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角度看英汉称谓语

2014-07-19 12:14董筠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英汉礼貌跨文化

董筠

摘 要:称谓语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中英文化由于不同的背景称谓语显示了各自的特点。本文主要从跨文化角度探索了英汉称谓语的不同。

关键词:跨文化;称谓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1-01

称谓语(address forms)是人类语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以此来表示彼此之间关系。称谓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表示对对方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关系的认定,具有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

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差异在表示亲属称谓关系的称谓词上呈现诸多不同,这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语言上的差异。汉语的亲属称谓语名目繁多,体现出家族宗法制度下影响下的上下有别,长幼有序,亲属分明的等级观念。

而西方国家“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深入人心,英语亲属称谓语只突出性别,不强调父系母系,血缘及家族关系,对因联姻而产生的亲属一律以法律认可的内涵形式出现,既简洁、明了,又体现了较强的法律意识

Zwicky和Leech区别出称谓语有三种语用功能:

(1)呼唤的功能,

(2)引起交际对方注意的功能,

(3)保持和增强交际双方关系的作用。

Zwicky 还认为不存在中性的、不表达任何情感的称谓形式。他认为称谓能够表达对受话人的态度、礼貌、身份、对双方亲密程度的交际类型的看法、和对受话人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生理和个性特征、家庭关系、婚姻状况等)的判断。总的来说,称谓具有交际引导功能、社交指示功能、对交际双方身份、地位及关系的认同功能、情感指示功能和社会文化标志功能等。

称谓语的使用是为了表示说话者对对方的礼貌。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具有普遍性,但是各个文化中对于交际中的礼貌方式的理解又是不同的。汉语的某些可以表达礼貌的称谓在英语中未必是符合规范的、未必能表示礼貌。礼貌原则是具有文化差异性的,在实施称谓言语行为时,必须符合所使用语言的社会文化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礼貌的交际效果。

在英语中,对老师的称谓有几下几种:Sir、Mr.、Miss、Ms.、Miss、Dr.和 Prof.等。在中国,对老师最普遍的称谓就是“老师”或“姓+老师”,无论老师的年龄、性别、职称、官衔、交际的场合、双方熟悉程度等,这种称谓都是适用的。但是,在中英文转换之中,会产生误译现象。中文和英语在表达“老师”这个概念时,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要表示对老师的尊重,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笔者为例。姓董,已婚,丈夫姓氏学生不清楚。如果用中文的表达方式,无论笔者结婚与否,丈夫姓甚名谁,学生都可以称呼为董老师。而在英语环境中,如何称呼就变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给出英语称谓。Miss Dong这一称谓明显与已婚的身份相违背;在不知道丈夫姓氏的情况下,贸然称呼为Mrs. Dong显然也是不礼貌的。而笔者又没有取得博士学位,不能称为Dr. Dong;也不是教授更不能被称为 Prof. Dong。遵循礼貌原则,更不能直呼其名。因此,学生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他们不得不在明知笔者已婚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表示婚姻状况不明的称谓方式Ms. Dong。

李冠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第一册修订版第三单元对话I《新校园新生活》一文中,很明确的将“老师”译为“laoshi”。并在课后第七个注释中标明“laoshi”是“老师”的拼音对应写法。遵循中英文化法则,不能将中文意义中老师翻译为Zhang teacher或Teacher Li。

但是,同样一篇文章,在第三版中,很明确的将Wang laoshi 这一称谓改为Mr. Wang。这样的改变使陷入两难境地的称谓方式豁然开朗,即在中文中采用“姓+老师”的称谓方式,在英语中采用对应的称谓方式。这样的变化体现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动态对等。既达到意义的对等,又达到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的对等。这样的变化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找到中英文在称谓语名称在翻译上的途径,也能给学生给提供更直接的语际翻译变化的知识,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背景下语言学习的能力。

“teacher”在英文中,只是表示职业的名称,而并不被用作称谓语,因而,中国学生用“teacher”称呼老师是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直接用老师的姓或用老师的头衔加上名来称呼老师,说明了中国学生在称谓上受到了中英两种文化的影响。在用英语交际时带上汉语文化的色彩,既不能实现母语使用的准确性,也不能达到目的语交际性。这样,学英语的中国学生就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同时顾虑两种文化中的称谓规则,以致形成中介语形式的称谓方式。

称谓语作为一个现象反映了中英文化的差异,也表现了语言特征的差异。跨文化交际研究不是要找出孰优孰劣,而是要在在语际的交际过程中达到语义,语境和文化的交融,实现良性的交流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Leech, Geoffrey. 1999. The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 of vocatives in American and British English conversation [A].

[2] Zwicky, Arnold. 1974. Hey, Whatsyourname! Papers from the tenth regional meeting of the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Chicago: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3] 谭 颖,2002,英汉称谓语与文化之关联[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汉礼貌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当诚实遇上礼貌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小猴买礼貌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暗恋是一种礼貌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