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高灌蓝莓光合特性研究

2014-07-18 00:18魏海蓉等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设施栽培光合作用温度

魏海蓉等

摘 要:以高灌蓝莓品种‘喜来(Vaccinium corymbosum‘Sierra)为试材,对设施高灌蓝莓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内光合有效辐射(PAR)及叶面温度(TL)分别于12∶00和13∶00达到最大值,高灌蓝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于早晨8∶00达到最大值,之后持续降低,在15∶00~16∶00有小量回升,之后再次降低。气孔导度(Gs)日变化与Pn变化趋势相同,而细胞间隙二氧化碳浓度(Ci)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高灌蓝莓叶片的光饱和点为600 μmol/(m2·s),光补偿点为62.6 μmol/(m2·s),CO2补偿点为129.8 μL/L,在温室高温弱光环境下,温度是Pn的主要限制因子,温度在28℃以上时高灌蓝莓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抑制,该抑制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高灌蓝莓;设施栽培;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温度

中图分类号:S663.9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4-0048-04

设施栽培高灌蓝莓比露地栽培提早1个月上市,果实商品价值是露地的3~5倍,经济效益极高,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有关设施条件下高灌蓝莓的生理基础研究较少。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其绝大部分干物质和生物量最终源自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果树产量和品质构成的决定性因素,对环境条件变化十分敏感。设施栽培中果树生长发育的局部生态条件显著不同于露天自然条件。因此设施栽培条件下果树的光合生理变化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前人已对设施栽培葡萄、油桃、桃、杏等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6],但设施小气候条件下高灌蓝莓光合特性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4年生高灌蓝莓‘喜来为试材,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对高灌蓝莓光合特性的影响,有助于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高灌蓝莓的生理生态特性, 为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设施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2年4月下旬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蓝莓示范园进行,设施为钢架结构日光温室,一面坡式,东西走向,长80 m,宽8 m,棚膜为聚乙烯无滴塑料膜,草苫覆盖保温。试材为4年生高灌蓝莓品种‘喜来(Vaccinium corymbosum‘Sierra),株行距为1 m×2 m。植株生长健壮,正常管理。2012年12月30日扣棚升温,分别于上午9∶00打开通风口,下午4∶00关闭通风口。

1.2 试验方法

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采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CIRAS-1,选择晴天,在温室自然光照条件下,测定树冠外围最佳功能叶片,测定时间为7∶00~17∶00,每隔1 h测定1 次,同时记录叶面光合有效辐射(PAR)、叶温(TL)、大气CO2 浓度(Ca)、气孔导度(Gs) 、细胞间隙CO2浓度(Ci) 等参数。

光响应曲线测定于上午9∶00~11∶00 进行,控制叶室中CO2浓度为375 μL/L,光照强度(PFD)设置为1 600、1 400、1 200、1 000、800、600、400、300、200、150、100、80、40、20、0 μmol/(m2·s),改变一个光强需稳定2 min左右,回归法求得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PFD 在0~200 μmol/(m2·s)范围内通过线性回归求得PFD - Pn 曲线初始斜率,即为表观量子效率。

CO2响应曲线测定于上午9∶00~11∶00 进行,光照强度控制为800 μmol/(m2·s),利用外接CO2钢瓶控制CO2 浓度为50、100、150、200、250、300、400、600、800、1 000、1 200、1 400、1 600、1 800、2 000 μL/L,每浓度下适应3~4 min。

以上测定将叶温控制在(25±1)℃,测定3片叶,取其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设施内高灌蓝莓‘喜来光合相关生理因子日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设施内叶温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规律相似,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

图1 设施内高灌蓝莓PAR、TL、Gs和Ci的日变化

在7∶00 PAR和TL分别为507 μmol/(m2·s)和20℃,高灌蓝莓净光合速率为10.5 μmol/(m2·s)。随着PAR和TL的逐渐升高,Pn迅速增加,在8∶00左右出现一次明显高峰,达到18.4 μmol/(m2·s)。随后PAR和TL都迅速升高,分别在12∶00和13∶00达到最大值。此时虽然PAR为光合作用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温度较高(37℃),致使Pn持续下降,在14∶00达到最低点。14∶00后温度和PAR都迅速降低,Pn在15∶00~16∶00略有回升后继续下降,17∶00降至2.1 μmol/(m2·s),此时可能PAR成为关键性限制因子。

设施内高灌蓝莓‘喜来的Gs变化趋势与Pn趋于一致,呈显著正相关。Gs峰值出现在早上8∶00,以后持续下降,13∶00~14∶00之间降至最低点,Gs值为0,15∶00略有回升。Ci的变化幅度也很大,与Pn、Gs的变化趋势相反,尤其12∶00~14∶00之间,Pn、Gs处于下降趋势,但Ci快速上升。14∶00之后,Pn先上升后降低,Gs回升,Ci降低。

2.3 设施内高灌蓝莓‘喜来Pn对光合有效辐谢(PAR)和二氧化碳(Ca)的响应曲线

从图2可以看出,在弱光下[PAR低于200 μmol/(m2·s)],Pn与PAR呈线性相关。Pn随着PAR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PAR增加到600 μmol/(m2·s)时,Pn逐渐达到饱和,说明高灌蓝莓‘喜来叶片的光饱和点为600 μmol/(m2·s)。对响应曲线的初始部分[PAR低于200 μmol/(m2·s)]作线性回归,由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出高灌蓝莓‘喜来叶片的光补偿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62.6 μmol/(m2·s)和0.0184。

图2 高灌蓝莓‘喜来Pn对PAR的响应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CO2浓度的增加,Pn迅速提高。在低Ca(CO2低于300 μL/L)条件下,Ca与Pn呈线性相关,以后,随着Ca的增加,Pn的增加逐渐缓和,但没有明显的饱和点。对响应曲线的初始部分(Ca低于300 μL/L)作线性回归,由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出高灌蓝莓‘喜来的CO2补偿点为129.8 μL/L。

图3 高灌蓝莓‘喜来Pn对Ca的响应曲线

3 结论与讨论

温室创造了与外界明显不同的小气候条件。在早上7∶00室内叶片温度已达20℃左右,7∶00~14∶00叶片温度一直上升,14∶00达到高峰,为37℃,虽然14∶00后,温度有所降低,但一直维持在27℃以上。光合有效辐射低于露地,其峰值约为1 400 μmol/(m2·s),此时露地的光强达到2 200 μmol/(m2·s)。温室提供了一个高温弱光的条件。董丽华等[7]研究表明,在全光照和半遮荫处理下,半高灌蓝莓‘北陆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具有光合午休现象,在全遮荫处理下,Pn 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本试验中,在温室高温弱光条件下,高灌蓝莓‘喜来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未呈现出典型的双峰曲线。

孙山等[8]研究表明,北高灌品种的光合最适温较低, 范围也较窄为23~25℃。本试验所用试材‘喜来属于北高灌蓝莓。本试验中,9∶00时叶温已达28℃,并且一直到17∶00均维持在27℃以上,超过了光合最适温度。从光-光合曲线可以得出‘喜来的光饱合点为600 μmol/(m2·s),较低,室内CO2浓度也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由此可以判断PAR和CO2浓度并不是Pn的限制因子,而叶温可能是导致早上8∶00后Pn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

判定引起叶片Pn下降的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是根据Ci和Gs的变化方向,Ci下降和Gs 上升表明气孔因素是Pn下降的主要原因,而Ci上升同时Gs下降,则表明引起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9,10]。在本试验中,9∶00~12∶00 Pn与Gs 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此(下转第55页)endprint

摘 要:以高灌蓝莓品种‘喜来(Vaccinium corymbosum‘Sierra)为试材,对设施高灌蓝莓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内光合有效辐射(PAR)及叶面温度(TL)分别于12∶00和13∶00达到最大值,高灌蓝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于早晨8∶00达到最大值,之后持续降低,在15∶00~16∶00有小量回升,之后再次降低。气孔导度(Gs)日变化与Pn变化趋势相同,而细胞间隙二氧化碳浓度(Ci)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高灌蓝莓叶片的光饱和点为600 μmol/(m2·s),光补偿点为62.6 μmol/(m2·s),CO2补偿点为129.8 μL/L,在温室高温弱光环境下,温度是Pn的主要限制因子,温度在28℃以上时高灌蓝莓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抑制,该抑制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高灌蓝莓;设施栽培;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温度

中图分类号:S663.9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4-0048-04

设施栽培高灌蓝莓比露地栽培提早1个月上市,果实商品价值是露地的3~5倍,经济效益极高,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有关设施条件下高灌蓝莓的生理基础研究较少。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其绝大部分干物质和生物量最终源自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果树产量和品质构成的决定性因素,对环境条件变化十分敏感。设施栽培中果树生长发育的局部生态条件显著不同于露天自然条件。因此设施栽培条件下果树的光合生理变化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前人已对设施栽培葡萄、油桃、桃、杏等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6],但设施小气候条件下高灌蓝莓光合特性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4年生高灌蓝莓‘喜来为试材,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对高灌蓝莓光合特性的影响,有助于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高灌蓝莓的生理生态特性, 为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设施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2年4月下旬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蓝莓示范园进行,设施为钢架结构日光温室,一面坡式,东西走向,长80 m,宽8 m,棚膜为聚乙烯无滴塑料膜,草苫覆盖保温。试材为4年生高灌蓝莓品种‘喜来(Vaccinium corymbosum‘Sierra),株行距为1 m×2 m。植株生长健壮,正常管理。2012年12月30日扣棚升温,分别于上午9∶00打开通风口,下午4∶00关闭通风口。

1.2 试验方法

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采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CIRAS-1,选择晴天,在温室自然光照条件下,测定树冠外围最佳功能叶片,测定时间为7∶00~17∶00,每隔1 h测定1 次,同时记录叶面光合有效辐射(PAR)、叶温(TL)、大气CO2 浓度(Ca)、气孔导度(Gs) 、细胞间隙CO2浓度(Ci) 等参数。

光响应曲线测定于上午9∶00~11∶00 进行,控制叶室中CO2浓度为375 μL/L,光照强度(PFD)设置为1 600、1 400、1 200、1 000、800、600、400、300、200、150、100、80、40、20、0 μmol/(m2·s),改变一个光强需稳定2 min左右,回归法求得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PFD 在0~200 μmol/(m2·s)范围内通过线性回归求得PFD - Pn 曲线初始斜率,即为表观量子效率。

CO2响应曲线测定于上午9∶00~11∶00 进行,光照强度控制为800 μmol/(m2·s),利用外接CO2钢瓶控制CO2 浓度为50、100、150、200、250、300、400、600、800、1 000、1 200、1 400、1 600、1 800、2 000 μL/L,每浓度下适应3~4 min。

以上测定将叶温控制在(25±1)℃,测定3片叶,取其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设施内高灌蓝莓‘喜来光合相关生理因子日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设施内叶温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规律相似,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

图1 设施内高灌蓝莓PAR、TL、Gs和Ci的日变化

在7∶00 PAR和TL分别为507 μmol/(m2·s)和20℃,高灌蓝莓净光合速率为10.5 μmol/(m2·s)。随着PAR和TL的逐渐升高,Pn迅速增加,在8∶00左右出现一次明显高峰,达到18.4 μmol/(m2·s)。随后PAR和TL都迅速升高,分别在12∶00和13∶00达到最大值。此时虽然PAR为光合作用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温度较高(37℃),致使Pn持续下降,在14∶00达到最低点。14∶00后温度和PAR都迅速降低,Pn在15∶00~16∶00略有回升后继续下降,17∶00降至2.1 μmol/(m2·s),此时可能PAR成为关键性限制因子。

设施内高灌蓝莓‘喜来的Gs变化趋势与Pn趋于一致,呈显著正相关。Gs峰值出现在早上8∶00,以后持续下降,13∶00~14∶00之间降至最低点,Gs值为0,15∶00略有回升。Ci的变化幅度也很大,与Pn、Gs的变化趋势相反,尤其12∶00~14∶00之间,Pn、Gs处于下降趋势,但Ci快速上升。14∶00之后,Pn先上升后降低,Gs回升,Ci降低。

2.3 设施内高灌蓝莓‘喜来Pn对光合有效辐谢(PAR)和二氧化碳(Ca)的响应曲线

从图2可以看出,在弱光下[PAR低于200 μmol/(m2·s)],Pn与PAR呈线性相关。Pn随着PAR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PAR增加到600 μmol/(m2·s)时,Pn逐渐达到饱和,说明高灌蓝莓‘喜来叶片的光饱和点为600 μmol/(m2·s)。对响应曲线的初始部分[PAR低于200 μmol/(m2·s)]作线性回归,由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出高灌蓝莓‘喜来叶片的光补偿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62.6 μmol/(m2·s)和0.0184。

图2 高灌蓝莓‘喜来Pn对PAR的响应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CO2浓度的增加,Pn迅速提高。在低Ca(CO2低于300 μL/L)条件下,Ca与Pn呈线性相关,以后,随着Ca的增加,Pn的增加逐渐缓和,但没有明显的饱和点。对响应曲线的初始部分(Ca低于300 μL/L)作线性回归,由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出高灌蓝莓‘喜来的CO2补偿点为129.8 μL/L。

图3 高灌蓝莓‘喜来Pn对Ca的响应曲线

3 结论与讨论

温室创造了与外界明显不同的小气候条件。在早上7∶00室内叶片温度已达20℃左右,7∶00~14∶00叶片温度一直上升,14∶00达到高峰,为37℃,虽然14∶00后,温度有所降低,但一直维持在27℃以上。光合有效辐射低于露地,其峰值约为1 400 μmol/(m2·s),此时露地的光强达到2 200 μmol/(m2·s)。温室提供了一个高温弱光的条件。董丽华等[7]研究表明,在全光照和半遮荫处理下,半高灌蓝莓‘北陆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具有光合午休现象,在全遮荫处理下,Pn 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本试验中,在温室高温弱光条件下,高灌蓝莓‘喜来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未呈现出典型的双峰曲线。

孙山等[8]研究表明,北高灌品种的光合最适温较低, 范围也较窄为23~25℃。本试验所用试材‘喜来属于北高灌蓝莓。本试验中,9∶00时叶温已达28℃,并且一直到17∶00均维持在27℃以上,超过了光合最适温度。从光-光合曲线可以得出‘喜来的光饱合点为600 μmol/(m2·s),较低,室内CO2浓度也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由此可以判断PAR和CO2浓度并不是Pn的限制因子,而叶温可能是导致早上8∶00后Pn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

判定引起叶片Pn下降的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是根据Ci和Gs的变化方向,Ci下降和Gs 上升表明气孔因素是Pn下降的主要原因,而Ci上升同时Gs下降,则表明引起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9,10]。在本试验中,9∶00~12∶00 Pn与Gs 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此(下转第55页)endprint

摘 要:以高灌蓝莓品种‘喜来(Vaccinium corymbosum‘Sierra)为试材,对设施高灌蓝莓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内光合有效辐射(PAR)及叶面温度(TL)分别于12∶00和13∶00达到最大值,高灌蓝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于早晨8∶00达到最大值,之后持续降低,在15∶00~16∶00有小量回升,之后再次降低。气孔导度(Gs)日变化与Pn变化趋势相同,而细胞间隙二氧化碳浓度(Ci)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高灌蓝莓叶片的光饱和点为600 μmol/(m2·s),光补偿点为62.6 μmol/(m2·s),CO2补偿点为129.8 μL/L,在温室高温弱光环境下,温度是Pn的主要限制因子,温度在28℃以上时高灌蓝莓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抑制,该抑制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高灌蓝莓;设施栽培;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温度

中图分类号:S663.9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4-0048-04

设施栽培高灌蓝莓比露地栽培提早1个月上市,果实商品价值是露地的3~5倍,经济效益极高,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有关设施条件下高灌蓝莓的生理基础研究较少。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其绝大部分干物质和生物量最终源自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果树产量和品质构成的决定性因素,对环境条件变化十分敏感。设施栽培中果树生长发育的局部生态条件显著不同于露天自然条件。因此设施栽培条件下果树的光合生理变化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前人已对设施栽培葡萄、油桃、桃、杏等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6],但设施小气候条件下高灌蓝莓光合特性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4年生高灌蓝莓‘喜来为试材,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对高灌蓝莓光合特性的影响,有助于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高灌蓝莓的生理生态特性, 为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设施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2年4月下旬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蓝莓示范园进行,设施为钢架结构日光温室,一面坡式,东西走向,长80 m,宽8 m,棚膜为聚乙烯无滴塑料膜,草苫覆盖保温。试材为4年生高灌蓝莓品种‘喜来(Vaccinium corymbosum‘Sierra),株行距为1 m×2 m。植株生长健壮,正常管理。2012年12月30日扣棚升温,分别于上午9∶00打开通风口,下午4∶00关闭通风口。

1.2 试验方法

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采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CIRAS-1,选择晴天,在温室自然光照条件下,测定树冠外围最佳功能叶片,测定时间为7∶00~17∶00,每隔1 h测定1 次,同时记录叶面光合有效辐射(PAR)、叶温(TL)、大气CO2 浓度(Ca)、气孔导度(Gs) 、细胞间隙CO2浓度(Ci) 等参数。

光响应曲线测定于上午9∶00~11∶00 进行,控制叶室中CO2浓度为375 μL/L,光照强度(PFD)设置为1 600、1 400、1 200、1 000、800、600、400、300、200、150、100、80、40、20、0 μmol/(m2·s),改变一个光强需稳定2 min左右,回归法求得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PFD 在0~200 μmol/(m2·s)范围内通过线性回归求得PFD - Pn 曲线初始斜率,即为表观量子效率。

CO2响应曲线测定于上午9∶00~11∶00 进行,光照强度控制为800 μmol/(m2·s),利用外接CO2钢瓶控制CO2 浓度为50、100、150、200、250、300、400、600、800、1 000、1 200、1 400、1 600、1 800、2 000 μL/L,每浓度下适应3~4 min。

以上测定将叶温控制在(25±1)℃,测定3片叶,取其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设施内高灌蓝莓‘喜来光合相关生理因子日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设施内叶温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规律相似,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

图1 设施内高灌蓝莓PAR、TL、Gs和Ci的日变化

在7∶00 PAR和TL分别为507 μmol/(m2·s)和20℃,高灌蓝莓净光合速率为10.5 μmol/(m2·s)。随着PAR和TL的逐渐升高,Pn迅速增加,在8∶00左右出现一次明显高峰,达到18.4 μmol/(m2·s)。随后PAR和TL都迅速升高,分别在12∶00和13∶00达到最大值。此时虽然PAR为光合作用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温度较高(37℃),致使Pn持续下降,在14∶00达到最低点。14∶00后温度和PAR都迅速降低,Pn在15∶00~16∶00略有回升后继续下降,17∶00降至2.1 μmol/(m2·s),此时可能PAR成为关键性限制因子。

设施内高灌蓝莓‘喜来的Gs变化趋势与Pn趋于一致,呈显著正相关。Gs峰值出现在早上8∶00,以后持续下降,13∶00~14∶00之间降至最低点,Gs值为0,15∶00略有回升。Ci的变化幅度也很大,与Pn、Gs的变化趋势相反,尤其12∶00~14∶00之间,Pn、Gs处于下降趋势,但Ci快速上升。14∶00之后,Pn先上升后降低,Gs回升,Ci降低。

2.3 设施内高灌蓝莓‘喜来Pn对光合有效辐谢(PAR)和二氧化碳(Ca)的响应曲线

从图2可以看出,在弱光下[PAR低于200 μmol/(m2·s)],Pn与PAR呈线性相关。Pn随着PAR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PAR增加到600 μmol/(m2·s)时,Pn逐渐达到饱和,说明高灌蓝莓‘喜来叶片的光饱和点为600 μmol/(m2·s)。对响应曲线的初始部分[PAR低于200 μmol/(m2·s)]作线性回归,由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出高灌蓝莓‘喜来叶片的光补偿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62.6 μmol/(m2·s)和0.0184。

图2 高灌蓝莓‘喜来Pn对PAR的响应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CO2浓度的增加,Pn迅速提高。在低Ca(CO2低于300 μL/L)条件下,Ca与Pn呈线性相关,以后,随着Ca的增加,Pn的增加逐渐缓和,但没有明显的饱和点。对响应曲线的初始部分(Ca低于300 μL/L)作线性回归,由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出高灌蓝莓‘喜来的CO2补偿点为129.8 μL/L。

图3 高灌蓝莓‘喜来Pn对Ca的响应曲线

3 结论与讨论

温室创造了与外界明显不同的小气候条件。在早上7∶00室内叶片温度已达20℃左右,7∶00~14∶00叶片温度一直上升,14∶00达到高峰,为37℃,虽然14∶00后,温度有所降低,但一直维持在27℃以上。光合有效辐射低于露地,其峰值约为1 400 μmol/(m2·s),此时露地的光强达到2 200 μmol/(m2·s)。温室提供了一个高温弱光的条件。董丽华等[7]研究表明,在全光照和半遮荫处理下,半高灌蓝莓‘北陆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具有光合午休现象,在全遮荫处理下,Pn 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本试验中,在温室高温弱光条件下,高灌蓝莓‘喜来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未呈现出典型的双峰曲线。

孙山等[8]研究表明,北高灌品种的光合最适温较低, 范围也较窄为23~25℃。本试验所用试材‘喜来属于北高灌蓝莓。本试验中,9∶00时叶温已达28℃,并且一直到17∶00均维持在27℃以上,超过了光合最适温度。从光-光合曲线可以得出‘喜来的光饱合点为600 μmol/(m2·s),较低,室内CO2浓度也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由此可以判断PAR和CO2浓度并不是Pn的限制因子,而叶温可能是导致早上8∶00后Pn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

判定引起叶片Pn下降的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是根据Ci和Gs的变化方向,Ci下降和Gs 上升表明气孔因素是Pn下降的主要原因,而Ci上升同时Gs下降,则表明引起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9,10]。在本试验中,9∶00~12∶00 Pn与Gs 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此(下转第55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施栽培光合作用温度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温度与情绪大作战?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测个温度再盖被
例析净光合作用相关题型解题中的信息提取错误与矫正
草莓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影响果树设施栽培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及对策
爱上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