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4-07-18 18:41张东
新课程·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行为习惯小学生

张东

摘 要: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中寻找“岗位”,扮演角色,增长知识,获得感受,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心理;行为习惯

我校是经全县教育资源整合后成立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原来的学校每班只有10~20人,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缺乏交往、没有竞争意识、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淡漠等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在家庭中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只注重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自私、不合群、生活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合并后,孩子们要独立生活,种种困难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更好地发挥寄宿制学校的特色,是我们今后始终研究的课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谈谈本人对学生健康心理和行为习惯培养的一些做法。

通过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从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中寻找“岗位”,扮演角色,增长知识,获得感受,逐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把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

父母的过分溺爱和保护,对孩子无节制的满足,都会导致孩子们只知享受和索取,不懂得给予和付出,逐渐养成自私自利的情感和行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孩子,将来很难立足于社会。因此,教育孩子一定要遵循古训:“爱人者,人恒爱之。”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将来成就大业,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让孩子在困境中生长,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每花的一分钱、每吃的一粒米、每穿的一寸布都是长辈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智慧获取的。

(1)引导学生帮父母做家务,体验父母亲生活的艰辛和工作的不易,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从感情上贴近父母、理解父母、帮助父母,逐步培养他们爱劳动、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的品质。

(2)引导学生完成自己的事情。平时教师指导学生洗脸、刷牙、洗衣、叠被、收拾打扫房间等,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立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体验

在学校教育中:(1)教育学生在校不乱花钱,限制学生购买与身心健康无益的物品,积极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和游戏;从一个表情、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件小事开始,学会付出和给予,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快乐就会与你时时相伴。(2)对学生的自私表现不妥协、不退让、有狠心、有恒心、有耐心、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3)鼓励和表扬学生学会善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成功和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4)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感谢同伴的友爱之恩,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感情带来的快乐之恩,更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爱,学会在付出中成长。(5)把为老师、同学服务作为“岗位”,引导学生参与当一天小老师、当一天班干部、当一天辅导员、当一天校内监督员的“四个一”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与他人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6)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所有的活动都应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当一天辅导老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逐步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

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岗位”,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要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六个知道”:知道自己生活在班集体中,是(或将是)少先队组织的一员。知道自己的家居住在社区中。知道集体有纪律,国家有法律。知道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知道中国实行的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知道世界是由多民族、多种族、多国家组成的。在此基础上,通过“五种感受”形成“五种态度”:感受班级、少先队的温暖,形成爱集体、爱少先队组织的态度。感受社区为我们生活提供方便,形成爱护公共财物的态度。感受纪律和法律、法规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大家都要自觉遵纪守法的态度。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态度。感受今天幸福的生活,形成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在“六个知道”“五种感受”的体验中,还要锻炼学生掌握“四个能力”:学会参与班级和少先队集体事务。学会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社区服务。学会获知国内外大事的方法。学会受纪律约束。有了“六个知道”,形成了“五种态度”,锻炼了“四个能力”,最后就可以通过反复的实践体验养成“四种习惯”:在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中以小主人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在社区里多做好事。每天注意阅读、收听、收看新闻。按规则行动。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是当前新理念下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欢乐和幸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学校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只有主动获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通过各种“岗位”体验,逐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品德高尚、学业优良和富有独创精神的合格人才。

总而言之,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来抓。它需要不断地给予督促与引导,需要学生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南坝中心小学)

?誗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行为习惯小学生
积极心理学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塑造中的应用
——评《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发展及塑造研究》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浅谈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
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