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科学学习习惯的五大策略

2014-07-21 02:46李业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4年5期
关键词:科学课良好习惯习惯

李业华

教育心理学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好的习惯对我们人生的影响的确太重要了。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力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些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更大的潜在成长性。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后继学习的成败,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许多科学教师在课堂上也十分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缺少倾听的习惯和能力。现在的小学科学课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发言,但对别人的发言却毫不关心,导致学习效果不好。(2)不认真观察。很多实验,学生只看了一眼就说观察了,让他们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却什么都写不出来。(3)喜欢动手,懒于思考。(4)缺少科学记录的意识。实验做得热热闹闹,但实验记录什么都没有。那么,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用语言交流信息,而且会用动作、表眼、神情等来传递信息,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上课要专心,紧跟教师教学的步伐,调动所有感官积极参与学习。但有不少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不专心,针对这一点,教师要特别强调学生要专心听课,因为这既有利于把握他人要表达的内容,又是对讲话人的一种尊重。课堂教学中,教师既可让学生补充别人没有说到的方面,也可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他人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明确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不与他人的答案重复或做出准确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久而久之,上课时不仅学生走神的现象明显减少了,而且学生在倾听时能够不断动脑思考,根据别人的讲话内容理清自己的思路,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也要有前进性,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前行,如让他们说说“刚才他说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听懂了什么”“他说得怎么样”“你对此有什么不同意见吗”等。

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一种意志的锻炼,不是一两天就可形成的。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并善于适时引导。

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心的观察,如牛顿就是从大家常见的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所以,良好的观察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1.给足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

教学中教师要多花时间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给足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只有有足够的时间,学生才能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才能让学生发现所观察物体的不同之处,才会有所发现。

2.真实做记录

没有记录的实验不是真正地在做实验,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会使学生受益匪浅。课堂教学中发现,那些没有记录的学生汇报总结时总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记录各种实验现象的习惯,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例如,在教学《物体的溶解》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我先让学生观察固体的高锰酸钾,猜测把高锰酸钾放到水里会怎样,再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观察。这种让学生带着疑惑去观察、去发现的方法,能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他们的感知更深刻,理解更透彻。长此以往,能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善于作出各种假设的习惯

猜测是人们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对问题作出合理的推断与猜测。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通过猜测(或猜想)发现了别人不曾发现的真理。所以,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并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科学验证,直到完成整个研究过程。

例如,在教学《马铃薯的沉浮》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明白不止盐水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我在课前用糖来代替盐,然后让学生猜想让马铃薯浮上来的水中溶解了什么。学生猜测是盐,但动手实验后却发现不是盐,我再让学生猜测水中溶解的是什么,使学生在这—实验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积极思维,在猜测中不断深入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优越,再加上父母的娇惯,导致目中无人,不会友善地与人合作、交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一是让学生遇到问题时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甚至争辩,相互启迪,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养成互相合作的习惯;二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提出问题让他们去讨论、去解决,并让他们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对于做得好的学习小组,教师要给予表扬,让学生品尝到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合作学习的动力。

五、培养学生实验结束后自觉整理实验器材的习惯

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课前可把全班学生分成10~12个小组,每组4名学生,并选择认真负责的学生作为组长。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要求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把仪器清洗干净,清洗后把仪器放回原位,并清洁实验桌,清点实验用品,对于贵重的仪器要轻拿轻放。如有实验仪器损坏或丢失,应报告教师,最后关好电、水开关。每次实验结束后,由学生轮流值勤负责打扫和整理实验室,并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以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这样,形成制度之后,学生就养成了课后自觉收集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总之,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这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和生活中,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科学课良好习惯习惯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