡来代替。而“一卡通”的普及,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银行卡卡种的限制,而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更是直接将“卡”淘汰出了生活,用手机就能解决日常所需。常言道,要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孰不知真正便捷的方式是不用刻意去培养的,只要它真的够好、够合理,那么由消费者所组成的市场会自然会淘汰体验不好的支付形式,接纳更新、更合理的形式。作为一名消费者,对于行业间的竞争所带来的改变自然是喜闻乐见的,也正是这种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也许未来我们可以用手机解决一切问题,现金都将被淘汰出我们的生活。有可能更小的可穿戴设备将大展身手,又或者是一枚芯片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或许银联的竞争者们最终成为了它的继承者。当然,以上纯属臆想,雷同概不负责。endprint

猜你喜欢
银联支付宝阿里巴巴
银联优惠日 油惠享不停
“云闪付”一站式健康出行银联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奇客巴士支付宝旗舰店
银联钱包
银联支付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我的支付宝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
支付宝这样进医院
支付宝进医院: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